今天晚上看见央行又要提高准备金率的消息。再看看网络上的评论,竟有不少人认为不如加息来得迅速。我不得不鄙视一下这些人的经济学素养,但是也不得不为央行的古怪决策而惊奇!原来中国的货币市场确实一直都是计划经济的! 美联储的加息,多半和中国是不同的。美国所调整的,是隔夜拆借市场利率,这个基准利率对美国纯市场经济的货币市场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但是中国的货币市场,似乎没有必要订立这个基准利率。存贷款利率央行是直接可以调整的。要知道利率既然就是货币的价格,那么这种行为无疑就是货币市场的价格管制。多么具有计划经济色彩!所以央行可以强制确定货币市场的交易价格,同时还希望这与货币发行量之间脱离关系。我不怀疑央行的用心良苦,提高准备金率用来回收泛滥的流动性以降低通胀压力,管制政策压低利率确保货币政策的紧缩不会过多的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看来保增长还是央行关注的焦点。
可是这种政策真的可行吗?或者就纯粹是央行的一厢情愿呢?在货币流通速度确定的情况下,货币发行量直接决定了物价水平的变动,这是古典货币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的。而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又告诉我们,流动性的市场供给还会影响利率水平。这也是可信的,因为确实就是如此,货币的本质决定了这么一点。但是这两个理论可以那么完好的拼接起来吗?央行一边相信提高准备金率回收货币可以控制物价,另一方面又用强力控制市场利率,斩断货币流动性市场对市场利率的影响。可是这种关联似乎难以被斩断。这就是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根本分歧所在。央行如果不放开对货币市场的价格管制,那么货币市场将变得更加扭曲!如果央行认为他们确实有足够的能力管好市场流动性,那么他们似乎就有点错误了。市场会为自己创造出货币供给来,比如说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只要存在过剩的资本,那必然就会有过剩的货币!如果没有货币,那么游离在实体经济之外的资本又如何存在?总要找到一个存在的形态。这么说来,中国经济的问题,似乎从来就不是一个货币问题!我们的确不能强人所难的要求央行做什么了!只是这么一点GDP增长真的那么重要吗?或许放开货币市场的价格管制,允许利率的自由浮动,更能对过剩的资本产生压力,迫使其寻找增殖的机会,而不是投机的机会。资本如果都很忙,货币也就会闲下来!
或许中国央行的经济学家们恰恰就是世界上最纠结的人们。或许应该创造出一套全新的货币经济学理论来,只是目前这似乎还不是那么现实。但愿这一回他们能够达到他们的目的!尽管我深表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