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
珠峰计划”)是教育部为回应“
钱学森之问”而出台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由
教育部联合中组部、
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实施。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原则的过程当中,教育部门对
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了筹备工作,已经选择
清华、北大、
南大、复旦等16所大学的数、理、化、计算机、生5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力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社会、家庭、学校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从而营造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和政策机制。
入选国家“珠峰计划”的高校包括国内16所名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四川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
兰州大学。“珠峰计划”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学科开始,在高等教育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一度以“珠峰计划”的代号流传,为避免这项计划被用于其他用途,教育部在出台方案时并未做大张旗鼓的宣扬工作,并希望各入选校不宣传,不张扬,埋头苦干,切实开拓出我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途径。各高校不约而同地在2010年高校招生宣传时,向中学生大力介绍这项计划的重要性,以增加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复旦大学的保送生方案称,被数学学院、物理系、化学系和生命科学学院录取的考生,入校后成绩优秀者,可进入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这项计划也引起了中学教育界的注意。天津南开中学校长杨静武认为,这项计划具有前瞻性,对于将来可能是具有导向性的,中学也应积极呼应拔尖人才培养的尝试,与大学合作,将有冒尖潜质的学生输送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