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可以将一块钱的消费往后推,使之消费得更有意义;但穷人因为钱本来就少,所以将一块钱的消费往后推的余地不大。
因此,考虑长远对于富人来说也许是适合,但对于穷人来说,更注重短期收益。
某贫困山区一小村庄,因为长期不通公路,经济无法发展上去,后来村民们决定集资修一条进山公路。按照最经济的路线设计,这条公路经过的地方有一棵千年古树。也就是说,如果按最经济的办法修路,这棵千年古树必须砍掉;而要使古树避免被砍的命运,路只能绕着修,这样村民们必须从原本就很瘪的腰包中再抠出一些吃饭钱才能修好路。
城市里的几位著名环境保护人士几乎一致认为,应该从长远考虑, 保护古树,绕着修路。但是要知道,对于贫困乡村的乡下人,也许就因为眼下出不起因保护古树绕着修路那点钱,这条路长时间都无法修好,又谈得上什么长远考虑呢?
不管环保主义者如何呼吁,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都前赴后继地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也是这个道理。在经济发达地区10 万吨级的煤矿、万吨级的炼焦厂属于应该淘汰的污染企业,但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却是当地增加财政收入、劳动就业和居民收入的支柱。关停这些企业或者责令其建立超出投资能力的环保设施,无疑会对地方经济带来沉重打击。如果让这些小企业继续生存下去,其中的一部分企业最后会发展成为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大中型企业。山西、陕西、四川等地已经有不少这样的先例。
这就如同先吃饱后吃好一样,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除了一些得天独厚的地区外,谁也无法避免走这条路。
这个世界上,富人常常难以理解穷人的行为,就认为穷人大概是以另外的逻辑在生活。但穷人不是傻子,穷人的经济学所面临的是如何活下去的问题。
来自:
http://hi.baidu.com/%BA%F2%BE%E4%B1%C8/blog/item/21fe5309834f4033b0351d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