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943 61
2006-06-29
<TABLE height=16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489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1><STRONG> </STRONG></FONT></DIV></TD></TR>
<TR>
<TD> </TD></TR></TABLE>
<TABLE height=16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37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DIV align=center> </DIV></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FONT></DIV></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bgColor=#ffffff><IMG src=""></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99%"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vAlign=top align=left width="51%"></TD></TR>
<TR>
<TD vAlign=top><FONT size=2></FONT></TD></TR>
<TR>
<TD vAlign=top colSpan=2></TD></TR>
<TR>
<TD></TD></TR>
<TR>
<TD vAlign=top>
<TABLE>

<TR>
<TD>
<DIV>  <FONT size=4>这一段时间,笔者在许多网站上门发表了许多关于“计划分配”模式的论文,带来许多网友的评论,大多数都是以一种怀疑的眼光来看待,似乎有一种乌托邦的味道,总的感觉近似于玄乎。<BR>  不过这也难怪,在文章的论述之中因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既要顾及国家宏观层面的可操作性,也要介入微观层面的细节,增加了表达的难度,并以不同的角度来论述,再加上本人水平有限,表达方式不尽理想,而且内容的逻辑是以多篇文章展现出来的,缺乏连贯性,一时间让网友们理解不过来,因此就有乌托邦的结论。<BR>  那么,“计划分配”的模式到底是不是乌托邦呢?<BR>  现在我可以坦诚的告诉网友,“计划分配”的模式决不是乌托邦。我的构想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条件上的,没有各种条件因素的组合,是不可以形成良好的逻辑的。比如:古代的人可以联想登上月球的想法,而缺少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一些必要的条件,如火箭、宇宙飞船等科技设备。因此,古人因缺少这些登上月球的必要条件因素,那么古人登上月球的想法就是乌托邦。<BR>  笔者今天澄明“计划分配”的模式不是乌托邦,就是因为这种构想不缺少条件因素,因为我的构想完全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的条件上面的,而没有虚构。<BR>  比如:国家如果采取计划分配的模式的话,那么国家必须统一服务行业经营,因为服务行业就是市场经济中的商业,这是事实,也是条件,也不是空穴来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不管是社会商业还是社会生产,国家都能够统一,那么要求国家单单统一社会商业是完全可以成立的,显然,这一假设可不是乌托邦。<BR>  为了能保证国家成功统一服务行业经营,那么国家必须全面推行电子货币和无现金政策,因为现金流通的随意性会形成地下市场,同时会挤兑国有市场,造成国家统一服务行业经营的失败。同时,国家统一服务行业经营又为全面使用电子货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两者紧密相扣,无懈可击。电子货币可不是我的发明,也不是虚构,而是有了这种事实存在,被我的这种构想所利用,完善了这种模式的机制组合。显然,全面推行电子货币仍然不是乌托邦。<BR>  国家统一服务行业经营,意味着国家统购了社会中的所有产品,然后由国家再完成分配。因为国家在再分配的前提下,付出了大量的分配成本,所以分配成本加上国家统购的产品价格就等于商品价格。此刻,国家如果对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环保、教育、医疗等进行支出的话,那么这些支出都可以计入价格成本,让国家在统一经营的商业中赚回来。保持国家财政支出与收入的总量平衡。因为此刻的商品价格在国家的调控作用下可以浮动,也就意味着国家永远不会产生经济危机,商品价格的浮动完全可以支持国家财政的一切支出。税收就成了多余的东西,自然可以废除。取消税费制度只凭政府一句话,这与乌托邦的构想毫无牵扯,也不是倚天屠龙记里面的乾坤大挪移的虚构想法。<BR>  这种假设成立以后,我们就完全可以进入下一步的推理,社会中到底有多少产品?让我们看到小康社会离我们有多远?<BR>  从改革开放以来到2005年截至,社会中的产品积压了80.5705万亿元,这是国家统计局年度GDP数据汇总得来的,可不是我本人凭空虚构的,这是事实,以数据事实为基础就完全可以计算出我们每一个人还能得到多少产品。按照中国13亿人口分下去,平均每人可以分到60000多元的产品,60000多元产品是一个什么概念?也许对城市居民来讲,还谈不上是小康,但对于广大的农村来说,这已经是小康了,纵然城市居民不认为每人60000的产品是小康,但城市居民本身就积累了不少财富,加上这60000多元的产品,不是小康也是小康了。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吗?不是,这是中国劳动者、科研者的辛勤汗水创造出来的。我想,账算到这份上,让各位网友凭空得来60000元的产品好像感觉中了六合彩,似乎有点玄乎,一下子不相信这是事实,可能认为我在扯淡。不过我本人可没有扯淡,各位网友不信的话,只能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有问题,与我本人立场无关,我只能就事论事。<BR>  也许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含有水分,但也不至于很离谱,一点出入算不了什么。<BR>  当然,国家统一服务行业经营之后,不会轻易的将所有产品象分红一样分下去,国家还要加快社会环保、交通、水利等基础性建设,还要利用大伙儿的劳动力,搞好生态环境,80多万亿的产品也只能慢慢消化,一下子吃下去会哽人的。对于国家来说,产品积累的太多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因为许多产品不消化会变质、腐蚀,那么,国家可能会象分红一样分下去一批产品,让大伙儿行行好、帮助帮助消化。不知道这是在帮大伙儿还是害大伙儿,我想网友们会体会的。<BR>  也许网友们会问,国家如果将过剩产品分下去,到底怎样个分法?其实这种问题太容易解决了,国家会直接发电子货币给大伙儿,大伙儿不会不要吧?不会存在无功不受禄的观念吧?或者是怕引起高血压、心脏病发作而不敢接受吧?如果是这样的话,拒绝接受国家福利的人可以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抗议,让国家收回成命。<BR>  咋叫共同富裕 和谐社会?我想,共同富裕、和谐社会就应该是这样的,如果有一天,大伙儿过共同富裕 和谐社会的日子过得腻了,就出国到外国享受一阵子资本主义生活,再回家看看如何?</FONT><BR></DIV></TD></TR></TABLE></TD></TR></TABL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6-29 23:04:00
计划分配模式并不是乌托邦,但我们现在的计划只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式,起到的仅是一种辅助作用,按马克思的说法,那个真正的按计划分配的时代离我们还很遥远,我们现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目标不是靠计划,而是靠市场,这是我们的国情,也是现实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9 23:21:00
以下是引用王平在2006-6-29 23:04:00的发言:
计划分配模式并不是乌托邦,但我们现在的计划只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式,起到的仅是一种辅助作用,按马克思的说法,那个真正的按计划分配的时代离我们还很遥远,我们现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目标不是靠计划,而是靠市场,这是我们的国情,也是现实经济发展的需求!

不遥远了,不久就会实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0 04:06:00

有道理,用计划分配代替市场,其好处确实是有的,比如说中间分配体可以协调生产和消费两头,用粗放的计划代替市场的失灵,看到底是粗放损失得多还是失灵损失得多。也就是说中间分配体大致地统计式地了解消费需求,大致地统计式地向生产企业挂牌需求,然后大致上模糊地收购企业的产品,大致上模糊地向消费者出售。

即要统计又要模糊应该扯得上计算机网络了吧,比如说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0 08:25:00
以下是引用yuwei8在2006-6-30 4:06:00的发言:

有道理,用计划分配代替市场,其好处确实是有的,比如说中间分配体可以协调生产和消费两头,用粗放的计划代替市场的失灵,看到底是粗放损失得多还是失灵损失得多。也就是说中间分配体大致地统计式地了解消费需求,大致地统计式地向生产企业挂牌需求,然后大致上模糊地收购企业的产品,大致上模糊地向消费者出售。

即要统计又要模糊应该扯得上计算机网络了吧,比如说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计划分配模式就是让国家政府能达到对社会一切经济活动全知全能的境地,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才可以谈资源的最优配置。同时,又为国家建立了两个绝对有效的条件,一个是绝对有效的财政,二是绝对有效的商业部门。国家有了这种过硬的条件,想干什么都成。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各个部门的营运都是网络连锁管理,就像人体的器官一样,都是胳膊连着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0 12:58:00
以下是引用车武军在2006-6-30 8:25:00的发言:

计划分配模式就是让国家政府能达到对社会一切经济活动全知全能的境地,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才可以谈资源的最优配置。同时,又为国家建立了两个绝对有效的条件,一个是绝对有效的财政,二是绝对有效的商业部门。国家有了这种过硬的条件,想干什么都成。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各个部门的营运都是网络连锁管理,就像人体的器官一样,都是胳膊连着筋。

有道理,国家可以对网络连锁控制下的经济活动抽税,以此来支持计划分配体系的运作和创新。

但是国家要对经济活动全知全能,似乎有一点问题,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理性是否足够大,大到让个人认识到计划分配是为了个人自己,让各种所有制企业认识到可以获利,让国家认识到可以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