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遥远了,不久就会实现!
有道理,用计划分配代替市场,其好处确实是有的,比如说中间分配体可以协调生产和消费两头,用粗放的计划代替市场的失灵,看到底是粗放损失得多还是失灵损失得多。也就是说中间分配体大致地统计式地了解消费需求,大致地统计式地向生产企业挂牌需求,然后大致上模糊地收购企业的产品,大致上模糊地向消费者出售。
即要统计又要模糊应该扯得上计算机网络了吧,比如说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有道理,用计划分配代替市场,其好处确实是有的,比如说中间分配体可以协调生产和消费两头,用粗放的计划代替市场的失灵,看到底是粗放损失得多还是失灵损失得多。也就是说中间分配体大致地统计式地了解消费需求,大致地统计式地向生产企业挂牌需求,然后大致上模糊地收购企业的产品,大致上模糊地向消费者出售。
即要统计又要模糊应该扯得上计算机网络了吧,比如说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计划分配模式就是让国家政府能达到对社会一切经济活动全知全能的境地,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才可以谈资源的最优配置。同时,又为国家建立了两个绝对有效的条件,一个是绝对有效的财政,二是绝对有效的商业部门。国家有了这种过硬的条件,想干什么都成。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各个部门的营运都是网络连锁管理,就像人体的器官一样,都是胳膊连着筋。
计划分配模式就是让国家政府能达到对社会一切经济活动全知全能的境地,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才可以谈资源的最优配置。同时,又为国家建立了两个绝对有效的条件,一个是绝对有效的财政,二是绝对有效的商业部门。国家有了这种过硬的条件,想干什么都成。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各个部门的营运都是网络连锁管理,就像人体的器官一样,都是胳膊连着筋。
有道理,国家可以对网络连锁控制下的经济活动抽税,以此来支持计划分配体系的运作和创新。
但是国家要对经济活动全知全能,似乎有一点问题,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理性是否足够大,大到让个人认识到计划分配是为了个人自己,让各种所有制企业认识到可以获利,让国家认识到可以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
不错!这种计划经济思想和模式非常好。它能让计划者想要这个国家是什么样,就可以是什么样:工业化强国、农业化强国、军事化强国,什么都可以。我真地相信。因为,在数年前,我经常见这种模式,我发现,只要实现以下两点:1、计划者可以成为全知全能的父;2、被计划者(尤其是个人)愿意自己的所有行为、所有需求、所有意志,总之所有一切都被他人计划。根本就不需要网络什么的,以上两点,尤其是最后一点具备,绝对成功。
对了,忘了说,我见识的那个和各位思想完全一致的事务,它的名字叫《帝国时代》。啊,对了还有一点非常糟糕,各位提倡计划的一定要注意:好像所有人都愿意当帝国时代的计划者,没听说谁愿意当帝国时代里面那些被计划的农民、工人、士兵什么的。啊,不知道为什么,呵呵。
1、计划者可以成为全知全能的父;2、被计划者(尤其是个人)愿意自己的所有行为、所有需求、所有意志,总之所有一切都被他人计划。根本就不需要网络什么的,以上两点,尤其是最后一点具备,绝对成功。
其实计划经济也是分别进行决策的。
你学过线性规划吗?或者我可以说你一点也不懂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需要万能决策者么?这实际上是自由经济学的宣传者们有义误导老百姓的。学过线性规划都知道实际上计划经济也是分别进行决策的。(当然最初没有工业体系的国家打造工业体系需要指令性计划)。
计划经济是一种限定条件下的分别决策,通过大量数学家的努力,终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找到了,计划经济最优运行的决策模式。
计划的最优稳定运行的方式,就是中央计划局,根据现有的资源状况和技术水准,下达一种客观制约诂价指标,即影子价格,而生产组织(计划经济下不存在企业)为也自身的效益最大化,那么必然选择客观制约诂价消耗最小的方式,从而与中央计划局的目标完全致。
好像所有人都愿意当帝国时代的计划者,没听说谁愿意当帝国时代里面那些被计划的农民、工人、士兵什么的。啊,不知道为什么,呵呵。
这还是经济么?还是计划经济么?这简直就是一个人的白痴经济和天真想法。
计划经济是一种程序化的数理系统,它更应该叫做数学经济或程序经济,是一大批人按数学规律(通过法律来保障计划程序)运行的自动化经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 17:31:54编辑过]
1、计划者可以成为全知全能的父;2、被计划者(尤其是个人)愿意自己的所有行为、所有需求、所有意志,总之所有一切都被他人计划。根本就不需要网络什么的,以上两点,尤其是最后一点具备,绝对成功。
其实计划经济也是分别进行决策的。
你学过线性规划吗?或者我可以说你一点也不懂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需要万能决策者么?这实际上是自由经济学的宣传者们有义误导老百姓的。学过线性规划都知道实际上计划经济也是分别进行决策的。(当然最初没有工业体系的国家打造工业体系需要指令性计划)。
计划经济是一种限定条件下的分别决策,通过大量数学家的努力,终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找到了,计划经济最优运行的决策模式。
计划的最优稳定运行的方式,就是中央计划局,根据现有的资源状况和技术水准,下达一种客观制约诂价指标,即影子价格,而生产组织(计划经济下不存在企业)为也自身的效益最大化,那么必然选择客观制约诂价消耗最小的方式,从而与中央计划局的目标完全一致。
好像所有人都愿意当帝国时代的计划者,没听说谁愿意当帝国时代里面那些被计划的农民、工人、士兵什么的。啊,不知道为什么,呵呵。
这还是经济么?还是计划经济么?这简直就是一个人的白痴经济和天真想法。
计划经济是一种程序化的数理系统,它更应该叫做数学经济或程序经济,是一大批人按数学规律(通过法律来保障计划程序)运行的自动化经济。
计划经济是一种程序化的数理系统。帝国时代啊、传奇啊不知道算不算一种程序化的数理系统。呵呵
1、组成这个数理系统的线性规划方程是否需要一定的假设前提,比如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基本同质?如果存在这样的假定,影子价格能够正确指导生产的可信度是多少?如果没这样的假定,也就是说这个数理系统100%的就是现实,是不需要一个全能全知的父,需要n个。
2、生产计划做多久的?一年吗?在这一年如果出现什么意外,比如地震、洪水任何自然灾害,生产者是等着新的影子价格来决定生产呢?还是按照前面的影子价格生产?如果是后者,出现了损失算谁的?
3、如果这个社会出现了技术创新,这个从没生产过的产品,你怎么计算它需要多少生产要素,从而提供它的影子价格?
4、好像在影子价格的计算中不考虑社会需求的,如果考虑,恐怕还是需要n个全能全知的父了。生产不按照需求来进行,需求大于供给怎么办?排队购买?供给大于需求怎么办?强行分配?在这里,需求到底有没有被计划?而且,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国有资产算不算浪费。谁负责?数学家们的工资?还是老百姓的税款?
5、生产好像应该会有阶段的哦,有些企业,啊,组织生产的是中间产品,这个产品的影子价格要不要构成下游企业,啊,组织的成本?上游不是根据下游的需求来生产的,下游不是根据上游的供给来生产的,供需不会出现问题吗?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什么?行政干预?价格扭曲?这叫分别进行决策?嗬嗬。
首先,你这个种言论我不知道反驳上千次了,它妈的其他左派的水平太差了,每次都要老子出手,这么多人要和他们辩论,还不把老子累死。不过看着就是有气,就是要反驳你们。
走着瞧,你有是种的,我反驳过后,我也给自由市场者出出思维陷井,你是他妈的有种的就正面接招。
计划经济是一种程序化的数理系统。帝国时代啊、传奇啊不知道算不算一种程序化的数理系统。呵呵
你是一个人在玩游戏(你小子潜意识把计划经济设定为只有一个人,让我往你的思维陷井里掉,我可不上当),社会经济生活是一个人的事情么?????是一个人在生产么????还是不是它妈的一大群人在分工协作,而市场经济没有合作,过度的竞争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2、生产计划做多久的?一年吗?在这一年如果出现什么意外,比如地震、洪水任何自然灾害,生产者是等着新的影子价格来决定生产呢?还是按照前面的影子价格生产?如果是后者,出现了损失算谁的?
首先我要说的是,你把计划经济给我高度给我抽像了,反过来给我出思维陷井。
一个社会难道就只有一个生产组织(企业或车间)么?而这个生产组织的生产线是天天都在更新么?(如果天天更新重工业的周期性允许这种条件存在么,你小子小心了,过一会我按你的逻辑推导出来的结果让你哭笑不得)。
当一个社会运行起来,都是在现有体系上进行缓慢的动态调整,而计划经济就是防止这种动态的系统出现竞争浪费资源(企业不会破产,计划经济最大的优势就是企业不会破产,因此可以有百分之百的就业率),使成现有的生产线上进行协作,进行有规律的调整(技术更新就在这种状态下产生)。
如果你认为社会需求决定一切,千变万的需求市场都能适应,那我说你,一定是一个白痴(相当于需求量决定社会生产力,社会上多大数人都需要汽车、电脑,客观制约条件能进行这种满足每个人的生产么?)如同古时候的人也想飞上天,可他们的生产力能制造飞机么?
如:一个电视的企业,有它的生产线,而这种生产线的更新换代是有一定周期的。如果今天社会飞机价格涨了,你明天转产生产飞机,后天电脑价格又涨了你生产电脑,再后电脑又降价了或者飞机价格又降,你的生产线都是花钱来买的,你的生产线可能不要了么?你还不破产?
这种周期性的调整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行,你以为是现代社会是个体手工农业劳动呵,要是按你这种逻辑,首先市场经济马上就玩完了。
而且现实中的资本主义世界重工业体系都是一些大企业(一个项业有些国家只有一个),这一系列的设备的更新换代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么?(有些十几年也完成不了)
而且社会不可能任空冒出一个新企业来,这个新企业的重工业设备从哪的来,还不是从现有的工业体系的生产能力上进行的升级。如果现有工业体系都没有,也就是你写字的笔都没有用什么写字,你不要说你用电脑打字,这个电脑是你脑子一想就出来的么?还不是在现有社会生产力这个平台上发展出来的。
也就是说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在现有的生产线上进行一种缓慢调整(这一点特别适合重工业体系)。社会上的需求供给,都是企业在原有的供给上进行的一种缓慢调整是一种相对动态的平衡,市场经济之所以变化很快那是因为要素市场的存在,而计划经济不存在要素市场,没有企业家个人人性化的经营决策根本不会有这种大的波动。
计划只不过是一在现有的社会自动化平台上,对某一个部件进行更新调整。
对于自然灾害来说,我反过来要问你市场经济怎么办?特别是大的自然灾害,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都毁了,你她妈有种的提出一种政府丝毫也不干预的方案来。
只要干预了,它妈的,你不是运用的市场手段,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 2:16:33编辑过]
3、如果这个社会出现了技术创新,这个从没生产过的产品,你怎么计算它需要多少生产要素,从而提供它的影子价格?
首先我要问你,市场经济是否让技术更新等待价格规律????????市场经济是均衡的么?这种传导时间需要多长?????代价有多大??????
价格有多大,如果社会的技术更新,是革命式的突发式更新,那么整个市场体会不会发生经济危机????
你到底学没有学过线性规划?计划经济虽然没有价格规律,但是可以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法,对基本的原料、劳动力、土地等,进行实物的投入与产出分析法,就可以得出影子价格。
这需要求解四到五千元的方程组。
那么计划经济下的企业就是根据这个影子价格进行分别决策。
如果你要生产新产品,那么你用的原料、劳动力,以及生产线更新最要的消耗是多少,企业是否能得到最大化的收益(以影子价格来核算)。(因此计划经济下的决策就是一种数学运算,厂长或管理者必须按计划法律来执行,进行选择),当然最优的解组,可能有很多种组合方式,企业从中选择一种就行了。
比如新产品生产多少,老产品生产多少,这里有一个最优化的核算,以便最得最大化的利益。由于有影子价格的限定,那么这种价格就是一种相当于市场经济下最均衡的理想状态出现的价格,因此各企业不会有竞争,高度统一,从而与中央计划的目标一致。
什么社会总需求之类的,这些完全是自由经济学者最白痴式的思维陷井。如果自以为懂计划经济的左派按着这些人的思路去思维,那就是比那群蠢猪还愚蠢,实际上这种人根本就不懂经济。
正是由于短缺才产生了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都一样。
社会生产其实就是在现有生产力条件下,怎么动态的进行生产的最优配置,社会生产是一个动态化的系统。(有点像西方经济学所说的“一般均衡理论”)需求只是微观团体生产组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不过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决策的动机和程序不一样。
比如技术更新也是在现有的技术台平上进行不断的加速更新。
实际上理想中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一种自动化的运行系统。市场经济需要一个法律秩序,而计划经济除了需要一个法律秩序外还需要计划局提供一个资源或原材料等的影子价格,一旦中断提供,那么整个数理化的系统就会崩溃。
但是对于一个非工业化国家,首先是要通过指令计划建立起这个自动化的运行系统(也就是通过模仿现存世界中的一个工业化体系,苏联起初就是在模仿西方工业体系),但当这个系统建立起来了,那么国家就完全按这种程序运行,计划经济国家是按法律产生影子价格进行核算生产。
理想状态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按程序运行,都强调政府不要干预这种程序(如:苏联的数理经济学家就很反感政府的某一个项目计划干预这种程序),而计划经济下的程序是按法令人为产生的。
苏联的“一五计划”、“二五计划”只不过是政府在突出某一个重点计划项目(模枋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工业体系)。美国政府的载上航天、动用几十万人的半导体研发等也是这样的计划项目。(为种项目当超出一定的规模对经济体就有影响,当然这个科技项目来整个系统生产力的提高,这是不可预测,谁也不道会怎么样)
经济计划和计划经济是有区别的,计划经济是一种程序。
即产生一个经济核算的程序(影子价格),在这个标准下企业的决策只是一种运算选择。
而中央计划局或分系统计划局的任务就是下达影子价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 2:26:37编辑过]
线性规划
1939年苏联数学家康托洛维奇发表《生产组织与计划中的数学问题》
1947年美国数学家乔治.丹契克、冯.诺伊曼提出线性规划的一般模型及理论.
1. 问题
例1 作物种植安排
一个农场有50亩土地, 20个劳动力, 计划种蔬菜,棉花和水稻. 种植这三种农作物每亩地分别需要劳动力 1/2 1/3 1/4, 预计每亩产值分别为 110元, 75元, 60元. 如何规划经营使经济效益最大.
分析:以取得最高的产值的方式达到收益最大的目标.
1. 求什么?分别安排多少亩地种蔬菜、棉花、水稻? x1 亩、 x2 亩、 x3 亩
2. 优化什么? 产值最大 max f=10x1+75x2+60x3
3. 限制条件? 田地总量 x1+x2+x3 £ 50 劳力总数 1/2x1+1/3x2+1/4x3 £ 20
模型 I : 设决策变量:种植蔬菜 x1 亩, 棉花 x2 亩, 水稻 x3 亩,
求目标函数 f=110x1+75x2+60x3
在约束条件x1+x2+x3 £ 50 1/2x1+1/3x2+1/4x3 £20 下的最大值
规划问题:求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最值,
规划问题包含3个组成要素: 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当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是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时,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否则称为非线性规划问题。
2. 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方法
称满足约束条件的向量为可行解,称可行解的集合为可行域,
称使目标函数达最值的可行解为最优解.
命题 1 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是凸集.
因为可行解集由线性不等式组的解构成。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是平面上的凸多边形。
命题2 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一定在可行解集的某个极点上达到.
图解法: 解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在平面上画出可行域,计算目标函数在各极点处的值,经比较后,取最值点为最优解。
命题3 当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的目标函数取不同的目标值时,构成一族平行直线,目标值的大小描述了直线离原点的远近。
于是穿过可行域的目标直线组中最远离(或接近)原点的直线所穿过的凸多边形的顶点即为取的极值的极点—最优解。
单纯形法 : 通过确定约束方程组的基本解, 并计算相应目标函数值, 在可行解集的极点中搜寻最优解.
正则模型:
决策变量: x1,x2,…,xn. 目标函数: Z=c1x1+c2x2+…+cnxn.
约束条件: a11x1+…+a1nxn≤b1, …… am1x1+…+amnxn≤bm,
模型的标准化
10. 引入松弛变量将不等式约束变为等式约束.
若有 ai1x1+…+ainxn≤bi, 则引入 xn+i≥ 0, 使得 ai1x1+…+ainxn+ xn+i =bi
若有 aj1x1+…+ajnxn≥bj, 则引入 xn+j≥ 0, 使得 aj1x1+…+ajnxn- xn+j =bj.
且有 Z=c1x1+c2x2+…+cnxn+0xn+1+…+0xn+m.
20. 将目标函数的优化变为目标函数的极大化. 若求 min Z, 令 Z’=–Z, 则问题变为 max Z’ .
30. 引入人工变量,使得所有变量均为非负. 若 xi 没有非负的条件,则引入 xi’≥ 0 和 xi’’≥0, 令 xi= xi’– xi’’, 则可使得问题的全部变量均非负.
标准化模型
求变量 x1, x2,…, xn,
max Z = c1x1+…+ cnxn,
s. t. a11x1+…+ a1nxn= b1,
……
am1x1+…+ amnxn= bm,
x1 ≥ 0,…, xn ≥ 0,
定义: 若代数方程AX=B的解向量有n-m个分量为零, 其余m个分量对应A的m个线性无关列, 则称该解向量为方程组的一个基本解.在一个线性规划问题中, 如果一个可行解也是约束方程组的基本解, 则称之为基本可行解.
命题 4 一个向量 x 是线性规划问题可行解集的一个极点, 当且仅当它是约束方程的一个基本可行解。
于是寻找取得极值的凸集极点的几何问题变成了求代数方程基本解的问题,形成了解优化问题的单纯形方法,改进单纯形方法等。按这些计算方法编制程序,产生了Matlab优化工具箱和专门解优化问题的软件 Lindo、Lingo 。
用Matlab求解:
标准的线性规划的模型:
min f=cTx
s.t. Ax £ b
A1x=b1
LB £ x £ UB
Matlab求解程序: [x,f]=linprog(c,A,b,A1,b1,LB,UB)
还有软件Excel 也可应用于解优化问题。
一个农场有50亩土地, 20个劳动力, 计划种蔬菜,棉花和水稻. 种植这三种农作物每亩地分别需要劳动力 1/2 1/3 1/4, 预计每亩产值分别为 110元, 75元, 60元. 如何规划经营使经济效益最大.
分析:以最经济的投入达到收益最大的目标.
(或者说以直接出售土地和劳动力的方式达到收益最大的目标.)
1 求什么?土地成本价格 y1 劳动力成本价格 y2
2. 优化什么? 成本价格最低 Min g=50y1+20y2
3. 限制条件?
蔬菜的市场价 y1+1/2y2 ³ 110
棉花的市场价 y1+1/3y2 ³ 75
水稻的市场价 y1+1/4y2 ³ 60
设决策变量: 对单位土地和对单位劳力投入成本价格分别为 y1 y2
求目标函数 g=50y1+20y2
在约束条件 y1+1/2y2 ³ 110 y1+1/3y2 ³ 75 y1+1/4y2 ³ 60 下的最小值.
设 A 是m ´ n 矩阵,
c 是 n ´ 1向量,b 是 m ´ 1向量
x是 n ´ 1向量, y是1 ´ m 向量
问题: max f=cTx s.t. Ax £ b xi³0, i=1,2,¼,n.
对偶问题: min f=yb s.t. yA ³ c yi³0, i=1,2,¼,m.
对偶定理: 互为对偶的两个线性规划问题, 若其中一个有有穷的最优解, 则另一个也有有穷的最优解, 且最优值相等. 若两者之一有无界的最优解, 则另一个没有可行解
模型 I II构成对偶问题.
模型 I 解得最优解(optimun solution) Xopt=(30 0 20), 最大值 f(xopt)=4500
模型 II 解得最优解 yopt=(10 200), 最小值 g(yopt)=4500.
模型I 给出了生产中的资源最优分配方案
模型 II 给出了生产中资源的最低估价.
进一步问:如果增加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投入,每种资源的单位投入增加会带来多少产值?
由最优解 y=(10,200) 可见, 多耕一亩地增加10元收入,多一个劳动力增加200元收入。也就是说, 此时一个劳动力的估价为200元,而一亩土地估价为10元.
这种价格涉及到资源的有效利用, 它不是市场价格, 而是根据资源在生产中做出的贡献确定的估价, 被称为“影子价格”.
再进一步问,棉花价格提高到多少才值的生产?
由 y1+1/3y2=10+200/3=76.6>75, (而其它两个约束条件是等式)可见,只有当棉花价格提高到 76.6元时才值得生产.
青雪叮当:
请解释市场经济下的如下问题:
第一、均衡竞争状态会引发最优的资源配置、会给企业带来最大效益。
那么我们来看下面的这个例子是不否可以否定这个假设
有两个人都有罪,被抓住。法官分别告诉他们。如果你指证另一个有是主犯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减刑,被判无罪,如果保持沉默则会判刑2年,但是另外一个被指控证主犯主要面临18年的监禁。如同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下,每个企业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那么这两个人必然都会指证对方,结果两个要都要被判刑18年,也就是说均衡竞争的情况下将会取得最快结果,如果两个人好比一个人选择合作方式都不指证对方只会被判刑2年。也就是说越均衡竞争,相反在社会整体层面上的效率将会越小化。
第二、自由经济学者潜意识默认了交易费用会应竞争而最低、交易时间为0。
请问交易费用真的会最低吗?交易时间为需要多长,,导致这种最优配置的代价有多大?这难道不是配置资源的效率损失吗?
第三、潜意识假定了科技不发展,会等着价格规律把资源配置均衡了再发展。
要知道等技术是随时都在更新的,在市场经济下随时都存在信息不对称性,难道真要科学技术来等待价格规律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 2:42:07编辑过]
计划经济需要利用线性规划来实现其的最优的运行。
在计划经济下百分之百的就业率和高福利是完全做得到的,因为整个社会没有一个企业会破产,全社会总动态均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 2:39:10编辑过]
计划分配缺乏效率。这个应该没有人会怀疑吧。
社会进步需要靠效率,社会稳定需要靠公平。
计划经济没有效率?
苏联建国时工业产值还不到美国的3%,可到解体时前后70年时间工业产值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工业大国。
这种增长速率是没有泡沫的,不像美国还有什么房地产、股票、第三产业炒作起来的泡沫。
现代社会一切财富都是重工业创造的,其它产业只不过是瓜分重工业所创造的财富。美国等SNA体系把交易量等都算入经济,这本身就是泡沫。还是物质平衡表体系的MPS比较科学。
如果说苏联不公平那是最没有道理的,苏联可是百分之百就业率,市场经济国家哪一个能做到,而且每个人都有全免费的医疗、教育、水、电、天然气、电话费等,而且人平汽车拥有量在全世界也是前列的。
计划经济是最容易少数人对多数的奴役。
计划经济下高官们所影受的福利与市场经济下资本家所影受到的福利所占的社会比例差距有多大?
可以说差距连100万分之一都不到。
这不正说明是市场经济才奴役人民么?
物别是国际分工链环下由的国家的人民,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有受到,完全就是从事最机械的体力劳动,这不是思想上最大的奴役么?
市场经济的建立就是需要进行抢劫,分工链下由的绝大多数人就是被抢劫对像!!!!!!!!
计划经济是一种程序化的数理系统。帝国时代啊、传奇啊不知道算不算一种程序化的数理系统。呵呵
人和猪都是动物,你也是人。那么你算不算是猪?!
别说我骂你,这可是按你的逻辑推导出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 13:02:11编辑过]
呵呵,放心,不会说你骂我。因为你经常对不同意见破口大骂,于你而言,反驳他人是一定要骂的,也许基本等同于没道理时一定要声高,否则怎么办呢?是不是?所以,大家都可以理解。你呢,尽管继续破口大骂。市场经济、自由主义认为:一个人有权选择说话方式,以显示个性偏好。
1、你没回答线性方程假设的问题,没回答影子价格是否可信;2、你没回答供需茅盾的问题,没回答个人需求是否被计划;3、你没回答中间商品价格扭曲的问题,没回答究竟是分别决策还是统一决策;4、你没解决新产品影子价格的问题,一项技术革命意味着数种新产品的出现,呵呵,一旦有创新,方程组只怕要大调,不知道会不会为了等影子价格等到其他国家的创新率先出现,市场被抢占,呵呵。总的说来,你不过就是把线性规划概念背诵了一遍,把一个简化的线性方程组传了一遍。仅此而已。现在解释你问的问题,尽管你多半不懂。
1、囚徒困境(四个字足以,用不着废那老鼻子劲把故事又说一遍。)与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密切相关,正是在该假设下,结果才表现为个体理性的选择未能带来集体利益最大化。放宽假设,增加现实条件,比如制度约束、两人熟悉程度、不是单次博弈等等,结果都会改变。现实生活、行为经济学的实验也表明了人们会不合作,但同样也会合作。这个例子刚好说明:任何数理模型因为不能完全等同现实,存在假设,从而其结果往往不能等于完全现实。不好意思,再一次说明,线性方程不管多复杂,除非来自n个全能全知的父,否则……
2、市场经济当然有交易费用,而经济主体自然会选则降低交易费用的行为。(这还需要质疑吗?)计划经济没有交易费用吗?嗬嗬,供需矛盾,排队、黑市、票券和权利交易不需要交易费用吗?价格扭曲下的命令生产的确节约了交易费用,但社会成本呢?不要太搞笑了,首先,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正如自然世界不可能没有摩擦力,经济世界也不可能没有交易费用。其次,计划经济因为控制经济主体独立决策的权限,反而会增大交易费用。信息传递时间,哈哈,市场价格传递供需的时间会慢于一个计划部门通过调查、统计、建模、调整方程、计算、核对、传递等等工序的时间吗?除非你的方程组里面的变量从来都打算根据现实情况发生改变,方程组也不打算改变。
3、技术创新,呵呵,你是真不懂市场经济和价格啊。我懒得解释,只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技术创新在市场经济建立之后发展的特别快?
4、还有啊,我从不打自己耳光,没那嗜好,也许你有?才会由己及人的进行推论?市场经济不反对政府干预,宏观政策是经济学重要内容之一,政府干预与计划经济是两个概念,类似于现实世界与帝国时代是两个世界。不过,看你的发言水平,估计你会这样说:国骂+干预不等于计划经济+国骂。嗬嗬,那么,你就当它们等于好了,反正世界从来都不嫌笑话多。呵呵。
1、你没回答线性方程假设的问题,没回答影子价格是否可信;2、你没回答供需茅盾的问题,没回答个人需求是否被计划;3、你没回答中间商品价格扭曲的问题,没回答究竟是分别决策还是统一决策;4、你没解决新产品影子价格的问题,一项技术革命意味着数种新产品的出现,呵呵,一旦有创新,方程组只怕要大调,不知道会不会为了等影子价格等到其他国家的创新率先出现,市场被抢占,呵呵。总的说来,你不过就是把线性规划概念背诵了一遍,把一个简化的线性方程组传了一遍。仅此而已。现在解释你问的问题,尽管你多半不懂。
我已经回答了,是你的思维顽固。那么我说清楚一点嘛。因为你简单的一句话回答起来起码要很多文字——经济学就是这个头痛,如果纯粹我和你辩论,那么我同样就和你诡辩,但我是要争取看我们辩论的观众,也就是要把计划经济这把火烧起来成燎原之势。
1、影子价格是根据现有的资源况状、技术条件、劳动力等,进行投入产出分析(解方程组得出的),这个影子价格就相当都市场经济中最理想状态最优资源配均衡价格,也就是说在这个价格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企业)不会出现竞争,已经达到最优配置。
2、供需矛盾是什么?这个提法有问题,为什么不说社会生产力(重工业等基干产业)资源,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呢?
为什么我说你提出计划经济的总需求是一个思想陷井?那就是无论那种经济状态社会总需求根本不可能满足。正是短缺产生了经济
如:汽车,全中国有多少人需要汽车、全美国多少人需要汽车,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可能得到满足?即使在将来生产力(重工业)发展到一程序满足了,那么对于新产品呢?是不是能给每一个人提供?
而现有的生产能力技术(重工业)和资源(包括社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等)能否满足这种生产呢?
不能!
正是短缺产生了经济,
而社会总体(理想中的市场经济假微观衡均衡竞争条件下会得到这种社会整结果,而计划是直接从宏观上来追求这个结果,由于企业没有自主性那么,就可以直接灭视企业个性的行为)
在理想状态下就是追现求在现有生产能力条件下的生产最大化,在均衡条件能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产品是让老百姓去选。
但是市场经济还有一个问题,那种会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状态完全是假设不可能实现。
市场经济下微观的需求是什么?是有效需求,即有够买能力的需求,当这种够买能力不足时,
那么就不能达到社会整体的理想状态。而且企业追求利润(有效需求),是否会导致社会总体最优呢?这实际上是一个假设,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总是出问题。
而计划经济就不同,它可以主动调节,使有效需求,趋近于等于社会生产的最大化。
3、影子价格只是进行经济核算,并不等于计划经济下唯一存在消费市场的产品价格,但是在通常性况下相近,有小微的动波。
价格的上涨都根据排队原理进行上涨下降的,即某一假定的虚拟产品A,的价格与一定的消费时间和数量成反比。
价格扭曲(扭曲与投入产出所得的影子价格),实际上某种情况下,这正是计划经济发展速度的优秀,因为可以通过这种人为的扭曲来先扩张生产力(周期性很长的重工业),市场经济是没有这种优势的,当相当严重时就会发行票证,
我要说的是,短时间,如果人民能容忍可以实行这种赶超战略,不然通过情况下,扭曲不得超过30% 。其实价格扭曲就相当于市场经济下的投资,但是这比资本投资更有优势。
4、你根本不懂计划经济的核算方法,实际上市场经济是以追求利益为准,而计划经济下的生产是以影子价格作为信号进行生产。
中央计划局或分计划局,就是给出原料或半成品等的影子价格,以影子价格进行核算(也就是说企业生产什么是自己决策,但是要以影子价格作为信号为准),而企业自身也有机器设备等生产线(要考虑到设备等的折旧问题),那么怎么更新生产最优,这中间有一个计算问题。
如:生产老汽车100辆、新汽车200输、新拖拉1500、旧拖拉机的3000辆是一个最优的解组,另外生产新汽车300辆、老拖拉机4000辆也是考虑到折旧问题时最优的一个解组,都可以算出影子价格下的“虚拟利润”(以影子价格来核算)最大化。
(要记住老的设备或生产线也是要计入消耗的影子价格。然后总的产出一减就是所谓的这个“虚拟利润”最大化,也就是最优)
这样就可以与中央计划的目标完全一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 16:18:58编辑过]
也就是说计划经济是以影子价格作为信号,企业进行分别决策的。
对于太空计划、半导体研发、电子管小型化等,中央直接的指令性计划,这只能算计划经济中突出重点的一个项目,对于整体的计划体制就不是这样运行的。
这一部段就相当于赶超战略,计划经济下可以能过价格的一定价格扭曲来实现这一部份(相当于投资)。
而美国等市场经济国家的这种计划(太空计划、半导体研发、电子管小型化等)也是赶超战略,就是直接用资本进行投入。
请记住重工业发展起来的生产力最初消费领域是不能把之转化为需求的,只有起成规模了,才把它纳入计划经济体制或市场经济体制,让那些生产消费品的企业去创造新产品的需求。
1、囚徒困境(四个字足以,用不着废那老鼻子劲把故事又说一遍。)与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密切相关,正是在该假设下,结果才表现为个体理性的选择未能带来集体利益最大化。放宽假设,增加现实条件,比如制度约束、两人熟悉程度、不是单次博弈等等,结果都会改变。现实生活、行为经济学的实验也表明了人们会不合作,但同样也会合作。这个例子刚好说明:任何数理模型因为不能完全等同现实,存在假设,从而其结果往往不能等于完全现实。不好意思,再一次说明,线性方程不管多复杂,除非来自n个全能全知的父,否则……
问题是市场经济下企业是单独的个性,是竞争关系,不像计划经济那样是合作关系,信息可以共享。
市场经济只适应农业手工业社会,当现代化分工越来越强,规模生产越来越大,那么市场经济的就会越偏离理想中的均衡。
比如制度约束、两人熟悉程度、不是单次博弈等等,结果都会改变。现实生活、行为经济学的实验也表明了人们会不合作,但同样也会合作。这个例子刚好说明:任何数理模型因为不能完全等同现实
如果是这样已经不是自由市场经济了,而且分工越来越细,规模化越来越强,那么市场经济的这种偏离均衡就越严重。
现实生产活,西方重工业、高科技体系都是一些大的垄断的企业,
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都是一些不太强制分工的下由产业,因此在下由产业还是有一定的适应性的,而且产业链环上由的国家可以把这种偏离的均衡的代价,转移给下由链环的国家。
2、市场经济当然有交易费用,而经济主体自然会选则降低交易费用的行为。(这还需要质疑吗?)计划经济没有交易费用吗?嗬嗬,供需矛盾,排队、黑市、票券和权利交易不需要交易费用吗?价格扭曲下的命令生产的确节约了交易费用,但社会成本呢?不要太搞笑了,首先,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正如自然世界不可能没有摩擦力,经济世界也不可能没有交易费用。其次,计划经济因为控制经济主体独立决策的权限,反而会增大交易费用。信息传递时间,哈哈,市场价格传递供需的时间会慢于一个计划部门通过调查、统计、建模、调整方程、计算、核对、传递等等工序的时间吗?除非你的方程组里面的变量从来都打算根据现实情况发生改变,方程组也不打算改变。
竞争会导致交易费用最低这完全是假设,根本不成立,别的不说,就是房地产,这个项业偏离了影子价格程度是成几何倍(上百倍都有可能)的。
你要假定交易费用最低,那么必须求证市场经济是均衡的!而现实中市场经济是非均衡的,生产的分工环节越多越容易导致这个产业链环的脆弱性(可能只有手工农业业社会,才是市场经济的最理想状态!!!,不幸的是这是现代化的工业社会)。
价格扭曲太严重,比如生活用品也扭曲那人民受不了,是会有黑市,但是生产力发展程度越高就越少,而计划经济下的扭曲是可以理想的是用去投资去了。而市场经济下的价格泡沫,是被可恶的奸商社会寄生生拿去个自享受了。
价格扭曲其实是人为那么做的,苏联等的国家领导人要通过价格扭曲来强制性工业化发展重工业(相当于市场经济下投资投得太多了,剩下的钱连买吃的也没有了)。
实际上二战后,就是西欧国家也人为的通过价格扭曲来恢复重工业体系,其中以日本最为重,日本扭曲到一定程序,干脆就把自由市场取消了,实行配给制,日本在五十年代还有不愿意买黑市场粮食的吃的一个法官被饿死了的事例。
这下就不难理想了,为什么我们国家六七十年代经济增长也很高为什么人民生活改善不大,因为那是在强制性的进行工业化。
消费当然要被压缩。
那些认为消费带动经济的人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汉奸经济学家,有消费那么生产消费品的设备从哪里来,还不是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来!就算GDP再高,也是在为别人创造财富,GDP(钱)是依赖于基干产业等重工业体系的,也就是说把工业体系放在别人那里永远也不保险。
中国一旦被挖空,有一天西方把基干产业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一彻,整个国家像屎一样的GDP就像雪一样融化掉了,人民任人宰杀!
自己国家要打造工业体系就会这样,一旦完成工业化,人民的生活将是宽松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 16:07:09编辑过]
也就是说市场经济的存在,在非对称的社会生产系中需要抢劫才能生产,当现个世界市场饱和了,那么就别无转移的出路,那么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就暴发了。
突然想起明天要考核的 微机原理
老师教育我们时时刻刻要把自己当成cpu,这样理解问题就很容易了。
实在不愿意相信 死板的芯片电路一条条执行最优化的指令也会出错。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