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选择股票要学会三个诀窍
“一想到巨额的回报不是回到社会而是仅给予少数几个人,原因是这几个人正是从我太太的子宫里钻出来,这个念头会让我发疯。”
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是迄今最成功的资本投资人,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他运用自己逐渐完善的投资哲学利用钱赚钱,从购买股票到收购金融保险公司。
根据《福布斯》杂志统计,他的个人财富目前在500亿美元左右,稳居全球富豪榜前3位。相比其他资产超百亿美元的富豪,他的赚钱方式不是专注于创新性的技术开发或者投资实业产生利润,而是利用资本增值,因此作为"全球最伟大投资人"他当之无愧。
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如今他的众多外号中的一个就是"奥马哈的奇迹"。他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1941 年,11岁的他购买了平生第一只股票,1947年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两年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1956年,巴菲特回到家乡创办"巴菲特有限公司",8年后他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亲手掌管的投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这点钱如今对于投资公司而言可能算不上什么,如今华尔街的投资人动辄操控几亿美元的资金,但是在40年前,这已经是很大金额。1965年,35岁的巴菲特收购了一家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Hathaway)、濒临破产的英国纺织企业,1994年底该公司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投资王国,由一家纺纱厂变成巴菲特庞大的金融集团,时至今日继续成长为资产达1350亿美元的"巨无霸"旗下拥有各类企业约50家,最主要的产业系是以财产保险为主的保险业,此外还生产从油漆、毛毯到雪糕等一系列产品,该公司同时持有如沃尔玛、可口可乐和宝洁等许多大型企业的股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市值在30年间上涨了2000倍,而标准普尔500家指数内的股票在这30年间平均仅上涨了近50倍。
如今的巴菲特,时间和传奇般的投资生涯将他塑造成一个偶像级人物,几十年间在飘忽不定的股票市场中能保持常胜不能说没有秘诀,他从不对这秘诀保密,相反乐于和所有追随他的人分享投资哲学。他的慷慨还表现在捐款和对慈善事业的热情投入。到目前为止,他是全球慈善捐款最多的人。2006年,他许诺会将个人总资产的85%重新投入到社会,随即他以股票形式向"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捐款300亿美元,这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1000万股 B股普通股股票,计划分期交付,每年支付5%.巴菲特承诺即使他过世仍将继续履行这笔捐款。得到这300亿美元的捐款后,"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成为全球最富有的慈善基金会。
巴菲特的个人生活非常简单,他住的房子是老家几十年前盖的老房子,就连汽车也是普通的美国车,用了10年之后才交给秘书继续使用。他也经常吃快餐店汉堡包,喝可乐,几乎没有任何奢侈消费。很多人不理解富可敌国的人为什么不过其他富豪、明星过的奢侈日子,好像俄罗斯的年轻富豪一下子能买几艘游艇,那些中巨额彩票的人同样款式不同颜色的豪华跑车也能买上好几辆。为什么"股神"看上去仅有赚钱的乐趣却没有随之而来消费的激情呢?他的投资理念对很多人来说是《圣经》,而花钱哲学就是《天书》。和巴菲特对话后你或许能理解点滴他的个人境界,那是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人的境界。
记者:从捐款角度说,你是世界上最慷慨的人;同时也是最贪婪的人,那是从赚钱角度说,如何看待这个矛盾?
巴菲特:我只是非常幸运而已,获得了疯狂的回报,但即便没有这么多回报,我还是会做我做过的一切,因为我喜欢投资。我不是那些赚到100万美元就高兴收手的投资人,赚得越多我越开心。
记者:你从来不将自己的名字贴在医院墙壁上,也不曾在慈善聚会上坐在最前排的显眼位子上,你是否觉得类似的东西很无聊,或者……
巴菲特:我的确觉得有点无聊。如果我的名字占据了某个医院墙壁上的位置,就不会有其他人为此捐款了。如果一家医院找我捐款,能获得的不会因为我的名字是否在墙上而有所不同,因此他们最好将这个机会"卖"一个更好的价钱。在慈善捐款方面也有一个市场体系,将自己的名字放在建筑物上有一定的价格,总有人愿意比我出更高价格。
巴菲特说:“股票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像债券一样表现不佳,这已经不是个秘密。”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股票是不同的。多年来,传统智慧坚持认为股票是对通货膨胀的对冲。但实际上通货膨胀上涨,而资本回报率不变。“本质上,买股票的人得到的是内在的固定收益——和买债券的人一样。”怎么办?其实巴菲特的老搭档芒格当天就给出了答案:“90%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得知市场在周期的哪个位置。投资者要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听他人的说法,也不要被他人吓倒。投资就是低价买有价值的业务,然后长期持有。”如果不明白股票对应的企业价值,就不应该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