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消费者福利变化的测度主要有消费者剩余、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消费者剩余适用于局部均衡,即只考虑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不考虑对其他商品的影响,而后两者主要用于一般均衡,将所有的商品纳入到模型考虑。
一般分析时都假定商品的消费占总收入很小的比重,即消费的变化不会引起其他商品消费的变化。
具体到本题:对家电进行补贴,其实就是税收的相反的操作,无论是对消费者进行补贴还是对生产者进行补贴最后都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拥有,得到的比例取决于双方的弹性。具体见图:
没有对消费者进行补贴时,消费者剩余AP1E,生产者剩余AP1D,产量为Q1。
此时是对消费者进行补贴,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需求量都增加),形成新的均衡点C,此时的均衡产量为Q2,可以看到消费数量增多。此时消费者剩余为CP3P,生产者剩余为CP3D,都较原来增大。价格增高,所以对消费者进行的补贴最终也会有一部分被生产者得到(因为最初补贴全部被消费者得到,所以需求量比供给量大,导致价格逐渐升高,补贴向生产者转移一部分),而且社会还有一份净增加:三角形ABC,是由于生产的增多造成的。补贴为ABP2P1,被生产者和消费者得到,得到量取决于各自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