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4876 0
2010-12-04
摘要: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必然选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如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土地市场的培育、土地经营形式的探索、农业政策的调整、**作用的发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社会化服务的完善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对于土地流转市场还不完善的省区建立起适合本省区实际情况的土地流转市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土地流转市场,国内外经验
    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禀赋以及各种制度和非制度因素等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模式和做法都不尽相同。但是,在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过程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如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市场主体的确定、农业政策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社会化服务的完善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并无根本区别。因此,分析、研究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起比较完善而又适合本省区实际情况的土地流转市场,对于深化农村改革,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一、不同国家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的经验比较
    在对不同国家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的经验进行比较时,我们选取的参照国既包括先期工业化国家英国、美国和赶超西方国家的日本,也包括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以及过度城市化的拉美国家,还包括转型国家俄罗斯。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通过“圈地运动”的形式来确定土地私有产权和进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国家,相应地,市场化的土地流转制度也随之逐步建立起来。在英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以赚取利润。在英国土地流转市场化的过程中,虽然在初期**对失地农民流入城市采取了镇压的残酷政策,但在这种政策不能奏效的情况下,**便采取以救济为主的政策,并通过立法的形式消除了限制人口流动的制度障碍。如1864年通过的《贫民迁移法(修正案)》和1865年通过的《联盟负担法》均为英国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建设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美国开国之初就建立起农业资本主义经营模式,市场化的土地流转制度也随之确立起来。美国在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的积极作用。随着19世纪上半叶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美国**利用内战造成的有利形势,于1862年颁布了《宅地法》,规定从1865年开始为流入西部年满21岁的劳动力赠与宅地。《宅地法》的颁布打破了户籍制度和教区制度限制居民迁徙的障碍,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渴望,重新确定了土地的私有权,也促进了劳动力大规模跨地区流动,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创造了条件。
    日本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的突出特点就是**通过实施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来确保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针对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的实际情况,日本**通过立法和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1961年颁布的《农业基本法》和《农业现代化资金筹措法》,规定在10年内要将农村中农户总数的60%转移到非农方面;同时,由国家补贴利息,向农户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促进农业现代化,改变原有的农业结构。1961年,日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全体国民均保险”的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立法和政策措施,不仅为日本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提供了法律政策保障,也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促进了日本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农村土地的市场化率很低。但是,由于韩国战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在农村建立了产权明晰的土地私人所有制,而且农户之间拥有的土地规模差别不大,这就为以后的土地流转市场化奠定了制度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正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韩国农民通过出售或出租土地这种流转土地的形式使农民获得了较高收入,加上韩国**制定的促进劳动力转移政策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使韩国逐步解决了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步入了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拉美各国从1950年到1980年处于城市化加速时期。然而,这一时期,虽然拉美各国也都进行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改革,但是由于土地高度集中于少数土地所有者或农业经营企业的手里,大批失地和无地的农民毫无保障地涌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谋生,导致拉美国家人口过度城市化。这种畸形的城乡发展模式,不仅没有给国家发展注入活力,反而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国有农场与集体农庄制度,确立了农地私有产权,使原有集体农庄的农民成为农地产权主体。1991年俄罗斯颁布了《俄罗斯联邦土地法典》和《关于俄罗斯联邦实施土地改革的紧急措施》的总统令,确立了土地私有产权的法律地位。而后,俄罗斯又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土地产权改革的法律文件,使土地私有产权通过宪法、民法、土地法典和总统令等形式得以确立与巩固。这为俄罗斯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提供了制度和法律前提。但改革之初,农民拥有的还只是“纸”制的权利,即农民获得的只是土地份额证书,农地不能交易,农民不能处分其依法获得的土地权利。普京就任总统后,所面临的农村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宪法、民法与土地法典中所规定的农民的土地权利。2002年俄罗斯颁布的《俄罗斯联邦农地流转法》即是对农地私有产权制度的完善。这一法律的颁布,使农民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买卖、租赁、抵押等形式实现自己的土地处分权。虽然俄罗斯农地改革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在初期并没有带来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俄罗斯农地私有产权制度和农地流转市场的确立和完善,使土地产权明晰,土地可以进行自由交易,为土地利用行为效益最优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新的农业经营形式,如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混合公司、生产合作社等以及这一时期新建的大量私人农场,却是符合俄罗斯人少地多的资源禀赋现状的,这也预示着俄罗斯农业生产绩效会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发展潜力和态势。
    通过对以上这些国家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的比较研究,笔者认为,虽然各国**在不同时期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过程中的模式和做法都不尽相同,但存在着基本的共性。从各国的具体情况看,成功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的经验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应适宜于本国的资源禀赋状况,要与一国国情相契合;二是要重视立法,**应从法制层面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提供保障,而有法律保障的能够长期拥有的土地权利不仅是收入稳定和法律地位的来源,而且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提供基础;三是要充分发挥**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过程中的职能和作用,确保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四是要完善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减轻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压力和风险。
    二、国内不同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的经验比较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资源禀赋状况不同,加上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农地制度的区域性差异,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的模式和做法也有所不同,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调查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市场发育相对更成熟一些,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这里仅以东部比较发达的广东、山东、浙江等省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中比较成功的模式和做法加以比较分析。
    中国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农民的市场意识相对较强,因而在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过程中也走在全国农村改革的前列。东部省区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中比较成功的经验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培育力度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农业劳动力已向非农转化,经济发达省份的地方**能较早地认识到加快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近些年来因农村改革深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地方**普遍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更快一些。浙江省的苍南县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逐年加快,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7年初,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0.49万公顷,涉及土地转出农户3.46万户,分别占农村承包地总面积的18.35%和家庭承包经营总户数的14.23%。义乌市白2005年连续三年出台土地流转政策意见,2008年初又出台《义乌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意见》,决定从2008年起,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拨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期限给予相应的补助和奖励。宁波市委、市**2008年出台《关于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水平的意见》,规定对新组建的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成立的种植、养殖业等农业企业、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或出资)面积20公顷以上并在工商部门有效注册登记,市财政给予每家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这些措施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建设。
    (二)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土地流转形式
    2005年10月1日,广东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出台《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草案)》,规定广东省农民手中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与国有建设用地一样,按“同地、同价、同权”的原则,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进行交易。目前,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涵盖了土地入股、出租、转包、转让及互换等基本形式。其中,土地入股占据最大比例,流转面积为10.07万公顷,占流转总面积的35.9%。目前,佛山市已经基本完成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广东省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城市佛山、中山等市的一些村庄,土地流转获得的收益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浙江省为提高同一块土地在一年中的产出效率,避免土地的季节性抛荒,创新小一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季节性流动模式。其基本做法是,作为土地流入方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根据自身生产需要向流出农产租借土地的一个生产季节,生产季节结束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回承包农户。比如,季节性租用冬闲田,抢种油菜、小麦等经济作物,既增加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让农产的收益,同时又扩大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机耕、机播作业面积和种植面积,提高了合作社社员的收益,实现了“双赢”。可以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季节性流转是化解土地抛荒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
(三)加快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机制的实现形式
    近年来,为了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机制的实现形式,山东省枣庄市选择了4区(市)和6个乡镇开展了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试点工作。截至2008年底,枣庄市已有26个乡镇建立起土地流转有形流转市场,共发放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529个,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8万公顷。枣庄市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建设顺应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时代要求。一方面,通过市场的有效配置作用,使农村土地进入市场,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既实现了土地的市场价值和保障功能,又实现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创新,达到了“稳制活田”的目的;另一方面,农村土地有形市场的运营,市场发挥了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主导作用,**在土地流转中主要起到示范、服务和引导作用,既避免了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不适当行政干预,又避免了私自流转形不成规模经济、效益差、纠纷多等问题,保持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同时,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的运作,让那些不愿经营土地的农户可以及时转出土地,使流转农户“进”可以放心地进城务工经商,“退”可以凭借土地承包权有稳定的流转收益保障,避免了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和二、三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枣庄市的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建设,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找到了一条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路子,有力促进了枣庄市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全方位、多渠道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以山东省宁阳县为例,近年来,该县不断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理念和运作机制,按照“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农村土流转市场化建设。第一,培植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土地流转市场主体。自2003年以来,他们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提升县域经济实力的“引擎”,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坚持“外引”与“内育”并重,着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带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第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助推土地流转的市场平台,引导农民以入股的形式进行土地流转,通过土地合作进行生产经营,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了土地经营的收益。第三,做大劳务输出产业,拓宽就业渠道,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拓展了空间。第四,通过**的正确引导和宣传发动,积极培育一批农村生产经营和科技致富示范户,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产生扩张效应,带动周围群众主动以土地互换等方式,使广大农民共同参与到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当中。
    三、几点启示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都是与本国或本地区的国情、区情相适应的,任何一种成功的模式和做法都不能完全照搬,不然就可能出现“水土不服”。对于土地流转市场还不完善的省区而言,在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的比较研究中,对于本省区做好今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工作有以下四点启示。
    (一)选择适合本省区实际情况的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模式
    选择什么样的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模式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的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模式能够更加适合社会经济发展,则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经济实力的强弱、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农村土地市场的发育程度、非农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农业企业产业化程度和**政策及政策的执行力度等。以中国中部欠发达农业大省河南省为例,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中呈现出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较小、流转面积少、流转程度低、流转形式单一等特点,在土地流转中存在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农民对农村土地流转心态较复杂、顾虑较多、土地流转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流转出的土地利用的市场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河南省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中呈现出的这些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先建立起比较初级的土地流转市场,通过出租和转包两种主要方式流转农村土地,实现规模经营;在初级的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后,再逐步发展高一级的土地流转市场,借鉴发达地区普遍采用的股份合作制经验,以入股的形式引导农民加入各种农业股份合作组织,并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二)充分发挥**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的政策引导,制定出符合本省实际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二要加强**对农村土地的分等定级和价格评估工作,为农村土地市场流转双方的公平交易提供合理参考依据,以减少价格确定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三要由**牵头成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市场和信息、咨询等服务系统,通过各种渠道调查、搜集农用地流转的供给和需求、市场价格等信息资料,并加以统计、分析和预测,公开对外进行发布,使广大农户能及时、准确获得可靠信息,沟通市场供需双方的相互联系,拟定土地流转指导价格,协调土地资源的配置,协助办理土地流转手续,为尽早达成土地流转交易创造条件。
    (三)因地制宜发展不同形式的土地经营
    对于土地流转市场还不完善的省区来说,适合本省区实际的土地经营形式应以“公司+农产”、“业主十农户”、“市场+农户”、“主导产业+基地+农户”等为主,因地制宜发展不同形式的土地经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来提升土地的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强土地对业主的吸引力,以此吸引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和完善各种有利于促进土地有序流转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土地有序流转的各种中介组织、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服务的各种技术部门可以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创造各种软件和硬件条件;而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降低农民生存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就能够为土地转出者解除后顾之忧,从根本上增强农民离土的安全感和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
    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中,只要我们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本省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并为我所用,在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加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就能够逐步建立比较完善而又适合本省区实际情况的土地流转市场,不断推动当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宗顺.国外农业现代化借鉴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究,2008,(5):112-117.
    [2]柏振忠.湖北、浙江两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差异比较分析[J].理论月刊,2008,(12):146-148.
    [3]杜威漩.论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J].商业研究,2009,(2):211-216.
    [4]贾雪池等.转型时期中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1):48-53.
    [5]蒋满元.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及其解决途径探析[J].农村经济,2007,(3):23-25.
    [6]李明臣.做好四篇文章多渠道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J].农村经营管理,2008,(7):20-21.
    [7]潘少奇,李亚婷.河南省欠发达农区土地流转调查与对策研究[J].乡镇经济,2009,(9):31-34.
    [8]山东枣庄市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EB/OL].山东农业信息网,http://nc.mofcom.gov.cn/news/P1P3716550190.html,2008-12-02.
    [9]田雪原.警惕人口城市化的“拉美陷阱”[J].宏观经济研究,2006,(2):12-17.
    [10]叶剑平,蒋妍,丰雷.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调查研究——基于2005年17省调查的分析和建议[J] .中国农村观察,2006,(4):48-S5.
    [11]张红宇.论当前农地制度创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8):6-10.
    [12]周可.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政策研究——基于比较研究视角[J].经济问题,2009,(9):86-89.
    [13]邹锡兰.广东土地流转市场化开创全国农村土地政策先河[N].中国经济周刊,2008-12-09.
    作者简介:李家祥(1967-),男,河南固始人,许昌学院社科部教师,博士,研究方向: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作者:许昌学院社科部 李家祥 来源:《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9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