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984 3
2010-12-04
斯密对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探讨正是从这种价值概念开始的。在阐述了分工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之后,斯密从分工所引出的交换来讨论交换价值,“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极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来满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为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为商业社会。” 而在这种商业社会中,决定一个人是否富有的标准已经不是他自己的劳动生产的产品,而是他在交换中所能“支配的劳动”,由此就出现了资本积累和资本家,资本家是用一笔预付资本或在交换中得到的货币去购买劳动和生产资料,然后通过出售产品而获得利润。这样,商品的交换在资本积累出现之前是按照其包含的实体劳动量进行的,但在资本积累出现后则按照“支配的劳动”进行交换。由此,价值的计量就从表示劳动数量的实物单位改变为工资加利润的价值单位了。斯密展开了对竞争和均衡的讨论。由于资本是一种预付、其目的在于获取利润,所以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由劳动获得全部产品的单一劳动关系的价值,必然就会转变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由利润动机所驱使的资本主义工资加利润的收入分配关系所形成的“自然价格”。在斯密那里,资本的存在就是为了获取利润,“对自己利润的考虑,是资本所有者决定把资本投在农业、制造业或是批发零售业某些特定部门上的唯一动机”。 由此拥有资本的资本家才会去雇佣劳动进行生产,同时由于劳动为资本所支配、从而等量资本必然要求获取等量利润,因而将决定存在一个“自然利润率”(即马克思所说的统一利润率)的原则。
  
  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种“看不见的手”是一种基于“经济人”的自利心而驱使人们为获得自身的利益去竞争,市场机制则可以通过统一的利润率原则来调节供求而达到均衡,这就是为了获取利润而竞争的古典一般均衡模型。正是在这一点上,新古典经济学家把古典理论与新古典理论相混淆,把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混同于由技术关系(生产力)所决定个人选择(需求)的供求均衡或瓦尔拉斯一般均衡。
   "看不见的手"强调的是一种均衡的社会通过货币(资本)控制劳动力的秩序,而不是最优的配置资源,最大化的满足个人需要。
  
   而企业的生产计划如果真正的可以随价格一样不变改变,那么工业社会就会立即解体。
  市场所谓的供求均衡,并不是生产能力与个人选择达成的均衡,而是改变了货币(资本)与劳动力交换的比例,让人买不起消费品罢了,价格波动根本影响不了钢性的工业生产,市场经济是更短缺的经济。因为生产设备不可能立即折旧,相关的生产或研发人员不可能今天雇佣,明天就开除。生产厂商固定成本是一堆机器和厂房,它们在短期是不变的,再把作为可变成本的工人逐渐加到机器上去考察产量的变动,由此得到一条U型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还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去考察长期成本和规模收益的变动。可以说,所有这些都是正确的,也是实际企业生产中存在的。但是,你只要拿出企业的财务报表就会发现,上述这些成本和产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根本找不到的,这里只有花了多少钱和挣了多少钱,所有企业中的技术上的投入产出是不可能用货币来表示的。如果实际中的成本收益计算是按新古典那样,总经理一定是工程师,最好再找一位数学家做财务总监帮他计算,而实际中的懂事长和总经理却根本不需要懂得技术,而是要具有凯恩斯所说的“动物精神”,因为他必须在商场上按照游戏规则和其他的“动物”去争斗和摆平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之间的争斗,他可以没有任何技术和财务方面的知识,甚至不懂经济学和算算术,但他决不能没有勇气。事实是为了维持生产计划,资本家们不得不追加投入。或者他们选择出售或者购进其它资产,而不是不断的改变具体的生产或者研发计划。瓦尔拉斯均衡在市场经济中压根就不存在,有的只是古典经济学的均衡,而现在的流行经济学无谓的歪曲了,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表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均衡,而不是生产力的均衡。按生产力分配劳动力,一致是人类的梦想,它只能在计划经济中得以实现。
  很多庸人攻击斯大林,批评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需要遵守价值规律是错的,他根本不知道“价值规律”意味着什么?他们是为遵守规则而遵守规则,连他们脑子只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感觉上要这么才所谓的观客。价值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即货币(资本)支配劳动力的关系,根本不涉及具体劳动实物产出,而是价值代表货币劳动力的比例,并不涉及按劳分配。而社会关系中,官僚体系的公平的升官游戏式的竞争摆平了这种劳动力控制关系。在计划下,具体的技术和信息只有下面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知道,而上层管理人员根本不需要知道这些信息,只要让下面把这些信息报上来就行了,怎么审批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产量计划增加10%和成本计划降低10%而不管其它的具体事情,谁完成的好就给谁升官,完成差的就要被免职,只要厂长们都想当局长,他们之间就会竞争,信息传递和激励及劳动力支配的均衡问题同时解决了。这正是传统体制在上层管理人员不了解信息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进行计划并使庞大的经济能够运转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竞争,竞争的目的是比谁官大。而生产和个人满足完全排除了货币的控制,生产直接指向了提高实物产量和最新技术利用。计划经济才是真正的按生产力来分配劳动力的瓦尔拉斯均衡。新古典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用来给资本主义遮丑的,作为资源配置的原则,它是对的,但资本主义根本不是按这种原则在运转,相反社会计划经济才是按这种理论在运转。
  
  马克思的经济学实际上是用的解释资本主义的,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适用。而用来给资本主义遮丑的边际效用论,实际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才是按这种按生产能力有计划有比例分配劳动力运转的。
  
  而按劳分配的是实物产出,并不是支配他人的劳动,只有在消灭价值的前提下才实现完全的按劳分配,在保留货币的前提下只能近似的实现按劳分配,而越是遵守价值规律这种社会规则越来能按劳分配。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用来批评资本主义的,因为资本主义就是按劳动价值论运动,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资本追求是通过剩余价值这种交换中的剩余劳动来最大化支配个人的劳动,根本不涉及具体的实物生产。个人只有依据生产能力生产出实物,才能按劳分配,而价值代表的是劳动不是具体的财富,越是按价值规律运转,社会主义就越会导向资本主义,导向以追求利润为主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而根本不能实现按劳分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4 20:46:50
其实马克思和凯恩斯的出发点就不一样吧 其实马克思的理论解释现在中国的经济是解释不通的 除非承认ZF是错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4 20:55:30
zhoubolemon 发表于 2010-12-4 20:46
其实马克思和凯恩斯的出发点就不一样吧 其实马克思的理论解释现在中国的经济是解释不通的 除非承认ZF是错误的。。。。。。。。。。
肯定解释得通,除非人们误读了劳动价值,可现实中90%的人包括绝大多数的左派都误读了劳动价值论,把马克思经济学拜物教化,当然理论联系实际的大门他们永远也打不开,因为不懂,他们就变成了神棍。我就能用马克思主义解释现在中国的经济

只要明确几点,马克思主义联系实际的大门就打开了:
1、价值不是具体财富,是一种人类劳动,与具体财富无关。价值关系代表的是货币(资本)控制劳动力的社会关系。
2、剩余价值不是具体的剩余财富,而是剩余劳动的支取形式,剥削不是具体财富分配问题,而是劳动力支配的问题,是资本通过剩余价值来最大化的支配人的劳动(行为)压根就与具体财富增加无关的问题,反对剩余价值逻辑和“重本抑本”的逻辑是一回事。
3、使用价值才是具体财富,价值(货币)不是具体财富,它代表的是一种控制或者支配的社会关系。按这个逻辑价值总量GDP压根就与实物产出、生产力无关,是一种社会关系,它真正的名称是流通雇佣劳动总和。生产相同的使用价值,价值越高罪过越大,资本因吞噬劳动把其变成价值,因此资本有罪。
4、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劳动并不是它所创造的“使用价值”(具体财富)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与劳动一样也能创造使用价值。
5、问某东西是否具有价值,首先要明确这个价值的定义,这才知道是问这个东西是有“有用性”,还是包含“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4 20:58:15
任何把劳动价值论,认为是“劳动创造价值”理论的人都是读不懂《资本论》的,真正的劳动价值论是说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不是具体的财富。价值(货币)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与科技、生产力无关。

《资本论》压根就没有“劳动创造价值”的叙述,而是说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就算有“创造价值”的主语也不是“劳动”,而是劳动者、作家、工人、农民等具体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