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xiaoyang在2006-8-15 10:23:00的发言:
所谓“成也萧何,败成萧何”。还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黄金的增长已经无力满足因商品生产增长引起的对黄金的新增需求,影响了国内金铸币的流通。在金本位制下,无需中央银行的存在,黄金的自由输送影响到国家的利益。黄金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分布的不平衡,大国对黄金的大量占有影响到其它国家黄金占有量和货币市场。“一战”的爆发,黄金购置军火已经国际黄金流通秩序的破坏,直接导致了金本位制的崩溃。
央行的操作还是很活跃的,甚至传统的英国央行,也积极在汇市中运作,虽然他们超过一半的是按照金本位的规则,对币值进行影响,进而加速黄金的流进流出;其他国家基本上都是反着来。
问题在于市场有市场的规律,英国法国德国由其自身的经济特点决定了各自在金本位中不同的角色,金本位的稳定就在于这种相互平衡稳定的角色没发生变化。
作为中心的英国,扮演的是提供稳定币值的货币、清算中心,这个角色要求牺牲国内货币政策自由度,正好符合英国国内经济界结构特点——伦敦的金融/航运业相对于制造业和农业占据绝对优势。
法国德国则不一样,他们没有那种金融利益,法国国内零碎的土地业主和德国的大农业主都需要稳定的国内经济——自由的货币政策不能屈服于外部平衡考虑。他们的角色就是为了维护稳定,平时大量吸引金币——只进不出,在国际资本市场供需失衡的时候向英国提供金币,帮助其保证英镑的币值稳定。历史一再重复,是法德在资助英国稳定金本位,而不是英国的央行“指挥欧洲的央行交响乐队”。
黄金的增长速度相对于经济增长而言是缓慢,但这不构成成败的决定因素,纸币和信用扩张可以解决。关键是那个碰巧的稳定性角色分配,很快就因为演员们继续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而无法再得以实现了:英国的收支结构出现很大问题——一战另其丧失大片海外市场,国内大众政治兴起,普选对货币政策产生压力;德、法和英国的政治和谐不再,黄金协助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