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在劳动经济学的课上老师谈到了我国劳动力价格的问题,课间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大多数的同学认为我国出口的商品在国外的售价低是因为我国劳动力价格低,也有人认为是出口退税的原因(纯属课余联想)。说着说着,又说到了国内的商品为何比出口到国外的贵,于是大家讨论原因。这时就有人抱有情绪了,说“为什么把便宜的商品给外国人消费,而我买双我们自己生产的鞋却要比国外贵,这不是拿我们的资源去提高别国的福利么?这是为什么?”大家七嘴八舌,有同学说是企业竞争力的需要,等等,但最终都回到了制度问题上。接下来的讨论我就不用说了,像一群愤青,但说的又都是现实。同样的问题也会发生在其他课上,老师在课上触及社会敏感话题时也会把疑问留下,剩下的就由学生猜想。我想问,(仅仅是学术上的)在学习中如果触及社会敏感话题时,是应该往深了探讨?还是绕过或是停下?当然,只是从经济学的研究方面上说,单纯的学术探讨时不该扯得太远。但脱离了现实,那研究又有何意义?仅仅是个人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