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
废话的解释应该这样来说:一般地,比较其他的制度,这种先到先得的制度更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才被选择。
公车座位没有主儿,先到先得不用讨价还价,不用专人监管,没有人言可畏,两厢情愿,执行费用近乎于零。
简单设想一下,如果不这样就近地分配座位,人们可以选择的获取方式可能有:看谁肯出钱;按人种分先后;看谁的官僚等级高;比比谁力气大;看谁长得漂亮;等等等等
(唉,人心弗古,世风日下,我怎么就不敢设想人们都是先人后己的雷锋,彼此谦让,然后大伙都站着呢?)
大家来比较一下,先看出钱购买的制度,崩溃了,如果往远扯,这个出钱制度大有文章可做,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给公车配备自动锁定却可以再次追加投币获取的座位或者增加收费人员。结果不言自明,增加了发现顾客的费用,得不偿失的风险,多费唇舌监管费用。要知道,坐公车是穷人的省钱行为。
用人种分先后,美国曾有过,因为一个可敬的非裔妇女的据理力争,激起全美黑人的民愤,差点酿成社会暴乱的塌天大祸,不过这在中国不太可能,因为咱们都是有红色污泥的黄色脸孔,有白色恐惧的黑色眼珠。
看谁官大就坐的制度就更加荒唐,除了会在等级森严,谄媚成风的毛泽东时代发生,不容易再找到实际例子,另外大官僚都有专车,小官僚们在公车里论资排辈,争风吃醋,容易落人口实,增加口碑太差的仕途风险,所以小官僚们喜欢在公车上忍辱负重而深藏不露。
在伟大的祖国,除了先到先得,还有被愤青支持的帮助弱势人群的规则,“社会主义国家里,老年人受到尊重,儿童受到爱护,哪位乘客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同志让个座位,我们深表感谢”
不过,俺很幸运观赏了一次和楼主立论相左的情形,还是数年前的坐公车,某站突然蹿上一个我见犹怜的大号美女来,看得好色的人们心热眼跳,有个勇气可嘉的小伙子当仁不让,一马当先,怜香惜玉地把座位让给她,这美女却之不恭,心安理得地坐下去。
可见,这些选择在现实中还是有替代的可能,要看具体的约束,才能考察相应的行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5 19:46:2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