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3199 6
2006-07-04

几天前坐公共汽车,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向大家请教:为什么公共汽车上的座位是谁离的近,谁就能占座?我还发现(或许大家也有同感)为什么离的近的人不坐,让同伴坐,偏偏同伴还离的很远,而近的人还不好意思坐?难道就是因为距离近就能拥有这个座位??在车上,当坐着的乘客离开时,它可以指定谁接着坐他的座位??而似乎没有人有什么异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7-4 22:03:00
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这种事情很多,比如医院的排队,先来先挂号,而且可以制定别人接替他的位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5 10:17:00

如果最远距离最应该拥有座位,那么大家可能就在门口互相等待而不愿意争先上车了。

“距离最近”也相对容易判定。一个人与几个座位的距离,以及几个人与一个座位的距离,哪个更容易判定?更近距离与更远距离,哪个更容易判定?(我们很难要求每个人都带一把尺)

此外,“距离最远”还有一个问题,坐座位者不能稍离座位。

如果“先坐座位者指定后坐座位者”这一规则不成立,就无所谓“让座”了,让座就不可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5 19:40:00

这个…………

废话的解释应该这样来说:一般地,比较其他的制度,这种先到先得的制度更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才被选择。

公车座位没有主儿,先到先得不用讨价还价,不用专人监管,没有人言可畏,两厢情愿,执行费用近乎于零。

简单设想一下,如果不这样就近地分配座位,人们可以选择的获取方式可能有:看谁肯出钱;按人种分先后;看谁的官僚等级高;比比谁力气大;看谁长得漂亮;等等等等

(唉,人心弗古,世风日下,我怎么就不敢设想人们都是先人后己的雷锋,彼此谦让,然后大伙都站着呢?)

大家来比较一下,先看出钱购买的制度,崩溃了,如果往远扯,这个出钱制度大有文章可做,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给公车配备自动锁定却可以再次追加投币获取的座位或者增加收费人员。结果不言自明,增加了发现顾客的费用,得不偿失的风险,多费唇舌监管费用。要知道,坐公车是穷人的省钱行为。

用人种分先后,美国曾有过,因为一个可敬的非裔妇女的据理力争,激起全美黑人的民愤,差点酿成社会暴乱的塌天大祸,不过这在中国不太可能,因为咱们都是有红色污泥的黄色脸孔,有白色恐惧的黑色眼珠。

看谁官大就坐的制度就更加荒唐,除了会在等级森严,谄媚成风的毛泽东时代发生,不容易再找到实际例子,另外大官僚都有专车,小官僚们在公车里论资排辈,争风吃醋,容易落人口实,增加口碑太差的仕途风险,所以小官僚们喜欢在公车上忍辱负重而深藏不露。

在伟大的祖国,除了先到先得,还有被愤青支持的帮助弱势人群的规则,“社会主义国家里,老年人受到尊重,儿童受到爱护,哪位乘客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同志让个座位,我们深表感谢”

不过,俺很幸运观赏了一次和楼主立论相左的情形,还是数年前的坐公车,某站突然蹿上一个我见犹怜的大号美女来,看得好色的人们心热眼跳,有个勇气可嘉的小伙子当仁不让,一马当先,怜香惜玉地把座位让给她,这美女却之不恭,心安理得地坐下去。

可见,这些选择在现实中还是有替代的可能,要看具体的约束,才能考察相应的行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5 19:46:2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8 01:34:00

除了“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情况而安排的特殊座位以外,公共汽车上座位该谁座?而谁只能站着?这个问题不好硬性规定,也没有哪个国家会作出法律或是其它规定。所以在我国,公交站点常见的现象之一就是公共汽车一到站,人们就蜂拥而上,为得是找到一个座位。

在这里抛开道德因素的考虑(与中国自古谦让风格相悖,呵呵),正是因为没有规定哪一个座位该由谁座,所以人们都抢着上车,以获得一个座位坐。距离决定座位应该从效率和公平的角度考虑。

从效率的角度看,现有公共汽车大多实行无人售票的措施,这样可以减少运营成本。从公交公司的角度看,不规定该由谁得到座位恰巧是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公交汽车具有路程近、上下车方便快捷的特点,因此也决定了在公交车上也像火车一样在车票上注明车厢号、座号的销售和监督成本将大大增加,而由乘客自己“争先恐后”抢座位则缩短了上下车时间,提高了营运效率。

从公平的角度看,主要从乘客的角度考虑,先到先得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如何是后到先得,岂不是没有人愿意先上车了?这样岂不是既影响乘车效率,又影响公平。

还可以考虑预期收益的问题,我们可以观察到乘坐站次比较少的乘客,抢座的动机不强烈;而乘坐站次比较多、乘车预期时间长的乘客,更存在激励动机来促使其努力找个座位。总之,人们在很多时候的行为是理性行为,也是符合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的。

[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12 08:0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7-5 10:17:00的发言:

如果最远距离最应该拥有座位,那么大家可能就在门口互相等待而不愿意争先上车了。

“距离最近”也相对容易判定。一个人与几个座位的距离,以及几个人与一个座位的距离,哪个更容易判定?更近距离与更远距离,哪个更容易判定?(我们很难要求每个人都带一把尺)

此外,“距离最远”还有一个问题,坐座位者不能稍离座位。

如果“先坐座位者指定后坐座位者”这一规则不成立,就无所谓“让座”了,让座就不可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