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2890 8
2006-07-04

要交课程论文,最近看了一些文章,有一些思路想请各位指教:

关于区域经济增长(生产效率)差异因素的分析的变量上开始涉及新经济地理在经验研究中常用的指标,如区域规模、市场潜力指数、外部经济、运输成本等,但是无论是原先常见的要素的投入、制度文化、技术、人力资本还是后来的一些新经济地理的指标,都是本区域的特征,而没有关注区域之间的联系的效应,比如区域之间前相关联和后向关联方面的影响。这种被忽视的“邻居效应”可能会对区域要素生产效率(经济增长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里关键的一点是设计出这种关联效应的指标。Donald 和 Weinstein 等人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但是他考虑的是高度市场化的发达国家(美、日),因此需要在他们所涉及的指标上需要适当调整。从直觉上来看,中国可能存在这种效应。在数据上目前仅有1997年的27省和1992年28省的。

我觉得一方面这个研究能得出各省区在与其它区域的关联度,国内外目前的定量分析主要集中在区域间的壁垒效应;另一方面,如果得出关联效应对区域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可以得出一些政策结论,为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提供一些理论与经验基础(主要是邻居效应引起的外部性)以及政策建议。

大家觉得这个话题值得做吗?以及有什么建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4 23:04:4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7-5 09:45:00

很有意义。感觉是是类似区域溢出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不少,但能否具体到指标、生产率,我就不知道了。以前有个探讨多区域经济问题的帖子,可以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12 09:15:00
其实你这个话题就是研究发生于区域间的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吧.其实有很多学者作过这方面的研究,只不过用词不一样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12 10:18:00

这个问题可以从区域分工的角度来研究,似乎是一个不错的视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14 00:39:00

其实,中国的区域联系是很弱的。没有多少研究价值。市场经济才20来年,还没有到产生联系的时候吧。现在基本上,就是区域优势好的地区发展快,对其他地区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15 23:01:00

楼上的观点值得商榷,从我所获得的数据来看,中国省份间的贸易额还是比较大的,不知道楼上的有没有数据支持。1992年中国省份间的输出贸易依存度达到49%(不含向国外输出)、输入依存度(不含从国外进口)达53%。但是我从数据上发现一个直观的现象:(与国外)进出口贸易依存度与经济增长水平存在着正相关,但从国内的贸易的依存度来看,却没有这种相关性,像最高的吉林,其经济增长速度、水平肯定比很多东部发达地区低。我想是不是国内在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着有的省区受损、有的省区受益,而不是像自由贸易理论所鼓吹的那样都受益。比如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就提出交易成本的下降(一体化)很容易导致边缘核心结构的形成。而从目前已有的这方面的研究来看,都认为一体化对所有省区都有好处,可能这个观点也值得商榷,而这可能也是真正阻止一体化的原因所在,如果真的如鼓吹一体化的人那样,完全的一体化对所有省区都有好处,那么,追求最大化的主体早就一体化了。但是,一体化对整个国家来说应该有好处的,我想(只是我想,还没有从理论上,特别是实证上作过分析)一体化的获利应该足以补偿处于不利地位的省份的损失,因此一体化相当于一个帕雷托改进,还是要推进的。但是,这个帕雷托改进的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国家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对受损的省区予以一定的补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5 23:09:3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