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使用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这种增长方式主要通过扩大投资规模、过多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去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获得快速增长的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在08年发生金融危机和后来经济回暖的用工荒,更加突显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的缺点和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与现在的国情不相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为什么说我国既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呢?
主要有三 一是资源环境的约束也难以为继。二是低成本出口战略和以低端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难以继续为继。三是收入分配不公、国内市场发展不足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难以为继。
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点具有明显的先天脆弱性;人口数量压力巨大,活动频繁,规模庞大;资源和生存空间相对紧张;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草地资源和重要的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的一半。此外,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主要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继续增加,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并逐渐向农村蔓延。尤其是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一些企业或单位片面追求GDP数量的增长,只注重经济效益,极力推行掠夺性消耗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从总体上看,以往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加之我国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产业结构层次都比较低,经济体制不合理,导致地区间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原因,造成经济增长投入大、消耗高、效益差,对环境污染加剧。据统计,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3倍,工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5%.因此,这样的快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越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越大。预示着,资源环境的约束也难以为继
我国对外贸易总额2004年虽已跃居世界第三位,而加工贸易出口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分别占到55.3%和57.1%的份额。我国加工贸易的特点是“两头在外”,突出问题是,前头技术开发严重不足,关键技术大多掌握在外商手中,或者主要依靠引进,后头销售和服务网络也基本为外商所控制,利润的大头在别人手里,我们只是承担中间加工或者组装的任务,收取少量的加工费。此外,中国经济三十二年快速增长的最重要支柱——人口红利,已经开始消失。据有关数据显示,未来十年中国人口红利终结 人口负担出现。预示着,过去三十多年中国依靠大批廉价年轻劳动力,以低成本出口战略和以低端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难以继续为继。
此外,传统的发展方式不仅带来经济问题,还引发一连串社会问题。如,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扩大、国内消费不足、东中西区域发展不平衡、快速的经济发展与体制不相适、腐败问题突出、城乡规划不合理、两极分化和贫富善距、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比例关系失调、人口老龄化加剧、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青少年犯罪急剧增加等等。预示着,传统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因此,我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必须要尽快落实胡主席提倡的包容性增长,缓和或解决经济快速发展带的各种问题。必须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加快经济体制创新,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优化**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