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今天,市面上的经济类图书犹如繁星点点,令人目不暇接。可惜的是,她们不是戴着模型术语的专业眼镜,就是穿着劣质粗糙的业余泳衣,想找位既有内涵又能养眼的美眉比寻恐龙还困难。
与其傻傻等待梦中的她到花谢发白石头烂,不如自己生一个养一个。咱这闺女靓丽俊俏,不长模型,鲜含术语,素养专业,内涵丰富,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旅途中,就能领略经济学的神奇魅力,掌握经济学的独特思维,享受经济学的无穷乐趣。
这不,当爹的怀着王婆卖瓜般的心情,领着闺女闪亮登场了:她身怀百姓眼前身边出乎意料、生动有趣、五彩斑斓的事件与问题,略带一点历史上那些好玩的事儿。
古往今来,听说过为妇女立贞节牌坊的,从没听过为男人立贞节牌坊的;有要求古代妇女“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从没对男人如此要求的。这是为什么?
时代变化,思潮涌动,观念进步,男女地位越来越平等,性爱观念越来越开放。与古代“三从四德”、“嫁鸡随鸡”不同,这年头,可以“租个女友回家过年”了,还能“未结婚先试婚”了。现如今,倘若再提“三从四德”那一套,肯定会被当作老顽固,太out。这又是为什么?
类似的好玩事件与问题还挺多:为什么男人比女人花心?为什么我们会“活得起死不起”?为什么美女更爱打扮?为什么中国人把面子当宝贝?
为什么古代婚姻一夫一妻多妾,现代婚姻却一夫一妻?为什么美容院小姐拿提成工资,家庭保姆却拿计时工资?为什么畅销图书打折销售,火爆影片却加价放映?为什么肯德基先付钱后用餐,酒店却先用餐后付钱?等等。
闺女学名“经济学”,研究人的选择行为,她说行为受利害影响,利害变化,行为随之变化。比如吹牛不上税,满嘴跑火车的“牛人”一抓一大把,但吹牛达人一踏进税务局,立即变成老鼠遇见猫,吹的牛不如小孩吹的泡。许多吹牛公司都有两本帐,一本给税务,用来装孙子;一本给银行,用来充大爷。
种种规则影响着人们面临的利与害,规则变化,利害变化,行为随之变化,上述让人好奇的事件与问题都与规则有关,闺女会在书中为您一一破解。“规则是只大染缸”,水容于器,器方则方,器圆则圆;人处于缸,遇红则红,遇黑则黑。
以前干部讲究论资排辈,越老越吃香,召开干部大会,苍颜白发一大片;改革开放后,主张干部年轻化,于是“年龄是个宝”,召开干部大会,朱颜乌发一大群。
改革开放前,农民在公家大田劳动,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当时比的是谁的偷懒技术好,谁能舒适自己又不让队长发现,谁就是高手。家庭联产承包后,公家的地成了自个的田。天还是那片天,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个人,却变成了比赛谁的经验足技术好,谁更用心用力,谁的产量高了。
和平发展年代,人们追求苗条高挑,有人喝牛奶打篮球,还有人购买增高鞋,于是姚明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要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对不起,姚明面积太大,运作太不灵活,更易负伤牺牲,因此,潘长江式的英雄人物就增加了。等等。
闺女的眼光好比X光,她能透视各行各业各种各样让人好奇的潜规则,包括ZF、企业、学校、家庭、娱乐与生活等诸多场景。听她讲述尤如看福尔摩斯或狄仁杰侦破案件一样,既紧张刺激,又轻松有趣。她将运用几个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通过环环紧扣的推敲与分析,一点点破解日常生活中的潜规则密码,以满足您的好奇之心,启发您的经济思维,让您更轻松、更有趣地享受现实生活。
王兴康
2011年8月
有个高中同学在一家大型国企上班,他告诉我他们单位的人遇到领导多半会点头哈腰,他看着很不习惯。我告诉他既然人家都这样,你也假装着巴结一下吧,为什么这样说呢?
国有企业嘛,顾名思义里面的财产是公有的,至少企业员工人人有份,利用单位资源生产的财富也得人人有份,而不管你是天才还是蠢才。
话说一家国有银行,有位员工营销能力超强,一个部室的优质贷款企业全是由他拓展来的,存款的80%是由他组织来的,一年带给单位的利润有500万。但他一年的收入只有10万元,远不如部室领导来得多,也只比其他员工高2万左右。
一般化来说,国企的资产既然是人人有份,那么产生的收益也得人人分享,即使你是天才,你的能力与贡献也得人人分享,这种努力与贡献由个人提供,好处却由人人分享的报酬方式就是“大锅饭”与“平均主义”。
国企资产人人有份的性质必然导致“平均主义”的报酬方式,这也是国企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国有企业里,个人能力、贡献与回报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同样道理,个人偷懒、怠工与回报之间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既然个人能力及表现与个人回报无关,那么,国企只能采用等级工资,按照职务高低分配收入。既然个人能力与贡献不能打动领导,那么,只能用其他方式搞掂领导,这也是国企与ZF机关,多数员工遇到领导点头哈腰,拍马巴结的原因。
长期以往,单位员工形成了巴结领导的共识,有这种共识与表现的不能得到什么额外的好处,不想这么表现的便成了“另类”,损失可就大了,好比下面的例子。
话说有一个地板市场里有众多店面,每家店面都只售卖一种地板。一次,有个聪明的老板展示了他家地板品种与进货价格,顾客一看这么多品牌的地板进价这么便宜,售价却这么昂贵,于是纷纷购买这家店里的地板。
后来,这“秘诀”被其他店家知道了,于是各店面纷纷模仿,这样一来,佯卖地板成了这个市场上的共有知识,这样做的商家不会有额外的好处,但不这样做的商家可就惨了。
如果我们把这种共识称为“适应性知识”,按照“适应性知识”行动的,不会带来额外好处,不按“适应性知识”行动的,损失会很大。现实中,我们恨权力,又拚命报考公务员;骂垄断,又削减脑袋往高薪单位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忙找关系。总之,我们愤怒,不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是觉得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们不是想消灭这种不公平,而是想让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国人这种“骨子里自私的共识”与怪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走出来呢?
谢作诗教授推荐序
今天的经济学似乎变成了俱乐部游戏,一种只有“经济学家”自己才能看懂的智力游戏。这种经济学漠视鲜活生活,不管解释预测,只追求逻辑不打架,模型比妞靓。可惜,这只是数学,不是经济学。这种不切实际的学问,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称为“黑板上的经济学”,被官员和企业家朋友称为“不管用的经济学”。
其实,思想如鱼,生活如水,鱼离不开水,思想也离不开生活。本书着眼于生活中五彩缤纷、新奇有趣的事件,探索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预测事情的变化趋势。它没有模型,不用所谓的前沿分析工具,只从基本的经济概念和原理出发进行通俗易懂的分析,如抽丝剥茧一般,一点点把谜底揭开,让我们豁然开朗,既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也让我们读有所得。另外,此书文字通俗,语言流畅,不是所谓的学术式写作,也没有高深的说教,可读性极强。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这样的学问可能太浅,也不够前沿。但正如科斯所言:其实,经济学能够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原理。俗话也说:非名山不留仙迹,是真佛只说家常。这种以小见大,以简单驾驭复杂的学问才具有生命力,我们叫它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其他神马都是浮云。
由于经济学越来越远离现实,诸多大家纷纷表达了对经济学的不满。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奈特说,经济学完全没有用,应该把经济系从大学取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说,过去几十年来的宏观经济学,说得好听点是百无一用,说得不好听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说,经济学家的贡献远低于他们的工资,应该叫他们改行做其他职业。读了这本书,读者朋友就能知道,教课书在正确指出成本概念之后,为什么随后的分析基本上全错了。
一切好奇别样生活与其背后奥秘的读者朋友,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何种职务,不妨读一读这本书。当然,如果只想发点文章,拿张文凭,混个教授,骗群学生,可能不必读这本书。即便在大学里发文章,拿文凭,混职称,骗学生,但假如对鲜活的生活与生活的学问还有些兴趣,也不妨读一读这本书。我也祝愿王兴康先生在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上不断取得进步,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谢作诗
辽宁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