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1-1-20 19:44:05
izzggff 发表于 2011-1-20 10:50
好的经济,现象
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而且,这是个经久不衰的思考题
呵呵
有道理,其实许多现象,只是一个初步解释,至于更系统深入的分析,更有解释能力的分析,永无尽头。至少,天天有几个现象与问题在脑子里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0 19:45:27
guosilei1029 发表于 2011-1-20 19:10
很通俗 不错
其实,在系统,思路,文字方面,还有许多要改进的,第二本书时,可能会有突破性进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0 20:22:03
陈善玄 发表于 2011-1-18 16:33
首先肯定作者的实力与思维,然后突然一点感悟,提出一些疑问。

               (传统分析认为,商家租了门面,雇了工人,开了商铺,得付出固定的租金、工资、水电费用。这些成本与商品销售量无关,无论销售量多少都是固定不变的,商品的价格是由这些成本加上可变成本决定的。要是这样,谁人还有激励减低成本呢?要是这样,就是激励人们多花成本,铺张浪费,这明显与经济逻辑与事实不相符合。)
             正是因为大家产品定价的一致,所以导致其中的一些厂家完成削减成本,按大众定价来定价,达到自己获得更多利润的目的,这并不矛盾啊!难道我成本低,就不能为获取高利益而定高价啦?

             而对于接下来的竞争定价,你怎么知道可变成本是多少,按你的逻辑是有了成本才得出可变成本,那么你的价格难道是凭空定的??如何直接根据竞争定价,最终的落点,还是由成本开始,根据自己想要获取的利益(也就是可变成本)才定出的价格,这难道不是成本定价,还请作者解答下。
比如,你做个馒头,你做的多,面粉多,会变的,所以是可变成本。至于房租,你无论做多少个馒头,都一样的,是固定成本,其实应该从租值与上头成本的角度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04:06:25
呵呵,有点意思,顶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12:30:14
不错哎,学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 18:54:50
谢谢楼主的分享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 20:24:31
也MARK个
多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3 15:51:12
太牛QQQQQQ!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3 22:25:09
理论与实际的差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4 12:02:13
楼主有完整版的吗?  给一部分未免吊人胃口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4 14:34:53
有意思,谢谢了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02:35:59
想到牛奶可乐经济学,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16:31:50
Very good !Thank you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19:16:51
谢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19:48:07
看着很不错,可以多学习学习,谢谢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19:51:01
HappyFairy 发表于 2011-1-25 19:48
看着很不错,可以多学习学习,谢谢楼主
如果真要谢,最好方式是提出有趣的现象,或者有说服力的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20:41:21
有个问题想请教楼主:为什么现今中国的保险业只赚不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9 17:16:02
陈光标乐善好施为什么?  

陈光标,江苏泗洪人,幼年贫富,后来白手起家,成为巨富;为人乐善好施,有“中国首善”之誉。与一般富人低调做事不同,陈光标从事慈善极为高调张扬。“5.12地震”期间,他亲率60辆挖掘机、吊车等大型工程机械组成的救灾队伍,浩浩荡荡赶赴四川抗震救灾;2010年春节前夕,募集4000多万善款,装入10万个红包,与新疆、西藏等5个地区贫困家庭一起过年。更惊动社会的是,在装入红包之前,将此4000多万人民币以10万一捆的方式,垒成一面“钱墙”,他欣然站在“钱墙”之后留影。

自古以来,人们的行为往往为名利驱使。陈光标乐善好施的行为为了啥?为利吗?看起来不太像。据新华社报道,陈光标已累计捐款超过12亿元,而且很少在捐助地区投资项目;据杨澜访谈录,他平均每年捐款额占其企业净利润的50%以上。为名吗?看起来也不像。据报道,陈光票已获得荣誉证书1500多本、锦旗2000多面,早已囊括了包括“中国首善”在内的所有国家级慈善奖项。按照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他从利与名方面能够获得满足感将逐步降低。但他为何仍对做善事热情不减呢?

笔者认为,陈光标的慈善行为不光让他乐在其中,还是一种理念提倡与竞争行为。我国传统认为做好事不留名才是一种美德,做好事要留名,道德上无疑要打个折扣。从张光标的言行看,他不认同这种观点:“做善事就该宣扬,我传播慈善理念,等于又做了一件善事。”

企业间产品竞争,比的是谁家的东西更好,谁家的价格更低。各种思想与理念的竞争,比的是谁家的更有说服力。有说服力的思想,首先得符合逻辑,清楚明了,另外,至少在倡导者眼中应该是有价值的。陈光标花费巨资(至今累计捐款超过12亿元),为得是向世人表明,他认为慈善事业很有价值与意义。要是他自己仅仅嘴上说说,没有付诸行动,他的理念是无法让人信服的。现在有些领导,台面上一套,台下另一套,说的一套,做的另一套,这种言行不一的思想,不要说让人信服了,还往往让人反感。

陈光标的行为与企业花巨资做广告类同。有的广告比如百氏可乐,在广告片里无非是让梅西、贝克汉姆、亨利等足球巨星围绕他们的可乐戏耍踢球,没有明说他们的可乐如何如何,味道怎样怎样。其实,企业花巨资做广告本身就向消费者传递了最重要的信息:我们企业是有实力的,产品是高质量的。否则的话,投入的巨资广告将“一江春水向东流”、“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陈光标在各大媒体大肆宣扬他所做的种种善事,所做种种善事花费的巨额金钱,与百氏可乐邀请足球巨星做广告目标相似,无非一个是让广大观众与读者信服他的理念,另一个是让广大消费者信服他们的产品而已;一个是让别人认同他的理念,仿而效之;一个是让别人认同他的产品,信而买之。

从思想竞争的角度看,科斯、张五常等人的学术行为与生活方式也就可以解释了。从上大学开始,科斯一直身体力行真实世界经济学的路线,无论跑工厂实地调查企业购买原料与生产成品半成品的细节,还是从史料中跟踪邮电营运、灯塔建造与无线频道的管理,无一不在实践他倡导的经济研究路线。更让人感动与信服的是,近百岁的老人,花费掉自己一生的积蓄,在芝加哥连续两次举办中国经济研讨会,目的仅仅是想多知道一点关于中国经济运行的实践经验,以便于找到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促进中国经济更好发展。

张五常放弃了美国良好的学术环境与潜在学术成就,只身来到香港教书作研究。三次亲自上街卖桔,长时间观察调查香港的件工与租务管制,自始自终观察调查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仅仅是想多知一点关于真实世界的经验与知识,所有的亲身实践活动仅仅为了四个字:经济解释。

陈光标与科斯、张五常虽然行业不同,倡导的理念有别,但参与思想竞争过程中,均言行一致,历时甚久,投入巨大。唯有如此,方能让人信服,推广慈善理念与经验科学理念,才有可能在各自的思想市场竞争中占居一席之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0 01:37:29
说的太好了,最佩服这样的学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0 23:23:53
保持不错,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3 13:27:48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5 08:13:35
  墓地价格为何直逼豪宅? 
  
  墓地价格直逼豪宅,涨速与深圳房价上涨速度相当。据实地观察发现,面对越来越稀缺的墓位资源,深圳墓地价格一路看涨,最便宜的也要1.5万元,最贵的达20万余元。(2010年4月5日南方都市报)

  南山西丽报恩福地是深圳的主要墓园之一,这里新开发的墓地——永安园墓地,每个不到4平方米,开价从122000元到188000元不等,均价接近每平米4万元,达到深圳香蜜湖豪宅的平均楼价。

  针对越来越稀缺且价格不菲的墓位,不少网友开玩笑似的提出“开发经济适用墓”的提法。“既然**推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也可以给中低收入群体开发经济适用墓和廉租墓。”“经济适用墓”和“经济廉租墓”的提出,虽然荒唐,但却形象地反映出当前中国活人安置死人的无奈和艰难,活人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还没有解决,又要重新面对死人的“经适墓和廉租墓”,很悲哀。

  殡葬价格为何这么高?这与殡葬行业主要由**部门经营和管理有关,其垄断属性决定了他们拥有定价权。截至目前,我国共有殡仪服务单位3754个,其中殡仪馆1692个,民办机构不足两成;而民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公墓1209个,殡葬管理单位853个。

  由于行业垄断,导致产品供应不足,而殡葬需求具备一定的刚性,在供求夹击之下,殡葬价格上涨,深圳墓地价格直逼豪宅,也就不足为奇了。

  问题是为何殡葬行业**能够垄断?像餐饮、服装行业没有形成**垄断?不仅仅殡葬行业,**垄断的行业还有石油、电力、铁路、自来水、教育等等。从这些行业可以看出,**能形成垄断的行业,往往是替代性产品比较少的行业。像殡葬服务,能替代它的,几乎没有,石油、电力、自来水、教育等行业的替代物品也很少。铁路交通虽然可以替代的有公路、飞机等,可惜得很,这些也全是**垄断的。

  像餐饮行业就不同了,相近与替代物品实在太多。光是小吃,就有“兰州拉面”、“过桥米线”、“沙县小吃”、“土家火烧”,“印度飞饼”等等。替代物品如此之多,**要想垄断的困难可想而知。同样,服装业也如是,花式品种实在太多,**想垄断便缚手缚脚,困难重重。

  替代性物品或者竞争性物品的多少,是**成否形成垄断的关键因素之一。替代性物品越少的,**才容易形成行业垄断,殡葬服务行业替代性服务极小,因此,**容易形成垄断经营。既然是垄断经营,生产与供应有限,需求又有刚性,墓地价格直逼豪宅,顺理成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5 12:59:38
顶起…超喜欢这个论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6 22:46:04
写得相当不错,支持王家兄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9 15:29:20
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10-12-9 20:02
  为什么景点的物品这么贵

  众所周知,景点的物品往往比平常市场上贵。上个星期,我们一家三口去宁波凤凰山游玩,成年门票120元一张。还没进景点,门口有几个小贩向我们兜售东西,矿泉水2元一瓶,游贩敬告我们景区里面卖6元一瓶;比纸还薄的雨衣1元一件,景区里面卖到3至5元一件,玩“急流勇进”项目用得到。景区里面的快餐16元一份,二荤一素,市场上的价格8元就足够了。景点的东西为何这么贵?
  一个景区除了自然形成的山山水水与人造景点外,余下来能用来设商店开饭厅的资源就不多了。要是景点大量开店设摊,那无疑成了商业街,此种喧宾夺主的结果,将与景点的定位冲突。考虑到一般的景点不在闹市区,开店设摊没有比较优势,因此,景区的定位只能在景点上,不会在商业上。位置与资源的约束使得景区资源中,绝大部份将会用游玩项目,只有少数会用于消费方面。这是景点物品昂贵的原因之一。
  与其他市场一样,景点的物品也是由买卖双方竞争决定的。买方竞争加剧,价格上涨;卖方竞争加剧,价格下降。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影响卖方竞争的重要因素是行业进出成本。按理说,景点物品比如矿泉水,行业进出成本很小,本身是竞争行业。但景点的矿泉水与一般地方的不同,景区的矿泉水与景点捆绑销售,在景区你不能只买矿泉水,不欣赏游玩景点。你想仅仅只买矿泉水,要么在进来之前就买好,一旦进入景区,门票价格便是你只买矿泉水的代价。
  景点与里面消费的物品捆绑销售,门票价格保证了捆绑成效,门票价格越高,这个捆绑越有效,景区里面的物品价格也越高。门票价格成了区外物品与景区物品竞争的额外成本,区外物品好比让景区抽取了一道税,税的大小就是票价格税。只要景区内外物品价差小于门票价格,游人还是会在景区内购买消费物品,虽然看上去比较贵。
  高档的酒店,里面的物品也比较昂贵,这是酒店捆绑环境、服务与物品的结果。一个卖书法是捆绑了书写技术与纸墨,使得同样一张纸,因为投入了人力资本,价格迵异。与景点和酒店不同,卖书法的主要是因为人的因素,使得物品价格越高,而景点和酒店是因为物品的因素,使用物品价格较高。
  与市场上捆绑销售,往往捆绑物品不同,企业生产则是捆绑了不同的人,使各人在企业组织中发挥1+1>2的团队作用。管理者、生产者与销售者,同在一个企业中,分享企业红利。这种捆绑往往也没有强制力,无论哪种人员,认为在甲企业收入不够高,可以跳槽到乙单位,或者到市场上做买卖。
  景点独特的风景与项目具有垄断性,门票价格是这种垄断性的体现,垄断程度越高,人们需求越大的,门票价格往往越贵,景点里面物品往往越贵。昂贵的景点物品是景区增收景点垄断租值的体现。
不是那么有说服力,简单的问题被复杂化了,景点的物品价格高不是因为缺少卖家,而是因为有过多的买家。因为买方行为受到限制,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在这里买,这不就构成了买方的竞争了嘛,所以卖方价格自然就提上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1 10:03:51
有没有PDF版的书呢?学习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3 22:17:41
  为什么周立波“网络民意自宫说”话糙理不糙?
  
  2010年11月,周立波和众多网友进行了一场火暴的论战,论战的其中一个方面是争论网上言论是否可靠的。周立波认为网络提供了一个无界别、无贵贱、无高低的公众虚拟平台,在这里,所有人都可以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且无需负责,这样的状态导致了一种虚拟的无**空间。他认为**若将网络民意当真,实在是一种“自宫”行为了。
  周立波的话虽然说得糙了一点,也绝对了一点,毕竟网络民意也有建设性与实效性的。比如周正龙假拍华南虎事件,就在网友不断质疑与跟踪过程中被揭露出来的,多员**官员的腐败事件也是在网友质疑与声讨过程中揭露出来的。
  但如果从普遍性的角度看,网络民意的可靠性的确不高,肯定不如电视、报纸等正规的新闻报道来得真实可靠。
  这也是由基本的经济原理决定的。任何人的行为倾向都是趋利避害,从代价的角度看,但凡代价相对较小的事件,人们从事的多;代价相对较大的事件,人们从事的少。
  我们可以先说明一个苹果出口的事例。然后一般化分析判断各类媒体包括网络帖子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常逛超市的人都知道,超市里的进口水果往往档次较高,价格也较贵;而档次较低、价格较低的水果,往往都会留在原产地,不会出口到它国。
  以苹果为例,质量较高的苹果出口到他国的比较多,留在本地的比较少;类似地,质量较低的苹果留在原产地的比较多,出口到他国的比较少。
  假定质量好、差两种苹果,在美国产地的价格分别是每个2角与1角,出口到中国的话,运费为每个1角。好、差苹果在美国产地的相对价格是2:1,即2。出口到中国加上运费后,好差苹果的相对价格是3:2,即1.5。
  加上运费之后,虽然从绝对价格变化角度看,好差苹果价格都上升了,但从相对价格变化角度看,好苹果的相对价格却是下降的(1.5小于2)。
  价格对于消费者而言,就是购买苹果的代价。根据相对代价越小,人们选择越多的基本原理,好苹果相对价格下降,中国人选择好苹果的人较多,于是,好苹果出口数量就比较多;类似地,差苹果的相对价格较高,中国人获得差苹果的相对代价较大,选择差苹果的人较少,差苹果的出口数量也较少。
  这就是为何质量较高的好苹果出口到外国比较多的原因。大家可以到超市去逛逛,看看是不是从国外与外地运来的水果,往往是档次较高,价格较高的那一类。
同样道理,网上的帖子与电视与报纸新闻相比,其真实性可靠程度更低,更不容易让人相信。
  电视制作一档新闻节目比如说《新闻联播》,它要动员大量人力物力,既然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对节目的档次与质量就会把关较严。另外,要是他们制作的新闻当中,有不少是不真实的,那么,电视台就会失去威信与公信力。
  同样,在正规的报纸上刊登新闻,往往需要记者多方了解,多方求证,只有确定新闻真实性后,方能刊登。如果一张报纸,老是刊登不真实的新闻,那么,它的声誉就会下降,读者降会减少。
  网络上写文章、发电子邮件就不同了。省却了纸与笔,一台电脑在手,何时何地,想写就写,其成本相对是比较低的。
  而且,网上发帖发邮件,许多人用的并不是实名,对所发内容负责,保证真实性与高质量的,不能有直接的利益;对所发内容不负责任,帖子内容粗制滥造,甚至谩骂与恶语相加的,别人也往往对此无可奈何。
  电台与正规报刊上发表文章,就类似于苹果出口到外国的情况,在电台与报刊上更多的投入就相当于加上一个运费。这种情况下,质量更高,更负责任的文章,相对代价较低,带来的必然的结果就是好苹果——真实可靠、质量更高的文章更多。
  网上发帖子发邮件就相当于没有运费,较差苹果留在本地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内容平平、粗制滥造的文章与邮件,甚至垃圾文章与邮件,它们的相对代价下降,假新闻、劣作与垃圾邮件层出不穷、不绝如缕,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同样,手机发送短信的成本也是比较低的,所以,垃圾短信也比较多。有些单位群发短信业务是包月的,每条短信的平均成本更低,这些单位发来的短信,其内容当然是更加不敢恭维了。
  同样道理,在网上用实名的作者,他写的帖子往往质量比较高;有较多帖子记录的作者,他写的帖子往往质量比较高。因此前者写作的代价相对较高,相当于加了一个运费,根据代价与选择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些作者的帖子质量往往更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7:34:27
有电子版的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6 04:43:29
good discussio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6 15:41:08
1# 蓝田日暖29

谢谢老师的贡献!!!!!!!!!!!!加顶!!!!!!!!!!!!!!!!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