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291 0
2010-12-10
老子天下第一。孙子天下第三。而父辈当然是天下第二了。孙子解老子是继父未竟之志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前面的道是指我们平常走路的道,看得见的实体的道,具象的道。后面的道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的道,指事物发展的自然规迹,客观规律。
       采用具体的道去比喻抽象的道,让人们好理解。所以后面这个道不是平常的道,而是象我们现在说的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道路这种意象的道。 给自然规律起这个道的名称是用它名状说明自然规律本身的。所以它不是一个平常的名称。目的是让大家对自然规律既知其然又知其所
       以然。主要是给出一个方法,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
       天地开始的那个地方,是一个不可名状的,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只是到了有,可以名状的那个地方,那怕是万分之一的有的地方才是万物的母亲,万物的根本。所以天地开始的那个地方的常态就是无,就是没有。比如零点就是无处,从零开始就是从无开始。你看是不是很妙啊,无中才能生有。开始以后那怕是千万分之一,也已经是有了。你再看平常有的那个边上,是不是也是无啊。有和无同在那个边上出现,可是两者名称却不一样。真可以说是很玄乎了,很深奥了,玄乎又玄乎深奥又深奥。玄乎到什么程度呢,深奥到什么程度呢?就象是从此打开了自然规律的大门。当你理解了,进到里面一看你会感到妙极了。 这一段主要是为了说明事物发展是有自然规律的,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来说明事物发展的规律。  那就是用抽象法去追根朔源找出源头和这个道的轨迹。
       此后我门就要对具体的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找出它们的规律性,再用这个规律指导我们的思想去经历今后的生活。人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物随物转的循序渐进的自然演化过程。这个自然演化过程应有个名字叫作顺演秩序论。
       那个奇门遁甲中的那个奇门,就是当你站在那一点上,你自己从意象里感觉到的那个正中,如果你一脚跺下去,让正中显现出来,它一定会四面八方万向的分开去,中间现出一个空来,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中间,你可以从此遁下去。再就是你要想看看把这一个边向正反两个方向分开去,分开以后的两条边中间一定也是空的,空空如也。无论是线段的中间,平面的中间,立体的中间,圆的中间,只要是中间就是空的!就一定无!如果有就不是中间了。正因为是没有,是无,所以才是中间。然而正是这个无,却又是一切有的开始,开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天下的人之所以都知道什么是美,是因为以丑恶作参照才知道什么是美的;天下的人之所以都知道什么是善良,正因为是以恶坏不善作参照才知道什么是善良的。因此有从无中来互相依靠而生成,难与易相比较而出现,,长和短互相比较对照而体现,高和低互相比较而存在,声和音互相调和而和谐,前和后互相对应而形影相伴。这些都是永恒不变的真道理。因此,圣人,顺应自然的法则而去做事情,不去多事扰民,以身作则,实行不言的身教,让人民像天地一样任凭万物按照自然秩序生发行进,此消彼长。而不越疽代孢替它生养,生发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恃其能,功成而不自居,正由于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
        美与丑;善与不善。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八组概念并不是对立物,更谈不上对立物的统一。它们也都是从无到有循序而进的,每一种都不是空中搂阁凭空而有的。这就是规律。
        顺序演化的规律才是普遍的规律。既是有那种对立统一规律也应是特殊的规律。  
        我说这些不是对立物的统一,第一我认为老子没说这是对立物的统一,爱因斯坦也没说过这是对立物的统一。我认为这些相互对应存在的事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相互对应的存在,而并不对立,或对抗。他们有时只是一种比较对照的参照物或概念。他们只是在相互参照时才存在,才有用。而一旦离开他相互依存的那个时间或地点就不存在了。所以不是普遍规律而是特殊规律。老子说有无相生,并不是说有和无是一对矛盾,而是说有是从无相衍生出来的。他们并不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是直接统一在一起的关系,而是一个先后顺序演化演变的关系。甚至可说是派生的关系。因此不能把相互对应的存在简单地归为对立物的存在关系。从而用对立物的统一来认识。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不让有才德的人凌驾于道这个自然规律之上 ,给他一个适当的位置,那些不切实际的吹捧会给人一种贤也易得的感觉,因而去竟相争夺。所以要实事求是的评价贤人,不要把贤人当圣人。不上贤并不是不让尊崇贤人,而是不让把贤人,贤达之士吹捧的过高太上。让他们起的作用应该在道的规范内。对难得之财货也要实事求是的估价,评价,不要不切实际的人为地抬高虽然难得的货物的价值。给人们一种错觉物以稀为贵,甚至并不稀有也要宣传为稀有。并不值钱也要哄抬物价,就象现在的房地产就是既贵难得之货,又要哄抬物价。使人们为了得到它,而不惜贪污盗窃,投机取巧。教人不要有妄欲,就是不要有力不能及的欲望。人人有欲望,但一定控制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以内。这样民心就不会乱,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行事,民事也不会乱。所以圣人治理社会的原则是虚心求教于能者,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让老百姓吃饱饭,让人们不要产生不切实际的妄想,弱其志,不是没有或不让有志,而是燕雀不要有鸿鹄之志。不是不要有理想,而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妄想梦想。只要把身体练的棒棒的。强筋健骨就行了。经常使民不去巧取那些没有用的知识,不要有那些不切实际的欲望。
        这样一来那些巧取之人就没有市场了。就不敢去巧取豪夺了。因为这些人的不敢胡做非为,所以就达到天下大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