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的实证研究,特别是数据源自统计部门的研究,基于数据的严重失真问题,实际意义微乎其微!
统计局的人有几个是认真调研,得出可信数据的工作者?就中国目前的工资水平,工作人员的素质,官场的风气来看,统计数据胡编乱造的太多了。几乎没有哪些宏观数据是实事求是,货真价实,甚至连最起码的大概多少都称不上!
很多时候不是实证研究出了问题,而恰恰是因为我们走错了最关键的第一步,数据存在严重的失真!我这样讲是因为我曾经亲眼目睹过,用统计局给的大片空白的数据如何做统计分析。
做实证研究的学者们存在的问题远不及数据来源的问题严重!为什么通胀的数字官方统计与现实之间有那么大的差距,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微观经济的研究,因为没有切身体验,不发表评论。但是个人感觉,微观金融的数据由于容易采集,数据还是可信的,实证研究也相当有价值。
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如果数据存在严重的问题,我们的研究还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