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破五创28个月新高 物价趋稳食品价格猛涨11.7%
重庆晚报 2010-12-12
核心提示:同比上涨5.1%———最新发布的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再度引发关注。继10月份“破四”之后,CPI在11月份“破五”,并创28个月来新高。
“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
同比上涨5.1%———最新发布的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再度引发关注。继10月份“破四”之后,CPI在11月份“破五”,并创28个月来新高。在中央已经出台一系列物价调控政策的情况下,CPI缘何继续走高?
CPI缘何继续走高?
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大
“11月份物价的涨幅确实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从构成来看,仍然还是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大,共同推动了CPI的上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11日在数据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调查显示,11月份全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了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是74%;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5.8%,拉动CPI上涨0.9个百分点,“贡献”率是18%。
食品类价格中,11月份全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4.7%,食物油上涨14.3%,水果上涨28.1%,蛋类上涨17.6%,涨幅大多有所扩大。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蔬菜价格环比(比上月)回落了1.9%。
菜价降CPI为何升?
11月中上旬价格涨幅较大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50个城市29种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来看,从11月下旬开始,食品价格下降的趋势扩大。11月下旬,在蔬菜价格下滑的带动下,29种食品均价降幅面积扩大。
为抑制物价“飞涨”,国家发改委在11月22日至26日一周内,共发了13篇关于价格的各类文章。调控之后很多商品价格应声而落,但价格回落主要出现在11月末的几天。
“蔬菜价格在11月下旬政策出台后趋向明显下降,但由于中上旬价格涨幅较大,所以整个11月份蔬菜价格同比涨幅仍达21.3%。再加上蔬菜以外的食品价格涨幅有所扩大,所以综合下来后,食品对CPI的‘贡献’率还是比较高的。”盛来运指出,11月份物价上涨中有相当部分与季节性变化有关,因为入冬后对肉、蛋、菜的消费会增加。
非食品类价格涨幅也略有扩大。盛来运解释说,这主要是居住类价格上涨造成的。由于水、电还有入冬后取暖用煤价格的上涨,带动居住类价格在11月份涨幅扩大,对CPI“贡献”率达到18%,比上个月扩大了1.5个百分点左右。
同期发布的其他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外贸出口都保持稳定较快增长,预示未来经济走势的PMI指数已经连续4个月上升,货币供应量M2数据有所反弹。CPI持续走高,既是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带来总需求较旺的反映,也是货币信贷长期超发的必然结果。
全年调控目标是否已被突破?
还在调控目标范围内
1至11月份累计,全国CPI同比涨幅已经达到了3.2%,而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是3%左右。这是否意味着全年物价调控的目标已被突破?
“我们原来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是3%左右,而且是一个预期性的、指导性的目标。3%稍稍过一点应该也还在这个调控目标的范围之内。”盛来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