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自我与生命
10.1 作为差别形式的物质团粒
10.1.1相反的趋势
克劳修斯的熵增加原理预言,世界的自然发展方向是趋向于差别减少,直至差别趋于无限小;普利高津的非平衡理论认为:差别减少的进程是不均匀、不平衡的,在总体趋向平衡的进程中,局部出现了熵减少的局面,整体趋向均匀的进程以局部的不均匀为代价。这就是说,消除差别的过程却导致了新差别不断产生,差别本身不仅是消除差别的动力,同时还是新差别产生的原因。
依据这两种思想,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世界理解为是整个宇宙进化过程中不均匀、不平衡的局部。设想,世界的主体是元子这样的差别与差别者的直接统一体。元子本身就意味着不均衡,元子之间的区别就是最根本的差别。
消除元子之间的差别就是要让所有元子重新回归到唯一的一个元子的状态。实现这个目标有两种可能的途径:
一是,所有元子聚集成没有内部界限的同一个绝对实体;
一是,所有元子无限远离,直到任何一个元子都对另一个元子无意义的程度,对每一个单独的元子来说,本身就达到了无差别状态。
这是两条方向相反的道路,还没有人能令人信服地证明我们的世界究竟选择了哪一条。
我们在大自然中看到的情景是:到处堆放着各种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组合物,一切组合物都处于正在拆除和正在组装或者边组装边拆解之中。凡是已经组装好了的或者已经组装到了一定程度的都必须拆除,凡是还没有用来组装的都会被拿去组装。
世界正在进行既分离又聚合的努力,似乎它同时选择这两条相反的路。至少它现在正在做这样两件相反的工作。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赞同大自然的这个选择。因为沿着这两条路中的任意一条单方向走下去,都将导致这个世界的彻底消失,也就剥夺了我们表示赞同和反对的权力。
而同时选择这两条路,同时从事聚集和分散、组装和拆开这两样相反的操作,使得消除差别的工作永远无法实现,从而使这个世界存在着并且永恒存在。
因为世界处于聚集和分解这两个极端之间,极限之间的所有事物既然都不是各自分别处于聚集和分解过程中的两类事物,也就不存在仅仅朝单一方向发展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同时处在聚集和分解之中,都是这两种相反倾向的对立统一体。
不同的局部和事物在凝聚和分解之间取不同的值,处于不同的阶段和位置,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差别只在于不同的聚集程度和凝聚方式。
我们把差别者凝聚程度相对较高且已经处于凝聚中的实体称为物质团粒。
物质团粒之间除了凝聚程度、凝聚层次,凝聚方式的区别之外,还有生成和维持方式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