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192 0
2010-12-13
近几个月来,中国通胀压力日益加剧,抑制通胀问题及央行是否加息引来外界的热烈讨论,但是否要通过加息手段来解决目前的问题,确实是个令中国左右为难的选择。12月10日,央行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内第六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准备金率冻结资金约3500亿元左右。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新高18.5%。由此,已有业内人士猜测11月的CPI数据将再创新高。
紧接着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份经济数据,仍然超出了人们的预期。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其中上涨幅度较大的是食品价格,上涨11.7%。由此,1-11月份的CPI已经达到3.2%。
面对央行的再一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及仍未见踪影的加息,有不少经济学家给出了不同的声音。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对此表达了他对央行再次放弃加息手段治疗通胀的失望。他表示,中国通胀现在已经非常严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产生一种让人感觉到**正在对通胀采取一定的措施的效应。但事实上,在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通胀情况并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他建议,在目前存款已出现恐慌,人们选择拿钱去炒股、炒楼应对通胀压力的情况下,中国现在应该提高基准利率三个百分点。同时,他认为,中国目前经济形势的确比较复杂,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但是,央行在应对通胀问题上显然是诚意不足的。
而之前一直呼吁采取加息手段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他的微博上表示,“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有腿不用,偏要拄着拐杖走。”
不过也有学者持不同的态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在现阶段,上调准备金率是比加息更精准的政策。上调准备金,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针对性,而针对的就是目前已经泛滥的流动性。他表示,加息的打击面太广,加息不仅会造成热钱更多更快的流入还会对银行的盈利、企业的融资成本等各方面造成一定影响。而上调准备金率的影响面相对更窄,且对热钱的压力也更小。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也表示,就目前来看没有必要加息。他认为,央行将根据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再实行加息。近期,国务院通过一系列行政手段,物价渐渐趋于稳定,但同时部分食品价格稳中有升。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相对温和,是恰当的。
中信银行信贷部总经理孙建林认为,央行之所以没有加息,主要是因为货币政策目前的主要目标在于收紧流动性,而上调准备金率则比较直接和有效;加息涉及的范围较广,尤其对企业的融资成本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央行对加息比较谨慎。他同时表示,尽管央行频繁上调准备金率,但对银行的影响并不大。因为目前银行的整体流动性仍然充裕;另外,明年的信贷目标很可能会进一步压缩,所以银行有再多存款也没用。
对此,有香港媒体报道称,对于加息与否,中国正陷入两难。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同,尽管加息、收紧银根是打压通胀最有效的工具,但同时也会对经济增长有所打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认为,紧缩银根对物价的影响可能需一年才能见效,但经济活动却会即时减慢,如果现在加息,最恶劣的情况是通胀未压下,经济却先低迷,陷入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困局。
而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明年中央将要确保经济稳健增长,如果加息力度拿捏不当,很难确保“开门红”。
此外,世界经济环境不明朗也是中国加息考虑的因素。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11月29日表示,全球经济复苏继续充满高度的不确定性,但不太可能出现双底衰退。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曾表明全球经济双底衰退的可能性极小。但是,如果中国加息后再遭遇全球性经济衰退,能否再像2008年应对全球金融海啸时推出4万亿方案成功救市,则未可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