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过农民,教过书,当过记者,呆过企业,下过海,又上了岸,然后做公务员,呆过内地、沿海2个省份党政5个不同部门。我读的第一本西方经济学书便是汪老师写的。
我孩子出生时候,我也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汪老师的问题其实是中国,也可以说世界,教育后代时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原因是什么?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衡量标准的混乱造成。大人不能说服小孩,老师不能说服学生,政客不能说服人民(选民),理论不能解释实践。为什么?缺乏与时俱进、更新换代的思想。
我读书时候,理想是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目的是强国强民强家强已,自我感觉那时候读书人想法远大、信念坚定。现在似乎感觉学生读书,只是为了创业致富。也许这是唯物主义教育的新成果。
人生意义是什么?人的生活该怎样过?人类的活动应该怎样进行?这样问,又感觉自己问得太虚了。可是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详细、透彻、有说服力地讲清楚,面对人类的后代,人依然会感觉无从着手。汪老师的问题会依然存在下去。
应该有超越国家、民族、种族、宗教、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能够为不同人类所接受,但是又是简单的思想、道理,告诉我们的后代,为人处世、判事别物应该采用什么标准,符合人类的现在、未来的利益,也可以实现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句话: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