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12-16 17:05: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6 17:29:30
31# 龚民
真是当局者迷!三----个-----代-----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88420&page=4&from^^uid=1123236

原来如此,好含蓄呵,多谢先生诲人不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6 20:49:54

本帖隐藏的内容

(为了不影响别人阅读,隐藏一下)

26# rr3068
我比较认同您的观点,在这里请教下问题。

1.从理论上价值的概念是抽象的或者想象 的,如果市场经济或者说商品经济缺失,那么单纯计划经济条件下,价值如何指导生产?我看的书中没有脱离市场经济后单纯定量上说明的。所以不明白,没有市场,怎么定量配置资源或者叫生产资料?

2.不知道您怎么看西方经济学?我对比两门课时,我看来,假设在短期,并且市场有效,出清的条件下,商品价值在数值上近似出清均衡价格。但是取消那些条件,价值的概念定义在我看来非常宽泛,宽广到无法量化。最多程度有定性理解。

3.我看政经书时的理解是:商品中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也和劳动生产率相关,在商品经济中当部门或者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偏离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应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时,会导致长期中资源配置的改变,使得部门劳动生产率向社会劳动生产率回归,而在短期中市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不知道这么理解有问题么?)

注:我个人不太关心理论的出处,论据等等,更看重的是实际意义和对生产生活的指导,需要的是说得有道理,而不是谁或者哪里说的~呵呵,当然你们辩论还是引经据典的好。对了,如果是学的太少所以不懂,您给推荐两本书可以么?以后会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7 12:20:47
rr3068 发表于 2010-12-16 13:55
回复28、29楼:

       你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前两页”的价值“原概念”似乎掌握得很好,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这是一个简单商品生产下的价值概念。请看看恩格斯是怎么说的。
        恩格斯说:“马克思在第一卷的开头从他作为历史前提的简单商品生产出发”。这“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形态中通行的价值。这种价值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范围内是由体现在单个商品中的人的劳动来创造和计量的,而人的劳动则是简单劳动力的消耗”。“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对于……直到简单商品生产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出现而发生变化之前是普遍适用的。”
      《资本论》在考察简单商品社会的价值时,第一个假定是:无论哪种商品都求大于供,即不管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始终“存在着对产品的需要”。其次,假定各种劳动力都是“简单劳动力”。再次,“一方面假定耗费的是必要劳动时间,另一方面假定在劳动过程中完成的一定劳动(不管这种劳动具有什么特殊形式,如纺织、挖掘等)是普通的平均劳动(同生产贵金属的劳动完全一样)”。在马克思那里,“简单劳动”与“社会平均劳动”是等同的,虽然在事实上,“简单劳动”和“社会平均劳动”并不是一回事。如马克思说:“我们假定纺纱劳动是简单劳动,是社会平均劳动。”总之,通过一系列的假定,马克思规定了一个既无生产力差异,又生产合比例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劳动的特殊性就直接等于劳动的社会性,具体活劳动=社会必要劳动=货币,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相统一。换言之,在这个环境中,不需要对劳动的品种和效率进行社会调节,活劳动“创造”(得到)价值的结论已经包含在前提之中。马克思说:“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私人劳动同时必须表现为直接社会劳动的对立,特殊的具体的劳动同时只是当作抽象的一般的劳动的对立,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对立,——这种内在的矛盾在商品形态变化的对立中取得了发展的运动形式。因此,这些形式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但仅仅是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
要研究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自然要先拿显微镜来研究它的历史,追溯它的本源。将所有附加的复杂关系都进行了澄清之后,自然就是最原始 简单商品生产,简单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的最基础的东西。只有从这个层面上出发,才能够找寻出掩藏在复杂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关系下的本质。理论需要抽象,提炼出本原。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作一系列假设的过程,因为你看来这些假设,历史上都是曾经出现过的,是历史曾经出现过的事实。不能追溯到简单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史,如何确定价值是什么东西?马克思找到了价值的本质是交换价值。只要是商品,都要交换。如果你还要向前追溯,那么还要不存在商品的历史时期,不过那时的人们自给自足,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交换价值,自然就不存在使用价值于交换价值的对立。
物的人格化还是人格的物化,这些都是建立在商品关系之上。在没有交换的环境里,这些一切都谈不上。自给自足的生产,同样是活劳动,没有交换,就不存在价值这个概念。说价值与劳动互动,这是抬高了价值这个东西。你是以为人类的历史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的吗?价值本身就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建立在劳动基础上,通过交换才表现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7 12:56: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7 13:25:00
rr3068 发表于 2010-12-17 12:56
34# 赤色飞蛾

       你以为“没有交换,就不存在价值这个概念”,“价值的本质是交换价值”。事实并非如此,马克思也从来就没有这样认为。你不要把你的认为说成是马克思的。
       我们这里谈的是作为价值规律的“价值”,而不是什么别的价值。“价值规律不过作为内在规律,对单个当事人作为盲目的自然规律起作用,并且是在生产的各种偶然变动中,维持着生产的社会平衡。”(25.995)马克思深刻地指出:“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32.541)
       价值作为一种调节劳动的工具、尺度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以“孤岛上的鲁滨逊”为例:“需要本身迫使他精确地分配自己执行各种职能的时间。在他的全部活动中,这种或那种职能所占比重的大小,取决于他为取得预期效果所要克服的困难的大小。”马克思指出,这就是“价值的一切本质上的规定”。(23.93-94)
不要再死撑了,你要创出什么新理论来没人会拦着你,毕竟学术自由嘛,但你硬要将其和马经联系在一起就不对了。当然有一点是可以看出来的,你确实读过马克思的许多书籍,也对此表示对你的尊敬,但理解程度就差强人意了,或者是因为你根本没想准确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7 13:44: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7 15:28:19
rr3068 发表于 2010-12-17 13:44
36# 海上之星

说说你的理解,我倒很愿意一听。
其它不礼貌的话就没有必要说了,因为它们不能反映你的学术水平。
我们的理解早就再三说了。如果“死撑”算不礼貌的语句,那“死撑”而且是再三的“死撑”这个行为更加不礼貌,尽管这个行为可以用更加含蓄的词汇来形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8 18:25:44
rr3068 发表于 2010-12-17 12:56
34# 赤色飞蛾

       你以为“没有交换,就不存在价值这个概念”,“价值的本质是交换价值”。事实并非如此,马克思也从来就没有这样认为。你不要把你的认为说成是马克思的。
       我们这里谈的是作为价值规律的“价值”,而不是什么别的价值。“价值规律不过作为内在规律,对单个当事人作为盲目的自然规律起作用,并且是在生产的各种偶然变动中,维持着生产的社会平衡。”(25.995)马克思深刻地指出:“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32.541)
       价值作为一种调节劳动的工具、尺度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以“孤岛上的鲁滨逊”为例:“需要本身迫使他精确地分配自己执行各种职能的时间。在他的全部活动中,这种或那种职能所占比重的大小,取决于他为取得预期效果所要克服的困难的大小。”马克思指出,这就是“价值的一切本质上的规定”。(23.93-94)
孤岛上的鲁滨逊,也在运用价值这个东西?他所有的活动只是自产自销,而且直接分配——不需要什么市场存在。所有能得到的都是自己支配的。对他而言,不存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该小说有云,他搬出不少东西出来,各国的钱都有,但只是废纸。货币是价值的符号,不过这根本没有用。他需要什么就要力图制造什么,还要合理分配时间。这只表现了使用价值,而不存在二重性。对鲁滨逊有用的东西,都只有使用价值,而本身没有价值。
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是有价值存在,若没有这个前提条件,价值规律本身就不存在。自然规律是不能取消的,不过社会规律是可以改变的。如价值规律,撤销它的前提,那么谈价值规律就毫无意义。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不会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9 09:49: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9 13:31:36
rr3068 发表于 2010-12-19 09:49
39# 赤色飞蛾

       我认为马克思的关于“价值的一切本质上的规定”这段话,指出了价值是由“需要”和“难度”这两个因素组成,并且,即使是在独岛上,也要通过“需要”与“难度”关系的考量来调节他的全部劳动。
       价值的本质是“需要”和“难度”的“关系”。人们都只记得价值是劳动,却不了解“劳动尺度本身……是由必须达到的目的和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必须由劳动来克服的

那些障碍所提供的”。[46.2.112]
饭菜具有使用价值,但它摆在那里,你不伸出手来,把它送到嘴里。那么它也就不能被人利用。那么这对你来说,就叫劳动?或者这个劳动本身,就叫价值?这里面不存在交换,请你明白。
你的思维很混乱,价值又成了劳动。人家吃饭只是实现使用价值罢了。你却把吃饭也变成实现价值的过程。价值与使用价值,这对概念,你搞通了再说。你的那部新书,全然建立在对价值和使用价值毫不区分的基础上,那么还有什么科学性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9 14:01: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9 14:44:55
rr3068 发表于 2010-12-19 14:01
41# 赤色飞蛾

        我说的是:“价值的本质是‘需要’和‘难度’的‘关系’”。
        说价值是劳动,那是一般人的理解。这种理解还停留在表层,应当从“劳动”的表层进一步看到价值是“需要”和“难度”的“关系”。如果说把价值归结为劳动,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功绩”, 那么,马克思则进一步揭示:“劳动尺度本身……是由必须达到的目的和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必须由劳动来克服的那些障碍所提供的。” 这样,马克思就解决了价值的最终要素问题,同时也显示了劳动价值论与供求价值论的非矛盾性。如果说,“劳动产品作为价值,只是生产它们时所耗费的人类劳动的物的表现,这一发现在人类发展史上划了一个时代”, 那么,发现“劳动尺度本身”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更是在人类发展史上划了一个时代。
       既然价值的要素有两个,那么价值的实体当然就应当是二者的关系,简言之就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 价值的计量是社会需要的比例量除以产品量, 因此,价值本质上是一个效率系数。这样的计量也表明,价值“是由需求和供给决定的”。 如果说,个别价值是从个人的角度考察需求和满足这种需求的难度这两个因素,那么,社会价值就要从社会的角度考察这两个因素,因而生产循环和流通循环“二者都包括在价值规定本身之中”,并且,“交换是价值规定的一个本质的条件”。 毫无疑问,在流通中就有社会需要即社会效用因素的介入。事实上,价值如果不含有效用,那么它也就不可能调节劳动。 因此,价值并不是单纯的物理性或生理性的“力”或“能”的凝结,而是“某种纯粹社会的东西”,“是量上一定的可交换性”,“是商品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性”。
       价值本身并不全然排斥使用价值。马克思关于抽去使用价值的论述是在始终“存在着对产品的需要”的前提下讲的。 而对于一般的情况,马克思的观点是:只“扬弃”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即“直接为一定的个人而存在的有用性”,“但不是扬弃这种使用价值本身”[46.1.224],即不是扬弃使用价值一般性或“社会使用价值”。而且,“使用价值作为一般的使用价值,只是观念的使用价值”,不包含任何具体的物质性,它是一种“历史形式”。
什么是效用?只是使用价值的另一种说法。一个东西有价值,前提是必须有使用价值,价值是建立在使用价值基础上的。你的认识却是价值包含效用。也就是价值包含有用性,即使用价值。两者不是包含关系。谁是谁的基础,你要搞清楚。人在还没有产生交换时,价值就不存在,而使用价值就已经有了。价值只是商品的社会关系。但当原始部落里内部进行分配时,不存在商品交换,但社会关系已经有了。按你效用的讲法,效用是价值的基础,而不是相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9 14:56:44
25# rr3068

  经济学本是节约学。马克思说:“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生产费用的最低限度——和降到最低限度)。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是首要的经济规律。”

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是研究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马克思的《资本论》完全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另外,能够认识到价值是调节劳动的依据,这已经接近于效用论的等边际思想了。我觉得,你对经济规律的理解已经超出了一些前人,如果方便的话,请提供你的大作全文,好拜读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9 15:01: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9 15:45: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9 20:03:35
rr3068 发表于 2010-12-19 15:01
43# 赤色飞蛾

       你对经典著作一点儿也不熟悉!价值当然包含效用(社会效用)。马克思说:“在我的著作‘资本论’(1867年版)中关于价值的定义,早在二十年前我写的反对蒲鲁东的著作‘哲学的贫困’(1847年巴黎版)中就已经有了。”正是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指出:“生产物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既不表现它的效用程度,那末早就由包含在物品中的劳动时间所确定的这种物品的交换价值就决不能调节供求的正确关系,即蒲鲁东先生现在所说的比例性关系。”[4.105]
请问,什么是效用?一件商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人们会去买吗?如果一座水库,没有使用价值,没有效用,人们会去建吗?价值当然不能包含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是明确区分的,你却混为一谈。在价值出现之前,所谓的效用就已经有了。我承认,我没有看过马克思所有的著作,但至少资本论,它对价值的定义是非常明确的。就政治经济学而言,资本论无疑是最成熟的著作。你不能将你的错误论点强加给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而不是劳动交换价值。这一点,已经很清楚了。我们可以去追溯历史。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9 20:19: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9 20:20:21
pengleigz 发表于 2010-12-19 14:56
25# rr3068

  经济学本是节约学。马克思说:“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生产费用的最低限度——和降到最低限度)。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是首要的经济规律。”

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是研究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马克思的《资本论》完全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另外,能够认识到价值是调节劳动的依据,这已经接近于效用论的等边际思想了。我觉得,你对经济规律的理解已经超出了一些前人,如果方便的话,请提供你的大作全文,好拜读一下。
他说的价值,所谓需要和难度的关系。实际还是使用价值。鲁滨逊要吃鱼,那么他自己制作了叉子去捕鱼。那么,他就在创造价值了?不过这个价值,对他没有意义。他只是想吃鱼,实现使用价值而已。人只要活动,哪怕为自己,与别人不联系,也在创造价值?那么我们早上醒来穿衣,价值在交换。我们要去上厕所,价值在实现。无论我们要干什么,都有一个实现难度的问题。那么价值一直在实现。不过,这个价值,是什么呢?毫无疑问,这不能兑换货币,只能刺激脑子里出现多巴胺。难道只是心理的满足?这就和使用价值混为一谈了。

经济学自然是要求节约,这里还是存在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节约本身不是价值判断,为谁节约,才是重要的。资本论里有大量篇幅都在批判资本家浪费工人的劳动——他只关心资本的节约,而对工人生命的过度耗损,根本视而不见。这里可以看得出,马克思是重视节约问题的,而且他预见了随着生产力发展,不变资本会增加,总劳动量会减少。并且指责了机器的资本主义运用方式,他指出,机器是可以减轻工人劳动的。这里分明就体现了技术进步节约劳动的思想。资本主义的经济学,重视节约,却不是重视节约劳动,而是重视节约资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9 20:47:34
rr3068 发表于 2010-12-19 20:19
47# 赤色飞蛾

价值与劳动的基本关系是调节与被调节的关系,而不是创造与被创造的关系。理由如下:
      (1)假如劳动能够创造价值,那么价值就必然不再能够调节劳动。马克思指出:“一种产品在生产总和中所占的比例,根本不决定于这种产品按照相等于生产费用的价格的出售。” “蒲鲁东先生把实际情况弄颠倒了。他说:只要先开始用产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来衡量产品的相对价值,那末供求就必然会达到平衡。生产就会和消费相适应,产品就可以永远顺利地进行交换,而产品的市场价格也就会恰好表现产品的真正价值。一般人都这样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碰到许多散步的人;可是蒲鲁东先生却为了保证大家有好天气,要大家出去散步。”
      (2)价值规律是社会自然规律。如果单个劳动力仅仅凭自己多付出脑体耗费就能够创造价值,那么价值规律也就不成其为自然规律。
      (3)德文中的“创造”[schaffen和它的变形schafft]一词,就词义本身而言,既有绝对的从整个社会来说的从无到有的“首创”的意思,又有相对的从单个个体来说的从无到有的“取得”、“得到”、“获得”的意思。而且,就文意而言,《资本论》中“一切”有关价值的“创造”一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因为马克思说,“物化工作日支配更多的活工作日,这是一切价值创造和资本创造的精髓。”“[剩余价值的]这种创造同不经交换而占有他人劳动是一回事”。资本“这种价值增殖归结为一定量物化劳动同较大量活劳动的交换”。 由此可见,原著文本中的“一切价值创造”都只是指一种价值相对占有量的变化。马克思本人还曾在多处直接表明,那里他的“创造”=“取得”、“得到”、“获得”。如马克思说:“资本没有付出任何等价物就得到一个价值。因此,价值所以能够增加,只是由于获得了也就是创造了一个超过等价物的价值。”  
     (4)马克思认为,“‘价值’不是绝对的东西,不能把它看成某种独立存在的东西”。 价值从来是相对的。价值是一种商品交换其他商品的比例的“指数”。谈论“绝对价值是胡扯”, 所以,谈论绝对意义上的价值创造同样也是胡扯。
     (5)无论是重农学派的“经济表”,还是马克思的简单再生产公式,都包含有所谓的“纯产品”或“剩余价值”。所谓简单再生产,就是原有规模的再生产。因此这里的“纯产品”或“剩余价值”都不涉及价值的绝对增量问题。
     (6)马克思认为,资本家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是一种既有的“等价物”,它在工人的劳动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于流通之中, 因此,它并不为工人所创造。
     (7)马克思认为,对于资本家生活资料价值外的新价值,“没有现成的等价物”。它的存在只是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存在于“新的劳动中”。
    (8)马克思指出,一切所谓新价值的创造都要以需要的扩展为前提。由于《资本论》假定流通是不变的, 而且,事实上,一定时期的社会需求也是一定的,因此不能存在绝对意义上的价值创造。
    (9)正是马克思发现,“并非任何仿佛是或者甚至真正是生产某一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都会在任何条件下使该商品具有与所消耗的劳动量相当的数量的价值”。
    (10)如果说可创造的只能是个别价值(成本),那么只有可实现的才是社会价值,即“商品的现实价值不是它的个别价值,而是它的社会价值”。 马克思认为,社会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产品的“使用价值”。 “[在资本流通的条件下]”,是“总消费……表现为作为交换价值的产品的尺度”。 “需求的产生,也像它们的满足一样,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 它与单个劳动者所投入的活劳动量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11)马克思明确指出,“资本通过价值增殖过程(1)通过交换本身(即同活劳动交换)而保存了自己的价值;(2)增加了价值,创造了剩余价值。……这个价值作为价值是货币。但是它仅仅自在地是货币,它还没有表现为货币;首先表现出来的、现有的东西,是具有一定的(观念上的)价格的商品,也就是说,这个商品只是在观念上作为一定的货币额而存在,它要在交换中才能实现为一定的货币额”,“观念地转化为货币和实在地转化为货币决不是由同一些规律决定的”。
   (12)马克思批判了李嘉图、麦克库洛赫、格雷、欧文等人把生产和资本的增殖直接等同的错误思想,他认为:“资本并不直接是生产和价值增殖的统一,而只是和各种条件联结在一起的过程,而且……是和外部条件联结在一起的过程。”  
   (13)社会总劳动、社会总价值、社会总需求三者本身在总量上是同一的,并且,都受社会总需求的制约。因此,更多劳动创造更多价值的命题不能成立。
   (14)在劳动价值论的创始者配第、斯密和李嘉图那里,劳动本来就只是价值的尺度,而不是价值的源泉。马克思以为斯密有“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的思想。 其实,斯密的原文是:“有一些人,为了从劳动生产物的售卖或劳动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上得到一种利润,……”两个分句是用“或”字相连的,因此这里的“价值”应当是指“售卖”后“得到”的“购得劳动”即社会劳动,而不是指工人的“耗费劳动”即个别劳动。劳动加到材料上形成产品以后,从市场上既可能得到正价值,也可能得到负价值,甚至使原有价值丧失殆尽。斯密在同一段中明确讲到:“假若劳动生产物的售卖所得,不能多于他所垫付的资本,他便不会有雇佣工人的兴趣”。这就表明了,并不是只要工人耗费了劳动就必然能够“增加”他原来的价值。 斯密和马克思一样,已经认识到了在商品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劳动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决定的。斯密不如马克思的地方只是在于,他没有像马克思那样更进一步认识到这个价值实质上就是由“总消费”来决定的, 反而在回答“它们所支配的劳动量又由什么决定呢?”这一问题时说:“由这一劳动所支配的谷物量决定。这里,斯密必然陷入循环论证。” 对于李嘉图,马克思则早有评论:“李嘉图实际上把劳动只是当做价值量的尺度来考察”。
        因此,劳动与价值的主从关系是:劳动表现价值,而不是价值表现劳动。而且,这种表现价值的劳动是“流通中存在的物化劳动量”即货币。 只是在劳动的特殊性等于劳动的社会性的特定前提下,人们才可以用活劳动量来表现价值。
       在把“创造”确切地表述为“得到”以后,劳动价值论就可以普遍性地适用于各种情况,而不再是仅仅适用于某种特定的情况。“得到”意味着劳动是个体所占有的价值增值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得到”还表明,这种价值是一种社会价值,因而它的量是由社会所决定的。
                                                                       ——摘自《从剥削论到调节论》
价值与劳动只是调节与被调节的关系?那么谁先产生的呢?怎么产生的呢?难道说,价值本来就存在,只是需要人们通过劳动把它置换出来?这个价值,在哪里呢?在自然界里?那么价值不仅人可以得到,动物也可以得到。
人若不劳动,就什么也不会有,一切都不能满足。劳动是创造过程,而不只是表现过程。价值在劳动之前并不存在。在人类劳动之前,没有任何地方的任何东西,标着“价值”的牌子,你说某个物品有效用,只是说明它具有使用价值而已。人类面对的,是一片土地。他们需要通过劳动来创造自己的一切。他们要实现的,是要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价值这个概念,是在满足自己中,通过交换方式派生出来的东西。而人类在没有出现交换关系时,价值本身也不存在。表现价值的劳动是货币——如你所言。但货币在部落生活中是不需要的,劳动产品都是直接分配。那么这个人类直接分配劳动产品的历史阶段,是不能表现价值的。一整段历史都不能证明价值的客观存在。

价值规律是社会自然规律?你这个说法,本身就有漏洞,价值规律是社会规律,还是自然规律?社会自然规律算是怎么回事?自然规律是什么?它是无可改变的,因为自然在人出现之前就存在。但社会规律就不一样,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社会的规律。没有物质的运动,就没物质运动的规律。价值规律,无疑是人类社会 才会有的。它只是社会的规律,在价值出现之前,就无所谓价值的规律。当人类发展到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阶段,人类按需分配,也不需要商品交换,不需要货币。那么价值概念本身也就消亡。曾经出现过的价值规律,只能成为历史的规律。是过去的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9 20:59:08
从资本基因来认知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社会积累的极大丰富,使科学技术、网络信息、金融资本、等现代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冲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可避免的也冲向我们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理论”。这其中有推催“ 劳动价值理论 ”与时俱进的动力,也有想湮没“劳动价值理论”的“浊浪”!由此也引发了诸多见仁见智的看法和思潮。

    本文试从资本价值构成基因的角度来谈谈有关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粗浅看法。我们知道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点,都必须有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投入才能构成完整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点,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和价值,也就是说一切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由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有效结合而产生的。所以我们只要解析一下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价值构成基因,也就弄清了价值产生的本质和根源。我们知道人力资本就是劳动者在工作中投入的脑力、体力和个体生命量的总和;物力资本就是含有人类社会积累成果、当代社会劳动和独立于投入者人体以外的直接过去劳动的有形或无形资产的总括。其价值构成基因我们可以作如下解析:

    物力资本价值构成基因的解析结果是,由1、投入者的直接过去劳动 ;2 、他人的过去劳动;3、人类社会积累的科技成果;4、消耗 、占用 、损失的全民所有的自然物质资源和环境资源等四项构成。人力资本价值构成基因的解析结果是,由1、投入者的直接具体活劳 ;2、直接消耗占用的他人劳动 3、直接消耗占用的人类社会积累的科技成果 ;4、直接消耗 、占用 、损失的全民所有的自然物质资源和环境资源;5、投入者工作中直接消耗的劳动生命量等五项构成。由以上解析我们可以看出 , 这两种资本的异质同构关系和价值构成基因要素的属性及潜力场。当人力资本投入经营运作时,其中2-5项就会通过第1项直接具体活劳动有目的的被拷贝、化和到直接时空段的客观载体中创造出能汇入大量社会劳动和大量社会积累成果的新的自身价值和不同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 但是,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并不单纯是本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点的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结合后产生的价值,而是在大小社会环境中由总体活劳动、总体过去劳动、总体科技成果、总体自然物质资源和环境资源孕育、推动下而产生的 。正如一个举重运动员双手举起的重量 ,不能单纯说是双手的力量一样,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当然,这其中的主次、轻重还是要区分的 ,关键是不要忽略作为整体的总体劳动环境的功能和规律 。由于我们对地球整体生态功能和规律的忽略,地球不是正在向人类展示她的“否决权”吗?!同理,价值的产生也存在着整体功能意义上的否决权!所以我们应当尊重和保护价值产生的整体层次 ━━ 集体、国家、社会、全球的功能和作用。所谓剩余价值也应该是整体层次的剩余价值,而不是某个人的剩余价值。这应该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伦理原则。

    由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价值构成基因解析,我们还可以看出它们第2、3、4项的社会属性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价值构成比例也越来越高的特征,这种特征也正是现代生产力迅猛发展和公有制与社会化生产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在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结合营运时 ,它们的第2、3、4项就处在叠加、拷贝、转移 、集合的复杂运作过程中,现代社会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产就是靠这种不断扩大的社会属性价值构成运作、积累而发展起来的。由于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中社会属性价值构成的不断结集和扩大,这两种资本的社会属性价值构成也必将在价值产生、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与时俱增的倍加和自乘的高速积累作用及社会属性价值构成所决定的现代伦理意义。然而,这一切价值的积累和发展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众多有限个体生命,在社会的“ 枝、叶、根、干的细胞 ”中,投入能耗大体相当的直接具体活劳动使其他资本价值构成要素进行叠加、拷贝、转移、集合 ,创新而产生出来的 。总观现代社会的所有成果,我们不难看出人力资本中第1项的直接具体活劳动对其他价值构成基因要素的重要作用和活劳动本身所具有的发现力和创造力,正是它创造和发展了所有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既然是直接具体活劳动,它就一定和生命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在投入直接具体活劳动的同时就必然要投入第5项的劳动生命量 ━━ 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这种没有具体形式、没有质的差别、可以统一度量的表现为时间的劳动生命量投入,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也就是说价值是由劳动生命量创造的━━生命量劳动创造了价值。这也正应了我们那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的古语 ,这“寸金难买寸光阴”不也正说明了生命量劳动的价值意义吗?!可见古今中外的真理之脉是相通的!

    由物力资本的价值构成基因解析我们还可以看出,第1、项直接过去劳动的私有属性。它是投入者过去直接具体活劳动和劳动生命量的凝结和固化,是投入者所有权或享有权的根本标志和依据,同时也标志着它是融入其他所有者资本价值构成中具有社会属性的一分子 。在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结合运作时 ,这第1、项直接过去劳动也与其第2、3、4项一样在人力资本的直接具体活劳动的直接具体运作下,而叠加 、拷贝 、转移 、集合 、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们还可以看出物力资本中的直接过去劳动价值构成比例,随着人类社会劳动成果的不断发展和积累呈现出与时俱减的特征。私有属性的直接过去劳动所具有的这种与时俱减之特征,也就决定了私有私有属性价值构成在价值产生过程中功能和作用的与时俱减性。这也就决定了,私有属性价值构成所决定的私有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与第1项直接过去劳动相反,其第2、3、4项社会属性价值构成比例却呈现出与时俱增的特征,这种社会属性价值构成比例的与时俱增性,也就决定了社会属性价值构成在价值产生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的与时俱增性。这也就决定了,社会属性价值构成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这也就揭示了,由资本价值构成基因所奠定的“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经久不衰,与时俱进,众望所归的客观机理之所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从资本价值构成基因解析中,进一步弄清了价值产生的本质和根源。更确切深入的认识到,人类积累的各种劳动成果、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价值产生的倍加和自乘的正负累积作用。更确切深入的认识到,众多有限个体生命,从各方面、各层次投入能耗大体相当的直接具体活劳动,对使用价值的创造、发展作用。更确切深入的认识到,人力资本中作为载体和基础的劳动生命量━━抽象劳动对价值产生的源泉作用。更确切深入的认识到,为什么?科学家、艺术家亲临现场的报告、演出要比同样报告、演出的音影制品价值高出很多倍的生命意义  。更确切深入的认识到,为什么?人们为了追求公平正义而不惜牺牲 ,前仆后继的基因层元源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9 21:00: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9 21:03:50
rr3068 发表于 2010-12-19 21:00
50# 赤色飞蛾

你不会不知道吧,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没有交换,但是却还有“价值”。
哦,我不知道。他已经规定了价值就是交换价值,没有交换,自然就没有价值。你从哪里得出的这个结论?你不是说,劳动通过货币表现价值么?没有交换,何来货币?没有货币,怎么表现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0 08:03: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0 09:34:19
rr3068 发表于 2010-12-20 08:03
53# 赤色飞蛾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以后,但社会生产依然存在的情况下,价值决定仍会在下述意义上起支配作用: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最后,与此有关的簿记,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重要。”[25.963]
       你说你看过《资本论》,怎么这段话不记得了呢?

       我说价值用货币表现,那是在商品社会。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价值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一种调节劳动的社会工具。它是由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意志的参与下的合力所形成。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所有的社会规律都是这样形成的。个人不能创造作为价值规律的价值。

       价值中的使用价值是“一般使用价值”或“社会使用价值”,不是具体的特殊的使用价值。

       坦率地说,看你的帖子,真不知道你思维的焦点在哪里。根据你的水平,我想应该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几篇论文不成问题吧?那就写几篇像样的去发表。这样也可以青史留名。而在论坛上发的言说,迟早会被覆盖。
我真不知道这句话在哪一页,希望你能给出页码。一句话孤立地摆在那里,会引起很多误解。价值决定是否就是价值?单就这句话来说,所谓的价值决定,仅仅只有记账的功能。这与真正的交换价值,不是一回事。
追究历史本源,你一直回避回答,在等价物出现之前的直接分配时期,价值表现为什么。鲁滨逊在荒岛之上,他进行了体力的耗费,仅仅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他为了满足需要付出了劳动,这会有难度,但价值表现是什么?我已经说过,商品社会,才会有价值这个东西存在,价值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记账手段存在的所谓价值,不是真正的价值。
你提到,价值是社会工具,那么,是否这个工具一直存在?你不能先验地假设一个价值存在,且与劳动并存。价值是否调节劳动?这是肯定的。但是就像物质决定意识一样,意识也可以反作用物质。这里还存在一个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你不能因为现在价值调节着劳动,就以为一直是这样,而不去追溯历史,那个只存在劳动,没有价值表现的历史。使用价值作为概念,是抽象的。只要有用的,都有使用价值。但你却总是将价值与使用价值混为一谈。这两个概念本是非常简单的概念。你既然看过非常多的马克思的著作。甚至资本论里的那句我从没有注意到的话,你都能认真地记录下来。你的价值概念与马克思根本不同,就不能用马克思的个别论述来为你的论点服务。

坦白地说,我不是一个经济学者,只是一个历史研究者。没有经济学知识,不了解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就不能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而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关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都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不希望我的研究成果被轻易地推翻。起码对历史的分析应该足够的可靠,经得起历史考验。我敢说,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各种历史著作,都犯有根本的方向性错误。将现实当做真理,当做永恒,一切历史评价均以现实正确为前提。这自然经不起历史考验。
既然你认为我应该去发表几篇政治经济学的论文。那么很感谢你提醒,我会考虑这么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0 10:07:46
46# rr3068

1、任何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直接比较效用,都是徒劳的。这正是效用论受到攻击的死穴。事实上,效用在不同人之间的比较是多余的,去掉这种企图,效用论将变得非常完美。
2、将马克思看做效用论者,我个人认为是牵强的。马克思是无限可能论者,他的论述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是那样,美其名曰矛盾对立的统一。马克思的大作,洋洋洒洒几千万字,论及到效用的文字估计都给你找出来了吧,数数有多少。
3、即使将马克思视作效用论者,离开个体的所谓的社会效用,也是子虚乌有的,说不清楚。
4、节约时间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遵循它。我想,你已经把马克思关于节约时间的论述都找出来了,看看是不是已经很充分了呢?
5、对于马克思,似乎没必要为反对而反对他,当然,也没有必要为赞成而赞成他。我们讨论问题时,可以直述自己的观点,而不必管马克思如何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0 10:09: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0 10:13:58
赤色飞蛾 发表于 2010-12-19 20:20
pengleigz 发表于 2010-12-19 14:56
25# rr3068

  经济学本是节约学。马克思说:“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生产费用的最低限度——和降到最低限度)。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是首要的经济规律。”

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是研究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马克思的《资本论》完全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另外,能够认识到价值是调节劳动的依据,这已经接近于效用论的等边际思想了。我觉得,你对经济规律的理解已经超出了一些前人,如果方便的话,请提供你的大作全文,好拜读一下。
他说的价值,所谓需要和难度的关系。实际还是使用价值。鲁滨逊要吃鱼,那么他自己制作了叉子去捕鱼。那么,他就在创造价值了?不过这个价值,对他没有意义。他只是想吃鱼,实现使用价值而已。人只要活动,哪怕为自己,与别人不联系,也在创造价值?那么我们早上醒来穿衣,价值在交换。我们要去上厕所,价值在实现。无论我们要干什么,都有一个实现难度的问题。那么价值一直在实现。不过,这个价值,是什么呢?毫无疑问,这不能兑换货币,只能刺激脑子里出现多巴胺。难道只是心理的满足?这就和使用价值混为一谈了。

经济学自然是要求节约,这里还是存在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节约本身不是价值判断,为谁节约,才是重要的。资本论里有大量篇幅都在批判资本家浪费工人的劳动——他只关心资本的节约,而对工人生命的过度耗损,根本视而不见。这里可以看得出,马克思是重视节约问题的,而且他预见了随着生产力发展,不变资本会增加,总劳动量会减少。并且指责了机器的资本主义运用方式,他指出,机器是可以减轻工人劳动的。这里分明就体现了技术进步节约劳动的思想。资本主义的经济学,重视节约,却不是重视节约劳动,而是重视节约资本。
1、我觉得,你并没有明白r兄的意思。可能是因为你们对价值的定义不同吧。如果按照马克思的定义,价值似乎不是交换价值。
2、请赤兄考虑一个问题,鲁宾森在荒岛上和在市场上,会不会遵循同一个经济规律?如果会,这个经济规律是什么?
3、节约时间,是各人节约自己的时间,体现在资本家,就是节约资本;体现在工人,就是减少工作时间或提高工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0 11:36:46
pengleigz 发表于 2010-12-20 10:13
赤色飞蛾 发表于 2010-12-19 20:20
pengleigz 发表于 2010-12-19 14:56
25# rr3068

  经济学本是节约学。马克思说:“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生产费用的最低限度——和降到最低限度)。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是首要的经济规律。”

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是研究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马克思的《资本论》完全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另外,能够认识到价值是调节劳动的依据,这已经接近于效用论的等边际思想了。我觉得,你对经济规律的理解已经超出了一些前人,如果方便的话,请提供你的大作全文,好拜读一下。
他说的价值,所谓需要和难度的关系。实际还是使用价值。鲁滨逊要吃鱼,那么他自己制作了叉子去捕鱼。那么,他就在创造价值了?不过这个价值,对他没有意义。他只是想吃鱼,实现使用价值而已。人只要活动,哪怕为自己,与别人不联系,也在创造价值?那么我们早上醒来穿衣,价值在交换。我们要去上厕所,价值在实现。无论我们要干什么,都有一个实现难度的问题。那么价值一直在实现。不过,这个价值,是什么呢?毫无疑问,这不能兑换货币,只能刺激脑子里出现多巴胺。难道只是心理的满足?这就和使用价值混为一谈了。

经济学自然是要求节约,这里还是存在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节约本身不是价值判断,为谁节约,才是重要的。资本论里有大量篇幅都在批判资本家浪费工人的劳动——他只关心资本的节约,而对工人生命的过度耗损,根本视而不见。这里可以看得出,马克思是重视节约问题的,而且他预见了随着生产力发展,不变资本会增加,总劳动量会减少。并且指责了机器的资本主义运用方式,他指出,机器是可以减轻工人劳动的。这里分明就体现了技术进步节约劳动的思想。资本主义的经济学,重视节约,却不是重视节约劳动,而是重视节约资本。
1、我觉得,你并没有明白r兄的意思。可能是因为你们对价值的定义不同吧。如果按照马克思的定义,价值似乎不是交换价值。
2、请赤兄考虑一个问题,鲁宾森在荒岛上和在市场上,会不会遵循同一个经济规律?如果会,这个经济规律是什么?
3、节约时间,是各人节约自己的时间,体现在资本家,就是节约资本;体现在工人,就是减少工作时间或提高工资。
资本家节约资本,与工人减少工作时间与提高工资,是相互矛盾的。

鲁滨逊和市场上,要遵循的规律就是,要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在市场上,会出现价值这个东西,但荒岛上不需要这个东西。

价值不是交换价值?那是什么?劳动创造价值,但并不代表劳动本身就有价值,这种价值必须通过交换来体现。劳动本身没有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0 12:18:33
59楼:
1、各人都是按照节约自己的时间进行经济活动的,一个人不会为了节约别人的时间而浪费自己的时间。资本家如此,工人如此,人人如此。
2、请问你对价值的定义是什么?是马克思的定义吗?
3、既然普遍的规律是满足自己的需要,那么满足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东西呢?如何满足自己的需要,又有什么规律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