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69 3
2010-12-15
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十二五规划也基本成型,现在最热的词语莫过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了。这个词应该说提了很多年了,从最早的又快又好到现在的又好又快,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在饱受环境污染竞争加剧的痛苦之后,中央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到目前为止,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跟创新相关的几个问题,没有理顺。
1.创新存在于任何一个行业,而不仅仅是新兴产业。人活着就离不开吃喝拉撒睡,离不开衣食住行,在现实经济中,跟衣食住行相关的传统经济占了相当分量的。我们在这些行业不占优势,不是因为这些行业不行,而是我们没有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创新,没有比别人更高的生产率。我们不能只盯着新兴产业,如果在新兴产业中,没有创新,被淘汰的会更快。
2.创新不决定于你在产业链的那个位置,而在于你是否容易被替代。现在是全球经济的时代,认识一种产品都可能会用到来自全世界各个地方的配件组装而成。凡是有创新的,不容易被替代的环节,利润也是最高的,容易被替代的环节,竞争非常激烈,利润相对来讲也就低得多。要想占据不被替代的位置,必须加强创新,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
3.创新的基础是教育。凡是经济具有竞争力的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教育是创新的基础。但是我们国家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经费不足,发展不平衡,人才外流,应试教育。好不容易培养出几个高级人才,还流向了经济发达国家。
4.创新的孵化需要资本。在我们国家,研究很产业一般都离得很远,研究员院所不会搞企业,企业没有实力搞研究。好不容易创业板推出了,不过更像是个中小板,很多缺钱的好创意,根本得不到资金,而已经盈利的,只是扩大经营的,才能得到资金,这也不能说不对,但是违背了创业板的初衷。
5.创新需要国家鼓励。一方面国家应该大力扶持基础学科研究,我们国家为啥一直出不了诺贝尔奖呢?政治领域可能跟意识形态有关,但是科技领域应该不存在这个问题,还是由于我们重视不够。基础学科研究无法直接转变成生产力,社会资本也不会参与进来,但是基础学科的发展,对推动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因此,国家应该大力扶持基础学科研究。另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既是对创新人员人力物力的补偿,也是对创新的一种鼓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15 22:32:41
这个观点不新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11 12:55:36
说得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11 13:26:34
虽然及其重要,但没触及基础。更重要的是,那是前十年的方式,在目前,这样的提法只能更加陷入困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