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华商的冠军争夺战现在被炒得热火朝天,好像基金今年真是赚了不少钱,但是有谁关注过我们这些基民心中的苦呢?”电话那边,李女士的声音有些低沉,“从2007年年底进入,到现在3年过去了,我手中的一只基金目前仍然亏损超过50%,一半的本钱都没了!”
不比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从2008年初开始算起,截至本周四,单位净值跌幅超过40%的基金仍有13只。大摩基础行业混合排在跌幅榜首位,净值跌幅高达53.92%;宝盈旗下的两只基金泛沿海增长和鸿利收益,净值跌幅高达52.92%和41.53%;中欧新趋势跌幅达44.97%……
截止到日前,上述4只基金的单位净值分别为0.576元、0.4927元、0.5893元和0.8498元,均是老字号的基金产品,净值却仍徘徊于面值之下。
3年亏损50%,这意味着当初投资的1万元,现在账面上的市值还剩5000元。素有“专家理财”的基金们,其巨亏背后究竟原因何在?
看看基金的投研团队,再看看11月中旬大跌中不少基金的表现,或许有助于我们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掌门频更迭业绩下滑不含糊
买1只基金持有3年,投资亏损却高达40%以上,投资者会是什么心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这些基金大多来自中小基金公司,而且基金经理配置极不稳定。
基金公司人事构架隐忧,仍然是基金净值最大的潜在威胁,在这一点上,中小基金公司面临的问题要严峻得多,导致旗下基金业绩忽冷忽热,净值变化极不稳定,安全系数相对较低。
涨不上去 跌比谁都快
“涨不上去,跌得比谁都快,别的基金是一段时间不好,它是一直不好,基金经理还升迁,居然还发短信让我再买他们的基金,别害人了!”在某基金网的贴吧上,一位基民抱怨道。他买的这只基金,3年时间,在股市的牛熊轮回中,净值跌幅仍然超过了40%。
Wind统计显示,近3年时间(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9日),净值跌幅超过40%以上的基金有13只,除指数型基金外,有4只是偏股型基金,排在3年跌幅榜首位的是大摩基础行业混合,其净值跌幅高达53.92%,宝盈旗下的两只基金泛沿海增长和鸿利收益,净值跌幅分别为52.92%、41.53%,中欧新趋势跌幅达44.97%。截止到12月9日,上述4只基金的单位净值分别为0.576元、0.4927元、0.5893元和0.8498元,均在1元以下。
数据显示,这4只基金在2008年那场股市暴跌中,净值随之暴跌,如大摩基金行业混合这一年的净值损失就高达66.42%,并且在随后2009年的牛市中,也未能很好地抓住上涨机遇。除宝盈泛沿海外,其余3只基金今年的业绩并未垫底,如大摩基础行业混合、宝盈鸿利收益今年以来还有正收益,但3年时间,专业的团队、专业的人才,打造出的却是此般让投资者无语的成绩,原因何在?
掌门频换隐忧
记者在翻看这4只基金的历史资料时发现,在基金业绩下滑的同时,基金经理的更换也非常频繁。资料显示,大摩基础行业混合自2004年3月26日成立以来,一共更换了5名基金经理。
宝盈旗下的泛沿海增长和鸿利收益更换基金经理同样频繁,泛沿海增长自2005年3月8日成立以来,更换了5名基金经理,而2002年10月8日成立的鸿利收益,迄今已更换了7名基金经理。平均算基本上是一年更换一次。
2007年1月29日成立的中欧新趋势,截止到现在已更换了3名基金经理,作为中欧旗下的首发基金,今年三季度末,其基金份额已从当初基金合同成立时的68.75亿份,锐减至20.78亿份。
其实,上述4只基金仅仅只是一个代表,对于众多中小基金公司来说,投研团队的变动都可谓相当频繁。
北京某基金研究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这些基金经理频繁更换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小基金公司投研团队的不稳定。”今年以来,大摩华鑫基金投资总监项志群离职、中海基金的投研中心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朱晓明,专户部投资总监等负责人先后离职,金鹰、东方等小基金公司也纷纷更换了投资总监,浦银安盛旗下各基金掌门人一个月内均发生变更;从投资业绩上看,人员变动频繁的绝大部分小基金公司,整体业绩表现均不佳。
在人员变动频繁的同时,投研实力上也出现软肋。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中欧基金内部包含基金经理、行业研究员在内不到15人,一位研究员覆盖的行业至少两个,多的高达4个以上。大摩华鑫基金也是如此,包含基金经理在内的投研团队仅有10余人,行业研究员中,有大部分还属于助理研究员;万家基金投研团队也在20余人左右。
人员导致风格频换
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为何会导致基金业绩的不稳定呢?
一基金人士对记者说道:“基金经理的频繁更换,肯定会影响其管理的基金业绩,因为就算基金经理们对市场判断、投资理念和方法趋同,但具体到操作上每个人是有差异的,而基金经理是有决策权利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一些基金持仓频繁变动,组合经常更换,对基金的净值增长和投资回报并不是很有利。”
以中欧新趋势为例,其在今年9月初更换了基金经理,根据其发布的半年报、三季报显示,前十大重仓股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今年6月底,中欧新趋势重仓持有的泛周期行业个股,如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和大同煤业等,到了9月底,已不在其前十大重仓股之列,取而代之的是大消费类个股,如五粮液、泸州老窖、贵州茅台、青岛啤酒、苏宁电器和一汽轿车等。
但10月发起的一轮强劲反弹,让金融、煤炭等泛周期类行业个股成为领涨先锋,中欧新趋势在三季度的换股,至少是踏空了这波行情。
投研团队实力弱 业绩暴涨暴跌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三年亏损超过40%的原因包括基金经理频频更换、遭遇熊股阻击、在二级市场上的追涨杀跌等,但记者发现,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员变动过大,以及投研团队的实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