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34 0
2010-12-18
股市走过20年,老股民从当初懵懂地听信股评人士和小道消息跟风炒股,到自成一家形成自己独特的选股技巧,股民明显变精了。一些资深股民的专业程度,甚至足以撼动业内人士,引来了一批散户忠实粉丝的追随。投资者素质的普遍提高,还反映在投资意识的提高以及投资渠道的多样化上。他们再也不是单纯的股民,而是在股票之外,把黄金、外汇、期货等一一“玩弄于股掌之中”。  懵懂股民掀起炒表热潮


在券商人士的印象中,股民的爆发式增长是从炒表热潮开始的。股市刚成立之时,股份制公司的股份成了市场稀缺品,由此引发了投资者狂热“炒表”(指新股发行抽签表)。当时的股民风雨无阻不分昼夜排长龙购买抽签表的场景,成了当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两毛钱一张的抽签表一时“洛阳纸贵”,一口气被炒到了数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张。这边厢“炒表”的热潮尚未退潮,那边厢又炒起了股份制企业内部职工股。不过,在这波炒表炒内部职工股的过程中,有人赚到了第一桶金,也有人尝到了苦果。
  老股民卢先生属于最早的一批股民,也是当时股民中的高知阶层。1987年从暨南大学财务金融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当了3年老师后,1990年他便进入到外经信托公司工作。时下,卢先生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企业的财务总监,另一个则是“草根私募”的领头羊,叱咤股市多年的他已经有一批忠实粉丝,他筹集的民间资本高峰时也达到了数千万元。
  和很多老股民一样,卢先生的第一桶金也是来自炒抽签表和职工内部股。虽然没有亲临现场购买抽签表,但卢先生的狂热程度绝不亚于其他人,当时,在信托公司工作的他,联合其他同事雇请了一批人去排队代买,卢先生算是幸运儿了,买回来的抽签表,有十分之一都中了签。他也在广船、飞乐音响
、飞乐股份
上面赚了不少钱。
  说起排队购买抽签表的狂热情形,当时还在读大学,现任广州证券江南西营业部总经理的杨杰,也亲历了这段历史。他告诉记者,当时,大学师兄师姐都逃课跑去深圳排队买抽签表,让他记忆犹新。
  因为一表难求,一张2毛钱的抽签表,一转手就被炒到了上百元,中了签的,更是被炒到了上千元一张。由于购买的人太多,一些买不到抽签表的人还涌到了市**,要求增发一些股份。
  原始股早期也曾一票难求
  抽签表的热炒尚未退潮,市场又炒起了股份制企业内部职工股,博的是企业能够上市。广州的老股民
  麦先生当时是广钢的员工,当时企业发行股份还要靠分配,作为老员工,麦先生也分配到了2000多股。当时,员工持股的成本,只有2.76元/股,广钢一上市,麦先生便把手头的1000股,以6元的价格卖掉,而一支 广钢的上市便【原始资金一下子翻倍】。为了买到企业内部职工股,上述的老股民卢先生给记者讲述了一个生动的场面,他说,当时跑到企业门口去,逮住了一个职工,便问他要不要卖股份,很多员工把拿到手的股份以高出一两毛钱的成本卖出。

  不过,不是每一个炒股的人都从中赚到了钱,也有人尝到了苦果,买到的股份如果上不了市,甚至有的公司倒闭了,这些抽签表和员工股,都将化为一堆废纸。当时,卢先生先后买到了佛山陶瓷、南海发展
、潮州文化等企业的股份,后来,因为这些企业上不了市,买到的股份,也几乎成为废纸一堆。另外一位老股民林先生也遭遇同样经历,不过他也亏在了企业法人股,当时,他认购的三星现代、佛山陶瓷最后也都没能成功上市,甚至至今都不知影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