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20-10-17 19:37:59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0-16 22:05
周围楼盘既然是为了增加现金流而抛售,那么它们的抛售一定会有最低价格的要求,低于一定的价格(例如每平 ...
错误。
正因为总抛售的数量多,才有了低价格。假设总抛售的数量少,价格会很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7 19:39:38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0-16 22:18
如果预期未来的价格是下跌的,你现在价格较高时不销售,留到将来价格下跌时再销售,你还能预期未来资金回 ...
人家本来就是说预期价格上涨,才现在不销售。预期价格下跌,现在不销售,那是您自己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4:40:23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0-17 19:32
我的观点一直都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最大供给量=餍足量。
恭喜您。
您以前不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可 ...
我那是引用你的观点来告诉你,你已经用你自己的观点打了你自己的脸。

一方面,你说,“影响销售供给量的因素”包括:“产品的品质不宜保质商品要尽快出货,例如草莓”(70楼)。
因此,你如果每天生产10000斤草莓,当然要尽快出货,由此决定你每天的销售供给量一定是10000斤。

但是另外一方面,你又说销售供给量总是等于需求量,而最大需求量又是由魇足量决定的。因此,如果市场对草莓的魇足量为每天7000斤,那么每天的最大需求量就是7000斤。由此,你每天最大的销售供给量也只能是7000斤。

因此,按照你的“产品的品质不宜保质商品要尽快出货”的观点,你每天的销售供给量一定等于生产供给量,即10000斤;而按照你的销售供给量等于需求量,而最大需求量又由魇足量决定的观点,你每天的销售供给量却可以不是10000斤,例如是7000斤等等。

你这不就是用你自己的观点打了你自己的脸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4:40:59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0-17 19:34
错误。
最大供给量是由最大需求量——餍足量决定的。
你自己在70楼说“影响销售供给量的因素”包括:“产品的品质不宜保质商品要尽快出货,例如草莓”,你忘了吗?
因此,你每天生产10000斤草莓,当然要争取每天就卖出10000斤草莓了,否则,怎么还能叫“尽快出货”?

所以,你每天要卖的就是10000斤草莓,而不是8000斤、或7000斤草莓。即这个10000斤要卖的量根本就不是由最大需求量决定的。

另一方面、8000斤或7000斤草莓只是你能够卖出的量,而不是你想要卖(尽快出货)的量,否则,你就是用你自己的矛戳了你自己的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4:41:33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0-17 19:36
您的假设完全不符合实际,是错误假设。
在草莓大量上市季节,许多水果市场都有卖不出去而烂掉的草莓。这个事实你根本否认不了。
如果草莓可以卖到每斤0.1元,原来卖不出去的许多草莓都可以卖出去。不仅因为价格优势会吸引更多想购买其他水果的消费者转而购买草莓,而且也会有消费者把暂时吃不了的草莓做成草莓酱等留待日后享用。

所以,你所谓的不符合实际实质上就是不符合你的臆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4:43:38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0-17 19:37
错误。
正因为总抛售的数量多,才有了低价格。假设总抛售的数量少,价格会很高。
再说一遍,总抛售一定是基于一定价格上的抛售。低于一定的价格,抛售不仅不能回笼资金,而且还会赔上销售成本。

所以,一定的价格,并且是抛售者和消费者都能够接受的一定的价格,是抛售的基本前提。
“总抛售的数量少,价格会很高”的这个价格,也一定是抛售者和消费者都能够接受的一定的价格。
没有这个一定的价格,任何抛售都不可能发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4:44:13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0-17 19:39
人家本来就是说预期价格上涨,才现在不销售。预期价格下跌,现在不销售,那是您自己说的。
说的正是,“预期价格上涨,现在不销售,留待价格上涨后再销售,正体现了价格决定你的销售供给量,体现了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
你不敢否认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4:58:57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0-18 14:40
我那是引用你的观点来告诉你,你已经用你自己的观点打了你自己的脸。

一方面,你说,“影响销售供给量 ...
您搞错了。
决定销售供给量的是多因素的结果,从易腐这个因素来说,当然要全部销售,10000斤当然要销售10000斤,这没有问题。但是市场容量(最大购买量)只有7000斤,那么最大供给量只能是7000斤。两个因素最终决定了供给量是7000斤,3000斤无法售出。
所谓的7000斤只是假设而已,市场真容量是20000斤,真正的供给量是10000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5:02:31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0-18 14:44
说的正是,“预期价格上涨,现在不销售,留待价格上涨后再销售,正体现了价格决定你的销售供给量,体现了 ...
错误。
我说的销售供给量决定价格是供给量决定本期市场价格。您混淆了预期价格与本期市场价格。
销售供给量也不是预期价格一个因素决定的,还有很多因素呢。例如虽然预期价格上涨,但急需现金流,本期也要销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5:04:56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0-18 14:40
你自己在70楼说“影响销售供给量的因素”包括:“产品的品质不宜保质商品要尽快出货,例如草莓”,你忘了 ...
我说的是最大供给量是餍足量——最大购买量决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5:05:58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0-18 14:41
在草莓大量上市季节,许多水果市场都有卖不出去而烂掉的草莓。这个事实你根本否认不了。
如果草莓可以卖 ...
您搞错了,大量烂掉的草莓没有,少量烂掉的草莓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5:22:18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0-18 14:58
您搞错了。
决定销售供给量的是多因素的结果,从易腐这个因素来说,当然要全部销售,10000斤当然要销售1 ...
现在请你明确回答,销售供给量到底是产品的品质决定的,还是市场的需求量决定的?
如果是前者,那么你的销售供给量就只能是10000斤,这在最大需求量只有7000斤时打了你销售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脸。
如果是后者,那么你的销售供给量就是7000斤,这就打了你商品品质决定销售供给量的脸。

需求量7000斤是基于客观事实的假设。因为在草莓大量上市季节,经常会有草莓因为卖不出去而烂掉的现象发生。所以,卖方有10000斤草莓想要尽快出售,而市场却只买下了其中一部分,例如7000斤等等完全是基于客观事实的假设。
而你的“真正的供给量是10000斤”则纯属你的臆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5:25:54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0-18 15:22
现在请你明确回答,销售供给量到底是产品的品质决定的,还是市场的需求量决定的?
如果是前者,那么你的 ...
现在请你明确回答,销售供给量到底是产品的品质决定的,还是市场的需求量决定的?
+++++++++++++++
销售供给量是影响销售供给量的所有因素共同决定的。不是一个单一因素决定的。
现在网络发达,生产草莓的人早已到处找销路,生产10000斤卖7000斤的事,那是您的假设。属于臆想性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5:34:48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0-18 15:02
错误。
我说的销售供给量决定价格是供给量决定本期市场价格。您混淆了预期价格与本期市场价格。
销售供 ...
每一个时期的价格都是它的本期价格。
你的销售供给量要能够决定本期价格,它就必须等于本期的某一个需求量。而本期的任何一个需求量都是由相应的价格决定的。因此,决定了销售供给量与之相等的需求量价格当然是销售供给量与这个需求量相等的原因。
所以,即便是本期的销售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也是由这个价格决定的,而不是相反。

其次,你不是说成交曲线是需求曲线的实证吗?如果你的价格仅仅是本期价格,而没有不同时期的价格,怎么会有由不同价格构成的成交曲线?你又想玩弄双重标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5:38:05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0-18 15:02
错误。
我说的销售供给量决定价格是供给量决定本期市场价格。您混淆了预期价格与本期市场价格。
销售供 ...
在科学研究上,当我们研究某两个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时,必须假设其他因素相同或不变。这么简单的常识你都不懂?

因此,当我们在研究价格与供给量的因果关系时,你根本就不应该去扯其他因素的变化。否则,你就是在自证你根本不懂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5:40:34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0-18 15:05
您搞错了,大量烂掉的草莓没有,少量烂掉的草莓有。
你没有看到的就是没有?烂在地里的你没有看到过吧?

其次,只要有卖不出去烂掉的,就足以证明“真正的供给量是10000斤”就是你的胡说八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5:41:03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0-18 15:34
每一个时期的价格都是它的本期价格。
你的销售供给量要能够决定本期价格,它就必须等于本期的某一个需求 ...
您搞错了。
例如草莓餍足量是10000斤。
草莓生产供给量7000斤,根据草莓的易腐性,决定全部售出,这时候不知道价格是多少呢。
这时就要与买方搞定价格,最后价格决定了,这说明在这个决定价格有7000斤的需求量。
销售供给量决定本期价格,而不是本期价格决定供给量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5:42:48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0-18 15:34
每一个时期的价格都是它的本期价格。
你的销售供给量要能够决定本期价格,它就必须等于本期的某一个需求 ...
其次,你不是说成交曲线是需求曲线的实证吗?如果你的价格仅仅是本期价格,而没有不同时期的价格,怎么会有由不同价格构成的成交曲线?你又想玩弄双重标准了?
+++++++++++++++++++++=
成交散点多得很啊。每天一个呢。需求曲线是根据成交散点抽象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5:44:49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0-18 15:25
现在请你明确回答,销售供给量到底是产品的品质决定的,还是市场的需求量决定的?
+++++++++++++++
销售 ...
看看网上的消息:“受疫情影响,在西安经营草莓采摘园的侯先生在今年第一批草莓上市后,8个大棚6万多斤草莓却仅仅卖出1/3。很多草莓都烂在了地里,只能喂鸡。”

所以,无知不是你的错,但明明无知却要卖弄无知,你实在是太不知羞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5:46:19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0-18 15:38
在科学研究上,当我们研究某两个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时,必须假设其他因素相同或不变。这么简单的常识你都 ...
供给量的确定,是影响供给量因素确定的结果啊,是很多因素不是一个因素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5:48:03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0-18 15:40
你没有看到的就是没有?烂在地里的你没有看到过吧?

其次,只要有卖不出去烂掉的,就足以证明“真正的 ...
或许有几个甚至几斤烂掉了,这不影响销售供给量是10000斤这个结论。忽略不计懂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8 15:49:54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0-18 15:44
看看网上的消息:“受疫情影响,在西安经营草莓采摘园的侯先生在今年第一批草莓上市后,8个大棚6万多斤草 ...
是吗,这不是受疫情影响吗?您以前说过受疫情影响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9 14:02:26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0-18 15:49
是吗,这不是受疫情影响吗?您以前说过受疫情影响吗?
你不是说销售供给量是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吗?疫情难道不算多个因素之一吗?你是不是又要搞双重标准了?

况且,疫情之前就有草莓卖不出去而烂掉的事实。例如,2015年,有记者报导,“来自长丰各地的草莓种植户开着满载草莓的拖拉机,将该市场‘塞‘得满满的。一边,一堆堆被扔掉的草莓任由拖拉机碾轧。‘每年五月,都有这样的情况。’一位种植户说道。”(http://90330.com/bencandy.php?fid=73&id=22739
看到没有,草莓因为卖不出去而烂掉的现象并不是疫情之后才有的。

另外,前几年网上就有调查数据显示,草莓从田间到大市场、再到零售市场、最后到消费者餐桌的平均损耗率达到了44%。所以,你的生产供给量10000斤,卖出10000斤,纯属胡说八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9 14:14:17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0-19 14:02
你不是说销售供给量是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吗?疫情难道不算多个因素之一吗?你是不是又要搞双重标准了?
...
疫情是很多年难遇的事,而我们当时讨论并没有疫情的事。是正常时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9 20:55:55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0-19 14:14
疫情是很多年难遇的事,而我们当时讨论并没有疫情的事。是正常时期。
你不是说影响供给量的有自然因素吗?不还举了同一个农场生产两种产品的土地,恰好一块受灾、另一块不受灾的极端例子吗?并且,你举的那个极端例子连个出处都没有。

所以,只要是自然因素的影响,都属于你说的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你否认这一点,你就是在搞双重标准,就是打你自己的脸。

更何况,我已经给出了“每年五月,都有这样的情况”(一堆堆卖不出去而被扔掉的草莓任由拖拉机碾轧)的出处,给出了前几年统计的草莓销售环节上的平均损耗率。
这些都是“正常时期”的情况。这些情况完全证明了你的生产供给量10000斤,卖出10000斤,纯属胡说八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19 21:01:00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0-19 20:55
你不是说影响供给量的有自然因素吗?不还举了同一个农场生产两种产品的土地,恰好一块受灾、另一块不受灾 ...
又不是疫情时期了,每年均如此?烂掉1/3产量?
这说明什么呢?您例子中的生产者是不理性的,没有搞好销售工作又不会搞深加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20 09:16:56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0-19 20:55
你不是说影响供给量的有自然因素吗?不还举了同一个农场生产两种产品的土地,恰好一块受灾、另一块不受灾 ...
您的例子不能否定我们这儿的事实。我们这儿是订单收购的,生产10000斤全部销售。摘了就卖。您的例子只是证明存在只会生产不会销售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20 16:55:59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0-20 09:16
您的例子不能否定我们这儿的事实。我们这儿是订单收购的,生产10000斤全部销售。摘了就卖。您的例子只是证 ...
你们那里的人跟你一样,连生产与销售都分不清。
植株上结了10000斤草莓,如果全部摘下,那就是生产量10000斤。
你按订单销售,摘了就卖,结果订单只有7000斤,所以销售就只有7000斤。还有3000斤当然就不摘了,直接掉在地里烂掉。这就是你说的生产供给量10000斤,卖出10000斤?

因为决定价格的需求量是消费者的需求量,因此,只要你不是按消费者订单生产的,你的生产供给量就存在卖不出去的可能。
我给出的材料证明,在现实中,不仅存在这种可能,而且这种可能经常会成为现实的。

因此,你如果无法证明生产供给量不存在卖不出去的可能,那么你的生产供给量10000斤,卖出10000斤,就是胡说八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20 18:26:19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0-20 16:55
你们那里的人跟你一样,连生产与销售都分不清。
植株上结了10000斤草莓,如果全部摘下,那就是生产量100 ...
10000斤产量,10000斤销量。这是我们这儿的事。订单农业,产地供货。
您说的事,是不考虑销售的非理性人干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20 21:17:44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0-20 18:26
10000斤产量,10000斤销量。这是我们这儿的事。订单农业,产地供货。
您说的事,是不考虑销售的非理性人 ...
理性人不是神仙,就像你自己也承认的,经济活动的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因为不合乎社会需求而卖不出去的现象是司空见惯的。
不然,怎么还会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怎么还会要去产能呢?怎么还会有丰产不丰收和谷贱伤农呢?

所以,如果市场经济都是你说的订单农业,生产供给量10000斤,卖出10000斤才是理性人,那么你的台阶理论,你的价格断崖式下跌,跌到变动成本一下,一定是只适用于非理性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