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10-12-23 11:47:29
hhgxyzp 发表于 2010-12-23 11:42 那问题解决了吗?应该没有吧?那原因又何在呢?
每个人对“问题解决”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个人以为:提出“需求定律”而又参加讨论的人,如果不愿意精确说明“需求定律”的意义,这个问题就是个伪问题(也就无所谓“解决”与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3 11:50:18
讨论问题时,如果每个人都不公开并澄清自己默认的理论预设,讨论确实是件很麻烦的事。公理化方法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3 11:52:23
sungmoo 发表于 2010-12-23 11:47
hhgxyzp 发表于 2010-12-23 11:42 那问题解决了吗?应该没有吧?那原因又何在呢?
每个人对“问题解决”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个人以为:提出“需求定律”而又参加讨论的人,如果不愿意精确说明“需求定律”的意义,这个问题就是个伪问题(也就无所谓“解决”与否)。
我认为应该考虑从公理到需求曲线推导的过程中究竟产生了什么问题。伪不伪本身有客观判断标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3 11:53:35
这伪问题的“伪”与能不能证伪是两个概念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3 12:03:33
hhgxyzp 发表于 2010-12-23 11:52 我认为应该考虑从公理到需求曲线推导的过程中究竟产生了什么问题。伪不伪本身有客观判断标准吗?
首先,这里先要明确:偏好论中,引出的是Marshall需求函数(它是一个向量函数,是自变量与因变量都是多维的),“需求曲线”(如果非要引出的话)只是它的一个很局限的反映

另外,即使再引出所谓“需求曲线”,想画出一条“像样的”(更确切地,长度较长的)“需求曲线”也可能很不容易——前面所谓Giffen good都是偏导数或者极限意义上的,在极限意义要画出什么样的曲线来呢?(当然只要我们做足假设,这条曲线还可以很像样)。

偏好论中可能存在Giffen good(注意它不是基于“需求定律”定义的Giffen good),这正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为什么非要说这种推论“有什么问题”呢?

偏好论中本来并没有引入所谓“需求定律”这种模糊不清的东西,偏好论中的Giffen good也不会是基于该“定律”而定义的。此时再拿“需求定律”来“说事”,又有什么意义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3 12:04:15
hhgxyzp 发表于 2010-12-23 11:53 这伪问题的“伪”与能不能证伪是两个概念吧?
对。是两个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3 12:06:52
hhgxyzp 发表于 2010-12-23 11:52 我认为应该考虑从公理到需求曲线推导的过程中究竟产生了什么问题。伪不伪本身有客观判断标准吗?
再进一步说,如果想用已知公理推导其他结论,在其中就要坚持只用这些公理。不要再混入别的公理,或者拿别的公理与其推论对比。

再补充一点说:如果非要说这里“有什么问题”,个人认为,这里最大的问题是,“需求定律”本身的表述就是一个问题。

(许多争论,恰恰是因为“需求定律”语焉不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3 13:03:36
楼主对马歇尔需求函数的这个理解是有问题的,首先你应该思考一下这个需求函数构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探讨价格对人们需求水平的影响。自然的,要将问题放在一个参照系中讨论,这个参照系就是不变的收入水平。因此,需求就是在满足家庭在收入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得出来的,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并无不妥。第二,在这里设置商品X1、X2也是为了突出研究的针对性,你可以将其中之一视为一篮子商品,这样才能得出在家庭收入约束下实现最大化这一最优条件时的需求函数,也就是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第三,λ为常数的问题并不是因为收入固定,同样的是在约束条件下,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的约束,其经济含义是消费束里面的商品在不同价格下对家庭效用是相同的,另一方面是反映的λ作为影子价格的特征,即在实现家庭效用最优化时你一单位的收入放在任何商品中都是无差异的。其他的一些有朋友已经说了,我就不重复了。所以,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均衡时在满足最优化的基础上的。一般均衡以局部均衡为前提,在宏观中同样有这样的要求,这就是宏观所谓的微观基础。凯恩斯之所以受到质疑,实际上像IS-LM曲线没有微观基础,现在主流宏观的讨论都一定是以局部均衡再到一般均衡为基础的。另外,关于吉芬物品,它的特点主要来自于他的效用函数的特殊性,而这种效用函数是对客观实际的合理客观抽象,所以要强调的第二点是,不要只看到书本上的公式,要考虑一下它们是如何抽象出来的,是怎样对现实进行的模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3 18:27:39
38# arriesliu

已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4:26:42
sungmoo 发表于 2010-12-23 12:06
hhgxyzp 发表于 2010-12-23 11:52 我认为应该考虑从公理到需求曲线推导的过程中究竟产生了什么问题。伪不伪本身有客观判断标准吗?
再进一步说,如果想用已知公理推导其他结论,在其中就要坚持只用这些公理。不要再混入别的公理,或者拿别的公理与其推论对比。

再补充一点说:如果非要说这里“有什么问题”,个人认为,这里最大的问题是,“需求定律”本身的表述就是一个问题。

(许多争论,恰恰是因为“需求定律”语焉不详)
不知你想如何具体处理需求曲线、需求定律在你认为所谓的问题?
我知道,市场经济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社会条件,供求既是微观,也是宏观中的最基本概念(之一),是否你认为只需要供给、需求这两概念就可以了,而不需要什么供求曲线、供求规律呢?
西方经济学引入供求概念,最终还需要与价格(水平)这一概念扯在一起,并最终说明供求与价格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如果最终的概念分析一定要浓缩到这三个概念中来,那么,供求曲线、供求定律这样的概念就不可避免地要存在。
不好意思,在此我把前面讨论的需求曲线、需求定律拓展成了供求曲线、供求定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5:37:20
从sungmoo兄的思路上,我似乎感觉到你的思路偏离了经济人行为的研究与分析。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研究,如果只限定在一套公理及其拓展上,而不能落实到经济人的行为上,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偏离。如果在落实中产生什么问题,我觉得我们不能认为这种落实是不必要的,而应该认为在落实或公理在具体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问题。我对马歇尔需求函数的质疑,就是认为这一函数在具体落实公理过程中有问题,原因在于这一函数不是对消费者消费行为中的影响因素的真实刻划,所以,自然产生一些矛盾或不能解释现实的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6:18:12
hhgxyzp 发表于 2010-12-26 15:37 从sungmoo兄的思路上,我似乎感觉到你的思路偏离了经济人行为的研究与分析。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研究,如果只限定在一套公理及其拓展上,而不能落实到经济人的行为上,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偏离。
这些公理就是对所谓“经济人行为”的抽象与概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6:20:55
sungmoo 发表于 2010-12-26 16:18
hhgxyzp 发表于 2010-12-26 15:37 从sungmoo兄的思路上,我似乎感觉到你的思路偏离了经济人行为的研究与分析。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研究,如果只限定在一套公理及其拓展上,而不能落实到经济人的行为上,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偏离。
这些公理就是对所谓“经济人行为”的抽象与概括。
抽象与概括完之后,不是还要回到具体对象上来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6:24:35
hhgxyzp 发表于 2010-12-26 14:26 不知你想如何具体处理需求曲线、需求定律在你认为所谓的问题?
我知道,市场经济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社会条件,供求既是微观,也是宏观中的最基本概念(之一),是否你认为只需要供给、需求这两概念就可以了,而不需要什么供求曲线、供求规律呢?
还需要什么概念,我不太清楚。我只认为,“供求曲线、供求规律”不需要

如果你已经确实承认或明白Marshall需求函数的值是多维的,其自变量也是多维的,你就会自然理解,只强调其中两个变量间关系的所谓曲线与规律是多么局限。

面对多元函数,不能只采用一元函数的思维。

另外,(已经不止一遍说过了)“需求定律”这种东西本身就表述不清。

一般地,一个商品的价格常常同时引起其他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这时的所谓“需求定律”又有什么意义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6:26:44
hhgxyzp 发表于 2010-12-26 16:20 抽象与概括完之后,不是还要回到具体对象上来嘛!?
你的“具体对象”主要想是指“需求定律”吗?

可以告诉你的是:对需求函数(这个多元函数)整体的描述,其描述的对象远比所谓“需求定律”更一般、更广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6:28:44
sungmoo 发表于 2010-12-26 16:24
hhgxyzp 发表于 2010-12-26 14:26 不知你想如何具体处理需求曲线、需求定律在你认为所谓的问题?
我知道,市场经济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社会条件,供求既是微观,也是宏观中的最基本概念(之一),是否你认为只需要供给、需求这两概念就可以了,而不需要什么供求曲线、供求规律呢?
还需要什么概念,我不太清楚。我只认为,“供求曲线、供求规律”不需要

如果你已经确实承认或明白Marshall需求函数的值是多维的,其自变量也是多维的,你就会自然理解,只强调其中两个变量间关系的所谓曲线与规律是多么局限。

面对多元函数,不能只采用一元函数的思维。

另外,(已经不止一遍说过了)“需求定律”这种东西本身就表述不清。

一般地,一个商品的价格常常同时引起其他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这时的所谓“需求定律”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你认为有必要分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6:29:39
通过公理化,可以一般地表述多变量与多变量间的关系(或者一个向量与另一个向量间的关系)。而所谓“需求曲线(定律)”只描述了一个标量与另一个标量间的关系(它只是前述关系中的特定条件下的特例)。

仅仅从数学上说,哪一种更一般呢?不要把一元函数的思维天然带入向量-向量函数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6:33:14
既然谈到“价格”,你所谈的世界里就至少要有两样东西。你的选择就要在这两种选。

所谓“需求定律”在面对“其他因素”时,只能假设“它们保持不变”,而究竟什么可以变,什么不可以变,并不说明。

通常地,一种商品的价格会引起多种商品需求量同时变化,这是“需求定律”所能描述的吗?如果有其他函数表达了,为什么还要死抱“需求定律”不放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6:34:56
sungmoo 发表于 2010-12-26 16:29
通过公理化,可以一般地表述多变量与多变量间的关系(或者一个向量与另一个向量间的关系)。而所谓“需求曲线(定律)”只描述了一个标量与另一个标量间的关系(它只是前述关系中的特定条件下的特例)。

仅仅从数学上说,哪一种更一般呢?不要把一元函数的思维天然带入向量-向量函数中。
本质上这是分析角度的取舍问题。但如何取舍,那要要看分析的目的。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在一定角度下分析所得结论只能在这角度下可能是对的,如果把这一分析结论作为一般性的结论而到处运用,那就有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6:38:27
hhgxyzp 发表于 2010-12-26 16:34 本质上这是分析角度的取舍问题。但如何取舍,那要要看分析的目的。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在一定角度下分析所得结论只能在这角度下可能是对的,如果把这一分析结论作为一般性的结论而到处运用,那就有问题了。
如果谈“取舍”,就是取舍的标准问题。

对于相对的“一般”与“特殊”的两样东西,如果认为其中“较一般”的不该“到处运用”,那么其中“较特殊”的更不该“到处运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6:40:06
hhgxyzp 发表于 2010-12-26 16:34 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在一定角度下分析所得结论只能在这角度下可能是对的,如果把这一分析结论作为一般性的结论而到处运用,那就有问题了。
这话说地很对,非常非常特殊的“需求定律(或曲线)”(一元函数)如果描述“稍微一般”的情形(哪怕只多了几元),就无能为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6:43:14
根据你的思路,我感觉只需要一般均衡分析而不需要局部均衡分析就可以了,而且这样做也避免了许多歧义。你如何看待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6:45:03
偏好论的公理中也没有说明自己的公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化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的”思维。分析者负责任的话,明确说明自己在分析中使用了哪些公理即可(当然这些公理越一般越好),谁也没有限制别人一定采用或不采用哪些公理。

但是,所采用的公理应该是相容的(不能相互矛盾),推理应该是符合逻辑的,公理的内容也不能随意歪曲,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6:53:28
hhgxyzp 发表于 2010-12-26 16:43 根据你的思路,我感觉只需要一般均衡分析而不需要局部均衡分析就可以了,而且这样做也避免了许多歧义。你如何看待呢?
根据你的思路,你似乎想用“局部均衡分析的结论”来说明“一般均衡分析”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6:56:04
sungmoo 发表于 2010-12-26 16:53
hhgxyzp 发表于 2010-12-26 16:43 根据你的思路,我感觉只需要一般均衡分析而不需要局部均衡分析就可以了,而且这样做也避免了许多歧义。你如何看待呢?
根据你的思路,你似乎想用“局部均衡分析的结论”来说明“一般均衡分析”有问题。
呵呵,我恰恰是就局部说明局部问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6:59:20
hhgxyzp 发表于 2010-12-26 16:56 呵呵,我恰恰是就局部说明局部问题的!
你在偷换概念了(这样做,可没有多大意思)。

你前后使用的几个“局部”并不是同一意义。

就拿你这里的几个“局部”来说吧……

两个关于“局部”的说法,一个更一般,一个更特殊,你想用“更特殊”之说法的结论说明“更一般”之说法“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7:01:08
56# sungmoo

我倒是没感觉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7:03:42
hhgxyzp 发表于 2010-12-26 17:01 我倒是没感觉出来!
你有这样的逻辑,所以你会提出主楼那样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7:05:01
通常,人们会用“更一般的理论”说明“更特殊的理论”之存在的问题,而楼主想反其道而行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7:06:08
所以,看来,在另一帖中,反复强调“弄清楚理论的内容”确实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