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到中盘
千古无同局,棋局多变。以棋喻世,世局亦多变。
棋到中盘,酣战正兴,变幻莫测的形势,尤其令旁观者倍感惊心动魄。一招不慎,便可能会有满盘皆输的凶险;一子得利,又或许暗藏扭转乾坤的妙手。胜负的关键,有时就在这一念之间,只有胸怀大局,步步为营,当变则变,当弃则弃,才能够准确地断定先机,并最终赢得完美收官。
岁末年初,纵论当下经济态势,亦呈中盘之势。看似疯狂的价格浮动,已到了需要降温的地步;持续整整一年的楼市博弈,尚未见到变局的端倪;改善劳动者的工作待遇,已是不容忽视的话题;看似遥远的老龄化所造成的社会隐忧,也已悄悄蔓延开来。当一切都和收入挂钩的时候,行将推行的分配改革能否是一招绝妙的官子?
大局未定之时,留在棋盘上的皆是悬念,尚待来日一一破解。
顶
收入改革能否“屠龙”?
释义
双方棋子相撞即为“顶”,在对方棋子正前方走子则称“鼻顶”。当影响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因素渐成长龙之势,能否一招制敌则是博弈的关键。
解盘
随着经济态势的不断演变,关于收入缩水话题的争论早已被推升至沸点。从年初以来,一路波动的各种价格便不断挑拨着人们的神经。当上下跳跃的CPI终于出人意料地实现“破五”,通胀压力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时候,有人半开玩笑地表示对“钱”字已经有点儿闻之色变,据说这种流行病已被命名为“恐钱症”。
应对通胀的金融手段之一是加息,但加息却可能导致热钱涌入套利,同样可能使我们钱包里的钞票变得发毛。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认为,导致通胀加剧的一个原因在于长期以来过快的发钞速度。我们没有必要探究这些枯燥的专业问题,但我们很关心明天超市里的价签会不会又被涂改。
预测
如何解决我们的收入问题,专家和决策者已经把种种可能的手段盘算了一遍。比如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补贴,同时再次呼吁抬高个税起征点,但是现在看来,这些手段恐怕还是治标不治本。真正让人期待的则是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透露的一个明确信号: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人们对于改革的期许,绝不仅仅是涨工资这样简单,其中包含着一系列的待解之题:我们能否真正还富于民?能否让普通劳动者的收入真正得到提高?能否真正培养出一个健康而坚实的中产阶层?甚至,能否由此改变每个人的财富观和价值观?如果一个好的政策能够让人们不再“恐钱”,就一定会被“顶”起来。
判词
一子行,一子当,
无为隐在战征乡。
龙潜双关虎口争,
黑白相击迸红光。
抱吃
物价不再“豆你玩”?
释义
用以围吃对方棋子、使之无可逃遁的招法为“抱吃”,又称“包吃”。眼看着农产品价格被轮番炒高,我们似乎陷入了被“抱吃”的尴尬境地。
解盘
有一个很著名的游戏叫做“植物大战僵尸”,想象一下你是游戏里的主角——僵尸,当各种瓜果蔬菜砸得你头晕目眩的时候,除了咬紧牙关忍着,你还能有什么招数呢?事实上,这就很像是我们过去一年的处境,而且我们还有一个比僵尸更为不堪的名号:菜奴。
农产品涨价的唯一好处,是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个个朗朗上口的流行词汇喷薄而出,诸如“四袋苹果与苹果4代”之类的段子层出不穷。物价上涨还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团购之风一时兴起,“海囤族”大量涌现。
预测
职业炒家是农产品涨价的幕后推手。为了杜绝恶意哄抬物价的行为,刚刚修改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开出了最高500万元的罚金。严惩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应该如何对“哄抬物价”的性质进行认定,又如何确保行政干预手段不会伤害正常的市场活动,这也是考验新政是否合格的关键所在。
判词
只子如轻用,
全功更莫论。
就令投险胜,
宁抵被围奔。
胜负手
房产税扭转乾坤?
释义
“胜负手”指形势不容乐观的一方投出的关键之招,非此不足以扭转局面。被热议了整整一年的房产税会不会成为平抑房价的杀手锏,眼下还是未知数。
解盘
有关房价的争辩已经持续了太久,种种可能性都已经被讨论殆尽,但讨论本身非但无助于解决人们买不起房的现实问题,反而使得这一问题看起来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尤其是当有人叫嚷着“房价降了”,最终却被证明不过是又一次“假摔”的时候,对房价回归理性的期待就变得似乎越发迫切。
“新国四条”、“新国十条”、“二次调控”和“京版十二条”,接二连三亮相的新政让人目不暇接,但在执行时却有些节外生枝。比如提高二套房贷首付比例的结果,居然是催热了“假离婚”现象;而各地纷纷出炉的限购令,原本被冠以“史上最严”称号,还未见效便即将过期,被揶揄为“史上最短命”调控政策。
预测
各地限购令即将过期,却触动了另一个酝酿已久的念头:新一轮新政随时可能出台,这一次会不会轮到“房产税”登场?新税种的出台固然会带来平抑房价的美好幻想,但是也注定会给人们本已不轻松的税负压力再添上一捆稻草,甚至有可能造成重复课税的嫌疑。“胜负手”其实就是一把双刃剑,必须慎行。
判词
莫将绝艺向人夸,
新势斜飞一角差。
局罢儿童闲数子,
不知胜负落谁家?
安定
加薪能摆平一切?
释义
“安定”,通过建立根基进行防卫。在日趋复杂的劳资环境中,每当发生突发事件,解决问题最直接手段便是加薪。这的确能够缓解矛盾,但也仅此而已。
解盘
富士康“十三跳”背后的深层动因,至今仍是一团没有拨开的迷雾。公众可以指责资方管理手段的非人性,也有权质疑地方**干预措施之迟缓,更能够议论“80后”群体的脆弱社会心理,但是似乎鲜有人倾听年轻劳动者的真实诉求,也没有人敢打包票说类似的事件不会再次发生。
同样是80后群体,蜗居在大城市中的白领,一句“逃离北上广”的口号从年初喊到岁末。这一年间,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变,“蚁族”之外又诞生了所谓“鼠族”。面对一线城市中日益加剧的就业和生活压力,有限的加薪条件已无法挽留那些“逃离者”,他们只想摆脱这种“有工作没生活”的日子。
预测
“十三跳”也好,“逃离北上广”也罢,外界的解读也许已经足够深刻。人们看到了社会经济利益与个体发展诉求之间的矛盾,也看到了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的生活环境断裂。既然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由经济所引起,是否便能够用加薪这样的简单经济手段来全部摆平?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们谁都不希望看到下一跳出现,我们也清楚新的“逃离”口号也许很快就会流行。解决问题的基础首先在于能否搭建一个有效的表达、沟通乃至谈判的平台,让劳动者心平气和地将他们的诉求说出来,才不至于在走投无路的绝望中告别。这显然是一个深层次的机制问题,该由谁来出手呢?
判词
赢形暗去春泉在,
拔势横来野火烧。
提通
养老我能指望谁?
释义
四子提掉一子所形成的形状称为“提通”。在这个老龄化时代,今天的经济状况决定着未来30年的幸福,而眼下的养老困局已经快把我们“提通”了。
解盘
学者一句未来30年“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的说法,当初还曾被人指责是炒作的噱头。可是CPI“破五”已经成真,重新翻出这句话来回味,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可能就是未来的事实。尤其是当养老基金空账规模高达1.3万亿的说法被披露之后,今天的年轻人也不得不为遥远的晚年生活而忧虑了。
对于现在的老人们来说,眼下的养老问题或许更为现实。尚未实现经济独立的子女将老人当成了提款机,有人戏言“养儿防老”如今已经成了“养老防儿”。同时,更多“空巢”老人的出现,不得不将养老的压力从家庭推向了社会。难怪在物价高企之下,一则敬老院床位涨价的新闻,却起到了广告宣传的效果。
预测
通胀压力导致养老成本增加也许是个自然的经济定式,养老基金的巨额空账也许是个未必值得大惊小怪的客观事实,但是养老保障制度的决策者们必须看到,在这一惊一叹背后所传递出的民众恐慌心态,实则是对当前制度的不信任与不满意,也必将会成为今后推动制度改革的动力所在。
养老话题的高热度讨论,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当前经济局势的一种未来式研判。良好的经济环境不应当是以“透支未来”作为前提,有着可持续性的长远考虑才能够真正解决民众的后顾之忧。至此,我们又将回到开篇时的命题,一个成功的收入分配改革,也许将是决定全盘走势的绝妙官子。
判词
仙界一日内,
人间千载穷。
双棋未遍局,
万物皆为空。
汇菲红酒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