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3964 10
2006-08-17

一九二八年,兵荒马乱,土匪蜂起,军阀横行,歹人四出。在端午节前几天,遵化当地的一股土匪马福田、王绍义等密谋盗陵,当他们进入马兰峪时,这个消息传到了驻蓟县马仲桥一带的国民革命军十二军军长孙殿英的耳朵里,他派出一团人连夜出击,在清东陵陵墙外的马兰峪镇上,两军相遇,短兵相接,经过一场鏖战,马福田部被击溃西逃。然而,获胜部队并没有得胜还朝,却大摇大摆地开进了清东陵,占据了几处陵墓。孙殿英与其心腹干将经过一番密谋策划,随即到处张贴布告,声称部队要搞军事演习,拨了整整一个师的人马把陵寝区四周围得严严实实,四处增岗,八方加哨,在半径十里地内鸣枪示警,一律不准通行。于是,震惊中外、骇人听闻的孙殿英东陵盗宝案发生了。 千古谜案——东陵遗恨
孙殿英(1889——1947年),河南永城人,名魁元,号殿英,一般人叫他孙老殿,也有人因他生过天花,叫他孙麻子。此人从十几岁就跟流氓地痞鬼混,出入赌场,并大显才能,掷骰子百发百中,堪称一绝。靠这一手,他发了财,也结识了许多官僚政客。他的另一手看家本领是贩毒、制毒,而且只要能抓钱,什么都干,绑票一绑就是几百人,抢劫专拣大户,伪造钞票,倒卖黄金,心狠手辣,胆大眼活,着实发了横财。有钱还需有势,他入了豫西“庙会道”,装神弄鬼拉拢人,操纵利用,得益非浅,不但兵源大部来自道徒,而且屡仆屡起。他把“有奶便是娘”当成信条,从一九二○年在张平手下当兵起,到一九二七年被蒋介石收编,已是数次易帜。此人狡诈阴险,抗战后与我红军、西北军、广东国民党执行部、福建人民政府、汪精卫改组派,以至伪满洲国都有联系,后来终于在一九四三年公开投降日本侵略军。当了汉奸。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又封他为纵队司令打内战,一九四七年被我人民解放军生擒,因有鸦片烟瘾,不久便抑郁患病而死,结束了罪恶的一生。综观孙殿英这样一个人,驻兵皇陵,岂有不思盗墓之理?

1928年7月的一天夜里,孙殿英命令工兵营长颛孙子瑜带一连人直奔慈禧的定东陵。同时,又令师长柴云附手下的辎重营长韩某奔胜水峪乾隆帝陵,经过七个夜晚的罪恶活动,将两座陵墓内的金珍玉宝洗劫一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8-17 16:48:00

东陵遗恨 2

孙殿英这伙匪徒是怎样盗掘慈禧陵的宝物呢?他们闯进陵内,在明楼、宝顶各处掀砖挖洞,都不得其门而入。最后是在古洞门内、迎面有一座砖墙的下面,用炸药炸开了地宫的进口。在硝烟弥漫的残砖断石中,向北呈露出一面汉白玉石的金刚墙,从墙中间拆下几块石头,就顺着这个石洞口爬进了地宫。通过斜坡甬道,迎面一道汉白玉石门紧闭着,匪徒们连撞带砸,总算把两道石门打开,进入一个宽敞的堂券,即停放帝后棺椁的“金券”。正中汉白玉石台上停放着一具金光耀眼的棺椁,这就是慈禧太后的梓宫。匪徒门拔刀弄斧,砍碎了金色的外椁。清代棺木有两层,外层称椁,里面那层才称棺。这外椁是用一种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木料产自川、广、云、贵的原始密林,不仅质地细腻、花纹秀美,还散发着一股浸人肺腑的清香。外椁金丝楠木外面,还漆有四十九道漆;最外层金漆涂刷完后,再由喇嘛用藏文书写四天王经咒于上,用以祐护亡灵。可惜这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椁,竞被匪徒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徒们将碎椁木搬开,现出一具红漆滇金的内棺。匪官怕用刀斧劈砍损伤棺内宝物,严令匪兵小心谨慎地用刀撬开内棺。棺盖掀开,再掀开一层子盖,满棺珍宝光芒大放,夺去了手电筒的亮光,众匪无不惊叹。孙殿英本人回忆这段往事时自供说:“老佛爷(慈禧)象睡觉一样,只是见了风,脸才发了黑,衣服也拿不上手了。”他又讲;“慈禧尸体为什么不烂?因为她的口中含有一颗很大的夜明珠。这颗珠子分开是两块,合拢就是一个圆球;分开时透明无光,合拢起来则透出一道绿色的寒光,夜间在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当盗陵之后,溥仪派遣清朝遗臣载泽、耆龄、宝熙、陈毅等人前往清东陵重新安葬,地官内空空如也,残破棺木和碎衣烂衫扔满地,慈禧的尸体被仍在西北角,伏在破棺椁盖上。她脸朝下,手反转搭在背上,长发散而不乱,扎辫子的红头绳犹在。当反转她的尸身时,遍体长满白毛,口角处确有残破。载泽等人将禧慈及裕陵内乾隆帝、后、妃尸骨重新殓葬后,掩埋了洞口,而后返回天津。

溥仪身居天津张国,闻祖陵被捆,悲愤无比,强烈抗议孙殿英的罪行。东陵盗案,轰动中外,京津一带满城风雨,新闻报刊通载着谴责文章。孙殿英见势不妙,赶紧施展出脱身之计,通过戴笠的关系,将盗陵所获的翡翠西瓜、翡翠蝈蝈白菜、夜明珠等国宝,转赠给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何应钦等人,从中斡旋的戴笠也受了贿。其结果,不仅孙殿英逃脱了法网,就连孙的部下、已被逮捕的师长谭温江也被保释出狱了。谭温江是参加盗陵的干将,因在北京琉璃厂销售盗陵所得的珠宝而被捕。由于孙殿英通融行贿,官官相护,竟使盗匪得以逍遥法外,轰动全国、举世瞩目的孙殿英东陵盗宝案不了了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17 16:52:00

相关链接——与慈禧相关

千古谜案——东陵遗恨
千古谜案——东陵遗恨
“老佛爷”慈禧不仅在生前有许多奇特的经历,而且在她死后还有更令人难以置信的遭遇:慈禧的遗体在长达76年的时间里,先后三次殓入同一口棺内,遗体至今仍保存完整。

  第一次入棺:1908年死后第二天慈禧被殓入棺

  飞扬跋扈,一改再改陵制

  同治5年,咸丰帝的定陵完工。按清制,他的两位皇后慈安、慈禧的陵墓只可在定陵附近选址,并只能建一座皇后陵。当时便定下给两位皇太后建一座陵,棺椁并排奉安。慈禧看了奏折很生气:“哪个陵里葬两个太后,连妃园寝的妃子还都各自为券,这不是明着欺负我们姐妹?”承修大臣们只好提出,仿照双妃园寝的样式,在陵的后院东西并排各建宝城、宝顶、下建地宫。

不料,慈禧逼问道:“我们是两个太妃吗?谁说我们就不配一人建一陵?”这是再次打破陵制,但谁敢不听?于是,同治12年三月初九清明节,18岁的同治前往定陵,为咸丰帝行敷士礼和大飨礼后,来到附近的平顶山和菩陀山验看风水。15日,将平顶山改名“普祥峪”,为慈安万年吉地;菩陀山改“菩陀峪”,为慈禧的万年吉地。双陵于当年8月同时动工,于光绪5年6月同时完工,耗时6年,耗银500多万两。

  三大殿几乎拆了再建,“超级豪华”竟然压倒紫禁城

  双陵的建制本来一样,但慈安死后,慈禧一定要压倒慈安的机会来了。光绪21年8月,东陵守护大臣为讨好慈禧,上奏朝廷说慈禧陵因连年雨水,多有糟朽,急需修整。慈禧命亲信庆亲王和兵部尚书荣禄为承办大臣。结果,陵内建筑无一不修,大殿和东西配殿都从原来的揭瓦维修改为拆后重建!此次大修工程浩大,到光绪25年已拨款150万两,以后的款项更是个无底之谜。中间,八国联军侵华使工程停顿,慈禧回京后,再次来到工地亲自检查。1908年10月18日,工程在历时13年重修后终于完工(巧的是4天后慈禧去世)。仅三殿所用的叶子金达4592两!陵内的丹陛石,为高浮雕加透技法雕成,图案为“龙在下,凤在上”。隆恩殿周围的69块汉白玉板处处雕成“凤引龙追”,74根望柱头打破历史上一龙一凤的格式,均为“一凤压两龙”,暗示她的两度垂帘。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时三刻,慈禧走完了她74年的人生路程,撒手人寰。当天下午4时30分,掌仪司首领太监用鹅黄吉祥轿将慈禧的遗体从西苑仪銮殿抬出,5时15分到皇极殿,放在回床上。

  第二天上午8时5分,在隆裕皇太后和瑾妃的敬视下,慈禧的遗体被殓入了棺内。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初四日巳时,慈禧的梓宫葬入菩陀峪定东陵地宫。

  第二次入棺:1928年 遭盗墓抛尸全身长满白毛

  慈禧棺椁内的珍宝,价值在5000万两白银,堪称世界之最

  慈禧随葬的珍宝究竟有多少?他的心腹太监李连英亲自参加了慈禧棺中葬宝的仪式。据他和侄子所著的《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尸体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一层珍珠,共厚一尺。头部上首为翠荷叶;脚下置粉红碧玺莲花。头戴珍珠凤冠,冠上最大一颗珍珠大如鸡卵,价值1千万两白银。身旁放金、宝石、玉、翠雕佛爷27尊。脚下两边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还有宝石制成的桃、李、杏、枣200多枚。身左放玉石莲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树。另外,玉石骏马8尊,玉石18罗汉,共计700多件。葬殓完毕,又倒入四升珍珠,宝石2200块填棺。

  一棺的奇珍异宝,聚起的自然是巨祸。她闭上眼仅20年,又一位和她同样巧取豪夺横抢暴掘的大盗,将黑手伸向了她,并将她毁棺抛尸。

  慈禧死后20年,即1928年7月4日至10日。军阀孙殿英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陵,毁棺抛尸,掠走了全部随葬珍宝。慈禧遗体被抛出棺外,嘴里的宝珠被抠走,上衣也被扒光了,下体仅剩一条内裤。

  盗案发生后,溥仪派载泽、耆龄、宝熙等人到东陵对慈禧的遗体进行了重新安葬。载泽等人钻进地宫,见慈禧遗体趴在棺盖上,头朝北,脚朝南,左手反搭在后背上。在地宫里已暴尸40多天,遗体上出现了许多斑点,长满了白毛。

  载泽等人见内棺尚完好,可以继续使用,于是命旗妇用一块黄绸子将慈禧遗体盖上,将一件黄缎褥铺在遗体一侧,然后慢慢翻转尸身,正好将遗体仰卧在黄缎褥上。只见慈禧面色灰白,两眼深陷无珠,颧骨高隆,嘴唇有伤痕。众人帮扶着,用如意板将慈禧遗体抬入棺内,如意板未撤出。遗体上盖上一件黄缎被,把从地宫里拾到的慈禧生前剪下的指甲和掉的牙用黄绸子包好,放在被上。载泽又将当年得到的慈禧遗物——一件黄缎袍、一件坎肩盖在被上,盖上棺盖,用漆封上棺口,重殓完毕。

  第三次入棺:1984年文物局清理内棺搬出尸体

  1979年2月17日,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对慈禧地宫进行了清理。因为要赶在五一节开放慈禧地宫和慈安陵地面建筑,保管所领导决定将慈禧内棺留到旅游淡季再清理。

  1983年12月初,旅游已进入淡季。保管所领导决定清理慈禧内棺。12月6日,清理小组打开棺盖后,看到一件黄缎大被把棺内盖得严严实实,被上盖着两件衣服。很显然,这是1928年载泽等人重殓时的原状,55年来一直没人动过。为稳妥起见,保管所领导决定先盖上棺盖,封闭地宫,将此事向上级汇报。

  1984年1月4日,国家文物局派来了几名专家,与清东陵文物保管所组成了一个清理慈禧内棺10人小组。

  第二天,清理小组依次揭取了被上的两件衣服,发现了包着慈禧指甲和牙齿的小黄包。当将黄缎卷走后,慈禧的遗骸呈现在眼前,她的脸部及上身用黄绸包裹着,下身穿着裤子,裤子上绣满了“寿”字,一只脚上穿着袜子。遗体仰身直卧着,头微微左偏,右手放在腹部,左臂自然地垂于身体左侧,两眼深陷成洞,腰间扎着一条丝带。遗体仍是完整一体的,全长153厘米。

  清理小组用她身底下的如意板将遗体从棺中抬出,放在地宫的地面上。在棺内喷洒了防腐消毒药液后,又将慈禧的遗体抬入棺内。这是她死后第三次被抬入这口棺中。然后将被、小黄包及两件衣服完全按原样、原位置放回。一切都恢复了原状后,又往棺内喷洒了一遍药液,盖上棺盖,封好棺盖口,木工们将残破的外椁修好后,套在了棺外。

  如今,慈禧的遗体仍完整地躺在棺木内,保留着1928年第二次入殓时的原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8 20:24:5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17 16:54:00

一个更为全面的说法(推荐)

历史解密:东陵大盗孙殿英如何掠夺地宫宝藏
1928年7月,清皇家陵园东陵遭遇浩劫:以孙殿英为首的盗墓者用了7天7夜的时间,盗掘了皇陵地宫。历代皇陵被修建得固若金汤,而传说神秘的地宫则布满机关暗器,在巨大的诱惑之下,盗墓者是如何冒险进入地宫、又是如何面对帝王的遗体以及随葬的无数奇珍异宝的呢?

  历史深处的爆炸

  清东陵曾经是一块与世隔绝、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自顺治皇帝开始,先后有5位皇帝葬在这片宛若虎踞龙盘、充满王气之地。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它是在清朝国势鼎盛时期修建的,耗银两百多万两,遍选天下精工美料,建筑艺术精湛华美居清陵之冠。

  统治近代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西太后慈禧的定东陵,兴建于清末,工程前后耗银227万两,持续14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慈禧定东陵金碧辉煌,奢华程度,连皇宫紫禁城也难与为匹。清东陵内最重要的部分是封土宝顶下的地宫,那是安放帝后棺椁的地方。

  20世纪20年代的清东陵,经过土匪和军阀的历次劫掠,地面上各座陵寝的陈设珍品所剩无几,剩下的唯有深埋于地下的地宫。这时的一份神秘笔记很可能帮了盗墓者的忙。专家介绍说,据传当时有一份《爱月轩笔记》,是晚清大太监李莲英口述,由其侄子执笔记下的。它详细记载了慈禧地宫中陪葬的众多无价之宝。

  此外,清朝极盛时期的乾隆堪称最富有的皇帝。他们的陵寝修建得富丽堂皇,殉葬品也一定极尽奢华。于是,乾隆裕陵和慈禧定东陵地宫成了首要的目标。

  清朝帝后们的地宫上方,堆砌着高大的方城明楼,后方则依山而建。如果不能准确地找到入口,要想进入地宫是十分困难的。

  从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为自己修建地宫开始,中国古代历代帝王都极度重视地宫的修建,那是他们灵魂转世的场所,是盛放棺椁及殉葬财宝的地方,是帝王墓冢中最神秘的环节。为了防盗,他们堆起高高的封土,修建坚固的城墙,设置数以千计的守陵士兵,制订最为严苛的法律,为保守秘密还杀掉建墓工匠。清东陵的修建吸收了历朝历代的经验,在防盗措施上不可谓不处心积虑,防备周详……

  1928年7月,担任盗陵主角的一支部队奔向了慈禧定东陵,而另一支部队则奔向了乾隆裕陵。

  盗墓队最终找到了地宫入口

  当年留下的照片表明:起初,匪兵们并不知道地宫入口,而是遍地开挖,宝顶上、配殿外、明楼里都留下了他们挖掘的痕迹。

  1928年盗墓队最终找到了地宫入口。原来,在高大的明楼后面,有一个“哑巴院”,传说招募的工匠都是哑巴,以防止工人泄露工程的机密。在哑巴院北面有一道琉璃影壁,影壁之下就是地道入口。

  清东陵的陵寝结构大同小异。琉璃影壁下正隐藏着地宫入口。如果从正面横向挖掘,会遇上条砖砌死的隧道;如果从宝顶上垂直往下开掘,则会增加多倍的距离;而如果从琉璃影壁下直接坠入,便能就近打通金刚墙,从最短途径进入地宫。能找到这个捷径的人,恐怕熟知内情。

  慈禧陵和乾隆陵稍有不同,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慈禧陵没有哑巴院。在明楼底下进入古洞门,过道尽头则是一道内部浇铸了铁筋的墙壁,它的里面就是“金刚墙”。地宫的入口就在这金刚墙下。

  东陵修建得十分坚固,要完全刨开地砖不是件容易的事,匪兵们盗宝心切,便动用了炸药。在硝烟弥漫的残砖断石中,再向下深挖数丈,终于呈露出一面汉白玉石墙,它就是金刚墙。从墙中间拆下几块石头,露出一个黑森森的洞口。

  专家介绍说,东陵被盗后,当地留下一些传说,其中就有盗陵士兵死于地宫。当时乾隆地宫里蓄满积水,由于年代久远,以致积水有四五尺深,清室重敛时用抽水机抽了5天才抽干,即使现在都要定时抽水。这么深的积水,而通道很陡滑,不明就里的盗墓士兵有可能是滑倒在有毒的积水中,惊悸窒息而亡。

  一番惊魂后,为发财欲望驱使的匪兵们继续前行,终于,迎面看到了一道高大的汉白玉石门。地宫里的石门每扇门重达3吨,门上有万斤铜管扇,门后有顶门石。当时人们一边用细铁圈套住门后的顶门石,一边用木棍顶开石门。这样并不需要损坏石门,也不会砸坏顶门石。可以推断的是,当年的盗陵匪兵最初并不知道石门背后的奥秘。在慈禧陵第一道石门上,至今遗留着当年被毁坏的痕迹。最后石门背后的顶门石断裂成两半。直到打开慈禧地宫第一道石门,匪兵们才恍然大悟,他们再没有用蛮力就打开了后面的石门。因此,慈禧地宫第二道石门和乾隆地宫的前三道石门至今保存完好。相对于慈禧地宫,乾隆地宫要复杂许多,它有4道石门,9个券堂,整个结构组成一个“主”字形,进深54米,落空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相当于一座地下宫殿。

  悲剧就在那一时刻开始

  这是一个奇异的世界:石门上雕刻着象征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佛法无边的菩萨。面目狰狞的四大天王镇守四方,驱邪避恶,掌管风调雨顺。还有代表色、香、味、声、触五种人生欲望的五欲供。墙壁上还雕刻着数不清的超度亡魂的佛经咒语。

整个乾隆地宫宛如一座庄严肃穆而又美轮美奂的地下佛堂。生前尽享荣华富贵的帝王,死后也幻想着升入西天极乐世界。发财心切的盗墓者在经历过初时的震惊恐怖之后,战战兢兢地继续向第四道石门摸去。

  在用前面的办法顶撞裕陵最后一道石门时,无论匪兵们怎样费尽心机就是打不开。专家介绍说,匪兵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再次使用了炸药,裕陵最后一道石门被炸后,一扇倒塌断裂,另一扇歪斜着,岌岌可危。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第四道石门打不开呢?

  原来裕陵里积满水,将巨大的棺椁浮了起来,离开石台顶住了石门,所以石门撞不开。

  正当盗掘乾隆裕陵的匪兵们为一扇接一扇的石门而费尽心力时,慈禧定东陵里的匪兵们却兴奋地发现,慈禧地宫内只有两道石门。

  他们首先进入到了最后的主墓室,看见了棺椁和宝藏。

  这是一个完全由汉白玉石铺砌的坐北朝南的石室,也叫“金券”。金券正中是一座一尺来高的汉白玉石台,也就是“宝床”,在它上面停放着一具巨大的棺椁,它就是慈禧太后的梓宫。分列金券两侧的是两座石墩,名为“册宝座”,上面原本呈放着记录慈禧谥号的香宝香册。

  清代棺木有两层,分为外椁内棺。

  当年,匪兵们是怎样打开慈禧棺椁的呢?这曾经是个谜团。直到多年以后,一本叫《世载堂杂忆》的书披露了一名据称是盗陵连长的回忆。

  根据匪军连长的供述,撬开外棺和内棺时,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椁,竟被匪徒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徒们将碎椁木搬开后,现出了一具红漆滇金的内棺。匪官怕用刀斧劈砍损伤棺内宝物,严令匪兵小心谨慎地用刀撬开内棺。

  “当时将棺盖揭开,见霞光满棺,兵士每人执一大电筒,光为之夺,众皆骇异。俯视棺中,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长白毛寸余……珠宝堆积棺中无算,大者由官长取去,小者由各兵士阴纳衣袋中。于是司令长官下令,卸去龙袍,将贴身珠宝搜索一空。“

  重敛时的凄惨情景

  东陵盗案发生后,清遗族代表紧急赴东陵善后,当时一位亲历者宝熙写下的《于役东陵日记》,详细地记载了重新安葬的情形。

  ……慈禧的遗体倒伏在残破棺盖上。长发散而不乱,扎辫子的红头绳犹在。当翻转她的尸身,发现遍体长满白毛,口角处有残破痕。

  一位亲历者刘人瑞记描述了他进入乾隆裕陵地宫时所见到的悲惨情形:持灯进入地宫,见有白骨数节浮于泥水之中。重敛者找到4具头颅,不能辨其是男是女,其情状比西太后陵凄惨百倍。

  历史记载裕陵地宫葬有乾隆皇帝和两位皇后,还有三位皇妃。由于历时百年,又遭此浩劫,呈现在重敛者面前的仅剩零乱的骸骨。当人们清理遗骸时,最初只找到4具头颅。

  专家介绍说,清室重敛时6个人只找到4个头骨,尸骸全碎,有一棺椁就压在石门下,从中找出一具头骨,骨骼较大而判断是乾隆颅骨。

  找到乾隆颅骨后,还缺少一具头骨,棺椁里面找遍了也不见踪影,人们猜测可能被盗墓者带出了地宫。

  就在人们快要放弃寻找时,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在地宫西北角的深水里浮现出一具完整的女尸,面目如生,令人惊异。根据推断,这具女尸应该是孝仪皇后。

  令懿皇贵妃是嘉庆皇帝的生母,死后被追封为孝仪皇后。

  这位孝仪皇后死于乾隆之前,同处一个地宫,为何唯独她的尸骨保持如此完好?遗臣们心中大惑不解。遗臣们心中的疑惑尚未解开,又一个问题让他们犯了难:如何区分那些散乱骨骸的身份呢?讨论了数日,最终决定合葬一棺,此举开创了有清以来帝后妃同葬一棺的惟一特例。

  重新葬完慈禧、乾隆帝后妃遗骨后,人们盖上残缺的棺盖,掩闭石门,再将隧道完全填封。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两座地宫才再次被打开清理。

  1984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乾隆和慈禧两陵进行了整理。开棺结果验证了当年清遗族重殓时的记载。

  2000年,清东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来源:摘自《探索·发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8 20:24:3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17 17:04:00
可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18 11:39:00

唉!可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