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j 发表于 2010-12-29 07:24 马甲1号 发表于 2010-12-28 22:03 hhj 发表于 2010-12-28 21:12 人民的获益方式,更多是以消费者的身份实现的,而不是以虚幻的公有制企业所有者身份实现的。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我们放弃“虚幻的公有制”,而是完善垄断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让人民成为股东,对该公司起到制约作用。但是现在垄断公司治理结构是不合理的,大小非股东出资极少,却享受与流通股东一样的股权,而且他们还能够垄断股东大会的决策。所以,我觉得通过对这种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造,大概也能使人民获益。事实已经证明,人民没有这个权利,国有制下是没有民主的。 既然人民很难从国企利润中获益,那么人民只有要求另外一种获益方式,即从国企的供给竞争中获益,即人民以消费者的身份,从企业竞争中获益。这样,就必须要打破国企垄断状态,好让国企所供给的产品价格能够下降。 当然,如果国家通过提高人民福利保障的方式转移支付,那么通过国家向国企要更多的分红来补贴这种福利保障,国企利润还是有一点意义的,但是这个意义比不上人民以消费者的身份所获取的利益(或所遭受的利益损害)。
马甲1号 发表于 2010-12-28 22:03 hhj 发表于 2010-12-28 21:12 人民的获益方式,更多是以消费者的身份实现的,而不是以虚幻的公有制企业所有者身份实现的。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我们放弃“虚幻的公有制”,而是完善垄断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让人民成为股东,对该公司起到制约作用。但是现在垄断公司治理结构是不合理的,大小非股东出资极少,却享受与流通股东一样的股权,而且他们还能够垄断股东大会的决策。所以,我觉得通过对这种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造,大概也能使人民获益。
hhj 发表于 2010-12-28 21:12 人民的获益方式,更多是以消费者的身份实现的,而不是以虚幻的公有制企业所有者身份实现的。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马甲1号 发表于 2010-12-30 11:11 理论上,分红决议是股东大会说得算的,不过现实世界倒的确是“国家向国企要分红”,所以国企的所谓股份制还需要改革啊,虽然这种改革估计很难发生。
龚民 发表于 2011-1-2 08:25 有些东西必须经过实践才会发现错在哪里,这适用于计划经济------也并非一无是处,毕竟在科技、国防、工业化上取得一些成绩,如果不是一系列的政.治内耗、动乱,成绩将更大。计划经济那一套错在高度集权、申批经济、企业捆死缺乏活力,固化城乡两元经济结构----堵死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所以这才有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探索。
龚民 发表于 2011-1-5 08:07 问题是:发现“此路不通”后,仍然顽固地坚持原先的做法竟然达到“人亡政息”之久,从而增加了改革开放、变革转型的难度。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7&from^^uid=1332194 改革实际也属不动刀枪的革命,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愿意轻易失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