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二、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必要性
国际上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该货币是国际储备货币,但是发行国的货币当局对该货币的跨境流通进行限制。别的国家为了取得这种货币的资金,不得不到该货币发行国境外去筹备,从而推动了该货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二是该货币是国际储备货币,虽然这种货币的发行国对该货币的跨境流动没有限制,但由于该货币在世界上被广泛采用,于是也出现了该货币的离岸金融市场。
目前,人民币还不可自由兑换,中国的资本账户还没有完全开放,而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的流通。目前,虽然部分人民币可以通过香港的清算行回流内地,但这种形式的人民币回流具有严格的限制。另外,内地银行不能办理大部分跨境人民币金融业务,可见,我国的金融管制还比较严格,国内外金融管制模式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加入WTO后,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的确比所承诺的内容要走的快,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国内金融市场的各种管制与势差还会存在,国内与国外金融市场所存在的种种势差在短期内也不可能消失。正是这种市场势差的存在也就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提供了获利空间。也正是这种金融管制的存在,使得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才有可能形成。
其实,我国早在1989年5月,招商银行就率先在深圳获准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其后,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相继获准开办离岸银行业务,离岸金融市场在深圳开始发育。从创立之初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离岸银行业务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离岸资产规模达到了20多亿元。1998年底,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银行离岸资产质量恶化,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暂停了所有中资银行的离岸资产业务。直到2002年6月,央行才恢复了交通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的离岸金融业务,并同时允许交通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开办离岸业务。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加入WTO金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周边国家经济也逐渐走出低谷,资金需求增大,离岸金融在中国再次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机会。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构建自己的离岸金融市场以及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正引起我国**及金融学界的高度重视。
尽管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经验,但由于这一业务具有高风险性的特征,我国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四家银行其离岸金融业务比重都很低,没有实质性的发展和突破。但纵观世界上成功的离岸金融市场,可以看出,作为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产物的离岸金融市场,它有效促进金融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配置,为国际资金融通和国际债务结算提供了便利,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内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且面对金融全球化的竞争,境内金融机构也需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这些需求都可以通过构建离岸金融市场来实现。具体而言,我国构建离岸金融市场具有以下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对外贸易
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经成为相当有影响力的货币。因此,边贸活动无疑会积累相当数量比率的人民币,并产生对离岸人民币的需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增长迅速,由于近年来人民币币值稳定且呈上升状态,汇率风险较小,加上一些边贸地区外汇储备短缺,外币结算困难,它们开始以人民币计价并结算与我国进行的双边贸易。在贸易和旅游的快速发展推动下,人民币在周边地区已享有“第二美元”的称号,成为主要的边贸结算货币。在柬埔寨,**公开鼓励国民大量使用人民币;在蒙古境内,流通现钞总量的60%为人民币;在俄罗斯,越南,缅甸甚至中国台湾地区,人民币都可以作为贸易的支付手段[1]。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及对外经贸和旅游业的推进,人民币会越来越国际化,流出的数量将越来越大,也将自然而然地产生人民币离岸业务,并且需要有一个具备相当规模和健全金融制度的离岸中心来实现离岸人民币的供给,以及完成离岸人民币的回流与监管。
(二)有助于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监管和内地金融改革的推动
将我国境外地下流通的人民币纳入银行体系,使其公开化、合法化,以便于监管当局掌握境外人民币的流通规模。如目前在香港较为稳定的人民币现钞已逾500亿元,如此大规模的人民币流通规模若不能置于央行的监管之下,必然会对我国的金融体系造成冲击[2]。虽然自2004年以来允许在香港开办人民币业务,并形成了较为有效的人民币回流机制,但难免存在以投资套利为目的的在港人民币地下流通问题。若香港建立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打击非法地下交易和一些洗钱的活动。使在港的人民币流通能在央行的监控之下,为减少其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冲击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必然方向。虽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但由于我国的利率管制已久,缺乏一个在市场化基础上形成的利率指标。且由于我国金融体系还相对较脆弱,为了避免利率市场化后给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目前还不能完全放开对利率的管制。同时由于现行的官方利率不能准确地反映资金借贷成本,不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准确合理的利率参考指标,就迫切需要一个有一定准确依据的人民币利率指标来为国内的利率提供参考。如果在我国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则如同伦敦的LIBOR利率一样,形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指标,则对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有助于我国当前巨额外汇储备的减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资产,并呈现井喷态势。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3993亿美元,同比增长23.28%。见图1.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图1
我国历年外汇储备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但目前还缺少一个消化外汇储备资产的有效渠道,这不仅给人民币造成很大的升值压力,也使大额外汇储备面临汇率风险。建立我国离岸金融市场让中资银行开展离岸业务可以释放离岸业务在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方面的潜力,为外汇储备消肿:外资机构在境内离岸金融市场发行外币债券会吸纳许多外汇的持有者成为外币债券的投资主体;一些意欲投资中国企业的外资可以通过境内离岸金融市场投资于中国企业的海外子公司;中国海外企业如果资金充裕,亦无须汇入国内,而是存到离岸账户,在离岸金融市场循环;我国历来实行的“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思路可以在离岸金融市场相对宽松的管理制度下,尤其是分离渗透型模式下逐渐放松资金的流出,改为进出都适度而恰当。
[1]
孙爱琳.建立和完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监管的思考.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11期.
[2]
孙爱琳.建立和完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监管的思考.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11期.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