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221 0
2010-12-21
瑞银:基本面趋紧是商品的共同大背景
  
  商品在2010年下半年表现得非常强势,尤其是软商品可谓“商品之星”。类比发现玉米、煤炭和铜同样都面临着偏紧的供给、不断上升的中国需求、与能源价格的联动越来越紧密、流动性充裕的背景、受资金流动影响大、供需数据不透明且统计难度增大和不稳定等因素。此外,宏观环境和政策对商品整体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传统分类不同的商品品种也因为受同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有着较大的相关性。
  尽管年底商品可能因获利头寸平仓和欧洲债务问题的不确定性而有所回调,但供给面和新兴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等因素会在2011年继续推升商品价格。最看好的品种依次是大宗物资(铁矿石、煤炭)、贵金属(黄金、钯金)、基本金属(铜)、软商品(玉米、大豆)、能源(铀、柴油、原油)。
  供给面对商品价格影响大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主要是受供给因素驱动。供给面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大幅波动的天气变化、工业或社会原因导致的供给中断、成本的大幅上升、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基础设施依然对供给的增长造成拖累,无论是在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尼西亚、中国还是非洲。交通运输不便加上恶劣天气导致软商品和大宗物资价格在2010年大幅攀升。
  中国等新兴市场对资源的胃口
  “中国因素”是近五年来商品市场的主题,一提到商品需求,都会想到中国。的确,中国对铁矿石、大豆的进口在过去7年分别攀升了4倍和2.8倍,而玉米、糖和煤炭的进口也正在形成这一趋势。
  能源价格与其他商品的联动
  我们一直强调原油价格对其他商品的走势有着很大的影响,无论是铜还是钢铁,而软商品如玉米和糖因为酒精的生产与能源价格有着直接的联动。在很多情况下,能源价格的走势决定了商品的整体走势。
  商品供需数据不确定性增大
  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越来越差了,如美国USDA数据和中国、印度的供给数据。一方面是因为供给环境的波动性增加,另一方面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对全球总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数据收集规模之大,潜在政治争议以及月度报告出炉的速度都在引发越来越多人对数据真实可信度的质疑。玉米、铜和煤炭市场都在今年受到不稳定数据的冲击。我们认为这种因素带来的大幅波动还将持续。
  商品成为投资基金重要资产类别
  由于以上原因,商品成为了投资基金非常看重的一类资产。通过投资商品,他们可以实现宏观周期等的投资策略。也正因为这样,商品的投资需求不断攀升,然而商品市场对于巨大的投资基金的规模来说相对较小,因此商品价格受这些基金的影响越来越大。
  **政策对商品的影响
  由于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拉升通胀率以及**的社会风险,因此商品逐渐成为监管调控对象,无论是宏观调控角度还是直接市场干预措施。这些也为商品价格带来了监管政策风险。
  重蹈2008年覆辙?
  我们知道,2008年商品价格在金融危机中出现暴跌,尽管当时长期基本面依然良好。因此很多人担心当前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形态可能引发类似当年的大幅回调。
  虽然我们承认商品在临近年底这段时期内将面临回调风险,但因为供给受限、新兴市场需求旺盛、基金对商品的配置加大而商品市场规模相对较小都会推升商品价格。此外,鉴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依然存在通缩风险,政策不会在2011年出现大幅收紧。流动性宽裕将继续支撑商品价格。
  
  美林:新兴市场强劲需求依然是商品上涨主推力
  
  由于新兴市场需求强劲增长,我们认为2011年商品大趋势依然向上。这种观点考虑了发达国家较为缓慢疲软的增长。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差距较大,通胀预期会导致货币政策分化。但新兴市场消费需求、**对基建的支出、中国保障房建设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的需求都会支撑2011年商品价格。
  尽管近期爱尔兰债务危机和中国政策收紧抵消了美国QE2政策的部分作用,导致了商品的回调,但2011年供给受限的商品品种依然会有较好的表现。不过,由于主权债务危机、政策调控失误风险以及保护主义等众多不确定性,商品在未来也很可能不时出现短期大幅回调。我们主要看好铜、原油和黄金,但建议投资者利用商品指数期权和其他一篮子期权对商品整体风险做一个对冲。
  经济增长分化,政策博弈2011年商品走势
  尽管未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较为缓慢,但由于新兴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2011年商品整体走势依然向上。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分化的经济表现将带来不同的通胀预期,货币政策也会出现分化。我们认为2011年新兴市场的货币收紧政策将给商品带来短期下行风险,发达国家也会因为债务压力而不断收缩财政刺激措施。然而,长期来看,新兴市场强劲的消费需求和**支出,如中国的保障房建设等将支撑商品在2011年的表现。
  商品共同面临一系列宏观政策面风险
  不同的经济表现将导致不同的政策应对措施,因此,我们认为商品面临一系列共同的风险。例如,一场大的主权债务危机就可能激发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情绪,导致众多国家的借贷成本上升,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出现大幅回调;另一个关键的风险就是政策失误,如新兴市场货币政策的过度紧缩或通胀控制不力,或金融监管过严等;最后,主权财政受到威胁时,很难避免出现全球范围内的保护主义情绪。
  看好铜、原油和黄金,但建议投资者对冲短期下行风险
  尽管近期爱尔兰债务危机和中国政策收紧抵消了美国QE2政策的部分作用,导致了商品的回调,但2011年供给受限的商品品种依然会有较好的表现。不断增长的需求和低库存很可能将铜推向11250美元/吨,原油价格也很可能短暂上破100美元/桶,黄金在2011年将实现我们在2008年首次预测的1500美元/盎司的目标。此外,我们依然看好大宗商品行业,特别是电煤。不过,商品短期大幅回调的风险和波动之大需要投资者利用商品指数期权和其他一篮子期权对冲风险。
  
  摩根大通:经济复苏周期推动需求超越受限的供给
  
  由于全球经济步入复苏周期,全球商品消费将很容易超出目前较为受限的生产,因此我们看好2011年商品走势。如果**实施价格管制或者设置其他它贸易壁垒,将会阻碍原本不多的库存流向需求强烈的地方,价格将有可能出现短期的大幅攀升,波动性增大。
  我们最看好的品种是布伦特原油、小麦、玉米和铜,对贵金属仅谨慎看多。
  2010年因为恶劣的天气,导致很多商品供给受限,价格推向历史高位,尤其小麦、白糖、稻米、咖啡、棉花和玉米。进入2011年,实物商品和期货市场都将主要受到经济复苏周期带来的需求增长的影响。近期金属生产国和商品消费国的利率上调措施更加肯定了我们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尽管速度不一定很快,但本轮复苏将是具有可持续性的,并整体进入周期性复苏轨道。
  2011年加息预期增强和实际加息起步很可能将商品远期曲线变陡,即远期升水,这将意味着持有成本的增加。然而,我们看到一部分商品的远期曲线展现近期升水,这证明一部分农产品品种的低库存水平。相信2011年低库存仍将是影响商品走势的重要因素。
  预测主要风险因素是:(1)主要央行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大;(2)新兴市场对抗通胀进行的价格管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因素导致11月商品短期内大幅回调。
  但这些风险不足以改变部分商品市场未来12个月内面临的供给紧张。相反,美联储的资产购买计划将继续实施,而且如果美国经济出现问题,这些措施还会加码。虽然价格管制不利于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并不一定导致不好的结果。如2010年糖价干预措施并没有打压价格。相反,这些政策措施无意中增加了价格波动,将价格推向30年的高度。
  我们主要看好布伦特原油、小麦、玉米和铜。2011年原油价格均价将在92美元/桶附近,最高可能上破100美元/桶。小麦和玉米严重供给短缺加上生产和出口政策风险将使其极易大幅上涨。铜在基本金属中上行风险最高,2011年可能出现50万吨供给短缺,锌和镍相对温和些。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引发通胀预期、中立的财政政策以及债务危机解决方案的不确定性将限制贵金属的下行空间,因此对贵金属谨慎看多。
  (参考资料:瑞银、美林和摩根大通的年度商品展望报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