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phill
非常感谢你的回复,你不仅看过这篇文章,而且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谢谢。
-----------------------------------------------------------对所提建议的回复------------------------------------------------------------
对你的第一条建议,我持保留意见。
第四条意见很不错,这确实是我的疏忽,只能请各位朋友注意我“血”的教训,并在写这方面的东西时多多留意。
第三条建议很好,确实,参数估计的方法很多,光“滤波”就有很多种,就算是“卡尔曼滤波”也有很多改进形式,更何况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法。我参考的两篇论文就用了别的方法,虽然我没有认真看过:
我看这两篇论文时主要是看他们如何探讨“参数估计的唯一性”问题的。所以,我先注意了《Market Price of Risk Specifications for Affine Models:Theory and Evidence》中第8页公式2.26与2.27之间的一段话:"the A0(2) representation is not unique, as ..."。
之后,再根据这段话的指示,接着查看Dai and Singleton 的《Specification Analysis of Affine Term Structure Models》,也就是上面的第二个论文,主要是看附录A和附录C这一块,这部分内容探讨了参数估计的唯一性问题。
正因如此,我论文的第18页才会尝试探讨参数估计唯一性。
但是,在查看论文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两篇论文所用方法都很奇特,至少Specification Analysis of Affine Term Structure Models里用到的就不是卡尔曼滤波方法。
这里将两篇论文挂出来,也是想说明二因素甚至多因素利率期限结构问题的参数估计方法有很多。
由于我没有用心学过完整的高级计量经济学内容,没有受过很好的训练,所以只能选择相对而言手头参考资料丰富的方法。我并没有细心比较过估计方法之间的优劣,这里只能希望各位朋友能比我更上一层楼。
你的第二条建议也很好,如你所言,将多个"for i=1:7"语句进行合并能节省很多次的循环时间,因为计算机在执行fminsearch寻优时会多次运行subfun子函数,所以将循环语句合并确实会缩短运行时间。这样做更具效率。
但是我也有我的考虑,我将大的循环语句拆开无非是想在定义完一个矩阵之后再去定义下一个矩阵,这样能够保持程序上的清晰。我舍弃了效率换来我所认为的清晰格式。你也许会说:这有什么影响?你就算只写一个大循环我们还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看懂。确实,有时连我自己都认为这样做实在太愚蠢,不过现在的计算机速度都很快,它们也许并不介意我的愚蠢行为。
-----------------------------------------------------------对自己论文的评价------------------------------------------------------------
我说我的论文是“傻瓜操作手册”并非因为我谦虚,这就是我的写作目的。我的论文确实不具有“学术价值”,原因很简单:前人都做过。
我的理论部分(从论文P16到P23)都是自己在Steven E. Shreve的著作《STOCHASTIC CALCULUS FOR FINANCE II》所介绍的一般二因素Vasicek模型基础上独立完成的,目的是建立简化的二因素Vasicek模型,在我运算完所有公式后我就在想:这一切并不难,以前一定有人做过相同模型的实证研究。所以我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甚至反过来说才恰当:允许哪怕是一丁点希望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前无古人”的意思存在都是件十分愚蠢的事。但是,当我成文之后看到有和我模型相同的论文存在时还是感觉到了明显的沮丧。模型上相同的论文就在下面:
这是范龙振的文章,我在写论文时根本没有参考,但写完之后才发现:原来简单的模型谁都喜爱,他和我的模型实质上是一样的。
下面,我还要列出两篇论文,它们是论文类参考文献中我真正用到的文献:
(1)湖南大学的董华香论文《二因素高斯仿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2)厦门大学的滕弋论文《利率期限结构研究——基于扩展的CIR模型》
第一篇文章《二因素高斯仿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的附录中有实现卡尔曼滤波估计的MATLAB程序(这个我在下载项里有说明),但是该文章的程序过于杂乱,因为M文件中没有空行,所以搞不清楚到底一个程序的开始与结尾在哪里,还有程序调用关系十分混乱、矩阵赋值方法原始以及fminsearch寻优的参数初值设定到底如何得来没有详细交代等问题,但是我论文中的MATLAB程序确实是参考了这个附录,只不过我的程序在此基础上做了很多改进且加了不少文字解释,而核心思想却没有变,还是fminsearch寻优。
第二篇文章《利率期限结构研究——基于扩展的CIR模型》是理论与估计方法结合最好的一篇论文,我正是看了这篇论文后才了解了运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处理利率期限结构问题的大体思路。但文章理论部分推导仍然不完全。一开始我也曾学该论文的方式用Eviews解决问题,但结果是系统运行崩溃。可能是版本问题,也可能是我自己人品有问题。总之,这之后我才转向MATLAB编程的。
我的文章有什么呢?谈理论,跟人重复,谈方法,也是学习别人的。那么各位朋友不禁会问:你写这篇论文的意义是什么?
我在学习相关方法时搜集过很多资料,但都很少谈方法的具体实现,即使上网搜“卡尔曼滤波”的实现程序,也是一大篇,多到你都不知道它在说什么,更谈不上如何运用了。这只是估计方法,再看理论,由于需要推导观测方程及状态方程,所以要注意很多细节,我一直在想,到底怎样才可推导出来,总想自己试一试,但众多的参考文献都“太专业”了,直接给出,推都不推,我这种初学者要不是有Steven E. Shreve的书,估计看都看不懂。
我也曾上论坛来寻求帮助,可惜没有收获。
所以,我想写一篇这样的论文:将一切问题都谈清楚,将程序也写清楚,最好别人可以看了论文就能懂原理、会操作。
这就是我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傻瓜操作手册”,如果你能把它当成一本“操作手册”,那我再开心不过了。
至于学术成就,这篇论文确实没有。
这就是我对这篇论文的评价,将文章发到论坛上也是希望帮助那些和我一样笨的人,衷心祝愿各位能比我更上一层楼。
再伟大的学者也是从“菜鸟”开始的,我也希望论坛上可以有更多帮助初学者入门的资料出现。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