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环境质量标准 - 6 -
1.6.2 污染物排放标准 - 8 -
1.9.1 评价重点 - 11 -
1.9.2 主要保护目标 - 11 -
2 上虞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概况 - 12 -
2.1 工程的基本情况 - 12 -
2.2 工程的主要内容 - 13 -
2.3 污水收集系统及污水来源 - 13 -
2.4 一期工程运行情况 - 14 -
2.5 污水处理厂监测和评价 - 15 -
2.6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17 -
2.6.1 存在的问题 - 17 -
2.6.2 建议与对策 - 18 -
3 工程分析 - 21 -
3.1 工程概况 - 21 -
3.2 服务区域废水污染源调查 - 21 -
3.2.1 服务区域工业企业的组成、产品结构及排污量 - 21 -
3.2.2 服务范围污水水质的调查分析及污水接管要求 - 26 -
(一)精细化工有机污染废水的来源 - 26 -
(二)污水水质特点 - 26 -
(三)服务范围污水的可生化性调查 - 26 -
(四)污水接管要求 - 26 -
3.3 服务区域水质水量预测 - 27 -
3.3.1 用水量预测 - 27 -
3.4 污水处理出水指标的设计及分析 - 32 -
3.5 污水处理工艺 - 35 -
3.5.1 二期工程污水处理单元水质处理要求 - 35 -
3.5.3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 - 36 -
(一)污水处理工艺路线选择 - 36 -
(二)前物化处理工艺选择 - 38 -
(三)生化处理工艺选择 - 38 -
(四)后物化处理工艺选择 - 39 -
(五)脱氮除磷工艺设计分析 - 40 -
(六)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 40 -
(七)脱臭处理工艺选择 - 41 -
3.5.4 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主要构筑物、建筑物 - 41 -
3.5.5 污水处理达标可行性分析 - 42 -
3.5.6 二期工程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要求与建议 - 45 -
2.建议 - 46 -
3.6 二期工程的分步实施及与一期工程的衔接 - 47 -
3.6.1 配套管网的建设规划 - 47 -
3.6.2 二期工程分步实施方案及建设进度安排 - 47 -
3.6.3 二期工程与一期工程的衔接 - 47 -
3.6.4 一期工程整改后污水处理的达标可行性分析 - 48 -
3.7 污染源强分析 - 48 -
3.7.1 废水污染源 - 48 -
3.7.2 废气污染源强分析 - 49 -
3.7.3 固体废弃物 - 49 -
3.7.4 噪声 - 50 -
3.8 污水排放口方案 - 50 -
4 水环境质量现状和纳污水域水文特征分析 - 51 -
4.1 水环境质量现状 - 51 -
4.1.1 服务区域内河水质现状 - 51 -
4.1.3 本项目排污口周围的废水排放口调查 - 53 -
4.2 尖山河段河床演变分析及排放口初步设置 - 53 -
4.2.1 上虞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岸滩演变预测 - 53 -
4.2.2 排放口的初步设置参数 - 55 -
5 水环境影响预测计算 - 56 -
5.1 排放口方案比选 - 56 -
5.2 推荐排放口(方案二正常排放)计算结果 - 57 -
5.3 推荐排放口(方案二事故排放)计算结果 - 59 -
5.4 无机氮的扩散计算 - 60 -
5.5 叠加上游在建工程的污染物排放 - 60 -
5.6 各种情况的对比 - 60 -
6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和影响评价 - 63 -
6.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 63 -
6.2 恶臭的来源及产生部位 - 63 -
6.3 恶臭的环境影响及卫生防护距离分析 - 64 -
7 污泥处置的影响分析 - 65 -
7.2污泥处理现状 - 65 -
7.3 建议本项目采用的处置方式 - 66 -
8 生态环境现状及影响分析 - 67 -
8.2.1 工程对内陆生态环境的影响 - 67 -
8.2.2 工程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 68 -
9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对策 - 69 -
9.1 施工期污染防治对策 - 69 -
9.4 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 - 71 -
9.5 入管网污水水质管理措施 - 72 -
10.2 区域削减污染物的平衡方案 - 73 -
11 公众调查 - 75 -
11.1 调查方法与内容 - 75 -
11.3 环保公告 - 76 -
12 评价结论和建议 - 77 -
12.1.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 77 -
12.1.3 工程分析结论 - 77 -
12.1.5 六项审批原则的符合性分析及评价总结论 - 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