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前言 1
1.1工程概况 1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
1.3项目的前期工作 2
1.4方案编制情况 2
1.5项目区基本情况 3
2方案编制总则 4
2.1编制目的和意义 4
2.1.1编制目的 4
2.1.2编制意义 4
2.2编制依据 5
2.2.1法律法规 5
2.2.2部委规章 6
2.2.3规范性文件 6
2.2.4规范标准 7
2.2.5技术资料 8
2.3方案编制深度 8
2.4设计水平年 8
3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9
3.1项目概况 9
3.1.1地理位置及交通 9
3.1.2项目建设及规模 9
3.1.3场内外交通 16
3.1.4公用及辅助工程 16
3.1.5砂、石料 17
3.1.6工程征地、占地情况 17
3.1.7施工组织及施工工序 18
3.1.8工程土石方平衡及流向分析 18
3.1.9主体工程比选方案的水土保持评价 19
3.2项目区自然概况 21
3.2.1地形地貌 21
3.2.2地表水系 21
3.2.3地层岩性 21
3.2.4地质构造 23
3.2.5水文地质 24
3.2.6地质灾害发育现状 27
3.2.7气象 27
3.2.8地震 28
3.2.9土壤及土地利用现状 28
3.2.10植被 29
3.3项目区社会环境 30
3.3.1行政区划及人口 30
3.3.2经济状况 30
3.4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 31
3.4.1富源县水土流失概况 31
3.4.2工程区域水土流失现状 32
3.4.3水土保持现状 33
4水土流失预测 35
4.1 工程新增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35
4.2 预测内容和方法 36
4.3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面积 37
4.4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 38
4.5 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预测 38
4.6 弃土弃渣量统计 38
4.7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预测 39
4.7.1水土流失预测方法 39
4.7.2弃土(渣)流失量预测 43
4.7.3项目建设区可能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 43
4.7.4水土流失总量预测 44
4.8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44
4.9预测结果综合分析 46
4.9.1预测结果 46
4.9.2综合分析 47
5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48
5.1方案编制的原则与目标 48
5.1.1编制原则 48
5.1.2防治目标 49
5.2水土流失责任范围 50
5.3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及评价 52
5.3.1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设施的分析与评价 52
5.3.2需要补充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 53
5.3.3评价结论 54
5.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54
5.4.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54
5.4.2防治措施及总体布局 56
5.5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设计 57
5.5.1设计原则 57
5.5.2排矸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58
5.5.3场内外道路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70
5.5.4工业场地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72
5.5.5直接影响区水土保持措施 75
5.5.6施工期临时水土保持措施 75
5.5.7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76
5.5.8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及实施进度 77
6水土保持监测 81
6.1监测目的 81
6.2监测原则 82
6.3监测依据 82
6.4监测任务 83
6.5监测站点布设 83
6.5.1监测站点布设原则 83
6.5.2 监测站点布设 83
6.6监测时段及频率 84
6.7监测内容 84
6.8监测方法 84
6.9监测机构 86
6.10监测设备与仪器 86
6.11监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86
6.11.1资料整理 86
6.11.2监测数据分析 87
7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88
7.1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88
7.1.1编制原则 88
7.1.2编制依据 88
7.1.3编制方法 89
7.1.4基础单价与取费标准 90
7.2费用组成 91
7.2.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91
7.2.2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 92
7.2.3水土保持临时工程 92
7.2.4水土保持独立费用 92
7.2.5基本预备费 93
7.2.6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93
7.3总投资及其分年度安排 93
7.3.1总投资 93
7.3.2分年度投资 96
7.4效益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100
7.4.1分析依据 100
7.4.2分析原则 101
7.4.3生态效益分析 101
7.4.4社会效益分析……………………………..……….….104
8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105
8.1组织领导措施 105
8.2技术保障措施 106
8.3明确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渠道,保障资金来源 107
8.4监督保障措施 108
8.5加强竣工验收 109
9方案编制结论及建议 110
9.1方案编制结论 110
9.2建议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