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17895 5
2006-07-15

最早,心理学家Paul Slovic和sarah Lichtenstein发现了偏好逆转(preference revevsals)这一现象。他们设计赌局如下:
机会赌局(P-bet):有P的机会得到$X
有1—P的机会得到$X
金钱赌局($—bet):有q的机会得到$Y
有1—q的机会得到$Y
s.t. X>x;Y>y;p>q;Y>X;p,q∈(0,1).
按照冯·诺伊曼—摩根施坦因(Neumann-Morgenstern)不确定条件下的行为理论,也即主观预期效用理论(subjedflve expected utility,简称SEU),受试者会在各种赌局中选取概率意义等值较高的赌局。但根据Slovic和Lichetnstein的试验却发现:存在系统性地背离这一预测的现象,即“偏好逆转现象:受试者一方面选择机会赌局,另一方面却认为金钱赌局更有价值:这一现象存在的普通性在其后来及其学者的实验和实践中得到了确认和证实。

怎样理解呢?thank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7-15 11:41:00
我先来说一点吧,欢迎大家批评和补充:

实际上,人们是按照心理账户来管理快乐感和挫折感的,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综合得去最理性的考虑总体价值。这有计算能力(有限理性)的原因,也有本身作为感性人的原因。

就Slovic和Lichtenstein的那个例子,就证明了这种分开管理的方式有可能违背最初对偏好的基本假定。根据MWG的Microeconomics Theory的第一章的总结,对偏好的定义包含两个假定:1,Completeness (完整性-每两个元素都可比较)2,Transitivity(可传递性-a>b and b>c只能推出a>c)。而这里的preference reversals(你的原帖把reversal拼错了),指的就是通过这种分开管理的心里账户使得原先按照传统风险决策理论能够解释的偏好理论的前提出现了问题。尤其是针对第二点,是一个很好的反例。(比另一个经典的刷墙的例子还有说服力!)具体的传递过程有很多种情况,你可以自己想一想或是看些相关文献,要是实在想不通,可以在回帖中说明。

其实,再仔细想一想,不难发现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的那一套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账户的一种特殊状态,就如同经典力学的宏观低速前提一样,他们的前提是人们对每一个心里账户所赋权重均为1:1。当然,这是一种极为理想的状态。再回过头看Slovic和Lichtenstein的那两个账户,如果决策者对两个帐户的权重相同的话,那么,正好印证了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的推理结果,最终得到他的风险属性:风险厌恶者、风险中性抑或是风险喜好者。而行为经济学的贡献就在于指出了这种分析的理想化一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15 13:45:00

谢谢斑竹的详解!希望斑竹有更进一步的指点(比如材料等),十分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15 15:27:00
不过加里.贝克尔的书让人又产生了怀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22 16:13:00
Pararox 发表于 2006-7-15 11:41
我先来说一点吧,欢迎大家批评和补充:实际上,人们是按照心理账户来管理快乐感和挫折感的,并不是每个人都 ...
赞~英明神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5-13 09:12:01
受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