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144 8
2010-12-25
“广场协议”后,面对日元持续升值的压力,日本国内产业发生了潜移默化中发生了三点变化:

一是经济由出口主导型逐步转向内需主导型。为了削减日元升值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日本央行两年里连续5次下调利率,利率水平从5%降至2.5%;此“超低利率”坚持到1989年5月,长达27个月。长期官定低利率促使金融贷款大量增加,公共投资规模持续放大,经济增长景气再度令世界瞩目。同时,由于贸易条件改善,非制造业的单位工资和投资收益随同制造业一起出现了提高,刺激了金融、房地产、物流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较快发展。

二是制造业内部越来越强调质量、技术、创新等非价格竞争力因素的作用,在出口产口附加值较高的情况下,日本的汽车、电子、精密仪器等产品仍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日本开始扩大海外投资,比如,充分利用亚洲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把制造业转向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新兴经济体;更厉害的则是直接在出口对象国生产、销售产品,比如丰田、本田、日产三大日本汽公司就开始在美国设厂,以打破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壁垒限制。日本还利用日元升值,在海外大量购置资产和建立生产基地,更使日本海外纯资产迅速增加。具体到每个日本人,好处也非常明显,日元大幅升值后,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87年竟超过了美国。

三是制造业内部分化严重,第一类是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精密仪器等产业,这些产业在“广场协议”后发展强劲,但泡沫经济破裂后增长平稳;第二类是纺织、钢铁等产业受日元升值打压严重,“广场协议”后持续萎缩或在萎缩中波动下滑;第三类是化学、造纸、石油制品等产业,“广场协议”后一直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没有大起大伏;第四类则是电子设备等产业,无论日元怎样升值,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领头羊。

==============


石油危机和高油价,成就了日本的汽车工业。被当时的美国人成为玩具的以省油为特征的日本本田、丰田及尼桑等日本汽车逐渐占据了美国和欧洲市场,至今在美国市场拥有半壁江山。

==============


1955年之后的18年里,日本经济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高速发展,索尼、日立、东芝等一大批电子企业从模仿到创新,把产品行销到全球各个市场。在美国的扶持下,1985年,日本GDP超过1 3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1/3,出口总额42万亿日元左右,其中对美国出口额为568亿美元,贸易顺差高达312亿美元。同年,日本外汇储备也达到279亿美元。

观中国,
现在的状况也是差不多的,电子行业,机械行业将有更大的空间,但是出口上不能像日本那样的贬值以促进,相应的少了一点动力。


大家觉得这个历史对于现在有什么借鉴的意义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25 14:38:39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5 14:40:54
还有不小的差距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13:17:59
长得大对猪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钱赚多了又不知道怎么花,成了了个中国投资公司到美国去用三聚氰胺苏丹红的税收买经验。

人傻钱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7 12:47:59
有是有...可是,当今中国和日本很不一样,如今的中国是国富民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8 23:03:16
有一种说法是当年日本表面上亏的厉害,实际上得了好处,比如因为日元升值而购进大量的资源。而且日本的衰退也并不完全是由于日元升值,广场协议升值的国家不只日本一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