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255 3
2010-12-26
可能是受权威教育的影响,多数人总喜欢给经济学以许多的规定性。先给经济学研究范畴一种奇怪的约定然后给出一种自圆其说的结果。
我这个说法似乎与主题无关,但是这确是这一问题争论的来源。
    我看到论坛上面很多人讲“做分工”、“如何如何转型”这其实就是要求我国分工结构与现代工业国家相一致,
这和杨小凯讲的20世纪初,计划经济国家对西欧更发达的工业国家的分工结构的模仿是一回事,只不过我们现在所说的转型的“彼岸”是后现代的工业国家罢了。
    但实际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发达国家(我们所要模仿的)的产业结构,生产技术都是市场经济自身的产物。换句话说就是市场经济本身带来制度和产业的创新。这也是为什么纯粹靠模仿迅速增长起来的计划经济国家(苏东)在原有的产业结构所能带来技术进步,经济(效用)增长结束后,社会内部不能产生创新激励的原因。
   虽然也有**引导产业转型成功的例子(韩日),但是转型实际上是依靠市场主体的最优化决策导致的。
    似乎经济发展到今天只有用现代数学武装过的新制度经济学(如超边际分析、演化博弈理论)才能很好的用模型来刻画这个问题,经济学的人只有掌握了这些模型才能知道结构到底是怎么改变的。经济学家是不懂技术、不懂企业管理的!!!
第一个例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26 22:15:32
楼主 你把“管理”是不是仅仅定义为“管理公司的人”了,其实管理包含的范围很广,制度经济学就是管理方面的
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经济学家又不是企业家,懂管理干嘛?
经济学家都懂管理了,那还用企业家干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7 11:19:23
哪个谈管理了???就说了一句!
我仅仅是在说分工是内生的。说不懂管理只是说明经济学的分析技术不在这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7 11:35:19
一般认为分工源于比较优势,外生的比较优势会导致分工;但是即使没有外生的比较优势,分工照样会存在,而且分工还可以内生比较优势。具体分析,可参见杨小凯等人关于内生比较优势的分析! 1# 黄元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