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63 0
2010-12-28
关怀「怕死中等死」的景况

【联合晚报社论】2010.12.27 02:09 p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058246.shtml


生老病死,人生的哲学问题,现代社会常常只视为医学问题,有时不幸还成为法律问题。八十多岁自称「王老头」的一名老翁亲手杀死了久病的妻子,人间悲剧莫过于此。医疗技术精进加以高龄化社会到来,该用新的角度来思考生老病死的问题了。


不管动机如何其情可悯,「王老头」犯了谋杀罪。但责备他「如何忍心下手」也是说得轻松,此事的煎熬只在当事人心头。讥讽他们的儿子拿绿卡「留下两老在怕死中等死」,说的虽属事实,但台湾面临此一处境的可不是「王老头」一家人。人生走到病老之际,多少人能潇洒脱离「怕死中等死」的景况?


传统观念加上现代医学,都是祝人、也助人长寿,但终究「知其生不知其死」,面临死亡的课题一样艰难。台湾的殡葬业进步太多了,生死学却未必。多年前因王晓民事件而兴起过安乐死的讨论热潮,还是因争议太大而无共识。近年来医学界对医术的界限有新的体悟,也愿意正视「善终」的议题,例如台大医师黄胜坚、柯文哲等在连手为外科重症病房打造傲人的「救命」纪录之后,终于也转向于临终生命质量的关怀,包括推广预立医嘱和放弃无意义的插管急救等等。这些议题,需要社会上更多理性、更多勇气去面对,去打破禁忌和推广观念,也许能稍稍有益于减缓很多人「怕死中等死」的磨难。


而直到死亡来临前的老人和重症患者照护,当然也不能期待「养儿防老」解决。内政部长说要强化喘息照护,此事若能落实于福利制度,将造福不知多少家庭。两年前的行政院长刘兆玄曾说,**正在建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及照护服务输送系统,可望在2010年上路。这在当时引起各种褒贬和不乐观的预期,现在显然是要跳票了,但长期照护保险的观念绝对是正确而必要的,现在吴内阁是否打算接下这个承诺,去改进规画和逐步推动呢?


「在怕死中等死」,何其艰难却是人生很难避免的局面,「王老头」的悲剧提醒我们不要回避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