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2752 0
2011-01-07

连锁销售与消费资本化理论


连锁销售,无论外界对其是一种什么评价,是非法传销也好,是新生事物也好,是经济邪教也好,是利国利民也好,其实作为思考者、研究者都不必太在意,不必以情绪化态度来面对研究对象。
连锁销售是一个客观存在了11年的事物,至今已有数以百万的人在从事。我们不能不把它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等联系起来。
在广西连锁销售从事者中,普遍在阅读的一本书是《消费者也能成为资本家——消费资本化理论与应用》,并称这是连锁销售行业的指导理论——或许从这本书中我们能对连锁销售研究出些眉目。
那么,《消费者也能成为资本家——消费资本化理论与应用》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它和连锁销售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细细品读,这是一本确有理论创新的经济学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陈瑜。
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评价:“消费资本化开拓了经济科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经济科学的重大创新,对研究消费、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一名学者,陈瑜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寂寞的哲学,活跃的经济学》,认为经济学必须热闹,但他深深地为我国多年来经济学界没有理论创新与突破而忧虑。
在我国经济学界,可以称得上经济学家的有5000人。一些经济学家动不动就搬出西方经济学理论,搬出在美国、欧洲的经历夸夸其谈。用现成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来套我国活跃的现实。陈瑜对此颇不以为然。因为二三十年前,没有哪一位西方经济学家会预见到我国在其后创造出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因为在他们研究来,我国并不具备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上所列出的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完备的市场、私有产权以及有效的法治。然而我国却发生了奇迹。创建适合自己国家的经济学,这是陈瑜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陈瑜认为:再没有比我国更复杂的经济国情了。从中长期研究,我国经济潜在规模之大,连美国亦不能比;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语言文化、经济状况千差万别,这是排在世界经济前几名的国家所不能比拟的;我国的生产方式和所有制状况的复杂程度亦为世界之冠,既有19世纪的农业生产,也有现代化新经济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非现代经济学所能解释,也不符合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谁能正确解释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谁就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那么,我国的经济学界有没有一些足够分量的原创理论呢?
陈瑜来了。带着他的“消费资本化理论”涌现在我国的经济学界。
博主研究了陈瑜教授的书,感到“消费资本化理论”具有以下特点:
一、 它是在一个拥有十三亿消费者的国度中原创的理论;
二、 它是在一个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二三十年的国度中原创的理论;
三、 它是弥补了西方经济学关于资本只有货币资本一种形态(二十世纪后期增加了第二种形态知识资本)缺陷的新的经济学理论;
四、 它是改变原有经济学中利益单向分配格局、打破投资者与消费者界限从而达到不同利益主体共赢的新的经济学理论;
五、 它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穷人的经济学,是打破以往经济学被称为“富人理论”尴尬局面的新的经济学理论。
消费资本化理论的一个简单的阐释是:消费者在购买了企业的产品之后,企业应把消费者的消费视同是对该企业的投资,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该企业利润的一定比例返还给消费者。这意味着,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成为一个投资者。而消费,则质变为资本。
陈瑜教授就此曾说道:“我仔细回顾了市场经济发展中最近两百年的历史。在第一个一百年,货币资本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社会的统治力量掌握在货币资本所有者手中。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知识资本和信息开始使财富转移到知识资源掌握者手中。知识资本的出现让我对资本的形态产生了兴趣,我开始思考:还有没有第三种形态抑或第四种形态的资本存在?”
陈瑜教授写道:“随着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消费逐渐成为一种紧缺的资源,消费资本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最初,人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消费资本的存在。直到后来由于消费资本缺位引发了几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才最终使人们认识到消费资本的重大作用。即使如此、经济学家依然没有从资本的高度认识消费资本缺位给经济造成的巨大损失,而只认为是消费不足。
“到了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人类终于探索出了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人们发现了消费资本的存在。人们发现消费不仅决定货币资本能否实现其最终价值,而且是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资本动力的源泉。正是由于其在生产过程中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而成为一种新的资本形态。这一发现打破了人们长期以来认为货币资本是资本唯一形态的传统观念。
“消费资本的发现,也引发了人们对知识资本的重新思考。人们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由货币资本、知识资本和消费资本三种资本共同推动的,而不是单一的货币资本推动的。
“发现资本的三种形态,对于经济学的意义,不亚于发现元素周期表对化学的意义。在消费资本及其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人类社会必然会发生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将迎来一个全新的世界!”
对陈瑜教授的新理论,并不是谁都认可的。在它诞生的时候,迎接它的并不都是鲜花、掌声。还有一些不解与质疑,还有一些斥责与攻击。反对者认为,所谓消费资本化理论是一个挑战常识的神话。其实是不是挑战常识,需要细细阅读陈瑜教授的原文。
广西的连锁销售从事者们,凭着超出常人的敏感,认定消费资本化理论是自己所从事的连锁销售的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在2008年,广西北海连锁销售行业的几个成功者,在北海市委市**配合下,拍摄了一部电视片《幸福的港湾》。里面就提到了消费资本化理论。
一位连锁销售从事者对消费资本化理论与本行业的关系是这样解释的:
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是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不同角色。几百年来,消费者一直处在经济链的末端。消费者只是出钱的,并不享受利润。利润属于生产者和经营者。消费者拿出的钱补偿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成本,提供了他们的利润。支撑着整个社会的运转。
生产者位于经济链的前端,在成本之外可获得一定的利润。经营者则是传统经济链的中腹,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在传统的经济链中,得以充分发育甚至畸形发育的是中间环节——流通环节。流通环节除了增加需要消费者承担的商品的成本,多数情况下还享受了大部分的利润。仔细考察这样的经济链,是谁实际支撑着整个经济链的运行?是终端消费者!而消费者却并不享受整个经济链产生的利润。这难道是合理的、天经地义的吗?
在产品短缺时代,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掌控了流通环节的中间商们——经营者为自己争取到了最有利的地位。他们在增加消费者负担前提下,收回成本并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但产品相对过剩情况下,谁将成为市场经济的主宰者呢?那要研究谁是市场的主导力量——谁掌握着市场的话语权。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将决定生产以至销售的成败。这使得生产企业把消费者的消费视为投资具备了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性。
当消费者处在一盘散沙状态时,消费者的货币选票的投向对生产者以至经营者甄选的作用只是间接显现的。但消费者一旦认识到自己是经济运行的支撑者和主导力量,并且组织起来,他们的话语权将极大地增强。他们可能直接选择某生产企业或不选择某生产企业。他们的消费转变为投资就该是提到桌面上的事情了。当他们以消费组织和经营组织的双重身份与生产环节直接挂钩而跨过传统的畸形发育的流通环节时,订单式生产——这种直销以及其雏形连锁销售最重要的经济形态就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直销以及连锁销售这种消费者与经营者合而为一的经济组织,就是使消费得以资本化的一种很好的模式。
以往被中间流通环节攫取的利润,在这种新模式下,足以在提供生产者利润的同时,提供给消费者(其实他们还同时是经营者)相应的利润。说这个利润是从原来的流通环节节约出来的也未尝不可,直销与传统的店铺式商业的区别也就在这里。在这个意义上,消费可以成为资本。所有的直销与连锁销售从事者都可能成为资本家。在相当比例的市场上,直销、连锁销售都将成为传统销售的竞争对手。
消费者组织(当然不是以往意义上的单纯消费的组织)在从事直销或连锁销售中必然要组建人际网络。说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世纪,除了互联网,人际网络更是其重要内容。连锁销售网络的组建不是无序的,在诚信基础上规范好各个节点的权利与义务,建立明确的游戏规则——这就为消费资本化理论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良好的基础。
连锁销售是一种经营方式,它是新生的,动态的,发展的,可以把它称为消费经营组织。这种消费经营组织,已经有了符合以下原则的设计:1、生产者与消费经营组织双赢;2、内部公正公平。
对其制度的设计,其实无论是该组织,还是**监管部门,都有着充分的使其规范化、民意化、法制化的空间。
消费经营组织具有从生产企业获得利益(例如获得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产品或获取阶段性分红)的权利,先加入者具有从后加入者获取一定利益的权利。而我国九十年代的传销先加入者多是无限获取来自后加入者的利益,是一种金字塔模型。而连锁销售作为直销的雏形,每个从事者只能得到有限几代的利益,然后出局。这种等腰梯形模型与传销的金字塔是有着重大区别的。假如金字塔是天花病菌,等腰梯形就是去过毒的细菌。造成对社会危害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了。
过去消费者只是被动地掏钱,现在终于认识到自己可以组织起来选择生产者,可以改变传统的经济运转模式。消费者组织起来,消费就具备了资本的资格。消费资本是一种随着消费者的觉醒而获得资格的资本。
连锁销售从事者对消费资本化理论的解释可能偏重于直销和连锁销售本身,不知陈瑜教授对此持什么意见。
陈瑜曾解释道:“消费资本化理论意在构建一个共赢的社会。这个共赢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真正繁荣幸福的社会”。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有大部分成员陷于贫困悲惨状态的社会,决不能说是繁荣幸福的社会。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过:“我们思考经济学的问题不能脱离一点,那就是:我们怎么能够为人民创造更多的福利?这就是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所有的研究都不能脱离这个目的。”
连锁销售所描述的模式,是否有助于构建共赢的社会呢?假如连锁销售的所作所为不能构建这样的社会,不能实现为人民创造更多的福利,那么谁为消费者——老百姓设计一种好的模式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