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pson4321 发表于 2011-1-12 21:18 
我觉得你没有仔细看我的说明,甲午海战说明了,即使资本充足,没有合适的人去运用,结果也是悲剧的。日本这些后起国家的成功说明,即使缺乏资本,只有有出色的人才,国家仍然会成功。面包会有的,只要有人种粮食。
你老是用甲午战说来,那你到底是否知道中国是如何失败的?
根据有关资料:1891年夏,北洋舰队第二次访问日本时,北洋水师总兵刘步蟾即观察到,当时新添了松岛、严岛、桥立“三景舰”的日本海军火力已经超过北洋海军,他告知丁汝昌、李鸿章“北洋海军购买军舰、更新旧炮已刻不容缓”,因此,李鸿章立即向朝廷上了一份十万火急的奏折,指出:“……新式快放炮每六分钟时可放至六十出之多,其力可贯铁数寸,实为海上制胜利器……”由此可见,李鸿章、丁汝昌、刘步蟾等海军将领完全清楚战术火力决定海战胜负这一常识,而黄海海战的失败结局,也证明了他们的判断力非常准确,这也解释了李鸿章为什么在开战时不愿与日本舰队进行海上决战、只想做“猛虎在山之势”。
以1894年9月17日12点55分开战后一小时内双方实际参战军舰为基准,经过反复计算后发现:中日双方100毫米主战火炮的理论发射数据为,日军联合舰队为46242发,北洋舰队为2368发,双方的射速比是18.76︰1。显而易见,日方的军事火力几乎是中方的20倍。
当天的14点22分左右,北洋舰队的“广丙”和“平远”两舰赶到时,“超勇”、“扬威”两舰已经被击沉,以后一小时内双方火力射速的理论数据为:日方可发射46242颗炮弹,中方可发射4080颗炮弹,火力射速比是10.89︰1,日方的军事火力依然是中方的10倍有余。
就财富和金钱而言,中国甚至要远远超过日本。在既无现代制度支撑、又无贤明“人治”保障的情况下,清王朝选择了“反向操作”,硬是把原可用于国防建设的资金挪用于奢侈的皇室享乐,活生生地断送了北洋海军和近代中国的军事近代化。因此,从根本上讲,社会制度先进与否决定着军事现代化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