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涨指的是经济增长停滞伴随着通货膨胀出现,关于滞涨,经典的解释是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来解释,即不利的供给冲击,但解释更多地是针对上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禁运引起的大范围的滞涨。个人觉得,题目中问的是用哪几种经济理论来解释,并不限于每种理论就是一个模型,因此即使是在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下,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论来解释。
个人拙见,请高手指正:
首先注意到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差别,在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线,意味着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并不存在替代关系。因此,如果长期持续通货膨胀(尤其是通过超发货币的手段“制造”通货膨胀),则在短期内降低的失业率会慢慢升高,事业必然带来产出损失,这就出现了滞涨。注意,这里隐含了一个前提,即用来降低失业的货币扩张是“超发”的,即**使用了不当的政策工具来降低失业,只能治标而不治本。
其次,由考虑了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看出,通胀预期会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也就是说,预期变化也能引起滞涨。例如,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形成通胀预期,预期的形成可能来自**政策的宣布,或者国际环境的变化,如果接下来**政策走势不明朗(可以理解成不能有效降低这种预期),那么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也可能发生滞涨。
不利的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飞涨,或者其他某些原材料价格上升,另一个情况就是劳动力的供给冲击,你能想到一些情况:罢工、瘟疫、社会动乱等等。推动总供给曲线左移,形成滞涨。
汇率冲击,比方说,一国进出口贸易占GDP比重很大,但是进口和出口的商品不具互补性,即出口的不能替代进口的,如果此国货币急剧升值,带来的后果就是出口萎缩——经济停滞,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货膨胀,也会出现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