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6607 179
2011-01-12
对于资本主义来说,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可以通过“饥饿策略”,通过失业进行威胁,若不努力干活,那么就要面临失去经济来源的威胁。而对于企业家来说,却用了另外的标准,企业家要求**减税,辩解说,只有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他们才能有动力创新,有了更多的利润,才能积极地生产。他们将此当做“企业家精神”,增加税收会打击“企业家精神”。这么两套标准,就体现了,西方的经济学是为资本家的利益说话的。
有很多人将工人没有积极性归咎于公有制,认为私有制才能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原因是公有制经济是“无主经济”,缺乏激励。这样解释国企的低效和私企的高效,似乎有点道理,但实际是强盗逻辑。
假若工人拥有工厂,聘请了一个很刚愎自用的经理,这个经理的战略是高积累低消费,工人不能从中得到实惠,生活水平不能提高。那么应该怎么做?理所当然的是应该罢免这个经理,另外换上一个比较顾及工人利益的。但是,某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忽悠说,根源在于公有制,只要将工厂私有化,那么工人的积极性就可以提高。一位资本家接管了这家工厂,而工人丧失了对这家工厂的控制权和所有权。资本家怎么来提高工人积极性呢?很好办,工人的工资原本2000元,那么就降到1000元,谁若反对就解雇谁,取消对工人的一切福利,裁减工人,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进行“减员增效”。这样一来,工人的积极性提高了吗?当然提高了,工人不仅得到的更少,而且还能劳动得更多——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多么大的提高啊,但是工人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自己的一切。他们成为纯粹的雇佣奴隶,将自己的皮,让资本家来鞣。资本主义的一切罪恶,重新上演。回顾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历史,无非是工人由主人沦为奴隶的历史。工人真的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吗?只能由资本家逼迫着走吗?公有制真的没有活力吗?不是的,工人作为国家的主人,是能够发挥积极性的,但要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当他们在实际中知道,一分劳动一分收获时,他们就能够迸发出巨大的积极性。企业家的精神需要物质来激励,这体现了企业家是社会的主人。那么工人作为社会主人的社会主义,同样可以通过物质激励来维持工人的积极性,而绝非通过饥饿策略。过去的公有制的弊端就在于,工人劳动了,但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怎么会有积极性?
这里仍然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经济建设是为了谁建设?但改革开放的历史中,没有明确这个根本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2 21:22:24
楼主的论点很精辟,而论据同样深刻揭露了本质。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经济建设、我们的改革开放,到底是为了谁?
我们为了开放而开放、为了改革而改革,却将最根本的目的丢在一边,或者是高层刻意去隐藏了这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民富国富。**的口号包括两者,而真正的政策、行为却止于国富,一部分人富,而没有落实到民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 21:22:46
确实是这样的,工人更努力的工作,就是为了得到更多。可是,得到的和付出的努力却并不成比,时常还有反差: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古来有之,现在的公有制社会背景下,却还是逃脱不了这样的本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 21:33:09
我认为,到底有没有分给工人那是资本家的问题而不是制度的问题
这个应当归属道德范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 21:34:09
郞咸平不是说过中国现在上演的一幕,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都有过,只不过现在经济思想史已经没有人学了,都去学金融了,坐着就来暴利,当然好!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银行是暴利行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 22:16:18
公有制下 工人肯定没有积极性...这还用说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