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105
【原刊页号】12~17
【英文标题】An Estimation of the Land Finance Scale in China
【标题注释】基金编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ZD0022)。
【文章日期】2010-2-17
【作 者】李尚蒲/罗必良
【作者简介】李尚蒲,女,湖北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制度经济学,广州 510642;
罗必良,男,湖北监利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制度经济学,广州 510642
【内容提要】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划分三类土地财政收入。通过比较各类土地财政的增长结构,分析土地财政超常规增长的原因。全国和省级数据显示:Ⅰ类土地财政衡量与土地相关的税收收入,规模相对较小,占财政收入比重稳定;Ⅱ类、Ⅲ类土地财政是Ⅰ类基础上加入土地非税收入,其中Ⅲ类比Ⅱ类增加了土地抵押收入;Ⅱ类土地财政增长受到政策影响较大;Ⅲ类土地财政中,各地抵押收入的膨胀,体现了土地资产属性,也反映出潜在的金融风险。通过对比土地财政的增长结构,验证了地方**偏好具有自主性的财政收入。
【关 键 词】土地财政/出让金/抵押收入/财政自主
【正 文】
【参考文献】
[1]唐在富.中国土地制度创新与土地财税体制重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王美涵.我国财政收入体制特征和改革路径[J].财经论丛,2007(5):24-30.
[3]刘寒波,李晶,姚兴伍.税收、非税收入与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08(9):16-17.
[4]刘红梅,张志斌,王克强.我国土地财政收入研究综述[J].开发研究,2008(1):141-144.
[5]岳桂宁,滕莉莉,王春花.我国地方**“土地财政”问题研究[J].开放导报,2009(3):47-52.
[6]吴灿燕,陈多长.浙江省土地财政问题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9(3):34-40.
[7]楼继伟,王水林.中国公共财政:推动改革增长和构建和谐社会[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8]高聚辉,伍春来.分税制、土地财政与土地新政[J].中国发展观察,2006(11):25-27.
[9]宋小宁,杨治国.农地征用、财政分权与制造业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102-106.
[10]张恒龙,陈宪.财政竞争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以中国的招商引资竞争为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6):57-64.
[11]中国土地政策改革课题组.中国土地政策改革:一个整体性行动框架[J].改革,2006(2):5-18.
[12]陈国富,卿志琼.财政幻觉下的中国土地财政—一个法经济学视角[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69-78.
[13]王军.“土地财政”的动力结构[J].瞭望,2005(37):26-27.
[14]王晓阳.重新审视土地出让金改革—一个国有产权和公共财政的框架[J].当代财经,2007(2):34-38.
[15]王美涵.土地出让金的财政学分析[J].财政研究,2005(4):37-39.
[16]张清勇.纵向财政竞争、讨价还价与中央——地方的土地收入分成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收入的考察[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9(1):107-127.
[17]蒋省三,刘守英,李青.土地制度改革与国民经济成长[J].管理世界,2007(9):1-9.
[18]陶然,袁飞,曹广忠.区域竞争、土地出让与地方财政效应:基于1999-2003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7(10):14-26.
[19]陈志勇,陈莉莉.楼市危机与“土地财政”的转型[J].当代财经,2009(3):36-39.
[20]刘守英、蒋省三.“土地融资与财政和金融风险——来自东部一个发达地区的个案[J].中国土地科学,2005(5):3-9.
[21]安徽省财政厅课题组.公共财政视角的土地出让金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6(94):25-31.
[22]曲福田,陈江龙,陈雯.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5(2):231-241.
[23]黄君洁.中国财政分权的现实问题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97-104.
[24]罗必良.农地新政与国民经济运行格局的重构[J].学术研究,2008(12):59-68.
[25]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课题组》.城市化背景下土地产权的实施和保护[J].管理世界,2007(12):31-47.
[26]郭艳茹.中央与地方财政竞争下的土地问题:基于经济学文献的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136(2):59-64.
[27]陶然,刘明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地方**开支及财政自主[J].世界经济文汇,2007(2):1-20.
[28]周飞舟.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6(6):1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