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1701 4
2011-01-15
前几天各位还在歇假的时候,我们的温总理在德国会晤了默克尔。德国《每日新闻》是这样报道的,默克尔声称支持欧盟在2016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回报,温总理也称中国将会为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投资和竞争环境。对中国的出口却上升了7%。中德双边贸易额1 057亿美元,相当于中欧贸易的四分之一。就拿纺织行业来说,全世界的纺织业几乎都在中国,但我们中国的纺织机械是从哪来的?我告诉你,几乎完全来自德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国服装品牌,什么利郎、杉杉、雅戈尔等等,它们的机器设备很多都是来自德国。即使在2009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纺织机械也达6.28亿欧元,是第二大市场印度的4倍。还有制鞋行业,中国是鞋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之后,我们56%的企业濒临亏损;而德国 作为制鞋与制革设备的最大出口国家,在欧元贬值后出口大幅度增加。   这就是德国,这才是真实的德国,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 最新视颇史上最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汇率大战硝烟再起 ★★★★★★★★★★★★★★★极视东方好书榜★★★★★★★★★★★★★★★  1、《经济学的真相:13个严重的经济学谬误》(《经济学的真相》系列之一。为什么会失业?房价高为哪般?教育公平吗?谁推高了物价?这本书彻底改变你对经济现象的传统认知)  2、《杜老师的创新》(入选国家原创力动漫扶持计划。完美继续《杜老师的一天》和《杜老师的无知》的无敌销售神话。)  3、《华尔街阴谋》(首度披露9.11幕后真相的小说,生还者的第一次亲笔讲述。原来是华尔街雇佣了本拉登????下一个大泡沫是什么?)  4、《5小时熟知金融常识》(《图文并茂学投资》系列之一,最好玩的金融学,5小时就可初登金融殿堂。无论15岁还是75岁,你都必须知道的有钱人的秘密。《日本的反省》作者野口悠纪雄权威推荐)  5、《石油战》(畅销书作家黑木亮最新财经小说。石油阴谋何时终结?陈久霖饮恨,中航油为何败走狮城?美军撤离伊拉克,谁才是这场能源战争的最后赢家?)  
  前几天各位还在歇假的时候,我们的温总理在德国会晤了默克尔。德国《每日新闻》是这样报道的,默克尔声称支持欧盟在2016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回报,温总理也称中国将会为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投资和竞争环境。   各位以为德国人这回讲理了吗?我在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早就说过,德国人不讲理。今天我在这里再特别补充几句,我们千万要注意,德国可是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这个对手之可怕,我们根本还远没有看到。(下文摘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2010年7月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带着她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我发现我们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的媒体对默克尔的评价简直好得不得了。默克尔来中国都说了些什么?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对自己能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兴”;“大单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报道了一个不知源头的演讲,说默克尔2010年早些时候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了解其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完全是胡乱煽情。   各位,真的是这样简单吗?你们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默克尔就对我们这么客气?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仅仅投资是满足不了德国企业的胃口的,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采购市场,现在也已经被他们彻底盯上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中央与地方**的采购金额,一般都占到GDP的10%~15%。具体到我国,2009年底,我们的**采购占GDP的比例只有2%。如果扩大到10%,那至少是5 000亿美元。这么肥的一块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呢?为了拿到这块市场,德国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透过媒体、透过跟随**访问的形式,向我们的高层频频施压。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些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能!他们聪明得很,因为他们也计算过,如果中国加入**采购协议,中国也能享有其他**采购协议成员的对等的**采购准入。这个市场在2008年的规模大概在1.6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的市场来自美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中国是愿意保护国内的**采购市场呢,还是更愿意让中国企业进入另一个1.6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来讲,德国生产的汽车,奔驰、宝马、奥迪,哪个市场的潜力最大?肯定是中国。戴姆勒-奔驰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过去4年竟然增长了280%。看一下“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就能发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里面,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正式进入了我们的中央**公务车的采购清单。   好了,德国想要的投资、想要的**采购协议都到手了,那么作为交换,我们总应该得到点儿什么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想要的是什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我们中国动不动就被美国、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起诉。什么是反倾销?就是如果你在德国卖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你把你的产品的定价定得很低,有时定价甚至比成本还低的话,那么德国就可以起诉你,他们可以惩罚性地征收高比例关税。倾销的关键就看成本和售价的差价,但是成本又是怎么决定呢?德国
  各位以为德国人这回讲理了吗?我在新书对中国的出口却上升了7%。中德双边贸易额1 057亿美元,相当于中欧贸易的四分之一。就拿纺织行业来说,全世界的纺织业几乎都在中国,但我们中国的纺织机械是从哪来的?我告诉你,几乎完全来自德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国服装品牌,什么利郎、杉杉、雅戈尔等等,它们的机器设备很多都是来自德国。即使在2009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纺织机械也达6.28亿欧元,是第二大市场印度的4倍。还有制鞋行业,中国是鞋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之后,我们56%的企业濒临亏损;而德国 作为制鞋与制革设备的最大出口国家,在欧元贬值后出口大幅度增加。   这就是德国,这才是真实的德国,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 最新视颇史上最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汇率大战硝烟再起 ★★★★★★★★★★★★★★★极视东方好书榜★★★★★★★★★★★★★★★  1、《经济学的真相:13个严重的经济学谬误》(《经济学的真相》系列之一。为什么会失业?房价高为哪般?教育公平吗?谁推高了物价?这本书彻底改变你对经济现象的传统认知)  2、《杜老师的创新》(入选国家原创力动漫扶持计划。完美继续《杜老师的一天》和《杜老师的无知》的无敌销售神话。)  3、《华尔街阴谋》(首度披露9.11幕后真相的小说,生还者的第一次亲笔讲述。原来是华尔街雇佣了本拉登????下一个大泡沫是什么?)  4、《5小时熟知金融常识》(《图文并茂学投资》系列之一,最好玩的金融学,5小时就可初登金融殿堂。无论15岁还是75岁,你都必须知道的有钱人的秘密。《日本的反省》作者野口悠纪雄权威推荐)  5、《石油战》(畅销书作家黑木亮最新财经小说。石油阴谋何时终结?陈久霖饮恨,中航油为何败走狮城?美军撤离伊拉克,谁才是这场能源战争的最后赢家?)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早就说过,德国人不讲理。今天我在这里再特别补充几句,我们千万要注意,德国可是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这个对手之可怕,我们根本还远没有看到。(下文摘自会说因为中国不是市场经济,所以你们市场的人才、生产资料就不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作的,因此成本不真实,价格也不能反映市场需求。怎么办?那就找一个第三国或者说是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比如印度、巴西。他们甚至可以找毫不相关的发达国家的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你说这不合理也没用的,谁叫你不是市场经济呢?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我国彩电的生产成本。要知道,当时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但人家才不管你这些理由呢,人家就以新加坡的数据为依据,就给你扣上“低价倾销”的帽子了,你能怎么办?   如果你就喜欢看国内报纸的话,你肯定觉得我们在2010年7月默克尔来访的这一回就已经赢了。   各位,这么好用的贸易战工具,德国人怎么会轻易让给我们呢?我们真是太天真了。“中德两国2010年7月16日发表联合公报《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将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德国表明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你看《第一财经日报》的标题是“德国首次提出支持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还有《证券日报》说“德国敦促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那么实际的情况呢?如果各位去看德国联邦**的新闻通告,就会发现德国非但没有承认,反而是坚决反对承认。我们看下德新社的报道,看看德国总理默克尔怎么说的?她说,目前对欧盟而言仍没有可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同我们温总理会晤后,有媒体就问默克尔中国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经济地位。她的回答是什么?她说:“我相信,我们还没有到达这一步,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还有待澄清,我们必须能够确信,不发生歧视现象。”不过默克尔口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可不是一般的问题。她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德国必须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不能用市场换技术。此外,市场准入她指的是准许德国人进入中国的**采购清单,以及允许德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自主创新领域。也就是说,他们要的,我们都给了,但是我们要的,他们现在还给不了。真正是欺人太甚!   但是我们却激动得不得了。德国外交部网站是提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四种语言服务的,而中德之间的这份“重要”公报却只有德语版本。而德新社的报道更是非常随意,非常的轻描淡写,只是说在一份联合公报中双方称“德国将为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继续做出积极努力。中国将就这一问题同欧盟继续展开频繁对话”。这显然只是一个外交辞令,德国根本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但是我们中文版的公报里对应的说法是什么呢?说“德方将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将与欧盟就此继续对话”。我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我们的翻译搞错了呢,还是在有意误导群众?   问题是对话并不等于承认,也不等于有任何承诺。因此,德新社的说法是,默克尔说,如果中国对此采取相应措施,她将为达成“公平、目标明确的谈判”而做出努力。但是,从德国企业巴斯夫的架势来看,你觉得他们真正给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话,又要收取多少额外的买路钱呢?就算是德国给了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们得到的实惠也比不上德国得到的实惠。各位不要忘了,德国在2009年以前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英国《金融时报》就报道说,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地区的需求依然疲软的背景下,德国制造商认为,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不断加速的复苏,是由中国推动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德国2009年出口虽然下降了18%,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对中国的出口却上升了7%。中德双边贸易额1 057亿美元,相当于中欧贸易的四分之一。就拿纺织行业来说,全世界的纺织业几乎都在中国,但我们中国的纺织机械是从哪来的?我告诉你,几乎完全来自德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国服装品牌,什么利郎、杉杉、雅戈尔等等,它们的机器设备很多都是来自德国。即使在2009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纺织机械也达6.28亿欧元,是第二大市场印度的4倍。还有制鞋行业,中国是鞋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之后,我们56%的企业濒临亏损;而德国 作为制鞋与制革设备的最大出口国家,在欧元贬值后出口大幅度增加。   这就是德国,这才是真实的德国,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 最新视颇史上最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汇率大战硝烟再起 ★★★★★★★★★★★★★★★极视东方好书榜★★★★★★★★★★★★★★★  1、《经济学的真相:13个严重的经济学谬误》(《经济学的真相》系列之一。为什么会失业?房价高为哪般?教育公平吗?谁推高了物价?这本书彻底改变你对经济现象的传统认知)  2、《杜老师的创新》(入选国家原创力动漫扶持计划。完美继续《杜老师的一天》和《杜老师的无知》的无敌销售神话。)  3、《华尔街阴谋》(首度披露9.11幕后真相的小说,生还者的第一次亲笔讲述。原来是华尔街雇佣了本拉登????下一个大泡沫是什么?)  4、《5小时熟知金融常识》(《图文并茂学投资》系列之一,最好玩的金融学,5小时就可初登金融殿堂。无论15岁还是75岁,你都必须知道的有钱人的秘密。《日本的反省》作者野口悠纪雄权威推荐)  5、《石油战》(畅销书作家黑木亮最新财经小说。石油阴谋何时终结?陈久霖饮恨,中航油为何败走狮城?美军撤离伊拉克,谁才是这场能源战争的最后赢家?)



会说因为中国不是市场经济,所以你们市场的人才、生产资料就不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作的,因此成本不真实,价格也不能反映市场需求。怎么办?那就找一个第三国或者说是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比如印度、巴西。他们甚至可以找毫不相关的发达国家的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你说这不合理也没用的,谁叫你不是市场经济呢?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我国彩电的生产成本。要知道,当时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但人家才不管你这些理由呢,人家就以新加坡的数据为依据,就给你扣上“低价倾销”的帽子了,你能怎么办?   如果你就喜欢看国内报纸的话,你肯定觉得我们在2010年7月默克尔来访的这一回就已经赢了。   各位,这么好用的贸易战工具,德国人怎么会轻易让给我们呢?我们真是太天真了。“中德两国2010年7月16日发表联合公报《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将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德国表明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你看《第一财经日报》的标题是“德国首次提出支持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还有《证券日报》说“德国敦促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那么实际的情况呢?如果各位去看德国联邦**的新闻通告,就会发现德国非但没有承认,反而是坚决反对承认。我们看下德新社的报道,看看德国总理默克尔怎么说的?她说,目前对欧盟而言仍没有可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同我们温总理会晤后,有媒体就问默克尔中国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经济地位。她的回答是什么?她说:“我相信,我们还没有到达这一步,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还有待澄清,我们必须能够确信,不发生歧视现象。”不过默克尔口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可不是一般的问题。她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德国必须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不能用市场换技术。此外,市场准入她指的是准许德国人进入中国的**采购清单,以及允许德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自主创新领域。也就是说,他们要的,我们都给了,但是我们要的,他们现在还给不了。真正是欺人太甚!   但是我们却激动得不得了。德国外交部网站是提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四种语言服务的,而中德之间的这份“重要”公报却只有德语版本。而德新社的报道更是非常随意,非常的轻描淡写,只是说在一份联合公报中双方称“德国将为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继续做出积极努力。中国将就这一问题同欧盟继续展开频繁对话”。这显然只是一个外交辞令,德国根本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但是我们中文版的公报里对应的说法是什么呢?说“德方将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将与欧盟就此继续对话”。我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我们的翻译搞错了呢,还是在有意误导群众?   问题是对话并不等于承认,也不等于有任何承诺。因此,德新社的说法是,默克尔说,如果中国对此采取相应措施,她将为达成“公平、目标明确的谈判”而做出努力。但是,从德国企业巴斯夫的架势来看,你觉得他们真正给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话,又要收取多少额外的买路钱呢?就算是德国给了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们得到的实惠也比不上德国得到的实惠。各位不要忘了,德国在2009年以前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英国《金融时报》就报道说,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地区的需求依然疲软的背景下,德国制造商认为,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不断加速的复苏,是由中国推动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德国2009年出口虽然下降了18%,但   2010   前几天各位还在歇假的时候,我们的温总理在德国会晤了默克尔。德国《每日新闻》是这样报道的,默克尔声称支持欧盟在2016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回报,温总理也称中国将会为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投资和竞争环境。   各位以为德国人这回讲理了吗?我在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早就说过,德国人不讲理。今天我在这里再特别补充几句,我们千万要注意,德国可是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这个对手之可怕,我们根本还远没有看到。(下文摘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2010年7月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带着她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我发现我们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的媒体对默克尔的评价简直好得不得了。默克尔来中国都说了些什么?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对自己能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兴”;“大单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报道了一个不知源头的演讲,说默克尔2010年早些时候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了解其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完全是胡乱煽情。   各位,真的是这样简单吗?你们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默克尔就对我们这么客气?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仅仅投资是满足不了德国企业的胃口的,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采购市场,现在也已经被他们彻底盯上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中央与地方**的采购金额,一般都占到GDP的10%~15%。具体到我国,2009年底,我们的**采购占GDP的比例只有2%。如果扩大到10%,那至少是5 000亿美元。这么肥的一块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呢?为了拿到这块市场,德国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透过媒体、透过跟随**访问的形式,向我们的高层频频施压。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些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能!他们聪明得很,因为他们也计算过,如果中国加入**采购协议,中国也能享有其他**采购协议成员的对等的**采购准入。这个市场在2008年的规模大概在1.6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的市场来自美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中国是愿意保护国内的**采购市场呢,还是更愿意让中国企业进入另一个1.6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来讲,德国生产的汽车,奔驰、宝马、奥迪,哪个市场的潜力最大?肯定是中国。戴姆勒-奔驰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过去4年竟然增长了280%。看一下“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就能发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里面,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正式进入了我们的中央**公务车的采购清单。   好了,德国想要的投资、想要的**采购协议都到手了,那么作为交换,我们总应该得到点儿什么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想要的是什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我们中国动不动就被美国、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起诉。什么是反倾销?就是如果你在德国卖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你把你的产品的定价定得很低,有时定价甚至比成本还低的话,那么德国就可以起诉你,他们可以惩罚性地征收高比例关税。倾销的关键就看成本和售价的差价,但是成本又是怎么决定呢?德国7月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带着她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我发现我们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的媒体对默克尔的评价简直好得不得了。默克尔来中国都说了些什么?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对自己能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兴”;“大单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报道了一个不知源头的演讲,说默克尔2010   前几天各位还在歇假的时候,我们的温总理在德国会晤了默克尔。德国《每日新闻》是这样报道的,默克尔声称支持欧盟在2016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回报,温总理也称中国将会为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投资和竞争环境。   各位以为德国人这回讲理了吗?我在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早就说过,德国人不讲理。今天我在这里再特别补充几句,我们千万要注意,德国可是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这个对手之可怕,我们根本还远没有看到。(下文摘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2010年7月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带着她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我发现我们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的媒体对默克尔的评价简直好得不得了。默克尔来中国都说了些什么?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对自己能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兴”;“大单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报道了一个不知源头的演讲,说默克尔2010年早些时候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了解其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完全是胡乱煽情。   各位,真的是这样简单吗?你们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默克尔就对我们这么客气?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仅仅投资是满足不了德国企业的胃口的,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采购市场,现在也已经被他们彻底盯上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中央与地方**的采购金额,一般都占到GDP的10%~15%。具体到我国,2009年底,我们的**采购占GDP的比例只有2%。如果扩大到10%,那至少是5 000亿美元。这么肥的一块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呢?为了拿到这块市场,德国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透过媒体、透过跟随**访问的形式,向我们的高层频频施压。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些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能!他们聪明得很,因为他们也计算过,如果中国加入**采购协议,中国也能享有其他**采购协议成员的对等的**采购准入。这个市场在2008年的规模大概在1.6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的市场来自美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中国是愿意保护国内的**采购市场呢,还是更愿意让中国企业进入另一个1.6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来讲,德国生产的汽车,奔驰、宝马、奥迪,哪个市场的潜力最大?肯定是中国。戴姆勒-奔驰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过去4年竟然增长了280%。看一下“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就能发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里面,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正式进入了我们的中央**公务车的采购清单。   好了,德国想要的投资、想要的**采购协议都到手了,那么作为交换,我们总应该得到点儿什么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想要的是什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我们中国动不动就被美国、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起诉。什么是反倾销?就是如果你在德国卖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你把你的产品的定价定得很低,有时定价甚至比成本还低的话,那么德国就可以起诉你,他们可以惩罚性地征收高比例关税。倾销的关键就看成本和售价的差价,但是成本又是怎么决定呢?德国年早些时候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了解其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完全是胡乱煽情。

对中国的出口却上升了7%。中德双边贸易额1 057亿美元,相当于中欧贸易的四分之一。就拿纺织行业来说,全世界的纺织业几乎都在中国,但我们中国的纺织机械是从哪来的?我告诉你,几乎完全来自德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国服装品牌,什么利郎、杉杉、雅戈尔等等,它们的机器设备很多都是来自德国。即使在2009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纺织机械也达6.28亿欧元,是第二大市场印度的4倍。还有制鞋行业,中国是鞋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之后,我们56%的企业濒临亏损;而德国 作为制鞋与制革设备的最大出口国家,在欧元贬值后出口大幅度增加。   这就是德国,这才是真实的德国,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 最新视颇史上最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汇率大战硝烟再起 ★★★★★★★★★★★★★★★极视东方好书榜★★★★★★★★★★★★★★★  1、《经济学的真相:13个严重的经济学谬误》(《经济学的真相》系列之一。为什么会失业?房价高为哪般?教育公平吗?谁推高了物价?这本书彻底改变你对经济现象的传统认知)  2、《杜老师的创新》(入选国家原创力动漫扶持计划。完美继续《杜老师的一天》和《杜老师的无知》的无敌销售神话。)  3、《华尔街阴谋》(首度披露9.11幕后真相的小说,生还者的第一次亲笔讲述。原来是华尔街雇佣了本拉登????下一个大泡沫是什么?)  4、《5小时熟知金融常识》(《图文并茂学投资》系列之一,最好玩的金融学,5小时就可初登金融殿堂。无论15岁还是75岁,你都必须知道的有钱人的秘密。《日本的反省》作者野口悠纪雄权威推荐)  5、《石油战》(畅销书作家黑木亮最新财经小说。石油阴谋何时终结?陈久霖饮恨,中航油为何败走狮城?美军撤离伊拉克,谁才是这场能源战争的最后赢家?)  
  前几天各位还在歇假的时候,我们的温总理在德国会晤了默克尔。德国《每日新闻》是这样报道的,默克尔声称支持欧盟在2016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回报,温总理也称中国将会为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投资和竞争环境。   各位以为德国人这回讲理了吗?我在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早就说过,德国人不讲理。今天我在这里再特别补充几句,我们千万要注意,德国可是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这个对手之可怕,我们根本还远没有看到。(下文摘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2010年7月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带着她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我发现我们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的媒体对默克尔的评价简直好得不得了。默克尔来中国都说了些什么?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对自己能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兴”;“大单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报道了一个不知源头的演讲,说默克尔2010年早些时候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了解其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完全是胡乱煽情。   各位,真的是这样简单吗?你们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默克尔就对我们这么客气?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仅仅投资是满足不了德国企业的胃口的,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采购市场,现在也已经被他们彻底盯上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中央与地方**的采购金额,一般都占到GDP的10%~15%。具体到我国,2009年底,我们的**采购占GDP的比例只有2%。如果扩大到10%,那至少是5 000亿美元。这么肥的一块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呢?为了拿到这块市场,德国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透过媒体、透过跟随**访问的形式,向我们的高层频频施压。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些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能!他们聪明得很,因为他们也计算过,如果中国加入**采购协议,中国也能享有其他**采购协议成员的对等的**采购准入。这个市场在2008年的规模大概在1.6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的市场来自美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中国是愿意保护国内的**采购市场呢,还是更愿意让中国企业进入另一个1.6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来讲,德国生产的汽车,奔驰、宝马、奥迪,哪个市场的潜力最大?肯定是中国。戴姆勒-奔驰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过去4年竟然增长了280%。看一下“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就能发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里面,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正式进入了我们的中央**公务车的采购清单。   好了,德国想要的投资、想要的**采购协议都到手了,那么作为交换,我们总应该得到点儿什么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想要的是什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我们中国动不动就被美国、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起诉。什么是反倾销?就是如果你在德国卖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你把你的产品的定价定得很低,有时定价甚至比成本还低的话,那么德国就可以起诉你,他们可以惩罚性地征收高比例关税。倾销的关键就看成本和售价的差价,但是成本又是怎么决定呢?德国   各位,真的是这样简单吗?你们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默克尔就对我们这么客气?



  前几天各位还在歇假的时候,我们的温总理在德国会晤了默克尔。德国《每日新闻》是这样报道的,默克尔声称支持欧盟在2016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回报,温总理也称中国将会为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投资和竞争环境。   各位以为德国人这回讲理了吗?我在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早就说过,德国人不讲理。今天我在这里再特别补充几句,我们千万要注意,德国可是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这个对手之可怕,我们根本还远没有看到。(下文摘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2010年7月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带着她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我发现我们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的媒体对默克尔的评价简直好得不得了。默克尔来中国都说了些什么?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对自己能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兴”;“大单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报道了一个不知源头的演讲,说默克尔2010年早些时候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了解其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完全是胡乱煽情。   各位,真的是这样简单吗?你们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默克尔就对我们这么客气?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仅仅投资是满足不了德国企业的胃口的,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采购市场,现在也已经被他们彻底盯上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中央与地方**的采购金额,一般都占到GDP的10%~15%。具体到我国,2009年底,我们的**采购占GDP的比例只有2%。如果扩大到10%,那至少是5 000亿美元。这么肥的一块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呢?为了拿到这块市场,德国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透过媒体、透过跟随**访问的形式,向我们的高层频频施压。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些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能!他们聪明得很,因为他们也计算过,如果中国加入**采购协议,中国也能享有其他**采购协议成员的对等的**采购准入。这个市场在2008年的规模大概在1.6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的市场来自美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中国是愿意保护国内的**采购市场呢,还是更愿意让中国企业进入另一个1.6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来讲,德国生产的汽车,奔驰、宝马、奥迪,哪个市场的潜力最大?肯定是中国。戴姆勒-奔驰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过去4年竟然增长了280%。看一下“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就能发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里面,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正式进入了我们的中央**公务车的采购清单。   好了,德国想要的投资、想要的**采购协议都到手了,那么作为交换,我们总应该得到点儿什么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想要的是什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我们中国动不动就被美国、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起诉。什么是反倾销?就是如果你在德国卖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你把你的产品的定价定得很低,有时定价甚至比成本还低的话,那么德国就可以起诉你,他们可以惩罚性地征收高比例关税。倾销的关键就看成本和售价的差价,但是成本又是怎么决定呢?德国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仅仅投资是满足不了德国企业的胃口的,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采购市场,现在也已经被他们彻底盯上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中央与地方**的采购金额,一般都占到GDP对中国的出口却上升了7%。中德双边贸易额1 057亿美元,相当于中欧贸易的四分之一。就拿纺织行业来说,全世界的纺织业几乎都在中国,但我们中国的纺织机械是从哪来的?我告诉你,几乎完全来自德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国服装品牌,什么利郎、杉杉、雅戈尔等等,它们的机器设备很多都是来自德国。即使在2009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纺织机械也达6.28亿欧元,是第二大市场印度的4倍。还有制鞋行业,中国是鞋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之后,我们56%的企业濒临亏损;而德国 作为制鞋与制革设备的最大出口国家,在欧元贬值后出口大幅度增加。   这就是德国,这才是真实的德国,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 最新视颇史上最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汇率大战硝烟再起 ★★★★★★★★★★★★★★★极视东方好书榜★★★★★★★★★★★★★★★  1、《经济学的真相:13个严重的经济学谬误》(《经济学的真相》系列之一。为什么会失业?房价高为哪般?教育公平吗?谁推高了物价?这本书彻底改变你对经济现象的传统认知)  2、《杜老师的创新》(入选国家原创力动漫扶持计划。完美继续《杜老师的一天》和《杜老师的无知》的无敌销售神话。)  3、《华尔街阴谋》(首度披露9.11幕后真相的小说,生还者的第一次亲笔讲述。原来是华尔街雇佣了本拉登????下一个大泡沫是什么?)  4、《5小时熟知金融常识》(《图文并茂学投资》系列之一,最好玩的金融学,5小时就可初登金融殿堂。无论15岁还是75岁,你都必须知道的有钱人的秘密。《日本的反省》作者野口悠纪雄权威推荐)  5、《石油战》(畅销书作家黑木亮最新财经小说。石油阴谋何时终结?陈久霖饮恨,中航油为何败走狮城?美军撤离伊拉克,谁才是这场能源战争的最后赢家?)10%~15%。具体到我国,2009
年底,我们的**采购占GDP的比例只有   前几天各位还在歇假的时候,我们的温总理在德国会晤了默克尔。德国《每日新闻》是这样报道的,默克尔声称支持欧盟在2016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回报,温总理也称中国将会为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投资和竞争环境。   各位以为德国人这回讲理了吗?我在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早就说过,德国人不讲理。今天我在这里再特别补充几句,我们千万要注意,德国可是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这个对手之可怕,我们根本还远没有看到。(下文摘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2010年7月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带着她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我发现我们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的媒体对默克尔的评价简直好得不得了。默克尔来中国都说了些什么?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对自己能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兴”;“大单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报道了一个不知源头的演讲,说默克尔2010年早些时候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了解其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完全是胡乱煽情。   各位,真的是这样简单吗?你们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默克尔就对我们这么客气?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仅仅投资是满足不了德国企业的胃口的,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采购市场,现在也已经被他们彻底盯上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中央与地方**的采购金额,一般都占到GDP的10%~15%。具体到我国,2009年底,我们的**采购占GDP的比例只有2%。如果扩大到10%,那至少是5 000亿美元。这么肥的一块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呢?为了拿到这块市场,德国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透过媒体、透过跟随**访问的形式,向我们的高层频频施压。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些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能!他们聪明得很,因为他们也计算过,如果中国加入**采购协议,中国也能享有其他**采购协议成员的对等的**采购准入。这个市场在2008年的规模大概在1.6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的市场来自美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中国是愿意保护国内的**采购市场呢,还是更愿意让中国企业进入另一个1.6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来讲,德国生产的汽车,奔驰、宝马、奥迪,哪个市场的潜力最大?肯定是中国。戴姆勒-奔驰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过去4年竟然增长了280%。看一下“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就能发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里面,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正式进入了我们的中央**公务车的采购清单。   好了,德国想要的投资、想要的**采购协议都到手了,那么作为交换,我们总应该得到点儿什么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想要的是什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我们中国动不动就被美国、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起诉。什么是反倾销?就是如果你在德国卖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你把你的产品的定价定得很低,有时定价甚至比成本还低的话,那么德国就可以起诉你,他们可以惩罚性地征收高比例关税。倾销的关键就看成本和售价的差价,但是成本又是怎么决定呢?德国2%。如果扩大到10%   前几天各位还在歇假的时候,我们的温总理在德国会晤了默克尔。德国《每日新闻》是这样报道的,默克尔声称支持欧盟在2016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回报,温总理也称中国将会为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投资和竞争环境。   各位以为德国人这回讲理了吗?我在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早就说过,德国人不讲理。今天我在这里再特别补充几句,我们千万要注意,德国可是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这个对手之可怕,我们根本还远没有看到。(下文摘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2010年7月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带着她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我发现我们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的媒体对默克尔的评价简直好得不得了。默克尔来中国都说了些什么?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对自己能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兴”;“大单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报道了一个不知源头的演讲,说默克尔2010年早些时候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了解其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完全是胡乱煽情。   各位,真的是这样简单吗?你们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默克尔就对我们这么客气?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仅仅投资是满足不了德国企业的胃口的,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采购市场,现在也已经被他们彻底盯上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中央与地方**的采购金额,一般都占到GDP的10%~15%。具体到我国,2009年底,我们的**采购占GDP的比例只有2%。如果扩大到10%,那至少是5 000亿美元。这么肥的一块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呢?为了拿到这块市场,德国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透过媒体、透过跟随**访问的形式,向我们的高层频频施压。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些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能!他们聪明得很,因为他们也计算过,如果中国加入**采购协议,中国也能享有其他**采购协议成员的对等的**采购准入。这个市场在2008年的规模大概在1.6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的市场来自美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中国是愿意保护国内的**采购市场呢,还是更愿意让中国企业进入另一个1.6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来讲,德国生产的汽车,奔驰、宝马、奥迪,哪个市场的潜力最大?肯定是中国。戴姆勒-奔驰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过去4年竟然增长了280%。看一下“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就能发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里面,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正式进入了我们的中央**公务车的采购清单。   好了,德国想要的投资、想要的**采购协议都到手了,那么作为交换,我们总应该得到点儿什么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想要的是什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我们中国动不动就被美国、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起诉。什么是反倾销?就是如果你在德国卖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你把你的产品的定价定得很低,有时定价甚至比成本还低的话,那么德国就可以起诉你,他们可以惩罚性地征收高比例关税。倾销的关键就看成本和售价的差价,但是成本又是怎么决定呢?德国,那至少是5 000亿美元。这么肥的一块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呢?为了拿到这块市场,德国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透过媒体、透过跟随**访问的形式,向我们的高层频频施压。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些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能!他们聪明得很,因为他们也计算过,如果中国加入**采购协议,中国也能享有其他**采购协议成员的对等的**采购准入。这个市场在对中国的出口却上升了7%。中德双边贸易额1 057亿美元,相当于中欧贸易的四分之一。就拿纺织行业来说,全世界的纺织业几乎都在中国,但我们中国的纺织机械是从哪来的?我告诉你,几乎完全来自德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国服装品牌,什么利郎、杉杉、雅戈尔等等,它们的机器设备很多都是来自德国。即使在2009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纺织机械也达6.28亿欧元,是第二大市场印度的4倍。还有制鞋行业,中国是鞋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之后,我们56%的企业濒临亏损;而德国 作为制鞋与制革设备的最大出口国家,在欧元贬值后出口大幅度增加。   这就是德国,这才是真实的德国,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 最新视颇史上最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汇率大战硝烟再起 ★★★★★★★★★★★★★★★极视东方好书榜★★★★★★★★★★★★★★★  1、《经济学的真相:13个严重的经济学谬误》(《经济学的真相》系列之一。为什么会失业?房价高为哪般?教育公平吗?谁推高了物价?这本书彻底改变你对经济现象的传统认知)  2、《杜老师的创新》(入选国家原创力动漫扶持计划。完美继续《杜老师的一天》和《杜老师的无知》的无敌销售神话。)  3、《华尔街阴谋》(首度披露9.11幕后真相的小说,生还者的第一次亲笔讲述。原来是华尔街雇佣了本拉登????下一个大泡沫是什么?)  4、《5小时熟知金融常识》(《图文并茂学投资》系列之一,最好玩的金融学,5小时就可初登金融殿堂。无论15岁还是75岁,你都必须知道的有钱人的秘密。《日本的反省》作者野口悠纪雄权威推荐)  5、《石油战》(畅销书作家黑木亮最新财经小说。石油阴谋何时终结?陈久霖饮恨,中航油为何败走狮城?美军撤离伊拉克,谁才是这场能源战争的最后赢家?)2008年的规模大概在1.6
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的市场来自美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中国是愿意保护国内的**采购市场呢,还是更愿意让中国企业进入另一个对中国的出口却上升了7%。中德双边贸易额1 057亿美元,相当于中欧贸易的四分之一。就拿纺织行业来说,全世界的纺织业几乎都在中国,但我们中国的纺织机械是从哪来的?我告诉你,几乎完全来自德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国服装品牌,什么利郎、杉杉、雅戈尔等等,它们的机器设备很多都是来自德国。即使在2009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纺织机械也达6.28亿欧元,是第二大市场印度的4倍。还有制鞋行业,中国是鞋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之后,我们56%的企业濒临亏损;而德国 作为制鞋与制革设备的最大出口国家,在欧元贬值后出口大幅度增加。   这就是德国,这才是真实的德国,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 最新视颇史上最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汇率大战硝烟再起 ★★★★★★★★★★★★★★★极视东方好书榜★★★★★★★★★★★★★★★  1、《经济学的真相:13个严重的经济学谬误》(《经济学的真相》系列之一。为什么会失业?房价高为哪般?教育公平吗?谁推高了物价?这本书彻底改变你对经济现象的传统认知)  2、《杜老师的创新》(入选国家原创力动漫扶持计划。完美继续《杜老师的一天》和《杜老师的无知》的无敌销售神话。)  3、《华尔街阴谋》(首度披露9.11幕后真相的小说,生还者的第一次亲笔讲述。原来是华尔街雇佣了本拉登????下一个大泡沫是什么?)  4、《5小时熟知金融常识》(《图文并茂学投资》系列之一,最好玩的金融学,5小时就可初登金融殿堂。无论15岁还是75岁,你都必须知道的有钱人的秘密。《日本的反省》作者野口悠纪雄权威推荐)  5、《石油战》(畅销书作家黑木亮最新财经小说。石油阴谋何时终结?陈久霖饮恨,中航油为何败走狮城?美军撤离伊拉克,谁才是这场能源战争的最后赢家?)1.6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来讲,德国生产的汽车,奔驰、宝马、奥迪,哪个市场的潜力最大?肯定是中国。戴姆勒-对中国的出口却上升了7%。中德双边贸易额1 057亿美元,相当于中欧贸易的四分之一。就拿纺织行业来说,全世界的纺织业几乎都在中国,但我们中国的纺织机械是从哪来的?我告诉你,几乎完全来自德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国服装品牌,什么利郎、杉杉、雅戈尔等等,它们的机器设备很多都是来自德国。即使在2009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纺织机械也达6.28亿欧元,是第二大市场印度的4倍。还有制鞋行业,中国是鞋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之后,我们56%的企业濒临亏损;而德国 作为制鞋与制革设备的最大出口国家,在欧元贬值后出口大幅度增加。   这就是德国,这才是真实的德国,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 最新视颇史上最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汇率大战硝烟再起 ★★★★★★★★★★★★★★★极视东方好书榜★★★★★★★★★★★★★★★  1、《经济学的真相:13个严重的经济学谬误》(《经济学的真相》系列之一。为什么会失业?房价高为哪般?教育公平吗?谁推高了物价?这本书彻底改变你对经济现象的传统认知)  2、《杜老师的创新》(入选国家原创力动漫扶持计划。完美继续《杜老师的一天》和《杜老师的无知》的无敌销售神话。)  3、《华尔街阴谋》(首度披露9.11幕后真相的小说,生还者的第一次亲笔讲述。原来是华尔街雇佣了本拉登????下一个大泡沫是什么?)  4、《5小时熟知金融常识》(《图文并茂学投资》系列之一,最好玩的金融学,5小时就可初登金融殿堂。无论15岁还是75岁,你都必须知道的有钱人的秘密。《日本的反省》作者野口悠纪雄权威推荐)  5、《石油战》(畅销书作家黑木亮最新财经小说。石油阴谋何时终结?陈久霖饮恨,中航油为何败走狮城?美军撤离伊拉克,谁才是这场能源战争的最后赢家?)奔驰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过去4年竟然增长了   前几天各位还在歇假的时候,我们的温总理在德国会晤了默克尔。德国《每日新闻》是这样报道的,默克尔声称支持欧盟在2016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回报,温总理也称中国将会为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投资和竞争环境。   各位以为德国人这回讲理了吗?我在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早就说过,德国人不讲理。今天我在这里再特别补充几句,我们千万要注意,德国可是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这个对手之可怕,我们根本还远没有看到。(下文摘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2010年7月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带着她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我发现我们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的媒体对默克尔的评价简直好得不得了。默克尔来中国都说了些什么?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对自己能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兴”;“大单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报道了一个不知源头的演讲,说默克尔2010年早些时候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了解其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完全是胡乱煽情。   各位,真的是这样简单吗?你们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默克尔就对我们这么客气?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仅仅投资是满足不了德国企业的胃口的,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采购市场,现在也已经被他们彻底盯上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中央与地方**的采购金额,一般都占到GDP的10%~15%。具体到我国,2009年底,我们的**采购占GDP的比例只有2%。如果扩大到10%,那至少是5 000亿美元。这么肥的一块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呢?为了拿到这块市场,德国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透过媒体、透过跟随**访问的形式,向我们的高层频频施压。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些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能!他们聪明得很,因为他们也计算过,如果中国加入**采购协议,中国也能享有其他**采购协议成员的对等的**采购准入。这个市场在2008年的规模大概在1.6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的市场来自美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中国是愿意保护国内的**采购市场呢,还是更愿意让中国企业进入另一个1.6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来讲,德国生产的汽车,奔驰、宝马、奥迪,哪个市场的潜力最大?肯定是中国。戴姆勒-奔驰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过去4年竟然增长了280%。看一下“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就能发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里面,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正式进入了我们的中央**公务车的采购清单。   好了,德国想要的投资、想要的**采购协议都到手了,那么作为交换,我们总应该得到点儿什么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想要的是什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我们中国动不动就被美国、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起诉。什么是反倾销?就是如果你在德国卖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你把你的产品的定价定得很低,有时定价甚至比成本还低的话,那么德国就可以起诉你,他们可以惩罚性地征收高比例关税。倾销的关键就看成本和售价的差价,但是成本又是怎么决定呢?德国280%。看一下“2009
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就能发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会说因为中国不是市场经济,所以你们市场的人才、生产资料就不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作的,因此成本不真实,价格也不能反映市场需求。怎么办?那就找一个第三国或者说是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比如印度、巴西。他们甚至可以找毫不相关的发达国家的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你说这不合理也没用的,谁叫你不是市场经济呢?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我国彩电的生产成本。要知道,当时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但人家才不管你这些理由呢,人家就以新加坡的数据为依据,就给你扣上“低价倾销”的帽子了,你能怎么办?   如果你就喜欢看国内报纸的话,你肯定觉得我们在2010年7月默克尔来访的这一回就已经赢了。   各位,这么好用的贸易战工具,德国人怎么会轻易让给我们呢?我们真是太天真了。“中德两国2010年7月16日发表联合公报《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将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德国表明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你看《第一财经日报》的标题是“德国首次提出支持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还有《证券日报》说“德国敦促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那么实际的情况呢?如果各位去看德国联邦**的新闻通告,就会发现德国非但没有承认,反而是坚决反对承认。我们看下德新社的报道,看看德国总理默克尔怎么说的?她说,目前对欧盟而言仍没有可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同我们温总理会晤后,有媒体就问默克尔中国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经济地位。她的回答是什么?她说:“我相信,我们还没有到达这一步,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还有待澄清,我们必须能够确信,不发生歧视现象。”不过默克尔口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可不是一般的问题。她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德国必须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不能用市场换技术。此外,市场准入她指的是准许德国人进入中国的**采购清单,以及允许德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自主创新领域。也就是说,他们要的,我们都给了,但是我们要的,他们现在还给不了。真正是欺人太甚!   但是我们却激动得不得了。德国外交部网站是提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四种语言服务的,而中德之间的这份“重要”公报却只有德语版本。而德新社的报道更是非常随意,非常的轻描淡写,只是说在一份联合公报中双方称“德国将为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继续做出积极努力。中国将就这一问题同欧盟继续展开频繁对话”。这显然只是一个外交辞令,德国根本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但是我们中文版的公报里对应的说法是什么呢?说“德方将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将与欧盟就此继续对话”。我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我们的翻译搞错了呢,还是在有意误导群众?   问题是对话并不等于承认,也不等于有任何承诺。因此,德新社的说法是,默克尔说,如果中国对此采取相应措施,她将为达成“公平、目标明确的谈判”而做出努力。但是,从德国企业巴斯夫的架势来看,你觉得他们真正给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话,又要收取多少额外的买路钱呢?就算是德国给了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们得到的实惠也比不上德国得到的实惠。各位不要忘了,德国在2009年以前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英国《金融时报》就报道说,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地区的需求依然疲软的背景下,德国制造商认为,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不断加速的复苏,是由中国推动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德国2009年出口虽然下降了18%,但-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里面,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正式进入了我们的中央**公务车的采购清单。
  前几天各位还在歇假的时候,我们的温总理在德国会晤了默克尔。德国《每日新闻》是这样报道的,默克尔声称支持欧盟在2016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回报,温总理也称中国将会为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投资和竞争环境。   各位以为德国人这回讲理了吗?我在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早就说过,德国人不讲理。今天我在这里再特别补充几句,我们千万要注意,德国可是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这个对手之可怕,我们根本还远没有看到。(下文摘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2010年7月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带着她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我发现我们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的媒体对默克尔的评价简直好得不得了。默克尔来中国都说了些什么?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对自己能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兴”;“大单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报道了一个不知源头的演讲,说默克尔2010年早些时候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了解其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完全是胡乱煽情。   各位,真的是这样简单吗?你们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默克尔就对我们这么客气?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仅仅投资是满足不了德国企业的胃口的,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采购市场,现在也已经被他们彻底盯上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中央与地方**的采购金额,一般都占到GDP的10%~15%。具体到我国,2009年底,我们的**采购占GDP的比例只有2%。如果扩大到10%,那至少是5 000亿美元。这么肥的一块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呢?为了拿到这块市场,德国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透过媒体、透过跟随**访问的形式,向我们的高层频频施压。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些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能!他们聪明得很,因为他们也计算过,如果中国加入**采购协议,中国也能享有其他**采购协议成员的对等的**采购准入。这个市场在2008年的规模大概在1.6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的市场来自美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中国是愿意保护国内的**采购市场呢,还是更愿意让中国企业进入另一个1.6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来讲,德国生产的汽车,奔驰、宝马、奥迪,哪个市场的潜力最大?肯定是中国。戴姆勒-奔驰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过去4年竟然增长了280%。看一下“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就能发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里面,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正式进入了我们的中央**公务车的采购清单。   好了,德国想要的投资、想要的**采购协议都到手了,那么作为交换,我们总应该得到点儿什么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想要的是什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我们中国动不动就被美国、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起诉。什么是反倾销?就是如果你在德国卖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你把你的产品的定价定得很低,有时定价甚至比成本还低的话,那么德国就可以起诉你,他们可以惩罚性地征收高比例关税。倾销的关键就看成本和售价的差价,但是成本又是怎么决定呢?德国


  好了,德国想要的投资、想要的**采购协议都到手了,那么作为交换,我们总应该得到点儿什么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想要的是什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我们中国动不动就被美国、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起诉。什么是反倾销?就是如果你在德国卖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你把你的产品的定价定得很低,有时定价甚至比成本还低的话,那么德国就可以起诉你,他们可以惩罚性地征收高比例关税。倾销的关键就看成本和售价的差价,但是成本又是怎么决定呢?德国会说因为中国不是市场经济,所以你们市场的人才、生产资料就不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作的,因此成本不真实,价格也不能反映市场需求。怎么办?那就找一个第三国或者说是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比如印度、巴西。他们甚至可以找毫不相关的发达国家的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你说这不合理也没用的,谁叫你不是市场经济呢?20会说因为中国不是市场经济,所以你们市场的人才、生产资料就不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作的,因此成本不真实,价格也不能反映市场需求。怎么办?那就找一个第三国或者说是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比如印度、巴西。他们甚至可以找毫不相关的发达国家的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你说这不合理也没用的,谁叫你不是市场经济呢?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我国彩电的生产成本。要知道,当时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但人家才不管你这些理由呢,人家就以新加坡的数据为依据,就给你扣上“低价倾销”的帽子了,你能怎么办?   如果你就喜欢看国内报纸的话,你肯定觉得我们在2010年7月默克尔来访的这一回就已经赢了。   各位,这么好用的贸易战工具,德国人怎么会轻易让给我们呢?我们真是太天真了。“中德两国2010年7月16日发表联合公报《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将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德国表明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你看《第一财经日报》的标题是“德国首次提出支持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还有《证券日报》说“德国敦促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那么实际的情况呢?如果各位去看德国联邦**的新闻通告,就会发现德国非但没有承认,反而是坚决反对承认。我们看下德新社的报道,看看德国总理默克尔怎么说的?她说,目前对欧盟而言仍没有可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同我们温总理会晤后,有媒体就问默克尔中国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经济地位。她的回答是什么?她说:“我相信,我们还没有到达这一步,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还有待澄清,我们必须能够确信,不发生歧视现象。”不过默克尔口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可不是一般的问题。她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德国必须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不能用市场换技术。此外,市场准入她指的是准许德国人进入中国的**采购清单,以及允许德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自主创新领域。也就是说,他们要的,我们都给了,但是我们要的,他们现在还给不了。真正是欺人太甚!   但是我们却激动得不得了。德国外交部网站是提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四种语言服务的,而中德之间的这份“重要”公报却只有德语版本。而德新社的报道更是非常随意,非常的轻描淡写,只是说在一份联合公报中双方称“德国将为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继续做出积极努力。中国将就这一问题同欧盟继续展开频繁对话”。这显然只是一个外交辞令,德国根本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但是我们中文版的公报里对应的说法是什么呢?说“德方将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将与欧盟就此继续对话”。我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我们的翻译搞错了呢,还是在有意误导群众?   问题是对话并不等于承认,也不等于有任何承诺。因此,德新社的说法是,默克尔说,如果中国对此采取相应措施,她将为达成“公平、目标明确的谈判”而做出努力。但是,从德国企业巴斯夫的架势来看,你觉得他们真正给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话,又要收取多少额外的买路钱呢?就算是德国给了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们得到的实惠也比不上德国得到的实惠。各位不要忘了,德国在2009年以前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英国《金融时报》就报道说,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地区的需求依然疲软的背景下,德国制造商认为,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不断加速的复苏,是由中国推动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德国2009年出口虽然下降了18%,但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我国彩电的生产成本。要知道,当时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   前几天各位还在歇假的时候,我们的温总理在德国会晤了默克尔。德国《每日新闻》是这样报道的,默克尔声称支持欧盟在2016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回报,温总理也称中国将会为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投资和竞争环境。   各位以为德国人这回讲理了吗?我在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早就说过,德国人不讲理。今天我在这里再特别补充几句,我们千万要注意,德国可是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这个对手之可怕,我们根本还远没有看到。(下文摘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2010年7月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带着她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我发现我们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的媒体对默克尔的评价简直好得不得了。默克尔来中国都说了些什么?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对自己能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兴”;“大单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报道了一个不知源头的演讲,说默克尔2010年早些时候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了解其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完全是胡乱煽情。   各位,真的是这样简单吗?你们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默克尔就对我们这么客气?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仅仅投资是满足不了德国企业的胃口的,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采购市场,现在也已经被他们彻底盯上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中央与地方**的采购金额,一般都占到GDP的10%~15%。具体到我国,2009年底,我们的**采购占GDP的比例只有2%。如果扩大到10%,那至少是5 000亿美元。这么肥的一块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呢?为了拿到这块市场,德国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透过媒体、透过跟随**访问的形式,向我们的高层频频施压。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些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能!他们聪明得很,因为他们也计算过,如果中国加入**采购协议,中国也能享有其他**采购协议成员的对等的**采购准入。这个市场在2008年的规模大概在1.6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的市场来自美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中国是愿意保护国内的**采购市场呢,还是更愿意让中国企业进入另一个1.6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来讲,德国生产的汽车,奔驰、宝马、奥迪,哪个市场的潜力最大?肯定是中国。戴姆勒-奔驰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过去4年竟然增长了280%。看一下“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就能发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里面,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正式进入了我们的中央**公务车的采购清单。   好了,德国想要的投资、想要的**采购协议都到手了,那么作为交换,我们总应该得到点儿什么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想要的是什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我们中国动不动就被美国、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起诉。什么是反倾销?就是如果你在德国卖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你把你的产品的定价定得很低,有时定价甚至比成本还低的话,那么德国就可以起诉你,他们可以惩罚性地征收高比例关税。倾销的关键就看成本和售价的差价,但是成本又是怎么决定呢?德国20多倍,但人家才不管你这些理由呢,人家就以新加坡的数据为依据,就给你扣上“低价倾销”的帽子了,你能怎么办?
对中国的出口却上升了7%。中德双边贸易额1 057亿美元,相当于中欧贸易的四分之一。就拿纺织行业来说,全世界的纺织业几乎都在中国,但我们中国的纺织机械是从哪来的?我告诉你,几乎完全来自德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国服装品牌,什么利郎、杉杉、雅戈尔等等,它们的机器设备很多都是来自德国。即使在2009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纺织机械也达6.28亿欧元,是第二大市场印度的4倍。还有制鞋行业,中国是鞋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之后,我们56%的企业濒临亏损;而德国 作为制鞋与制革设备的最大出口国家,在欧元贬值后出口大幅度增加。   这就是德国,这才是真实的德国,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 最新视颇史上最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汇率大战硝烟再起 ★★★★★★★★★★★★★★★极视东方好书榜★★★★★★★★★★★★★★★  1、《经济学的真相:13个严重的经济学谬误》(《经济学的真相》系列之一。为什么会失业?房价高为哪般?教育公平吗?谁推高了物价?这本书彻底改变你对经济现象的传统认知)  2、《杜老师的创新》(入选国家原创力动漫扶持计划。完美继续《杜老师的一天》和《杜老师的无知》的无敌销售神话。)  3、《华尔街阴谋》(首度披露9.11幕后真相的小说,生还者的第一次亲笔讲述。原来是华尔街雇佣了本拉登????下一个大泡沫是什么?)  4、《5小时熟知金融常识》(《图文并茂学投资》系列之一,最好玩的金融学,5小时就可初登金融殿堂。无论15岁还是75岁,你都必须知道的有钱人的秘密。《日本的反省》作者野口悠纪雄权威推荐)  5、《石油战》(畅销书作家黑木亮最新财经小说。石油阴谋何时终结?陈久霖饮恨,中航油为何败走狮城?美军撤离伊拉克,谁才是这场能源战争的最后赢家?)


  如果你就喜欢看国内报纸的话,你肯定觉得我们在2010
7月默克尔来访的这一回就已经赢了。




  各位,这么好用的贸易战工具,德国人怎么会轻易让给我们呢?我们真是太天真了。“中德两国   前几天各位还在歇假的时候,我们的温总理在德国会晤了默克尔。德国《每日新闻》是这样报道的,默克尔声称支持欧盟在2016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回报,温总理也称中国将会为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投资和竞争环境。   各位以为德国人这回讲理了吗?我在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早就说过,德国人不讲理。今天我在这里再特别补充几句,我们千万要注意,德国可是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这个对手之可怕,我们根本还远没有看到。(下文摘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2010年7月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带着她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我发现我们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的媒体对默克尔的评价简直好得不得了。默克尔来中国都说了些什么?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对自己能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兴”;“大单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报道了一个不知源头的演讲,说默克尔2010年早些时候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了解其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完全是胡乱煽情。   各位,真的是这样简单吗?你们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默克尔就对我们这么客气?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仅仅投资是满足不了德国企业的胃口的,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采购市场,现在也已经被他们彻底盯上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中央与地方**的采购金额,一般都占到GDP的10%~15%。具体到我国,2009年底,我们的**采购占GDP的比例只有2%。如果扩大到10%,那至少是5 000亿美元。这么肥的一块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呢?为了拿到这块市场,德国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透过媒体、透过跟随**访问的形式,向我们的高层频频施压。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些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能!他们聪明得很,因为他们也计算过,如果中国加入**采购协议,中国也能享有其他**采购协议成员的对等的**采购准入。这个市场在2008年的规模大概在1.6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的市场来自美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中国是愿意保护国内的**采购市场呢,还是更愿意让中国企业进入另一个1.6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来讲,德国生产的汽车,奔驰、宝马、奥迪,哪个市场的潜力最大?肯定是中国。戴姆勒-奔驰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过去4年竟然增长了280%。看一下“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就能发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里面,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正式进入了我们的中央**公务车的采购清单。   好了,德国想要的投资、想要的**采购协议都到手了,那么作为交换,我们总应该得到点儿什么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想要的是什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我们中国动不动就被美国、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起诉。什么是反倾销?就是如果你在德国卖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你把你的产品的定价定得很低,有时定价甚至比成本还低的话,那么德国就可以起诉你,他们可以惩罚性地征收高比例关税。倾销的关键就看成本和售价的差价,但是成本又是怎么决定呢?德国20107对中国的出口却上升了7%。中德双边贸易额1 057亿美元,相当于中欧贸易的四分之一。就拿纺织行业来说,全世界的纺织业几乎都在中国,但我们中国的纺织机械是从哪来的?我告诉你,几乎完全来自德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国服装品牌,什么利郎、杉杉、雅戈尔等等,它们的机器设备很多都是来自德国。即使在2009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纺织机械也达6.28亿欧元,是第二大市场印度的4倍。还有制鞋行业,中国是鞋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之后,我们56%的企业濒临亏损;而德国 作为制鞋与制革设备的最大出口国家,在欧元贬值后出口大幅度增加。   这就是德国,这才是真实的德国,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 最新视颇史上最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汇率大战硝烟再起 ★★★★★★★★★★★★★★★极视东方好书榜★★★★★★★★★★★★★★★  1、《经济学的真相:13个严重的经济学谬误》(《经济学的真相》系列之一。为什么会失业?房价高为哪般?教育公平吗?谁推高了物价?这本书彻底改变你对经济现象的传统认知)  2、《杜老师的创新》(入选国家原创力动漫扶持计划。完美继续《杜老师的一天》和《杜老师的无知》的无敌销售神话。)  3、《华尔街阴谋》(首度披露9.11幕后真相的小说,生还者的第一次亲笔讲述。原来是华尔街雇佣了本拉登????下一个大泡沫是什么?)  4、《5小时熟知金融常识》(《图文并茂学投资》系列之一,最好玩的金融学,5小时就可初登金融殿堂。无论15岁还是75岁,你都必须知道的有钱人的秘密。《日本的反省》作者野口悠纪雄权威推荐)  5、《石油战》(畅销书作家黑木亮最新财经小说。石油阴谋何时终结?陈久霖饮恨,中航油为何败走狮城?美军撤离伊拉克,谁才是这场能源战争的最后赢家?)16日发表联合公报《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将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德国表明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你看《第一财经日报》的标题是“德国首次提出支持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还有《证券日报》说“德国敦促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对中国的出口却上升了7%。中德双边贸易额1 057亿美元,相当于中欧贸易的四分之一。就拿纺织行业来说,全世界的纺织业几乎都在中国,但我们中国的纺织机械是从哪来的?我告诉你,几乎完全来自德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国服装品牌,什么利郎、杉杉、雅戈尔等等,它们的机器设备很多都是来自德国。即使在2009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纺织机械也达6.28亿欧元,是第二大市场印度的4倍。还有制鞋行业,中国是鞋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之后,我们56%的企业濒临亏损;而德国 作为制鞋与制革设备的最大出口国家,在欧元贬值后出口大幅度增加。   这就是德国,这才是真实的德国,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 最新视颇史上最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汇率大战硝烟再起 ★★★★★★★★★★★★★★★极视东方好书榜★★★★★★★★★★★★★★★  1、《经济学的真相:13个严重的经济学谬误》(《经济学的真相》系列之一。为什么会失业?房价高为哪般?教育公平吗?谁推高了物价?这本书彻底改变你对经济现象的传统认知)  2、《杜老师的创新》(入选国家原创力动漫扶持计划。完美继续《杜老师的一天》和《杜老师的无知》的无敌销售神话。)  3、《华尔街阴谋》(首度披露9.11幕后真相的小说,生还者的第一次亲笔讲述。原来是华尔街雇佣了本拉登????下一个大泡沫是什么?)  4、《5小时熟知金融常识》(《图文并茂学投资》系列之一,最好玩的金融学,5小时就可初登金融殿堂。无论15岁还是75岁,你都必须知道的有钱人的秘密。《日本的反省》作者野口悠纪雄权威推荐)  5、《石油战》(畅销书作家黑木亮最新财经小说。石油阴谋何时终结?陈久霖饮恨,中航油为何败走狮城?美军撤离伊拉克,谁才是这场能源战争的最后赢家?)
  那么实际的情况呢?如果各位去看德国联邦**的新闻通告,就会发现德国非但没有承认,反而是坚决反对承认。我们看下德新社的报道,看看德国总理默克尔怎么说的?她说,目前对欧盟而言仍没有可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同我们温总理会晤后,有媒体就问默克尔中国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经济地位。她的回答是什么?她说:“我相信,我们还没有到达这一步,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还有待澄清,我们必须能够确信,不发生歧视现象。”不过默克尔口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可不是一般的问题。她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德国必须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不能用市场换技术。此外,市场准入她指的是准许德国人进入中国的**采购清单,以及允许德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自主创新领域。也就是说,他们要的,我们都给了,但是我们要的,他们现在还给不了。真正是欺人太甚!




  但是我们却激动得不得了。德国外交部网站是提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四种语言服务的,而中德之间的这份“重要”公报却只有德语版本。而德新社的报道更是非常随意,非常的轻描淡写,只是说在一份联合公报中双方称“德国将为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继续做出积极努力。中国将就这一问题同欧盟继续展开频繁对话”。这显然只是一个外交辞令,德国根本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但是我们中文版的公报里对应的说法是什么呢?说“德方将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将与欧盟就此继续对话”。我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我们的翻译搞错了呢,还是在有意误导群众?
对中国的出口却上升了7%。中德双边贸易额1 057亿美元,相当于中欧贸易的四分之一。就拿纺织行业来说,全世界的纺织业几乎都在中国,但我们中国的纺织机械是从哪来的?我告诉你,几乎完全来自德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国服装品牌,什么利郎、杉杉、雅戈尔等等,它们的机器设备很多都是来自德国。即使在2009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纺织机械也达6.28亿欧元,是第二大市场印度的4倍。还有制鞋行业,中国是鞋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之后,我们56%的企业濒临亏损;而德国 作为制鞋与制革设备的最大出口国家,在欧元贬值后出口大幅度增加。   这就是德国,这才是真实的德国,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 最新视颇史上最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汇率大战硝烟再起 ★★★★★★★★★★★★★★★极视东方好书榜★★★★★★★★★★★★★★★  1、《经济学的真相:13个严重的经济学谬误》(《经济学的真相》系列之一。为什么会失业?房价高为哪般?教育公平吗?谁推高了物价?这本书彻底改变你对经济现象的传统认知)  2、《杜老师的创新》(入选国家原创力动漫扶持计划。完美继续《杜老师的一天》和《杜老师的无知》的无敌销售神话。)  3、《华尔街阴谋》(首度披露9.11幕后真相的小说,生还者的第一次亲笔讲述。原来是华尔街雇佣了本拉登????下一个大泡沫是什么?)  4、《5小时熟知金融常识》(《图文并茂学投资》系列之一,最好玩的金融学,5小时就可初登金融殿堂。无论15岁还是75岁,你都必须知道的有钱人的秘密。《日本的反省》作者野口悠纪雄权威推荐)  5、《石油战》(畅销书作家黑木亮最新财经小说。石油阴谋何时终结?陈久霖饮恨,中航油为何败走狮城?美军撤离伊拉克,谁才是这场能源战争的最后赢家?)  
  前几天各位还在歇假的时候,我们的温总理在德国会晤了默克尔。德国《每日新闻》是这样报道的,默克尔声称支持欧盟在2016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回报,温总理也称中国将会为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投资和竞争环境。   各位以为德国人这回讲理了吗?我在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早就说过,德国人不讲理。今天我在这里再特别补充几句,我们千万要注意,德国可是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这个对手之可怕,我们根本还远没有看到。(下文摘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2010年7月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带着她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我发现我们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的媒体对默克尔的评价简直好得不得了。默克尔来中国都说了些什么?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对自己能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兴”;“大单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报道了一个不知源头的演讲,说默克尔2010年早些时候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了解其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完全是胡乱煽情。   各位,真的是这样简单吗?你们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默克尔就对我们这么客气?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仅仅投资是满足不了德国企业的胃口的,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采购市场,现在也已经被他们彻底盯上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中央与地方**的采购金额,一般都占到GDP的10%~15%。具体到我国,2009年底,我们的**采购占GDP的比例只有2%。如果扩大到10%,那至少是5 000亿美元。这么肥的一块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呢?为了拿到这块市场,德国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透过媒体、透过跟随**访问的形式,向我们的高层频频施压。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些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能!他们聪明得很,因为他们也计算过,如果中国加入**采购协议,中国也能享有其他**采购协议成员的对等的**采购准入。这个市场在2008年的规模大概在1.6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的市场来自美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中国是愿意保护国内的**采购市场呢,还是更愿意让中国企业进入另一个1.6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来讲,德国生产的汽车,奔驰、宝马、奥迪,哪个市场的潜力最大?肯定是中国。戴姆勒-奔驰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过去4年竟然增长了280%。看一下“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就能发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里面,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正式进入了我们的中央**公务车的采购清单。   好了,德国想要的投资、想要的**采购协议都到手了,那么作为交换,我们总应该得到点儿什么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想要的是什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我们中国动不动就被美国、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起诉。什么是反倾销?就是如果你在德国卖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你把你的产品的定价定得很低,有时定价甚至比成本还低的话,那么德国就可以起诉你,他们可以惩罚性地征收高比例关税。倾销的关键就看成本和售价的差价,但是成本又是怎么决定呢?德国
  问题是对话并不等于承认,也不等于有任何承诺。因此,德新社的说法是,默克尔说,如果中国对此采取相应措施,她将为达成“公平、目标明确的谈判”而做出努力。但是,从德国企业巴斯夫的架势来看,你觉得他们真正给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话,又要收取多少额外的买路钱呢?就算是德国给了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们得到的实惠也比不上德国得到的实惠。各位不要忘了,德国在会说因为中国不是市场经济,所以你们市场的人才、生产资料就不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作的,因此成本不真实,价格也不能反映市场需求。怎么办?那就找一个第三国或者说是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比如印度、巴西。他们甚至可以找毫不相关的发达国家的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你说这不合理也没用的,谁叫你不是市场经济呢?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我国彩电的生产成本。要知道,当时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但人家才不管你这些理由呢,人家就以新加坡的数据为依据,就给你扣上“低价倾销”的帽子了,你能怎么办?   如果你就喜欢看国内报纸的话,你肯定觉得我们在2010年7月默克尔来访的这一回就已经赢了。   各位,这么好用的贸易战工具,德国人怎么会轻易让给我们呢?我们真是太天真了。“中德两国2010年7月16日发表联合公报《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将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德国表明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你看《第一财经日报》的标题是“德国首次提出支持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还有《证券日报》说“德国敦促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那么实际的情况呢?如果各位去看德国联邦**的新闻通告,就会发现德国非但没有承认,反而是坚决反对承认。我们看下德新社的报道,看看德国总理默克尔怎么说的?她说,目前对欧盟而言仍没有可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同我们温总理会晤后,有媒体就问默克尔中国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经济地位。她的回答是什么?她说:“我相信,我们还没有到达这一步,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还有待澄清,我们必须能够确信,不发生歧视现象。”不过默克尔口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可不是一般的问题。她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德国必须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不能用市场换技术。此外,市场准入她指的是准许德国人进入中国的**采购清单,以及允许德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自主创新领域。也就是说,他们要的,我们都给了,但是我们要的,他们现在还给不了。真正是欺人太甚!   但是我们却激动得不得了。德国外交部网站是提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四种语言服务的,而中德之间的这份“重要”公报却只有德语版本。而德新社的报道更是非常随意,非常的轻描淡写,只是说在一份联合公报中双方称“德国将为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继续做出积极努力。中国将就这一问题同欧盟继续展开频繁对话”。这显然只是一个外交辞令,德国根本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但是我们中文版的公报里对应的说法是什么呢?说“德方将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将与欧盟就此继续对话”。我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我们的翻译搞错了呢,还是在有意误导群众?   问题是对话并不等于承认,也不等于有任何承诺。因此,德新社的说法是,默克尔说,如果中国对此采取相应措施,她将为达成“公平、目标明确的谈判”而做出努力。但是,从德国企业巴斯夫的架势来看,你觉得他们真正给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话,又要收取多少额外的买路钱呢?就算是德国给了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们得到的实惠也比不上德国得到的实惠。各位不要忘了,德国在2009年以前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英国《金融时报》就报道说,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地区的需求依然疲软的背景下,德国制造商认为,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不断加速的复苏,是由中国推动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德国2009年出口虽然下降了18%,但2009年以前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英国《金融时报》就报道说,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地区的需求依然疲软的背景下,德国制造商认为,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不断加速的复苏,是由中国推动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德国2009会说因为中国不是市场经济,所以你们市场的人才、生产资料就不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作的,因此成本不真实,价格也不能反映市场需求。怎么办?那就找一个第三国或者说是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比如印度、巴西。他们甚至可以找毫不相关的发达国家的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你说这不合理也没用的,谁叫你不是市场经济呢?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我国彩电的生产成本。要知道,当时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但人家才不管你这些理由呢,人家就以新加坡的数据为依据,就给你扣上“低价倾销”的帽子了,你能怎么办?   如果你就喜欢看国内报纸的话,你肯定觉得我们在2010年7月默克尔来访的这一回就已经赢了。   各位,这么好用的贸易战工具,德国人怎么会轻易让给我们呢?我们真是太天真了。“中德两国2010年7月16日发表联合公报《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将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德国表明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你看《第一财经日报》的标题是“德国首次提出支持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还有《证券日报》说“德国敦促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那么实际的情况呢?如果各位去看德国联邦**的新闻通告,就会发现德国非但没有承认,反而是坚决反对承认。我们看下德新社的报道,看看德国总理默克尔怎么说的?她说,目前对欧盟而言仍没有可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同我们温总理会晤后,有媒体就问默克尔中国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经济地位。她的回答是什么?她说:“我相信,我们还没有到达这一步,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还有待澄清,我们必须能够确信,不发生歧视现象。”不过默克尔口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可不是一般的问题。她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德国必须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不能用市场换技术。此外,市场准入她指的是准许德国人进入中国的**采购清单,以及允许德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自主创新领域。也就是说,他们要的,我们都给了,但是我们要的,他们现在还给不了。真正是欺人太甚!   但是我们却激动得不得了。德国外交部网站是提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四种语言服务的,而中德之间的这份“重要”公报却只有德语版本。而德新社的报道更是非常随意,非常的轻描淡写,只是说在一份联合公报中双方称“德国将为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继续做出积极努力。中国将就这一问题同欧盟继续展开频繁对话”。这显然只是一个外交辞令,德国根本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但是我们中文版的公报里对应的说法是什么呢?说“德方将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将与欧盟就此继续对话”。我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我们的翻译搞错了呢,还是在有意误导群众?   问题是对话并不等于承认,也不等于有任何承诺。因此,德新社的说法是,默克尔说,如果中国对此采取相应措施,她将为达成“公平、目标明确的谈判”而做出努力。但是,从德国企业巴斯夫的架势来看,你觉得他们真正给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话,又要收取多少额外的买路钱呢?就算是德国给了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们得到的实惠也比不上德国得到的实惠。各位不要忘了,德国在2009年以前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英国《金融时报》就报道说,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地区的需求依然疲软的背景下,德国制造商认为,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不断加速的复苏,是由中国推动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德国2009年出口虽然下降了18%,但年出口虽然下降了18%,但对中国的出口却上升了会说因为中国不是市场经济,所以你们市场的人才、生产资料就不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作的,因此成本不真实,价格也不能反映市场需求。怎么办?那就找一个第三国或者说是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比如印度、巴西。他们甚至可以找毫不相关的发达国家的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你说这不合理也没用的,谁叫你不是市场经济呢?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我国彩电的生产成本。要知道,当时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但人家才不管你这些理由呢,人家就以新加坡的数据为依据,就给你扣上“低价倾销”的帽子了,你能怎么办?   如果你就喜欢看国内报纸的话,你肯定觉得我们在2010年7月默克尔来访的这一回就已经赢了。   各位,这么好用的贸易战工具,德国人怎么会轻易让给我们呢?我们真是太天真了。“中德两国2010年7月16日发表联合公报《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将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德国表明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你看《第一财经日报》的标题是“德国首次提出支持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还有《证券日报》说“德国敦促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那么实际的情况呢?如果各位去看德国联邦**的新闻通告,就会发现德国非但没有承认,反而是坚决反对承认。我们看下德新社的报道,看看德国总理默克尔怎么说的?她说,目前对欧盟而言仍没有可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同我们温总理会晤后,有媒体就问默克尔中国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经济地位。她的回答是什么?她说:“我相信,我们还没有到达这一步,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还有待澄清,我们必须能够确信,不发生歧视现象。”不过默克尔口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可不是一般的问题。她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德国必须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不能用市场换技术。此外,市场准入她指的是准许德国人进入中国的**采购清单,以及允许德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自主创新领域。也就是说,他们要的,我们都给了,但是我们要的,他们现在还给不了。真正是欺人太甚!   但是我们却激动得不得了。德国外交部网站是提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四种语言服务的,而中德之间的这份“重要”公报却只有德语版本。而德新社的报道更是非常随意,非常的轻描淡写,只是说在一份联合公报中双方称“德国将为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继续做出积极努力。中国将就这一问题同欧盟继续展开频繁对话”。这显然只是一个外交辞令,德国根本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但是我们中文版的公报里对应的说法是什么呢?说“德方将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将与欧盟就此继续对话”。我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我们的翻译搞错了呢,还是在有意误导群众?   问题是对话并不等于承认,也不等于有任何承诺。因此,德新社的说法是,默克尔说,如果中国对此采取相应措施,她将为达成“公平、目标明确的谈判”而做出努力。但是,从德国企业巴斯夫的架势来看,你觉得他们真正给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话,又要收取多少额外的买路钱呢?就算是德国给了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们得到的实惠也比不上德国得到的实惠。各位不要忘了,德国在2009年以前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英国《金融时报》就报道说,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地区的需求依然疲软的背景下,德国制造商认为,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不断加速的复苏,是由中国推动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德国2009年出口虽然下降了18%,但7%。中德双边贸易额1 057   前几天各位还在歇假的时候,我们的温总理在德国会晤了默克尔。德国《每日新闻》是这样报道的,默克尔声称支持欧盟在2016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回报,温总理也称中国将会为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投资和竞争环境。   各位以为德国人这回讲理了吗?我在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早就说过,德国人不讲理。今天我在这里再特别补充几句,我们千万要注意,德国可是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这个对手之可怕,我们根本还远没有看到。(下文摘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2010年7月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带着她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我发现我们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的媒体对默克尔的评价简直好得不得了。默克尔来中国都说了些什么?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对自己能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兴”;“大单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报道了一个不知源头的演讲,说默克尔2010年早些时候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了解其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完全是胡乱煽情。   各位,真的是这样简单吗?你们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默克尔就对我们这么客气?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仅仅投资是满足不了德国企业的胃口的,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采购市场,现在也已经被他们彻底盯上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中央与地方**的采购金额,一般都占到GDP的10%~15%。具体到我国,2009年底,我们的**采购占GDP的比例只有2%。如果扩大到10%,那至少是5 000亿美元。这么肥的一块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呢?为了拿到这块市场,德国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透过媒体、透过跟随**访问的形式,向我们的高层频频施压。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些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能!他们聪明得很,因为他们也计算过,如果中国加入**采购协议,中国也能享有其他**采购协议成员的对等的**采购准入。这个市场在2008年的规模大概在1.6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的市场来自美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中国是愿意保护国内的**采购市场呢,还是更愿意让中国企业进入另一个1.6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来讲,德国生产的汽车,奔驰、宝马、奥迪,哪个市场的潜力最大?肯定是中国。戴姆勒-奔驰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过去4年竟然增长了280%。看一下“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就能发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里面,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正式进入了我们的中央**公务车的采购清单。   好了,德国想要的投资、想要的**采购协议都到手了,那么作为交换,我们总应该得到点儿什么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想要的是什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我们中国动不动就被美国、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起诉。什么是反倾销?就是如果你在德国卖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你把你的产品的定价定得很低,有时定价甚至比成本还低的话,那么德国就可以起诉你,他们可以惩罚性地征收高比例关税。倾销的关键就看成本和售价的差价,但是成本又是怎么决定呢?德国亿美元,相当于中欧贸易的四分之一。就拿纺织行业来说,全世界的纺织业几乎都在中国,但我们中国的纺织机械是从哪来的?我告诉你,几乎完全来自德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国服装品牌,什么利郎、杉杉、雅戈尔等等,它们的机器设备很多都是来自德国。即使在2009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纺织机械也达
6.28亿欧元,是第二大市场印度的4对中国的出口却上升了7%。中德双边贸易额1 057亿美元,相当于中欧贸易的四分之一。就拿纺织行业来说,全世界的纺织业几乎都在中国,但我们中国的纺织机械是从哪来的?我告诉你,几乎完全来自德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国服装品牌,什么利郎、杉杉、雅戈尔等等,它们的机器设备很多都是来自德国。即使在2009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纺织机械也达6.28亿欧元,是第二大市场印度的4倍。还有制鞋行业,中国是鞋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之后,我们56%的企业濒临亏损;而德国 作为制鞋与制革设备的最大出口国家,在欧元贬值后出口大幅度增加。   这就是德国,这才是真实的德国,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 最新视颇史上最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汇率大战硝烟再起 ★★★★★★★★★★★★★★★极视东方好书榜★★★★★★★★★★★★★★★  1、《经济学的真相:13个严重的经济学谬误》(《经济学的真相》系列之一。为什么会失业?房价高为哪般?教育公平吗?谁推高了物价?这本书彻底改变你对经济现象的传统认知)  2、《杜老师的创新》(入选国家原创力动漫扶持计划。完美继续《杜老师的一天》和《杜老师的无知》的无敌销售神话。)  3、《华尔街阴谋》(首度披露9.11幕后真相的小说,生还者的第一次亲笔讲述。原来是华尔街雇佣了本拉登????下一个大泡沫是什么?)  4、《5小时熟知金融常识》(《图文并茂学投资》系列之一,最好玩的金融学,5小时就可初登金融殿堂。无论15岁还是75岁,你都必须知道的有钱人的秘密。《日本的反省》作者野口悠纪雄权威推荐)  5、《石油战》(畅销书作家黑木亮最新财经小说。石油阴谋何时终结?陈久霖饮恨,中航油为何败走狮城?美军撤离伊拉克,谁才是这场能源战争的最后赢家?)倍。还有制鞋行业,中国是鞋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之后,我们56%的企业濒临亏损;而德国
  前几天各位还在歇假的时候,我们的温总理在德国会晤了默克尔。德国《每日新闻》是这样报道的,默克尔声称支持欧盟在2016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回报,温总理也称中国将会为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投资和竞争环境。   各位以为德国人这回讲理了吗?我在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早就说过,德国人不讲理。今天我在这里再特别补充几句,我们千万要注意,德国可是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这个对手之可怕,我们根本还远没有看到。(下文摘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2010年7月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带着她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我发现我们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的媒体对默克尔的评价简直好得不得了。默克尔来中国都说了些什么?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对自己能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兴”;“大单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报道了一个不知源头的演讲,说默克尔2010年早些时候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了解其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完全是胡乱煽情。   各位,真的是这样简单吗?你们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默克尔就对我们这么客气?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仅仅投资是满足不了德国企业的胃口的,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采购市场,现在也已经被他们彻底盯上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中央与地方**的采购金额,一般都占到GDP的10%~15%。具体到我国,2009年底,我们的**采购占GDP的比例只有2%。如果扩大到10%,那至少是5 000亿美元。这么肥的一块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呢?为了拿到这块市场,德国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透过媒体、透过跟随**访问的形式,向我们的高层频频施压。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些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能!他们聪明得很,因为他们也计算过,如果中国加入**采购协议,中国也能享有其他**采购协议成员的对等的**采购准入。这个市场在2008年的规模大概在1.6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的市场来自美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中国是愿意保护国内的**采购市场呢,还是更愿意让中国企业进入另一个1.6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来讲,德国生产的汽车,奔驰、宝马、奥迪,哪个市场的潜力最大?肯定是中国。戴姆勒-奔驰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过去4年竟然增长了280%。看一下“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就能发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里面,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正式进入了我们的中央**公务车的采购清单。   好了,德国想要的投资、想要的**采购协议都到手了,那么作为交换,我们总应该得到点儿什么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想要的是什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我们中国动不动就被美国、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起诉。什么是反倾销?就是如果你在德国卖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你把你的产品的定价定得很低,有时定价甚至比成本还低的话,那么德国就可以起诉你,他们可以惩罚性地征收高比例关税。倾销的关键就看成本和售价的差价,但是成本又是怎么决定呢?德国 作为制鞋与制革设备的最大出口国家,在欧元贬值后出口大幅度增加。




  这就是德国,这才是真实的德国,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
对中国的出口却上升了7%。中德双边贸易额1 057亿美元,相当于中欧贸易的四分之一。就拿纺织行业来说,全世界的纺织业几乎都在中国,但我们中国的纺织机械是从哪来的?我告诉你,几乎完全来自德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国服装品牌,什么利郎、杉杉、雅戈尔等等,它们的机器设备很多都是来自德国。即使在2009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纺织机械也达6.28亿欧元,是第二大市场印度的4倍。还有制鞋行业,中国是鞋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之后,我们56%的企业濒临亏损;而德国 作为制鞋与制革设备的最大出口国家,在欧元贬值后出口大幅度增加。   这就是德国,这才是真实的德国,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 最新视颇史上最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汇率大战硝烟再起 ★★★★★★★★★★★★★★★极视东方好书榜★★★★★★★★★★★★★★★  1、《经济学的真相:13个严重的经济学谬误》(《经济学的真相》系列之一。为什么会失业?房价高为哪般?教育公平吗?谁推高了物价?这本书彻底改变你对经济现象的传统认知)  2、《杜老师的创新》(入选国家原创力动漫扶持计划。完美继续《杜老师的一天》和《杜老师的无知》的无敌销售神话。)  3、《华尔街阴谋》(首度披露9.11幕后真相的小说,生还者的第一次亲笔讲述。原来是华尔街雇佣了本拉登????下一个大泡沫是什么?)  4、《5小时熟知金融常识》(《图文并茂学投资》系列之一,最好玩的金融学,5小时就可初登金融殿堂。无论15岁还是75岁,你都必须知道的有钱人的秘密。《日本的反省》作者野口悠纪雄权威推荐)  5、《石油战》(畅销书作家黑木亮最新财经小说。石油阴谋何时终结?陈久霖饮恨,中航油为何败走狮城?美军撤离伊拉克,谁才是这场能源战争的最后赢家?)
会说因为中国不是市场经济,所以你们市场的人才、生产资料就不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作的,因此成本不真实,价格也不能反映市场需求。怎么办?那就找一个第三国或者说是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比如印度、巴西。他们甚至可以找毫不相关的发达国家的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你说这不合理也没用的,谁叫你不是市场经济呢?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我国彩电的生产成本。要知道,当时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但人家才不管你这些理由呢,人家就以新加坡的数据为依据,就给你扣上“低价倾销”的帽子了,你能怎么办?   如果你就喜欢看国内报纸的话,你肯定觉得我们在2010年7月默克尔来访的这一回就已经赢了。   各位,这么好用的贸易战工具,德国人怎么会轻易让给我们呢?我们真是太天真了。“中德两国2010年7月16日发表联合公报《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将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德国表明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你看《第一财经日报》的标题是“德国首次提出支持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还有《证券日报》说“德国敦促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那么实际的情况呢?如果各位去看德国联邦**的新闻通告,就会发现德国非但没有承认,反而是坚决反对承认。我们看下德新社的报道,看看德国总理默克尔怎么说的?她说,目前对欧盟而言仍没有可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同我们温总理会晤后,有媒体就问默克尔中国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经济地位。她的回答是什么?她说:“我相信,我们还没有到达这一步,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还有待澄清,我们必须能够确信,不发生歧视现象。”不过默克尔口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可不是一般的问题。她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德国必须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不能用市场换技术。此外,市场准入她指的是准许德国人进入中国的**采购清单,以及允许德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自主创新领域。也就是说,他们要的,我们都给了,但是我们要的,他们现在还给不了。真正是欺人太甚!   但是我们却激动得不得了。德国外交部网站是提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四种语言服务的,而中德之间的这份“重要”公报却只有德语版本。而德新社的报道更是非常随意,非常的轻描淡写,只是说在一份联合公报中双方称“德国将为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继续做出积极努力。中国将就这一问题同欧盟继续展开频繁对话”。这显然只是一个外交辞令,德国根本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但是我们中文版的公报里对应的说法是什么呢?说“德方将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将与欧盟就此继续对话”。我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我们的翻译搞错了呢,还是在有意误导群众?   问题是对话并不等于承认,也不等于有任何承诺。因此,德新社的说法是,默克尔说,如果中国对此采取相应措施,她将为达成“公平、目标明确的谈判”而做出努力。但是,从德国企业巴斯夫的架势来看,你觉得他们真正给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话,又要收取多少额外的买路钱呢?就算是德国给了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们得到的实惠也比不上德国得到的实惠。各位不要忘了,德国在2009年以前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英国《金融时报》就报道说,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地区的需求依然疲软的背景下,德国制造商认为,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不断加速的复苏,是由中国推动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德国2009年出口虽然下降了18%,但 最新视颇


  前几天各位还在歇假的时候,我们的温总理在德国会晤了默克尔。德国《每日新闻》是这样报道的,默克尔声称支持欧盟在2016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回报,温总理也称中国将会为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投资和竞争环境。   各位以为德国人这回讲理了吗?我在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早就说过,德国人不讲理。今天我在这里再特别补充几句,我们千万要注意,德国可是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这个对手之可怕,我们根本还远没有看到。(下文摘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2010年7月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带着她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我发现我们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的媒体对默克尔的评价简直好得不得了。默克尔来中国都说了些什么?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对自己能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兴”;“大单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报道了一个不知源头的演讲,说默克尔2010年早些时候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了解其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完全是胡乱煽情。   各位,真的是这样简单吗?你们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默克尔就对我们这么客气?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仅仅投资是满足不了德国企业的胃口的,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采购市场,现在也已经被他们彻底盯上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中央与地方**的采购金额,一般都占到GDP的10%~15%。具体到我国,2009年底,我们的**采购占GDP的比例只有2%。如果扩大到10%,那至少是5 000亿美元。这么肥的一块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呢?为了拿到这块市场,德国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透过媒体、透过跟随**访问的形式,向我们的高层频频施压。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些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能!他们聪明得很,因为他们也计算过,如果中国加入**采购协议,中国也能享有其他**采购协议成员的对等的**采购准入。这个市场在2008年的规模大概在1.6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的市场来自美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中国是愿意保护国内的**采购市场呢,还是更愿意让中国企业进入另一个1.6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来讲,德国生产的汽车,奔驰、宝马、奥迪,哪个市场的潜力最大?肯定是中国。戴姆勒-奔驰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过去4年竟然增长了280%。看一下“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就能发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里面,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正式进入了我们的中央**公务车的采购清单。   好了,德国想要的投资、想要的**采购协议都到手了,那么作为交换,我们总应该得到点儿什么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想要的是什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我们中国动不动就被美国、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起诉。什么是反倾销?就是如果你在德国卖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你把你的产品的定价定得很低,有时定价甚至比成本还低的话,那么德国就可以起诉你,他们可以惩罚性地征收高比例关税。倾销的关键就看成本和售价的差价,但是成本又是怎么决定呢?德国史上最最严厉的楼市调控

会说因为中国不是市场经济,所以你们市场的人才、生产资料就不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作的,因此成本不真实,价格也不能反映市场需求。怎么办?那就找一个第三国或者说是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比如印度、巴西。他们甚至可以找毫不相关的发达国家的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你说这不合理也没用的,谁叫你不是市场经济呢?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我国彩电的生产成本。要知道,当时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但人家才不管你这些理由呢,人家就以新加坡的数据为依据,就给你扣上“低价倾销”的帽子了,你能怎么办?   如果你就喜欢看国内报纸的话,你肯定觉得我们在2010年7月默克尔来访的这一回就已经赢了。   各位,这么好用的贸易战工具,德国人怎么会轻易让给我们呢?我们真是太天真了。“中德两国2010年7月16日发表联合公报《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将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德国表明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你看《第一财经日报》的标题是“德国首次提出支持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还有《证券日报》说“德国敦促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那么实际的情况呢?如果各位去看德国联邦**的新闻通告,就会发现德国非但没有承认,反而是坚决反对承认。我们看下德新社的报道,看看德国总理默克尔怎么说的?她说,目前对欧盟而言仍没有可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同我们温总理会晤后,有媒体就问默克尔中国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经济地位。她的回答是什么?她说:“我相信,我们还没有到达这一步,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还有待澄清,我们必须能够确信,不发生歧视现象。”不过默克尔口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可不是一般的问题。她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德国必须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不能用市场换技术。此外,市场准入她指的是准许德国人进入中国的**采购清单,以及允许德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自主创新领域。也就是说,他们要的,我们都给了,但是我们要的,他们现在还给不了。真正是欺人太甚!   但是我们却激动得不得了。德国外交部网站是提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四种语言服务的,而中德之间的这份“重要”公报却只有德语版本。而德新社的报道更是非常随意,非常的轻描淡写,只是说在一份联合公报中双方称“德国将为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继续做出积极努力。中国将就这一问题同欧盟继续展开频繁对话”。这显然只是一个外交辞令,德国根本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但是我们中文版的公报里对应的说法是什么呢?说“德方将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将与欧盟就此继续对话”。我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我们的翻译搞错了呢,还是在有意误导群众?   问题是对话并不等于承认,也不等于有任何承诺。因此,德新社的说法是,默克尔说,如果中国对此采取相应措施,她将为达成“公平、目标明确的谈判”而做出努力。但是,从德国企业巴斯夫的架势来看,你觉得他们真正给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话,又要收取多少额外的买路钱呢?就算是德国给了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们得到的实惠也比不上德国得到的实惠。各位不要忘了,德国在2009年以前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英国《金融时报》就报道说,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地区的需求依然疲软的背景下,德国制造商认为,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不断加速的复苏,是由中国推动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德国2009年出口虽然下降了18%,但   前几天各位还在歇假的时候,我们的温总理在德国会晤了默克尔。德国《每日新闻》是这样报道的,默克尔声称支持欧盟在2016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回报,温总理也称中国将会为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投资和竞争环境。   各位以为德国人这回讲理了吗?我在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早就说过,德国人不讲理。今天我在这里再特别补充几句,我们千万要注意,德国可是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这个对手之可怕,我们根本还远没有看到。(下文摘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2010年7月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带着她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我发现我们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的媒体对默克尔的评价简直好得不得了。默克尔来中国都说了些什么?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对自己能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兴”;“大单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报道了一个不知源头的演讲,说默克尔2010年早些时候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了解其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完全是胡乱煽情。   各位,真的是这样简单吗?你们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默克尔就对我们这么客气?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仅仅投资是满足不了德国企业的胃口的,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采购市场,现在也已经被他们彻底盯上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中央与地方**的采购金额,一般都占到GDP的10%~15%。具体到我国,2009年底,我们的**采购占GDP的比例只有2%。如果扩大到10%,那至少是5 000亿美元。这么肥的一块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呢?为了拿到这块市场,德国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透过媒体、透过跟随**访问的形式,向我们的高层频频施压。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些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能!他们聪明得很,因为他们也计算过,如果中国加入**采购协议,中国也能享有其他**采购协议成员的对等的**采购准入。这个市场在2008年的规模大概在1.6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的市场来自美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中国是愿意保护国内的**采购市场呢,还是更愿意让中国企业进入另一个1.6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来讲,德国生产的汽车,奔驰、宝马、奥迪,哪个市场的潜力最大?肯定是中国。戴姆勒-奔驰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过去4年竟然增长了280%。看一下“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就能发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里面,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正式进入了我们的中央**公务车的采购清单。   好了,德国想要的投资、想要的**采购协议都到手了,那么作为交换,我们总应该得到点儿什么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想要的是什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我们中国动不动就被美国、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起诉。什么是反倾销?就是如果你在德国卖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你把你的产品的定价定得很低,有时定价甚至比成本还低的话,那么德国就可以起诉你,他们可以惩罚性地征收高比例关税。倾销的关键就看成本和售价的差价,但是成本又是怎么决定呢?德国汇率大战硝烟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5 19:48:45
博客首页

登录注册
新!看电影发影评


发博文

博文


        





极视智库专家——郎咸平http://blog.sina.com.cn/jsmedia [订阅][手机订阅]


首页 博文目录 图片 关于我








博文






特色博文





搜博主文章

  搜索





归档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全部博文(189)

全部 | 含图片 | 含视频 | 手机发表


医院和病人,哪个更该吃药?

(374/40889)2011-01-12 15:48



郎咸平财经工作室北京研究中心招聘…

(240/28409)2011-01-08 22:17



新书获奖有感

(153/17580)2011-01-07 13:46


征收房产税的后果很严重

(807/95922)2011-01-04 13:23



我参加camry车主论坛的视频和照片
(140/55397)2010-12-31 16:07



2010-12-27《财经郎眼》

(308/40540)2010-12-28 11:32



2010-12-26《财经郎眼》

(75/17326)2010-12-27 14:08



2010-12-20《财经郎眼》

(115/27052)2010-12-21 11:21


谁来捍卫我们的利益

(158/62444)2010-12-21 09:00



2010-12-19《财经郎眼》

(109/18574)2010-12-20 10:01


中国人的伪幸福生活

(498/117519)2010-12-16 13:20



2010-12-13《财经郎眼》

(109/27441)2010-12-14 09:49



2010-12-12《财经郎眼》

(104/26274)2010-12-13 10:36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869/156392)2010-12-09 11:16



2010-12-06《财经郎眼》

(97/29506)2010-12-07 13:32



2010-12-05《财经郎眼》

(159/90601)2010-12-06 11:52



“企业改心之道高峰论坛”与您相约北…
(197/50766)2010-11-30 10:29



2010-11-29《财经郎眼》

(64/29150)2010-11-30 10:28



2010-11-28《财经郎眼》

(71/24995)2010-11-29 10:13


农产品涨价到底富了谁?

(1525/280537)2010-11-22 14:17


美国人出招,我们的损失“量化”“不…

(1800/399002)2010-11-10 09:52



关于《解码财商》的公告

(82/39909)2010-11-09 22:26



《财经郎眼》广东卫视11月停播通知

(282/45253)2010-11-01 14:17



2010-10-25《财经郎眼》视频

(92/42329)2010-10-26 09:48


世界对中国说“不”?

(337/167084)2010-10-25 10:46



2010-10-24《财经郎眼》视频

(28/29833)2010-10-25 10:29



2010-10-18《财经郎眼》视频

(81/32194)2010-10-19 10:03



2010-10-17《财经郎眼》视频

(54/19116)2010-10-18 09:56


德国,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

(500/149434)2010-10-12 16:31



2010-10-11《财经郎眼》视频

(70/36101)2010-10-12 09:48



2010-10-10《财经郎眼》视频

(46/17847)2010-10-11 10:41



2010-09-26《财经郎眼》视频

(123/38732)2010-09-27 14:22


中国企业没戏吗?
(344/156472)2010-09-26 09:46



2010-09-20《财经郎眼》视频

(31/18044)2010-09-26 09:44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1360/236598)2010-09-15 17:03



2010-09-13《财经郎眼》视频

(79/34933)2010-09-14 08:21



2010-09-12《财经郎眼》视频

(40/21514)2010-09-13 13:54



2010-09-06《财经郎眼》视频

(88/23664)2010-09-07 09:16



2010-09-05《财经郎眼》视频

(53/17646)2010-09-06 10:04



《财经郎眼》最新播出时间

(53/19002)2010-09-01 16:55


向美国“最严厉金改”学什么

(122/54221)2010-09-01 13:19



2010-08-30《财经郎眼》视频

(33/11142)2010-08-31 15:25



2010-08-30《财经郎眼》视频

(11/5646)2010-08-31 15:23



2010-08-29《财经郎眼》视频

(16/7644)2010-08-31 13:31



2010-08-23《财经郎眼》视频

(81/17129)2010-08-24 09:34



2010-08-22《财经郎眼》视频

(75/15596)2010-08-23 09:02



2010-08-16《财经郎眼》视频

(96/22900)2010-08-17 08:50


别学美国征房产税

(971/197289)2010-08-12 13:58



2010-08-09《财经郎眼》

(87/33628)2010-08-10 08:37



最新《财经郎眼》

(96/33786)2010-08-09 09:0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不良信息反馈 电话:4006900000 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发照片

发视频


  • 综合
  • 博文
  • 博主
  • 音乐
  • 视频
  • 播主
  • 群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5 19:56:35
忧患意识觉醒,中华必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5 19:57:26
以前好像贴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5 19:59:38
以前好像贴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