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曾写了一本书叫《欧洲梦》。里夫金认为,“美国梦”尽管曾经令全世界钦羡,但“欧洲梦”则更加关注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幸福感。美国人生活是为了工作,而欧洲人工作是为了生活。在里夫金看来,优雅的“欧洲梦”才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 然而,金融危机过后,欧洲经济发展一改传统的平稳步态,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剧烈震荡。欧盟多国财政吃紧,欧元急速下跌,股市剧烈动荡。欧洲国家曾经引以为傲的福利政策如今也成为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如果一旦实行紧缩,又将导致民众强大的政治反弹,两难境地使得这些国家骑虎难下。
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之际,这个曾经灿烂美好的“欧洲梦”遭遇了现实生活的严峻挑战,欧洲人也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感到焦虑。
欧元焦虑症
2011年1月1日,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的第17个成员国。不过爱沙尼亚要想背靠欧盟这棵“大树”,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大幅度削减**开支和实行严厉的财政紧缩政策。这就像一个公司被另一个公司收购一样,头等大事大概就是紧缩开支和大幅度裁员。
不过,整个2010年,欧元这棵大树却有了“树大招风”的感觉。回顾2010年国际财经大事,欧洲债务危机居榜首。欧元区的希腊、冰岛先后经历了债务危机,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被列入了“笨猪五国”的行列。2010年2月2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承认:由于希腊债务危机,欧元处在其诞生以来最困难时期。原本以为统一的货币政策能够为欧盟各国发展经济提供强有力的金融后盾,但来自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冲击波却使欧洲人发现,他们的金融堡垒并非固若金汤。
1715年,天才的数学家、苏格兰人约翰·劳进行了一次对世界影响巨大的金融创新。他说服法国君主,在法国组建了第一家银行,发行了欧洲第一张纸币,并鼓励法国人用纸币购买股票,使法国一下子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他自己也成为世界首富。但约翰·劳滥发纸币,使得法国出现严重的资产泡沫,仅仅五年后,缺乏国家信用担保的纸币彻底崩溃。一夜暴富的法国人也在一夜之间一无所有。马克思因此把约翰·劳称为“法国大革命的直接引导者”。而300年后,这一幕在美国次贷危机和希腊债务危机中再次重现。
美国已故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说过:“只有在更加深度的经济和政治联盟前提下,货币联盟才能长久。”意思是说,欧洲光建立统一的货币政策并不能保证欧元的坚挺,关键是要保证政治上步调一致。但事实证明,欧盟的政治联合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紧密,长期存在着“同一货币,不同财政”的状况,一旦危机袭来,欧洲主权债务国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就相形见绌。
因此,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名誉教授迈克尔·斯宾塞把2010年欧洲的货币危机归结于“欧洲财政主权”的终结。而在2011年,要想使欧洲真正走出债务失衡和主权债务危机的泥潭,欧洲必须要加强政治整合的力量,甚至使欧盟主席范龙佩成为“秦始皇”那样的实权人物,建立强大的中央财政机构和强大的中央银行,这样才能使欧元真正坚挺起来。不过至少在目前,欧盟成员国要进行那样的主权牺牲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