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4192 57
2004-08-04

《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

[美]盖瑞·J·米勒

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这是一本由一位当代政治学家所撰写“企业内部的经济分析”,是一本为学术界和管理者所撰写的非同于坊间“管理经济学”的“企业经济学”。同时,这也是一部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企业之存在的理由、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及其困境的理论性著作,是一本理论和实践意义都很强的学术著作。可以说,理解了这本书,就大致掌握了所谓的“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企业理论。更可贵的是,从这本著作中,读者会进一步领悟“新制度经济学派”尤其是其中的“科斯定理”的理论局限。

盖瑞·J.米勒

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盖瑞·J.米勒于1976年在奥斯汀获得德克萨斯州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他攻读研究生期间,乔·奥本海默先生对他的求学生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奥本海默现居马里兰州。乔·奥本海默当时教授科学哲学、实证政治学理论以及博弈论。政治学研究领域所涉及的各类组织、委员会以及小团体的决策之制定,是盖瑞的研究专长。他曾经三次作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首席审查员,参与审核决定资助关于“在各种制度规则之下的联盟的形成与决策之制定“的实验研究项目。该实验研究项目的目标是为团体决策的理性选择理论设计一个尖端的评价体系,同时为该理论的根本性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改良建议。在组织决策理论的研究领域,他的著作《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外,盖瑞对于美国的政治历史有极深的兴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7 14:45:5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8-4 15:23:00
好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8-4 15:25:00

《增长的政治经济学》

(美)巴兰

巴兰的《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于1957年在美国出版,在1973年、1976年、1978年多次再版,是美国激进学派在经济学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作,是西方公认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传播。现在我们将这个中译本介绍给中国读者,对于我们了解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保罗·巴兰出生在黑海沿岸的尼古拉耶夫,祖籍波兰,先后在德国和前苏联接受教育;他曾就读于莫斯科的普列汉诺夫经济学院,1939年移居美国,1941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在战时的军事服务之后,他曾在纽约的联邦储备银行工作过一段时间,尔后于1949年进入斯坦福大学任教,是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直到1964年去世。 巴兰的著作除本书外,还有与斯威齐合著的《垄断资本》。与本书一样,《垄断资本》也被译为多种文字,广泛传播,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该著作已先于本书被译成中文在我国发行。

内容提要《增长的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经济的运行与发展,是西方发展经济学中激进派的一个代表作。写现在流行的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为维护现行资本主义体制作辩护不同,以巴兰为代表的激进学派对现代资本主义批判态度,论证建立社会主义体制的必要。 目录第一版序言 1962年重印本前言 l.消费者主权以及对垄断资本主义的自由和保守的看法 2.关于剩余、浪费和贫困的本质的分类说明 3.不发达国家的选择 4.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问题 导言 关于进一步阅读的一些建议 增长的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总论 1.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危机 2.非殖民主义化和社会主义挑战的增大 3.与帝国主义相结合的经济学 4.增长的定义和计量 第二章 经济剩余概念 1.实际的和潜在的经济剩余 2. 理性与浪费 3. 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 4. 计划经济剩余 第三章 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停滞和运动(一)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停滞和运动(二) 第五章 论落后的根源 第六章 论落后的结构形态(一) 第七章 论落后的结构形态(二) 第八章 陡直的腾飞 索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4 15:26:2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8-4 15:51:00
西方经济学版提供《增长的政治经济学》全书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8-4 16:27:00

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一九九五年十月,我一聽說芝大老同事盧卡斯榮獲諾貝爾獎的消息,便激動得不能自已,顧不得芝加哥當時才清晨六點半,拿起電話就打到他家,不料接電話的人是他前妻麗塔(我通訊錄上留的電話號碼,還是一九八四年我與盧卡斯共事時抄下的)。看樣子是我把她吵醒了,但她立刻清醒過來,並問我為何這麼早打電話找盧卡斯。我本來擔心她會不高興聽到盧卡斯得獎的消息,但還是說明我是為了表示恭賀之意。沒想到她聽了居然非常開心,更令我訝異的是她劈頭就問:「他是單獨得獎還是跟別人共同得獎?」我說:「獨得。」這下麗塔的反應比剛才還興奮。 隔天我才知道,他們夫妻在離婚協議書中立了一條規定:如果盧卡斯在一九九五年得到諾貝爾獎,麗塔可以分得一半獎金。所以,我前一天早上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通知麗塔:她的財富多了五十萬美元,而且這筆意外收穫來得正是時候,無怪乎她會那麼高興,也難怪她那麼有興趣知道這個獎是獨得還是合得。幸好盧卡斯並不計較我這無心之過,還寬宏大量地針對此項離婚協議向新聞界如此表白:「說了算數。」 景氣循環理論 我在芝大經濟系任教時,辦公室裡掛了一塊上面寫著「禁止吸煙,盧卡斯例外」的牌子,因為能和盧卡斯聊天,就算忍受一些煙味也值得,但跟其他煙不離手的經濟學者談話可就不然了。由此可見,他得諾貝爾獎的確實至名歸,這也是大多數經濟學家企盼已久的美事。 盧卡斯在七○年代對總體經濟研究貢獻良多,從此徹底改變相關領域的研究重心,對他的批評者(主要是凱因斯學派)和支持者(主張維持市場清結或均衡狀態——market clearing or equilibrium,意指經由價格調整使得市場供給量等於需求量的狀態)也發揮了極大的影響力。 他在一九七二至七五年間發表了數篇重要論文,將穆斯(John Muth)提出的理性預期概念應用到景氣循環理論(theories of the business cycle) 。過去的理論曾經運用簡單的菲力普曲線(Phillips curve)來分析景氣變動,從這條曲線可以看出,隨著物價提高,失業率會自然下降,經濟成長率則會自動上升。不過這些理論假設勞工和企業不懂得運用現成資訊,所以在判斷物價水準時會一再犯下同樣的錯誤,例如物價普遍上揚會提高勞工的工作意願,因為他們一直誤以為他們的薪資購買力超過實質購買力。 盧卡斯的理性預期學說認為,人們只會暫時被突如其來的貨幣政策搞得一頭霧水(理性的預期不等於完整的資訊或正確的遠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貨幣供給突然增加,物價水準依然持平時,會讓勞工暫時誤以為自己的實質工資提高了。製造商亦有可能發生類似狀況,以為他們銷售的貨品價格也比其他物價增加了。透過這些管道刺激貨幣供給,可以製造短暫的榮景,不過一旦大家發現自己的預期出了錯,繁榮局面很快就會結束。 物價上漲和失業率的關係 舊一派理論認為,由於物價上漲率和失業率之間永遠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物價上升,失業率就下降;物價下降,失業率便上升),因此貨幣當局應該扛起調節景氣的大任。修正派理論則提出迥然不同的看法,因為貨幣政策在景氣波動時對經濟造成的影響非同小可。因此,經濟緊縮時期多印些鈔票、經濟擴張時期少印些鈔票是行不通的,大眾對這種政策產生預期心理將會使其實質效應沖淡許多,薩正(Tom Sargent)和華勒斯(Neil Wallace)這兩位學者已在他們刊登於《政治經濟學刊》(一九七五年四月號)的一篇論文中證明此項結果。 令人遺憾的是,貨幣當局若想造成景氣波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採取反覆無常的貨幣政策,而貨幣政策固然有其效用,卻也危害不少。因此,盧卡斯的學說提出一項重要結論:中央銀行應當放棄調節貨幣供給的念頭,專心致力降低和穩定物價水準這個長期目標。美國聯準會和其他國家中央銀行在九○年代初期多半以此為目標,結果十分成功地改變了貨幣政策。 附帶說個小插曲,盧卡斯第一篇探討理性預期學說的論文〈預期心理與貨幣中立性〉(Expectations and the Neutrality of Money)刊載於一九七二年的《經濟理論學刊》(The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這篇文章本來是投給美國經濟學會出版的主要刊物《美國經濟評論》(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卻因為太偏重數學而被打了回票。事後盧卡斯不但大發雷霆,還破口大罵主編想把一份學術刊物搞成《新聞週刊》。後來那位倒楣的主編大人向我證實了這件事,還問我面對他的處境會怎麼辦,我的答覆是:立刻接受那篇論文。 預期心理的廣泛影響 預期心理不只在貨幣政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其他經濟學領域也具備關鍵地位,此點盧卡斯後來在他的投資、失業、課稅、公債管理、資產定價等研究當中作了說明。遇到這些情況,都應該考慮理性預期如何形成,才能作出適當的政策評估。以往的分析沒有考慮此種預期心理的調整過程,現在都無法躲過「盧卡斯的批判」了。 以菲力普曲線來說,盧卡斯提出的批判是:貨幣當局在經濟衰退時期無法決定是否增加貨幣和提高物價,只一味假設大家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心理將維持不變。同樣道理,人們對於稅收、匯率及管制政策也會產生預期心理,這些心理又會影響他們的行為,企業財政理論便經常討論此種概念。任何一位財政經濟學家都不認為政府有能力在不影響資產定價機制的情況下,去改變某個可以左右金融市場的財政政策,例如課徵資本所得稅或商業交易稅的政策。 盧卡斯除了批判過去那些評估財政政策的老方法,也教大家如何發展將理性預期納入考量的理論模型,現代總體經濟學家便經常運用這些模型來評量各類財政政策,這方面的理論已被學界稱為實質景氣循環理論(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並且不再重視貨幣因素,而強調技術轉移、國際貿易的變化模式、政府採取的財政政策及管制措施等實質面。此種趨勢後來也出現在探討長期經濟成長決定因素的研究中,而這又是盧卡斯貢獻卓著的一個領域。 本文摘錄自《挑戰大師,一個經濟學家的觀點》 挑戰大師,一個經濟學家的觀點 本書作者貝羅的學術研究對一九七○年代以後的美國總體經濟理論影響甚巨。在台灣,國立大學經濟研究所的學生都知道,厚達八百多頁、已出到第五版的貝氏巨作《總體經濟學》是必讀經典。現在,貝羅在新書中應用訓練紮實的自由市場理論探討各種國際、社會問題,內容涵蓋成長與外債、大學成績、毒品管制、美容經濟學,以及墮胎與犯罪的關係等等。 作者:貝羅(Robert J. Barro) 譯者:譚家瑜  出版者:《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二○○三年十二月 目 錄  序:天下沒有不可冒犯的經濟觀念 第一篇 故舊聞人往事憶述 傅利曼生平點滴 漫談亞當.史密斯、高伯瑞和李嘉圖 史蒂格勒與芝加哥學派 貝克與經濟學帝國主義 國際總體經濟學之父孟岱爾 盧卡斯與理性預期學說 財政部長與哈佛校長桑莫斯 搖滾歌星兼業餘經濟學家博諾 阿根廷經濟部長卡瓦洛 支持環保的高爾 布希總統與「帶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 棒球明星狄馬喬 第二篇 從經濟觀點看社會問題 美貌經濟學 墮胎與犯罪 哥倫比亞與美國毒品政策 入學成績與大學成績 Napster、百憂解及智慧財產權 微軟公司與反壟斷政策 福利帳戶不是白吃的午餐 第三篇 經濟成長、民主制度與國際事務 東德依賴福利制度的教訓 所得不均與經濟成長 新剛果的民主制度 智利總統大選 墨西哥的新民主 俄羅斯能美元化嗎? 美式帝國主義 厄瓜多爾的美元化實驗 世界經濟高峰會議 國際貨幣基金何去何從? 第四篇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總體經濟 預算與減稅 九一一事件與反恐戰爭的經濟效應 美國經濟學會的財務浪費 美國歷屆總統施政成果評比 財政修正之成敗 葛林斯班與美國貨幣政策 猜猜總統會是誰? 石油世界的敵與友 美國股市之榮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8-4 16:53:00
《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此书的确不赖,内容丰富,讲经济学与管理学结合在一起,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