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收入分配是:工资是劳动力所提供劳务的报酬,也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劳动者提供了劳动,获得了作为收入的工资。利息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资本家提供了资本,得到了利息。地租是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土地所有者提供了土地,得到了地租。利润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企业家不仅从事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管理工作,而且要进行创新和承担风险。一般利润可分为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其性质与工资相类似,也是企业家才能的需求与供给决定的。
以上摘录于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2版206-214页。
国民经济核算的收入分配(初次分配)是:劳动力所有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劳动者报酬;资本所有者因提供资本而获得不同形式的收入,如借贷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息收入,股权所有者获得红利或参与利润分配;自然资源所有者因出让自然资源使用权而获得地租。政府因国家管理需要对生产活动或生产要素征收生产税,同时也因扶持有关生产活动而支付生产补帖。
以上摘录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中的收入分配更贴近现实,真实性较强。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理论上的东西多,有一些不贴近现实。
资本家得到了利息,这很含混。资本家应该是企业的股东而不是借款人,资本家是应该得到利润的。按照资本家得到利息的说法,资本家只能是借款人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中说的很清楚:资本所有者因提供资本而获得不同形式的收入,如借贷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息收入,股权所有者获得红利或参与利润分配。经济学收入分配显然没有区分借贷资本与股权资本。经济学又搞出了企业家才能,又搞出正常利润,这在实践中根本不存在的。说白了,企业家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即CEO。CEO确实对企业获得多少利润起主要作用,但是利润并不是CEO的报酬,CEO是特殊的劳动者,他还是拿工资的,也有给CEO股权的。利润是归股东分配的。
经济学不尊重会计学统计学的规定,只能搞出不伦不类的东西,让人哭笑不得。如果学经济学的人不具备会计学统计学知识,会被经济学搞的变成空谈家,脱离现实。如果学经济学的人具备会计学统计学的知识,会轻易发现经济学存在的问题或错误。
建议学经济学的同学们,一定要打好会计学统计学的基础再去学经济学,否则后果堪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