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br 发表于 2011-1-24 21:18
如题:
第4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其中有一个经典的图,关于货币、物价和利率之间的联系。
货币供给和需求决定物价水平(没问题)
物价水平变化决定通货膨胀率(没问题)
通胀率影响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上升就使名义利率上升(没问题)
较高的名义利率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由于货币供给量并没有变,所以,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的减少就引起更高的物价水平(问题:
那是否意味着加息会使得物价上涨,这和现实有很大出入啊?)
请指教,谢谢
黄和霞 发表于 2011-1-24 23:44注意曼昆假设了“货币供给量并没有变”这个条件,即m没变,通胀预期下,保持m不变的条件是实际执行的联邦利率(注意是名义利率)下降或不变,尽管你想减持货币,但是由于利率下降或不变,你不得不又保持,于是联储做到了曼昆假设的“货币供给量并没有变”这个条件。由于qsbr 发表于 2011-1-24 21:18
如题:
第4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其中有一个经典的图,关于货币、物价和利率之间的联系。
货币供给和需求决定物价水平(没问题)
物价水平变化决定通货膨胀率(没问题)
通胀率影响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上升就使名义利率上升(没问题)
较高的名义利率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由于货币供给量并没有变,所以,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的减少就引起更高的物价水平(问题:
那是否意味着加息会使得物价上涨,这和现实有很大出入啊?)
请指教,谢谢
mv=py,m不变,v,y不变,只能是p增加,直觉上想一想也是p增加。
较高的名义利率只是人们的感觉,人们的预期,若要保证前提条件--m没变,联储实际执行的政策是相反必须减息或者干脆保持目前联邦利率不变(即名义利率不变)。否则现实中若联储加息(即联邦名义利率提高了),假定联名义邦利率等于人们预期的名义利率,那么人们将减持货币导致m减小,可以起到维持价格P不变的作用。事实上如果极端理解的话,假定联储加息到100%或200%(极端的货币紧缩政策),你就看的更清楚了,什么结果,----------------货币紧缩啊,老大,此时物价P将下降的一塌糊涂。对应的是经济的停滞乃至大幅倒退,所以恶性通缩甚至比恶性通胀更可怕。你的问题是没区分预期利的率和实际的利率,没有区分预期的通胀和实际的通胀!!!!!!!!!
联储加息的目的本来就是控制你的预期的通胀,将通胀扼杀在摇篮中。
以中国为例,早该加息了他不加,助长人们的通胀预期,通胀预期直接得以实现,现在他丫的也得加了,呵呵
本例的重要之处在于它说明了通货膨胀的自我实现机制!!!!!!!
iooo 发表于 2011-1-27 16:22好吧。我说两句。
【Mankiw保持M不变,可不是靠名义利率下降或者不变】
曼昆说了此例的前提是M不变,请问靠什么呢?暂时假定靠X因素
【“mv=py,m不变,v,y不变”,p怎么会变?Mankiw的图示正是说他用的是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即考虑名义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不是古典货币需求】
我承认这里写错了,应该是:人们的实际货币需求余额L下降了,而实际货币供给余额M/P中M由于靠X因素而不变,由于供求平衡,只能是P增加。
较高的名义利率只是人们的感觉【不只是感觉,也是“现实”】
你没理解曼昆举此例的意思,曼昆此例的前提是M不变,要实现曼昆这里的例子,现实的名义利率绝对不能高,相反必须低。假定高了,人们减持货币的冲动就实现了,或者说M肯定就减小了。那曼昆还说这个例子干嘛呢。
所以说,较高的名义利率只是几乎全体人们在某种力量(例如心魔)影响下,自我感觉将要通胀的前提下,觉得名义利率或者毋宁说持有货币的成本将更高,而不是现实什么银行,联储宣布利率升了啊,大家来更多的存钱吧。所以说较高的名义利率就是人们的一个预期应该满足的利率。
如果这个预期的利率实现时(也就是联储加息),人们减持货币的冲动就得以实现,M就减小了,价格P呢当然也由于加息稳定了。M都减小了,还讨论这个例子干嘛捏!
【Mankiw在这里根本没有讨论货币政策"该怎样"的normortive的问题,它是指讨论一个预期未来货币供给增加会怎样的positive的问题,你把问题搅在了一起。】
前提的M不变就隐含了货币政策"该怎样"的normortive的问题了
我看你才搅混了一锅清水。你的根本错误在于将人们的想象中应该的预期名义利率和联储控制M供给的实际的名义利率东北乱炖也似的搅在了一起、
黄和霞 发表于 2011-1-27 17:08iooo 发表于 2011-1-27 16:22好吧。我说两句。
【Mankiw保持M不变,可不是靠名义利率下降或者不变】
曼昆说了此例的前提是M不变,请问靠什么呢?暂时假定靠X因素
【“mv=py,m不变,v,y不变”,p怎么会变?Mankiw的图示正是说他用的是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即考虑名义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不是古典货币需求】
我承认这里写错了,应该是:人们的实际货币需求余额L下降了,而实际货币供给余额M/P中M由于靠X因素而不变,由于供求平衡,只能是P增加。
较高的名义利率只是人们的感觉【不只是感觉,也是“现实”】
你没理解曼昆举此例的意思,曼昆此例的前提是M不变,要实现曼昆这里的例子,现实的名义利率绝对不能高,相反必须低。假定高了,人们减持货币的冲动就实现了,或者说M肯定就减小了。那曼昆还说这个例子干嘛呢。
所以说,较高的名义利率只是几乎全体人们在某种力量(例如心魔)影响下,自我感觉将要通胀的前提下,觉得名义利率或者毋宁说持有货币的成本将更高,而不是现实什么银行,联储宣布利率升了啊,大家来更多的存钱吧。所以说较高的名义利率就是人们的一个预期应该满足的利率。
如果这个预期的利率实现时(也就是联储加息),人们减持货币的冲动就得以实现,M就减小了,价格P呢当然也由于加息稳定了。M都减小了,还讨论这个例子干嘛捏!
【Mankiw在这里根本没有讨论货币政策"该怎样"的normortive的问题,它是指讨论一个预期未来货币供给增加会怎样的positive的问题,你把问题搅在了一起。】
前提的M不变就隐含了货币政策"该怎样"的normortive的问题了
我看你才搅混了一锅清水。你的根本错误在于将人们的想象中应该的预期名义利率和联储控制M供给的实际的名义利率东北乱炖也似的搅在了一起、

iooo 发表于 2011-1-27 19:31分析的太厉害了,Mundell-Tobin效应我也是今天才看到,iooo和书上说的一样,可见理解之透彻,谢谢!qsbr 发表于 2011-1-27 18:02
终于遇到真人了。。VIP光临本帖,感动
我的分析是价格P上升,在M和Y不变的情况下,V也要上升,就是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了。
另外个小问题,书后的练习题到,在这种情况下,M/P就是实际货币余额变小,会导致消费减小(因为财富缩水了),但感觉上大家都不想留货币而去买东西,消费应该增加才对?
难道是实际消费和名义消费的不同?
iooo能否释疑下,谢谢 [/quote】
在价格完全弹性的情形下,如果真实消费与真实货币余额正相关(即储蓄与真实货币余额反向相关),那么预期通胀导致的名义利率上升带来的真实货币余额减少必须要求真实利率下降,否则真实货币余额减少带来的储蓄增多就会使得投资不足,即要使得投资储蓄平衡,真实利率必须下降,这将使得名义利率的上升小于通胀率,也就是通常说的Mundell-Tobin效应。
这里货币的需求有交易需求也有投机需求,真实货币余额的减少与真实消费的减少时一致的。“大家都不想留货币而去买东西”带来的更多的是物价的上升,不考虑真实产出的变动的情况下,消费减少的同时,是投资和储蓄的增加,这与真实利率下降一致。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