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聚焦医药工业,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公司分别于2009年末及2010年初完成对“三九连锁”及“汉源三九黎红”的出售,剥离旗下医药商业等业务,进一步向医药工业聚焦,公司医药工业占比从2009年的64.91%上升到2010年中报的85.19%。相应的,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009年的50.62%,上升到2010年中报的61.83%,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2010年OTC增速平稳,中药处方药及中药配方颗粒增速喜人。1)OTC业务为公司贡献了将近60%的销售收入。我们预计2010年OTC的增速平稳,在15-20%之间;其中,感冒类用药增速约为20%,皮肤类用药增速超过10%,消化类产品增速超过20%,止咳类产品增速超过40%。2)中药处方药为公司贡献了超过10%的销售收入,我们预计其2010年的增速约为30%;3)中药配方颗粒为公司贡献了超过5%的销售收入,我们预计其2010年的增速超过40%。
小儿感冒药维系了公司感冒类用药的高增速。公司感冒类用药为OTC业务贡献了超过50%的销售收入,其2009年的销售收入超过10亿,成为我国感冒药排名第一的品牌(市场份额约7%)。我国感冒药市场企业众多,竞争焦灼,销售排名前四的产品系列市场份额不到20%(按市场份额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
华润三九的999感冒灵系列、中美史克的新康泰克、吉林吴太集团的感康、哈药集团三精制药厂的双黄连口服液)。鉴于公司小儿感冒药2010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预计达到100%),我们认为公司感冒类用药2010年的增速仍能达到20%,超过我国感冒药市场11%的增速。
皮肤类用药的增长,得益于不断完善的产品品类。我国皮肤类用药市场竞争激烈、增速慢(约为10%)。公司主打的皮肤类用药——“999皮炎平”面临达克宁、艾洛松的激烈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于2010年推出了针对皮炎湿疹、真菌性皮肤病的6个新产品,进一步完善了皮肤类用药的产品品类,并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我们预计公司皮肤类用药2010年的销售有望获得高于行业的增速。
中药处方药的高增长得益于新产品的推出。公司目前中药处方药以抗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用药为主。心血管疾病用药主要包括999参附及参麦注射液,2010年参附注射液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参麦注射液超过5000万,增速不到20%。我们预计公司2010年处方药销售收入超过5亿,增速达到30%,主要得益于抗肿瘤药——华蟾素系列的高增长。华蟾素系列产品由公司于2009年通过收购安徽金蟾生化而推出,经过1年的营销体系建设,华蟾素系列产品2010年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1亿,为中药处方药销售收入增加额贡献超过50%。
大力推进基本药物的销售。公司共有68个品种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为了提高公司基本药物在各省市招标中的中标率,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基本药物部。
2010年公司进入基本药物的目录的独家品种“三九胃泰”和“正天丸”取得了喜人的业绩,三九胃泰销售收入超过2.6亿,增速超过20%,正天丸销售收入超过1亿。
OTC营销渠道改革,加强对渠道的管理。公司2010年对OTC营销渠道进行改革,削减经销商层级及数目。经销商层级最多不超过三级,鼓励二级经销商直接铺货到终端;一级经销商削减到30家,二级经销商削减到500家。通过渠道的改革,公司加强了对渠道的管理,能更好地维持渠道的秩序,减少囤货、串货的发生,保障公司及经销商的利益。
2011年看点在OTC品类的不断完善、中药处方药及中药配方颗粒的高增速。1)公司2011年将继续通过外延式扩张,不断丰富OTC的产品品类,以维系OTC业务20%左右的增速。目前公司正在进行消化类用药的品类规划,以复制感冒类用药及皮肤类用药品类规划的成功模式。2)公司目前不断地加大中药处方药及中药配方颗粒向医院的营销力度,积极推进学术营销、开发医院,以维系中药处方药30%以上,中药配方颗粒40%以上的增长。
中药材价格仍然是影响公司2011年业绩的主要因素。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主要包括三叉苦、茯苓、当归,2010年在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的压力之下,公司医药工业毛利率下降接近2个百分点(利润减少接近8000万)。2011年1月份,三叉苦、茯苓、当归的价格环比持平,但是同比分别升高25%,117%,108%,价格仍然维持在高位。未来中药材价格走势还具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其也成为影响公司2011年业绩的主要因素。
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10-2012年的EPS分别为0.85, 1.04和1.33元,其PE明显低于可比中药企业。我们看好公司目前已在OTC领域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同时公司OTC产品品类不断丰富、中药处方药及中药配方颗粒的高速增长能维系业绩保持20%左右的持续增长,我们继续给予公司“推荐”评级。